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山东临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 1 至 8 页,答题卡 1 至 4 页。总分 120 分,考
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
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3.考生须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试题卷
一、积累运用(2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瞥.见(piē) 贮.蓄(chǔ) 宽宥.(yòu)
B. 蜷.伏(juǎn) 侦缉.(jī)
鄙薄.(báo)
C. 悄.然(qiǎo) 愧赧.(nǎn) 栈.桥(zhàn)
D. 豢.养(juàn) 倘.若(tǎng) 驾驭.(yù)
【答案】C
拾.级而上(shí)
忸怩.作态(ní)
接踵.而至(zhǒng)
目眩.神迷(xuàn)
【解析】
【详解】A.贮.蓄(chǔ)——(zhù),拾.级而上(shí)——(shè);
B.蜷.伏(juǎn)——(quán),鄙薄.(báo)——(bó);
D.豢.养(juàn)——(huàn);
故选 C。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元旦联欢会上,我们班的张小丽同学盛装出现在舞台中央。她体态聘婷,随着音乐翩翩
起舞,瞬间惊艳了全场。
B. 春天到了,人民公园风景如画。澄彻的湖水,青青的杨柳,绿阴阴的草地,各种各样的
花争奇斗艳,真让人赏心悦目。
C. 现实题材热播剧《人世间》反映了中国社会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剧情紧凑,毫无拖
沓之感,细节真实感人,是当之无愧的催泪大戏。
D. 北京冬奥会大幕拉开后,以熊猫为原形设计的吉祥物“冰墩墩”备受人们追捧,奥运特
许商品店里的存货很快告磐,出现了“一墩难求”的局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A.聘婷——娉婷;
B.澄彻——澄澈,绿阴阴——绿茵茵;
D.原形——原型,告磐——告罄;
故选 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教授正在为同学们上古典诗词鉴赏课,他旁征博引,各种典故信手拈来....,让人领略到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 旧城改造中,一间间棚屋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摧枯拉朽....,住在这里的居民终于看到了告
别危房、搬进新居的希望。
C. 让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需要品读相关经典文献,浮光掠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需要
系统品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D. 观看电影《长津湖》后,不由感慨正是志愿军战士的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今天
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文章来。正
确;
B.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不能用于棚
屋的倒塌,错误;
C.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又指文章言论
的肤浅,无真知实学。正确;
D.前仆后继:意思是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正确;
故选 B。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我们学过
的《陋室铭》就属于这种文体。
B.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
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纪传体史书。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
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
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B.《战国策》 是国别体史书,不是纪传体;
故选 B。
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4)四面边声连角起,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
而》)
(6)___________,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答案】 ①. 独怆然而涕下
②.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③. 人迹板桥霜
④. 千嶂
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⑤. 三人行
⑥. 必有我师焉
⑦.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怆、涕、渐、
霜、嶂、焉、亭、植”等字要书写正确。
6. 综合性学习。
毕业在即,班级开展“岁月如歌,畅想未来”主题班会活动。
(1)【致敬母校】活动中,你将代表全班同学向母校致敬。请仿照画波浪线的部分,在横线
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上下文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三年初中时光,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让我们快乐成长。课堂上,孜孜以求,我们收获
知识:________________ ;合唱比赛,齐心协力,我们获得佳绩……爱的母校啊,您是我
们扬帆起航的港湾!
(2)【感恩老师】回顾三年来师生间相处的难忘时光,一位同学发表了一段感言,其中有一
处表达不够得体,一处语言不够简明,请找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老师,我清晰地记得:那次因和好友发生矛盾,我郁郁寡欢,是您开导我要豁达开
朗:②在我因成绩下滑,迷惘沮丧的时候,是您让我莅临办公室,鼓励我重拾信心:③作文
竞赛中获奖,您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让我心花怒放。④我相信,在您的教诲下,我的面
前将是光辉灿烂的无比光明的美好前景。⑤谢谢您,老师!
第_______句表达不得体,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句语言不简明,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
(3)【祝福同学】三年同窗,一生情谊。分别在即,请为你最要好的同学小 A 精心设计临别
赠言(30 字以内),表达你的美好祝福,并说明这样设计的原因。
临别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一]运动场上,挥汗如雨,我们强身健体[示例二]阅览室里,屏息凝
神,我们畅游书海[示例三]实践基地,各显身手,我们展示才华
(2) ①. 第②句表达不得体, ②. 修改意见:“莅临在临”修改为“到”。 ③.
④句语言不简明, ④. 修改意见:在“前景”前保留“光辉灿烂的”“无比光明的”“美
好”中的一个即可,在“前景”前保留“无比光明的美好”“光辉灿烂的美好”也可。
(3)
①. [示例一]临别赠言:亲爱的小 A,请带上我的祝福,背起青春的行囊,奔
向诗和远方。
②. 设计原因:小 A 热爱文学,喜欢旅游。
[示例二]临别赠言:无奋斗,不青春。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设计原因:与小 A 相约共同努力,携手进步。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在仿写时要注意把握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结合上下文选择合适内容和
合适的修辞手法。根据上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来仿写即可。
示例:课外活动中,携手共进,我们收获快乐。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运用。
第②句表达不得体,“莅临”是“来到,光临”的意思,多用于修饰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
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因此,“我莅临办公室”中的“莅临”使用不正确,表达不得
体,应将“莅临”改为“到”。
第④句语言不简明,“光辉灿烂”意思是色彩光艳耀眼。“无比光明”意思是非常明亮;非常
正义的或有希望的。“美好”意思是好(多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事物)。“光辉灿烂
的”“无比光明的”“美好”都可用来形容“前景”,但同时三个形容“前景”语言就不够简
明了,保留一个就好,在“前景”前保留“光辉灿烂的”“无比光明的”“美好”中的一个;
或者在“前景”前保留“无比光明的美好”“光辉灿烂的美好”也可。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符合题目的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如,临别赠言:亲爱的小 A,愿你在前行的征程中朝着目标勇敢的往前闯!
设计原因:小 A 对未来的高中生活有些担忧。
二、阅读理解(48 分)
(一)(4 分)
7.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争渡”的“争”,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2 年版)中有“争夺,竞争”
和“怎,怎么”的义项。教材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而有人认为“争渡”
应解释为“怎渡”,即“怎么把船渡过去呢”。你倾向哪种理解?试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答案】[示例一]我倾向于把“争渡”理解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词人和她的游伴“误入
藕花深处”,急于找到出路而奋力划船,杂乱的划船和欢乐的说笑声,自然“惊起一滩鸥鹭”。
这种解释侧重于人物动作,使上下文衔接紧密,也符合全词轻松欢快的基调。
[示例二]我倾向于把“争渡”理解为“怎渡”。词人和她的游伴“误入藕花深处”,急于找
出路,“怎渡?怎渡?”,慌张的问询和杂乱的划船,于是“惊起一滩鸥鹭”。这种解释侧重
于人物心理,使上下文衔接紧密,也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分析。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词作大意: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
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
花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
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
暮 ”,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
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
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
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
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
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
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
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
耐人寻味。
示例:我倾向于把“争渡”理解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词人欢宴以后,兴尽回舟,却已经
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辩识不出了,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于是与游
伴奋力划船,划船声“惊起一滩鸥鹭”。这种解释侧重于人物动作的描写,且行文流畅,前
后呼应。
(二)(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公多谈吏事
张芸叟①初游京师,求谒先达之门,每听欧阳文忠公、司马温公、王荆公之论,于文史
为多,唯欧阳公多谈更事。既久之,不免有请“大凡学者之见先生,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
者②。今先生多教人更事,所未谕也。”公曰:“不然。吾子③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
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④。吾昔贬官夷陵,彼非人境也。方壮年,未厌学,欲求
《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无以遣日,因取架阁陈年公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⑤,
不可胜数。且夷陵荒远偏小,尚如此,天下固可知矣。当时仰天誓心曰,‘自尔遇事,不敢
忽也。'迨⑥令三十余年,出入中外⑦。忝尘三事⑧,以此自将⑨。今日以人望我,必为翰墨致
身:以我自观,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⑩。”是时,老苏父子间亦在焉,尝闻此语。其后子瞻亦
以吏能自任⑪,或问之,则答曰:“我于欧阳公处学来。
(选自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有改动)
[注释]①张芸叟官至吏部侍郎,是欧阳修的晚辈。②“莫不”句没有不把道德文章作为最想
听的。③吾子:对别人的一“种尊称。④及物:造福社会。⑤枉直乖错:冤屈错误⑥迨(dài)
至,到。⑦出入中外:指在朝廷和地方担任官职。⑧忝(tiǎn)尘三事:很惭愧位列三公。
⑨以此自将:拿这句誓言自勉。⑩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亮,通“谅”,确实。报,回应,
应合。⑪任:担任,胜任。
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不免有请.(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⑵所未谕.也(
) ⑶尝.闻此语(
)
A. 学者之.见先生
B. 无以.遣日
C. 我于.欧阳公处学来
D. 或问之,则.答曰
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方壮年,未厌学,欲求《史》《汉》一观,公私无有也。
11. 下列属于“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中“一言”所指代的一项是( )
A. 莫不以道德文章为欲闻者
B. 吾子皆时才,异日临事,当自知之
C. 大抵文学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
D.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12. 作者在文末写“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有什么用意?
【答案】8.
①. 请:问询,请教
②. 谕:理解,明白
③. 尝:曾经
9. B
10. (那时我)正年轻,不满足于学习,想找来《史记》《汉书》阅读,但公家私人都没有。
11. D
12. 以苏轼的为官成就表现出欧阳修“多谈吏事”对晚辈的深远影响,从而表明“多谈吏事”
(为官之道)的必要性。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难免有请教。请:请教;
(2)句意: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谕:理解,明白;
(3)句意:曾听说过这些话。尝:曾经。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连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B.可以,介词/按照,介词;
C.都是“从”的意思,介词;
D.都是“就”的意思,连词。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本题中注意句中重点词语“方(正当)、未(没有)、欲(想)”要正确理解。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亮是当年一言之报也”的意思是“其实是实践当年的一句誓言”,结合“当时仰天誓心曰,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可知这里的“誓言”是指: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句子作用。
结合“其后子瞻亦以吏能自任”可知,句子的意思是“那以后,苏轼也以做一个称职的官吏
自勉”;写出了苏轼听欧阳修“多谈吏事”后,以此自勉,侧面写出了欧阳修为官正直、称
职;以此结尾,突出了欧阳修“多谈吏事”对后辈的深远影响;表明了“多谈吏事”(为官
之道)的重要性。
【点睛】参考译文:
张芸叟当初到京城游学,求见拜见先达们,每次听欧阳修、司马温公、王荆公的评论,
关于文史最多,只有欧阳修讲了许多为官的事情。久而久之,难免有请教“求学的人拜见先
生,没有不想听听修身和作文之道的。现在先生指教了许多为官的事情,不明白是什么原因。”
欧阳修说:“不能这样看。你们都是当今贤才,以后做官处理政事,就懂得我的话了。大致
说来,文献经典仅限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处理政事则关系到百姓利益。我过去被贬到夷陵做
官,那里不是一般人所能生活的地方。我正当壮年,不满足于学习,想找《史记》《汉书》
来看看,但公府和私人都没有。没有什么可以消磨时光的,就从架阁上把过去的案卷拿下来,
一次又一次地观看。我发现那上面颠倒是非的事情,多得数不完,有的把无说成有,有的把
曲说成直,违反国法,顺从私情,丧失人伦,戕害公义,真是什么坏事都有。荒远偏小的夷
陵尚且如此,整个天下的弊端就可想而知了。当时仰望苍天发誓,‘从此为官处事,不敢有
丝毫疏忽’。至今三十多年,不论在京城还是在外地,担任了重要官位,始终拿这句誓言律
已。现在在别人看来,认为我一定是通过诗文提高自己的。在我自己看来,其实是实践当年
的一句誓言。”当时,老苏父子三人当中,也有人在场,曾听说过这些话。那以后,苏轼也
以做一个称职的官吏自勉,有人问他,他就回答说:“这是我从欧阳修那学来的。”
(三)(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呼吸病学》2022 年 5 月 20 日发表了有关康希诺生物吸入用新
能吸入的新冠疫苗
冠疫苗的最新研究成果。
②吸入用新冠疫苗是康希诺生物创新了给药方式,用雾化器将新冠疫苗雾化成微小颗
粒,模拟新冠病毒从呼吸道黏膜侵入的逻辑,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有效
免疫变异毒。
③这种吸入式接种流程像喝咖啡。每人一只口杯,在酷似咖啡机的雾化器前接一杯雾
化的疫苗,深吸气,保持 5 秒,正常呼吸,疫苗就接种完成了。
④为确保该创新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招募
的 420 名 18 岁及以上已完成 2 剂灭活疫苗受试者随机分配为三组,每组 140 人,分别以低
剂量康希诺吸入用新冠疫苗(0.Iml)、高剂量康希诺吸入用新冠疫苗(0.2ml)以及肌肉注
射灭活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⑤研究结果显示,序贯加强(俗称“混打”)康希诺吸入用新冠疫苗安全性良好,总不
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灭活疫苗同源加强。加强接种后 28 天内,吸入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不同剂量吸入组均无临床显著的肺功能异常发生,吸入剂型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验证。
⑥而免疫原性结果显示,以康希诺吸入用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 28 天后,两个剂量组
针对原始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分别是灭活同源加强组的 18.4-26.4 倍。同时,序贯加强康希
诺吸入用新冠疫苗对 Delta 突变株也具有高水平的交叉保护,中和抗体水平是灭活疫苗的
18.124 倍。
⑦此外,康希诺生物吸入用新冠疫苗还可高效诱导黏膜免疫。加强免疫后 28 天内,序
贯加强吸入用新冠疫苗 IgA 水平显著高于灭活疫苗同源加强。
⑧上述研究结果证实,康希诺吸入用新冠疫苗仅需肌注剂型的 1/5,即可产生高于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