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山东聊城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亲爱的同学们,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进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一
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卷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 6 页。选择题 40 分,非选择题 60 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座号、考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1-35.5
Zn-65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个小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8 小题每题
2 分,9~16 小题每题 3 分)
1. 化学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 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
C. “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 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
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项错误;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
错误;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黄河水
B. 稀释浓硫酸
C. 验满二氧化碳
D. 称量固体药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
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部,不符合题意;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砝码和物品的位置放反了,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 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学校餐厅某天中午的食谱:馒头、红烧肉、豆浆。
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还需要补充的食物是
B. 水煮鱼
C. 清炖排骨
D. 小米粥
A. 炒青菜
【答案】A
【解析】
【分析】馒头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油脂、蛋白质、无机盐等;豆浆富含水和蛋白质,故还
缺少维生素。
【详解】A、炒青菜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
B、水煮鱼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C、清炖排骨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D、小米粥富含糖类和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4.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端午时节粽飘香一一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一滴水中约含有 1021 个水分子一一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C.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一一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D.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一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
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端午时节粽飘香,是因为粽子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
人们闻到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一滴水中约含有 1021 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
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故选项解释错误;
D、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5.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液态空气属于混合物
B. 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
品保质期
C. 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
越好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态空气是由液氮、液氧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延长食品保质期,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不符合题意;
D、空气污染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符合题意。
故选 D。
6. 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 ②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 O2-
C. ②③可形成化合物 NaO
D. ④中 x 的值为 8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①③质子数相同都是 11,属于同种元素,故 A 正确;
B、②的质子数为 8=原子序数,表示氧元素,核外电子数=2+8=10>8,表示阴离子,即为氧
离子,故②微粒符号可表示为 O2-,故 B 正确;
C、②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带 2 个负电荷的氧离子,③质子数=11<核外
电子数(2+8=10),表示带 1 个正电荷的钠离子,故可形成化合物 Na2O,故 C 错误;
D、由于④中质子数=18=原子序数,是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则最外层电子数 x 的值
为 8,为稳定结构,故 D 正确;
故选 C。
7.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解释正确的是
A. 海水“晒盐”的过程利用的是蒸发结晶
B. 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
C. 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燃气灶火焰,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
D. 氧气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海水晒盐的原理是通过风吹日晒蒸发溶剂得到食盐晶体,利用的是蒸发结晶,
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空气中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不是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而是因为铝在空
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
项说法错误;
C、关闭燃气阀门熄灭燃气灶火焰,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能用于钢铁冶炼和金属焊接,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氧气不具有可燃性,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 下列图示是几种常见物质溶于水后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酸,说明该物质在水中发生解离能解离出氢离子,据此
分析判断。
【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
石蕊溶液变蓝,故选项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
液变色,故选项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钾离子、氯离子,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色,故选项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该物质解离出氯离子、氢离子,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 2022 年 5 月 10 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C37H38N2O6)获得国家发明
专利授权。以下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千金藤素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 千金藤素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7:38:2:6
C. 千金藤素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千金藤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千金藤素由 C、H、N、O 四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千金藤素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37):38:(14×2):(16×6)
=222:19:14:48,符合题意;
C、千金藤素由千金藤素分子构成,千金藤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D、千金藤素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22:19:14:48,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 某同学在奥运五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几种
基本反应类型
A. 1 种
【答案】C
【解析】
B. 2 种
C. 3 种
D. 4 种
【分析】根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进行分析
判断。
【详解】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
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
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
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
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该“五连环”中相连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涉及 3 种基
本反应类型。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应、复
分解反应(换成分,价不变)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 Gerhard Ertl 对 CO 在催化剂【Pt/A12O3/Ba】表面进行的
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
说法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B. 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 1:1
C.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该装置的应用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
催化剂
2CO +N
2
2
。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2:2=1:1,不符合题意;
B、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8×2):28=2:1,符合题意;
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不符合题意;
D、该装置能将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2. 为探究铜、锌、X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
到弱的顺序是
实验操作
现象
产生气泡
无明显现象
X 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
A. 锌、X、铜
B. X、锌、铜
C. 锌、铜、X
D. 铜、X、
锌
【答案】A
【解析】
【详解】将 X 加入稀硫酸中,产生气泡,说明 X 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X 排在氢前,将 X 放入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 X 与硫酸锌不反应,则锌比 X 活泼,
将 X 放入硫酸铜溶液中,X 丝表面析出红色固体,说明 X 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 X 比铜活泼,
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锌>X>铜。
故选 A。
13. 及时归纳梳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下归纳不正确的是
A.化学与安全
B.性质与用途
①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①水可做溶剂一一水能溶解所有物质
②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一一利用二氧化碳
或铺一层细沙
C.化学与社会
能与水反应的性质
D.化学与农业
①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节约
①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否
资源和能源
则肥效降低
②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波尔多液不可用铁制容器存放
B. B
C. C
D. D
A. A
【答案】B
【解析】
【详解】A、①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在点燃
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正确;
②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需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
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正确。
不符合题意;
B、①水可作溶剂,但是水不能溶解所有物质,如植物油不溶于水,错误;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错误。
符合题意;
C、①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正确;
②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是不可再生能源,正确。
不符合题意;
D、①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不能混合使用,正确;
②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波尔多液不可用铁制容器存放,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4.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