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福建省宁德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
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2)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岳阳楼记》)
(5)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醉翁亭记》)
(6)何事长向别时圆?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 雾凇沆砀
③.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 病树
前头万木春
⑤.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⑥. 在乎山水之间也
⑦. 人有悲欢离合
⑧. 月有阴晴圆缺
⑨. 野芳发而幽香
⑩. 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
【分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
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俱、凇、
沆、砀、圆、幽、繁”等字词的书写。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 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 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新航线陆续开辟,使盐城南洋机场的通达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 项错误,两面对一面,应将“能不能”删去;B 项错误,成
分残缺,应改为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的行为;C 项错误,语义重复,
应将“不要”或者“切忌”删去;D 项正确。故选 D。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的青春记忆。这场记忆,似春风①拂.(A.fú
B.fó)过红墙绿
柳,也拂过当代青年的思绪。回首百年,中国高擎五四精神的旗帜,一路【甲】
(A.
披荆斩棘 B.披星戴月),以奋勇之姿创造了举世②zhǔ(A.嘱 B.瞩)目的伟大奇迹,用
青春的力量【乙】
(A.锻造 B. 铸就)了青春的中国。青年一代是国家使命的
担当者,面向民族复兴的广阔征途,
,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
习、工作和生活中,勇于担当,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_②处_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
(3)在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代青年更需要敢于有梦、勤于圆梦、勇于追梦
B.当代青年更需要勇于追梦、敢于有梦、勤于圆梦
C.当代青年更需要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敢于有梦
D.当代青年更需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答案】
①. (1)①A
②. ②B
③. (2)A
④. B
⑤. (3)D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拂”读作“fú”,故选 A。“zhǔ”写作“瞩”,故选 B。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披荆斩棘指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 比喻在创业过程
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披星戴月指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
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根据语境可知第一处应用“披荆斩棘”。锻造指用锤击等方法,使
在可塑状态下的金属工件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尺寸,并改变它的物理性质。铸就比喻创制,建
立。根据语境可知第二处应用“铸就”。
(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齐句子。从逻辑上来讲,应先有梦之后,再追梦,最后圆梦,所
以正确顺序应为“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故选 D。
二、阅读(70 分)
(一)(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 “圣明”在这里指皇上,与皇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 “家何在”和“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前途渺茫。
D. 尾联写诗人在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5.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联中,作者将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机地结
合了起来。请加以分析。
【答案】4. D
5. 表面上写的是山高云深、大雪阻路,自己无法前行,实际上作者也是
在挂念家人、感叹人生之路的难行,读来使人顿生英雄失路之感。
【解析】
【分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从容交待后事,进一步吐露出了凄楚难言的悲愤之情,选项中“表现了
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的表述有误;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需先分析诗句的浅层含义,再结合诗人经
历和诗文所表达的情感作答。“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
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
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
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
路八千”即是韩愈被贬的原因。
(二)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竹工刳②之,用代陶瓦。比屋③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④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
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⑤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chǎng),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
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
⑥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注释:①椽:chuán 椽子架在屋顶承受屋瓦的木条。②刳:kū削剔,挖空。③比屋:挨家挨
户④吞:容纳。⑤丁丁:zhēng 形容棋子敲击棋盘时发出的清脆悠远之声。⑥胜概:佳事,
美景。
6.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不可具.状
求.
具.
(2)是.进亦忧 是.
(4)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
7. 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B.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C.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D.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9. 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答案】6. (1)探求(2)这(3)详细(4)通“披”,穿。
7. A
8. (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烧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
9. 范仲淹忧国忧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探求;
(2)句意: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是:这;
(3)句意:实在无法详细描述出来。具:详细;
(4)句意: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被:通“披”,穿。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
“江山之外”点名地点,“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讲所见之景,应在“江山之
外”“第见风帆沙鸟”后各断一处;
故断为: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
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
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以:因为;(注意此句用到互文)
(2)焚:烧;消遣:消除,排遣;世虑:世俗的杂念。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寄寓的作者情感、态度。
【甲】文根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知,运用了
议论与抒情的表达方式,自身也有古代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感物而动,因
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
界条件的变化动摇;“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设问句,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点明主旨,表现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根据【乙】文“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
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实在无法详细描述出来)”可知,作者在被贬
后为消极抑郁,而是在山水之间,择一尽览山色之地建造竹屋,尽显随遇而安的心性;“夏
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
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
宜围棋,子声丁丁然(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
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可知,作者赏冬雪夏雨,
怡然自乐,在竹屋弹琴吟诗下棋投壶,乐趣盎然,丝毫未受贬官影响,而是自得其乐,行高
雅之事,赏自然风光。
【点睛】【甲】译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
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
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
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
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译文: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
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
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实在无法详细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
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
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
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
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
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三)(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浓浓麦香情
东方天际的一点亮还没有出来,父亲已经窸窸索索起床了。母亲朦胧中翻个身,眼睛
都没睁开:“早起来干啥?”父亲回一句:“睡不着!”
村子还睡着。
昨天一个晌午,田里就变得苍黄。父亲站在村口,嗅觉因了眼前的朦胧而异常灵敏。
在微明的清光里,田野里成熟的麦香浓郁醇厚,让父亲突然感觉胸腔里满满的。
十八岁那年,饥荒逼迫着他走向离村子十几里远的河滩寻找野菜。一阵风带来一丝久
违的麦香!父亲拔腿向前跑去。只见一小撮麦子,长在河滩里!那个晚上,弟弟妹妹们躺
在被窝里,一人几根麦穗,咀嚼了大半夜。
如今六十五岁的父亲,想起那撮麦穗,胸腔里那满满的东西溢出来,润湿了松弛的脸。
父亲在地头蹲下,拿出儿子给他的纸烟抽起来。父亲很少抽烟,只是最近几个月,抽得特
别凶。
儿子,是个好儿子。村里人都羡慕父亲。有几个做儿子的会花十几万元在城里买一套
房子送给老父亲呢,儿子是十里八村独一个。
父亲不喜欢弯腰割麦,他蹲着。身子跟麦棵子一般高,麦穗就在他的鼻尖前方,浓浓
的成熟的气息把鼻腔灌得满满的,父亲忍不住打了一个香香的喷嚏。左手满满握着干爽的
麦秆,右手轻轻握着熟稔的镰刀,一镰一镰,“嚓嚓嚓……”六十五岁的父亲割得缓慢而
富有韵律,不像在忙麦收,倒像在享受。
割了两个钟头,身后躺下的麦子整整齐齐地码在草绳上。父亲回头看看,把镰刀插进
地里,开始捆麦。不一会,身后就有了一溜一般大小的麦个子。
太阳升高了,他站起身,眯着眼向河对岸望去。那里一片炫目的苍黄,苍黄的成熟的
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让他想起村里四十年前的大丰收。他
带着队上的小伙子们,一个晌午,就把河滩里十几亩麦子收割完了。对岸也有一队收麦的
人,队伍里的母亲,正是被那时的父亲吸引了。
此时,父亲突然冲动地脱下了上衣,光着膀子加快了镰刀的挥舞。干爽的麦子在镰刀
和手臂间舞蹈,整整齐齐地倒在新鲜白亮的麦茬上,而汗珠,也在父亲的后背和脸上欢快
地流淌。成熟的麦腥味和着干燥的土腥味,田里的气息更浓了……
母亲送午饭来了,“你咋像个小青年啦!今天你是发疯了么!”母亲的嗔怪里含着欢
喜,父亲这几个月,从来没有这么酣畅过。她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公社里那个“割麦突击手”
的影子。
父亲拿几个麦个子,做成一个舒服的麦床躺下:“以后,再光膀子就没机会了。你说
到了城里住,六月里不割麦,不流汗,忙种还过个啥劲?要那样,我们住城里,不是等死
吗?”
母亲恼了:“你个榆木疙瘩。儿子孝顺你,你不知道好歹,难道你儿子给你买了房子,
就是接你去等死的?你个老不死!”骂完了的母亲哈哈笑了。父亲也跟着“嘿嘿”笑。
午后,母亲没有听从父亲的催促回家,她想最后捆一次麦子;父亲在麦床上满满的睡
了一觉,本来半天割完的麦子,直到天黑透,才把最后几垄放倒。他们直起腰,站在地头,
默默的看着自家的麦田。也许,还望着所有的麦田。
昏黄的月亮升了起来。
“还是跟儿子再说说吧,好不?”在父亲商量的口气里,母亲听出了乞求和难过。要
是前些日子,她早就要骂死老头子了。今天,在月光下凝视着麦田的母亲没有反驳,轻轻
地应一声:“嗯。”
夜,有了凉意。父亲和母亲,一前一后,在清亮的月光里走着,在浓浓的麦香里
走着……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有删改)
10.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父亲一天的劳动,中间插叙了父亲年轻时的经历。
B. 开头用“村子还睡着”,与父亲“睡不着”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内心的不平静。
C. 父亲最近几个月抽烟很凶,是因为儿子叫他进城,他害怕自己不适应城里的生活。
D. 小说与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一样,都表达了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11.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12. 作者写母亲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1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赏析句子)
(2)干爽的麦子在镰刀和手臂间舞蹈..。(赏析加点词)
14.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题目“浓浓麦香情”蕴含着父亲哪些情感。
【答案】10. C
11. ①热爱家乡。父亲留恋家乡的土地,不想进城。 ②热爱劳动(或:
勤劳能干)。年轻时带着小伙子们一个晌午 就割了十几亩麦子,获得“割麦突击手”称号。
③固执。父亲坚守乡土,不愿离开;认为住城里就是“等死”,不肯进城。④热爱土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