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1. 请你用正楷字书写“跟着课本去旅行”七个字作为标题。 第一部分封面 【答案】跟着课本去旅行 【解析】 【详解】本题依题目要求,用正楷抄写“跟着课本去旅行”即可,注意“旅”的正确写法。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部分前言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脱去尘浊,自然胸中有丘壑.。读书,让人打开封闭的心门,窥.见精彩 的世界;旅行,则是走出门外,在历①中开阔胸襟,提升精神境界。疫情阻拦了我们长途跋涉的脚步,就 让我们来一场纸上的旅行吧!跟着课本去游览名山大川,感受祖国山河雄奇壮美;【甲】_____,感受祖国 文化源远流长;跟着课本去欣赏民族瑰宝,感受华夏艺术巧妙绝②……跟着课本去旅行,心在路上,梦在 远方! (1)同学们对前言中加点字的读音有争议,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 ) A. 壑(hé)窥(kuī) C. 壑(hé)窥(kuì) B. 壑(hè)窥(kuì) D. 壑(hè)窥(kuī) (2)在前言中①②处分别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练 仑 B. 炼 仑 C. 练 伦 D. 炼 伦 (3)请你在前言中【甲】处补写一句话,让语意更丰富。 【答案】(1)D(2)C (3)示例:跟着课本去探访文物古迹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丘壑(qiū hè):峰与河谷;山野幽僻的地方;比喻深远的意境; 窥见(kuī jiàn):暗中看出或觉察到,看破,觉察; 故选 D。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历练:经历和锻炼;经历的事情多而富有经验;经受锻炼; 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 故选 C。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 补写内容要前后连贯,联系“跟着课本去游览名山大川,感受祖国山河雄奇壮美;【甲】_____,感受祖国 文化源远流长;跟着课本去欣赏民族瑰宝,感受华夏艺术巧妙绝”可知,补写要符合“跟着课本去……(六 字动宾短语)”的形式,且要体现“感受祖国文化源远流长”这一内容,如:跟着课本去品味汉字魅力。 第三部分跟着名人去旅行 3. 旅行攻略精选了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名篇,按照地理方位重新编排,带你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 旅行。请你根据示例完善下面的人文地图。 ①西北高原《白杨礼赞》茅盾 ②西安《春望》甲____ ③武汉《黄鹤楼》崔颢 ④昆明《昆明的雨》汪曾祺 ⑤南京《背影》朱自清 ⑥苏州《苏州园林》乙_____ ⑦杭州《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答案】 ①. 甲:杜甫 ②. 乙:叶圣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者作品识记。 ①空:《春望》的作者是杜甫;《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
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 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 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②空:《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叶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1988 年 2 月 16 日),男,原名叶绍钧, 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 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 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 之美的奥秘之门。 4. “跟着茅盾去西北”专栏摘录了梁衡《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的片段。下面是对文中画线句所作的批注, 不恰当...的一项是( ) 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刹间,①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烟,起起 伏伏地一直漫到天边,我不由想起了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古老民歌。③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那 样高大,也不像内蒙古的草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它细密柔软,蜷伏在地上,如毯如毡,将大地包裹得 密密实实,不见黄沙不见土,除了水就是浓浓的绿。④而这绿底子上又不时钻出一束束金色的柴胡和白绒 绒的香茅草,远望金银相错,如繁星在空。这真是金银一般的草场。 ①把“我”比喻成鲤鱼,写出我翻过日月山口突然看到开阔美景时无比兴奋的心情。 ②引用古老民歌,写出了天空辽阔、草原宽广的壮观景象,给文章增加了文化色彩。 ③通过“不像”“也不像”两个短句,将西北的草跟新疆、内蒙的草进行对比,突出了西北的草高大与顽 强的特点。 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金色的柴胡和银白色的香茅草点缀在绿茵茵的草场上的景象比喻成繁星满天, 写出了草场的色彩之美。 A. ① 【答案】C 【解析】 B. ② C. ③ D. ④ 【详解】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C.根据③“这里的草不像新疆的草那样高大,也不像内蒙古的草那样在风沙中透出顽强”可知,这里运用 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不像”“也不像”两个短句,将西北的草跟新疆、内蒙的草进行对比,突出的 是西北的草并不高大,但顽强的特点。因此这里“突出了西北的草高大”表述不正确; 故选 C。 5. “跟着朱自清去南京”专栏摘录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片段。一位同学查字典得知“厚” 和“腻”的意思分别是“(味道)浓”和“食品中油脂过多”。根据语境,你认为“厚而不腻”在这里的 意思是什么。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 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
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的,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答案】“厚而不腻”是形容秦淮河的景色,虽然碧阴阴的水给人的感觉很厚重,但却看不厌、看不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厚而不腻”本指味道浓却不油腻厌烦,结合句子“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 朝金粉所凝么”“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 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的,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 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可知,“厚而不腻”在句子中是形容秦淮河的景色,水碧阴阴的,沉沉的,给人 的感觉很厚重,但却让人感到恬静,委婉,给人美好的享受,不觉得讨厌和腻烦。 6. 旅行的路上我们可以用文字记录沿途的心情,倾听自己的心声。“旅行心语”专栏摘录了余秋雨《阳关 雪》的片段。 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烈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 寺【甲】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 更来寻诗。_____。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乙】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1)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待到年长,他们更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 ②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 ③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 A. ③②① B. ①②③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2)根据语境,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 ②, B. ①。 ②, C. ①; ②、 D. ①。 ②、 【答案】(1)A(2)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 根据横线前面的句子“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可知,接下来应讲到的是“诗”,因此③句“这些诗,他 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应排在最前面;①句“待到年长,他们更焦渴地企 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可知,这里的“待到年长”刚好承接③句里的“孩提时代”,因此①句应放在③ 句的后面;②句“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里的“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 就是承接①句里的“诗境实地”,因此②句应放在①句的后面,综合以上可知正确的排序是:③②①; 故选 A。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甲】:结合句子“顶着浓烈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可知,这个句子是一个完
整的陈述句,与它后面的句子“我的周围,人头济济”表达的意思不同,因此它后面应用句号; 【乙】:结合句子“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可知,这两个句子之间是并列 关系,都是对前文“这种焦渴”的阐述,因此这两个句子之间应用逗号,表示句内停顿; 故选 B。 7. 文化积累。 第四部分跟着美景去旅行 穿过历史的烟云,有多少诗人在荆楚大地吟唱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文。在长江之滨望荆门,和李白一 起欣赏“山随平野尽,①_____”的雄浑景象;在黄冈泛舟游赤壁,和杜牧一起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 ②_____”的无限感慨;到承天寺和苏轼一起赏月,在“庭下如积水空明,③_____,盖竹柏影也”中感受 闲适的心境…… 【答案】 ①. 江入大荒流 ②. 铜雀春深锁二乔 ③. 水中藻荇交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和名篇名句默写。 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易错字“荒、铜、雀、锁、乔、藻、荇、横”的正确书写。 8. 月、山、风、云、花、鸟都是大自然的美景,诗人们将其写入诗歌,留待后人欣赏。请你在这些诗歌中 选择最喜欢的两句,与同学们共赏。你会选择“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答案】 ①. 示例一:我寄愁心与明月 ②. 随君直到夜郎西 示例二: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 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所默写诗句只要包含“月、山、风、云、花、 鸟”等大自然美景的事物即可。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9.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歌首联交代从“寺北”到“亭西”的游踪,写“①_____”侧面表现西湖水面的开阔;尾联以“②_____” 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借“绿杨阴”“白沙堤”描绘春和景明的景象。 (2)仿照下面示例,合理想象并描述诗人白居易笔下钱塘湖的春天。 [示例]杜甫笔下的春天是萧索感伤的,你看那沦陷后的国都,残垣断壁,一片狼藉,昔日繁华的街
市已变得面目全非,破败不堪,然而山河大地依旧,仍是原来模样,不为所动。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眼 前却是乱草丛生,杂树疯长,可叹人去街空,尽是悲凉。 【答案】(1) ①. 云脚低 ②. 湖东 (2)示例:白居易笔下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喜悦的,你看向阳绿树,黄莺争鸣,湛蓝天空,春燕衔泥, 春花初绽,春草吐绿,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 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首联交代诗人踏青的游踪,从孤山寺北到贾亭西,并简洁明快地描绘出湖面的轮廓。“初平”写西湖春水 初生,略与堤平,这是下面描写;“云脚底”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是侧面描写,表现了西湖水面 的开阔。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诗人游玩到了“湖东”,以“湖东”点明诗人行踪,呼应首联两个 地点。“绿杨阴”与“白沙堤”,色彩鲜明,呈现一派惹人喜爱的春和景明的气象。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的画面。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意思是: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 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思是: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 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 思是: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网能够遮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意思是: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根 据最后一句中的“最爱”一词,结合上文对西湖早春美景的描绘,可知,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景色的喜爱和 赞美之情。 要求仿照示例,合理想象并描述诗人白居易笔下钱塘湖的春天。描述时要把诗中的景物用优美的语言列举 出来,还要对诗人的情感加以分析。 示例:白居易笔下的春天是充满生机的,令人愉悦的。你看那西湖美景,春水上涨,白云低垂,莺啼宛转, 春燕衔泥,杂花竞放,春草萋迷。诗人从孤山寺北、贾亭之西,一路行来,直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迷醉 在大好春光里,流连忘返。 10.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三峡(节选) 郦道元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与朱元思书(节选)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绝./天下独绝. B. 回清.倒影/清.荣峻茂 C. 负势竞上./横柯上.蔽 D.乘奔.御风/猛浪若奔. (2)对“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用此句间接表达了三峡秋景带给人们的感伤。 B. 引用此句更加突出了秋天三峡景象的凄凉冷落。 C. 引用此句着重表现秋天的三峡山高谷深的特点。 D. 引用此句可与前文空谷中传来的猿啼形成呼应。 (3)根据两篇短文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①,悄怆幽邃②。以其境过清③,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材料二 野芳发而幽香④,佳木秀而繁阴⑤,风霜高洁⑥,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注:①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②悄(qiǎo)怆幽邃(suì):凄凉幽深。③清:凄清。 ④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⑤佳木秀面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阴。 ⑥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两段节选文字和两则材料都以典雅的文字再现了自然山水之美。《三峡》和《与朱元思书》两段节选文字侧 重于描写,但两篇短文的写作目的不同:前者主要是为了全面客观地介绍自然地理知识,而后者则融入作 者主观感受,突出了①_____;《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两则材料则着眼于抒情,但两则材料的情感态 度不同:前者抒发柳宗元坐观潭上“②_____”的悲凉心态,后者表达欧阳修往归山间“乐亦无穷”的无限 欢娱。 【答案】(1)D(2)A
(3) ①. 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思想情感; ②. 凄神寒骨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绝:阻断,隔绝/绝妙; B.清:清波/明净的; C.上:向上/上面; D.奔:飞奔的马/飞奔的马; 故选 D。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引用此句直接表达了三峡秋景带给人们的感伤; 故选 A。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①《与朱元思书》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 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 趣。表现了作者吴均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他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 及爱慕自然,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②《小石潭记》中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景物,营造了凄寒幽怆的氛围,给作者的感受是 “凄神寒骨”的悲凉,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寄情山水,虽然获得了暂时的快乐,但是时间稍长,内心的 悲伤又难以抑制地流露出来。 【点睛】参考译文 三峡(节选)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 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 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 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趣味无 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 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