2001 年湖北武汉大学财政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宏观税率:指国家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这是国际上通用
的衡量一个国家税负水平的指标。由于体制的原因,中国不大使用宏观税率这一概念,常
用的是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指标,性质上与宏观税率类似。在利税分流、
不再将国家债务计入财政收入时,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可视同宏观税率。
宏观税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宏观税率=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了一国一年
的税收占当年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体现了国家税收收入对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程度。
2.直接税:间接税的对称。指税款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能转嫁的税收。是按税负归宿
对税收进行的分类。18 世纪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 F.魁奈已使用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概念。
魁奈基于他的只有农业能够生产“纯产品”的理论,认为课征于土地的税是直接税,其他
税则属于间接税。19 世纪英国哲学家 J.S.密尔提出,以租税立法时预期是否转嫁为区分直接
税和间接税的标准。凡立法时预期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为直接税;立法时预期纳税人能将
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为间接税。此后,西方学者又提出过多种划分直接税与间接税的
标准。如以财政机关的规定为标准,以税源为标准等,看法很不一致,但多数同意以税负
能否转嫁作为划分标准。凡是纳税人不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的为直接税;能转嫁的为间接
税。以收益和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收,如所得税、公司税、资本利得税、财产税、遗产税
等都归属于直接税。直接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直接税不能转嫁只是相对而言的,例如所得税纳税企业还可以通过种种办法,如压低
工资、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把部分直接税负转嫁出去。
3.国债:指国家发行的债务。根据不同的标准国债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1)易国家举
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课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2)易筹借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
债课分为内债和外债。(3)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国债课分为克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
债。一国发行国债要有合理的国债结构。
4.财政政策: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
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包括政府支出与税收。支出与税收影响总需求,从
而成为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政府支出包括政府物品与劳务的购买、政府公共工程投资和
转移支付。税收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政府减少个人所得税,增加个人可支配
收入,刺激了消费。政府减少公司所得税则刺激了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
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二、简答题
1.简论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功能。
答: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四个:
(1)物价相对稳定。也即避免和控制通货膨胀。物价相对稳定并不是冻结物价,而是
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空间。
(2)收入的合理分配。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分配以及建立社会保障猪肚,是实现收入合
理分配目标的关键。
(3)经济适度增长。注意发挥财政在结构调整和推进创新方面的作用。
(4)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因为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提供社会公
共所需要来实现,而不是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
财政政策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
(1)导向功能,通过调整物质利益对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发挥导向作用。
(2)协调功能,只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失衡状态的制约协调能力。
(3)控制功能,只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或促进,
实现队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
(4)稳定功能,只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总支出水平,使货币支出水平大体等于产
出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稳定个能的主要特征是反周期性和补偿性。
2.简论税收公平和效率的含义。
答: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基本目标。一般的理解税收公平包
括普遍征税和平等征税两个方面。
(1)所谓普遍征税,通常是指征税编辑税收管辖区之内的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换言之,
所有有纳税能力的人都应毫无例外的纳税。
(2)所谓平等征税,通常只国家征税的比例或数量与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相称。具体有
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纳税,即“横向公平”;另一方面,纳税能力
不同的人不同纳税。
税收不仅是公平的,而且也应该是不由效率的。这里的效率包括两层含义。
(1)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便利的征收方法等等。
(2)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总之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有
效地发挥税收经济调节功能的作用。
三、论述题
试论市场经济中财政的职能。
答: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具有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财政职能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1)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
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结构的目的。财政配置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确定财政收支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确定生
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比例、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比例。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
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
社会投资的整体效率。提高财政政策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即通过财政支出体制既参与由价格形成的起始阶段的要素分配,又
参与在要素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以实现收入分配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财政是一种分
配关系,所以分配职能是财政的最基本的或本原性功能,它通过分配(筹集资金职能和供
应资金职能)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经济调节职能指在分配职
能的基础上,或者说通过分配财政具有的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包括调节经济总量和调节
经济结构。前者是指通过财政分配,主要利用财政“自动稳定器”和自觉调节,改变社会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促进经济稳定运行。后者是指通过财政分配,矫正经济资源
配置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化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
义。财政支出可以通过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安排生产性支出和消
费性支出,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正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政
府的财政职能。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a 财政政策是维系总供求大
体平衡的重要手段。b 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
作用,例如累进税收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等。c 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
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
定与高速的发展的最有结合。d 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订货会改革需
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和平和安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