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忧戚.(qì) 妖饶.(ráo) 宽囿.(yòu) 间不容发.(fā) B. 亵.渎(xiè) 拮.据(jié) 觅.食(mì) 郑重其事.(shì) C. 恪.守(kè) 瞥.见(piě) 旁鹜.(wù) 富丽堂皇.(huáng) D. 濡.养(rú) 豢.养(huàn) 停滞.(zì) 前扑.后继(pū)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忧戚.(qì)——qī,妖饶——妖娆,宽囿——宽宥,间不容发.(fā)——fà; C.瞥.见(piě)——piē,旁鹜——旁骛; D.停滞.(zì)——zhì,前扑后继——前仆后继; 故选 B。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______的,过度要求完美,可能造成人的心理失衡,损害人的健 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现实不能完美,那我们就不必 ______,而要学会超脱,乐观豁达,不怨天尤人,不斤斤计较,不攀比妒忌,更不放弃追求。 ______这样,______能活得快乐,活得轻松,活出生命的意义。 A. 相得益彰 追求 只要 就 B. 十拿九稳 要求 即使 也 C. 轻而易举 寻求 尽管 还 D. 尽善尽美 苛求 只有 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相得益彰,意思是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轻而易 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十拿九稳,意思是比喻很有把握。尽善尽美,指极其 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这里指万事万物都会有缺点,用“尽善尽 美”。
追求,意指尽力寻找、探索。寻求,意思是寻找探求、追求。要求,提出具体事项或愿望, 希望能实现。苛求,意思是过严地要求。这里指不能过分要求现实完美,用“苛求”。 “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关系;“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尽管…… 还……”表示转折关系;“只有……才……”表示必要条件关系;“学会超脱,乐观豁达, 不怨天尤人,不斤斤计较,不攀比妒忌,更不放弃追求”是“能活得快乐”的必要条件,用 “只有……才……”。 故选 D。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全面推进党的①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健全全面 从严治党体系”,②这不仅是强化管党治党....全面系统布局、协同高效推进的重大举措,更对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A. 加点词“指出”是动词,“首次”是数量词,“管党治党”是并列短语。 B.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一句中,“健全全面从 严治党体系”做该句的宾语。 C. 画线句②是并列复句。 D. 画线句①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调整到“自我革新”之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式结构及病句辨析。 C.“不仅……更……”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不是并列复句。 故选 C。 4. 下列文学常识和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 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B. 《水浒传》中宋江被发配江州。一日上浔阳楼喝酒,乘着酒兴题诗,被通判戴宗发现, 他如获至宝,即向知府告发,说诗里“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有反意,于是宋 江被打入大牢。 C. “假如没有你,太阳,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这是诗人艾青对光明的热切向往,
他确信光明必然到来,必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 D. 《朝花夕拾》中“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 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后在故乡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 知道他回乡后,遭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以至“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 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综合。 B.《水浒传》中宋江被发配江州。一日上浔阳楼喝酒,乘着酒兴题诗,被通判黄文炳发现。 选项中“通判戴宗”表述错误; 故选 B。 5.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其西南诸峰,________________。 (4)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零丁洋里叹零丁。 【答案】 ①. 玉盘珍羞直万钱 ②. 以中有足乐者 ③. 林壑尤美 ④. 到乡翻 似烂柯人 ⑤. 惶恐滩头说惶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 的“羞、壑、翻、柯、惶恐”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3 分) 6.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小题。 【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① 宋·苏辙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②。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③,依旧照离忧。但恐回王粲④,相对永登楼。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 年)。是年四月,苏轼离京赴徐州任徐州知州, 作者与之偕行。兄弟二人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中秋过后,苏辙又要转道赴南都(今 河南淮阳)留守签判任,于是在临别前写下此词。②翠羽帔,紫绮裘:指豪华衣饰。③水驿: 水路驿站。④王粲(càn):年轻时就怀有济世志,来到荆州投奔刘表,然滞留荆州十二年, 不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文思涌泉,写出 了他的代表作《登楼赋》。 对两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词上阕作者表露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但终因不忍弃绝人世面没有“归去”,表现 了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B. 乙词上阕写值得珍惜的手足之情,但是相聚却是短暂的,表达了对兄弟聚少离多的深深 怨艾和无奈。 C. 两首词下阕都借月怀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用典故直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D. 两首词都是写中秋月的佳作,甲词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乐观旷达 的情怀,乙词则更多的表现了宦游茫茫,前途末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C.甲词“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
思,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苏轼借用典故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间接表达对亲人的思 念。 乙词最后两句,用典却直抒胸臆,“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王粲滞留荆州十二年,不 得施展才华,郁闷中他登楼远眺,北望家乡,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写出了《登楼赋》。 后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这里,词人以此句做结,倾诉出未来的日月: 宦游茫茫,前途未卜;亲人相隔,幽幽愁绪的别样的深沉。借用典故间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故选 C。 (二)(14 分) 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 不移,上亦为之霁威②。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 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 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③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于士澄④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 取服⑤,凡二千馀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⑥,内五人尝为盗,馀皆 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 亡公等宜戒之!”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霁威:息怒。③固:故意。④于士澄:隋炀帝杨广的心腹。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⑤取服:迫使服罪。⑥状:罪状。 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上尝与侍臣论狱.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B. 而.有胆略 C. 善.回人主意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 D. 上亦为之.霁威 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 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2)竟不敢执奏,尽杀之。 9. 请用“/”给下而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君 臣 如 此 何 得 不 亡 公 等 宜 戒 之! 10. 请依据选文,问答问题。 甲文中,邹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设喻,从_________推及广开言路的治国之道:乙文中,魏 征则用“奏事固久不已”的行为,劝诫唐太宗不要________。甲乙两文中的君王都是虚心纳 谏之人。除此之外,甲文中的“乃下令”还表现出齐王_________的理政智慧;乙文中对张 元济事件的评价,则表明唐太宗是一位_________的明君。(请概括回答) 【答案】7. A 8. (1)开始确有这心意(想法),但怕你批评,因此中途停止了。 (2)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 9. 君 臣 如 此/何 得 不 亡/公 等 宜 戒 之 10. ①. 生活琐事 ②. 玩物丧志 ③. 果断行事 ④. 善于反思/以史为鉴/ 善于总结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 A.狱:都是“诉讼,案件”的意思; B.而:表示转折/表示并列关系; C.善:善于/好的方面; D.之:代词,这/的,结构助词;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1)畏:担心;嗔:责怪;中:半路;辍:停。 (2)竟:最终;执奏:坚持(公道)奏报真相。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 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 间可停顿等,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君臣都这样,国家怎能不灭 亡!你们应深以为戒!由结构分析可知,“君臣如此”句意完整,是对上文的总结;“何得 不亡”句意完整,前文造成的结果,“何”是疑问词;“公等宜戒之”句意完整。故正确的 断句为: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 第一空: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 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 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邹忌正是以自身 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故 此空可填:生活小事。 第二空:“上尝得佳鹞,自臂之”的意思是: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 说明皇帝非常喜爱鹞鹰;“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的意思是: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 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意在告诉皇帝,专心国家政事,切不可玩物丧志。故此空可填: 玩物丧志。 第三空:“王曰:‘善。’乃下令”的意思是: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 令。语言简洁干练,表明齐威王没有任何犹豫,说明他知错就改,果断行事。故此空可填: 行事果断。 第四空:“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的意思是:这 岂只是隋炀帝无道,大臣们也不能尽忠。君臣都这样,国家怎能不灭亡!你们应深以为戒。 从对张元济事件的评价可知唐太宗以史为鉴,善于总结,乐于反思。故此空可填:以史为鉴。 据此填空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
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 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 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 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 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 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 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 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乙文: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 当面直言规劝;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皇上也就息怒。魏征曾请假回家 上坟,回来后对皇上说:“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 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 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 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太宗曾和大臣们讨论刑狱诸事,魏征说:“隋炀帝时曾有盗窃案发生,隋炀帝令于士澄 逮捕窃贼,稍有疑点,均严刑拷打令其服罪,总共二千余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斩。大理寺 丞张元济奇怪罪犯这么多,试着查考其诉状,其中五人曾有前科,其余都是普通百姓。张元 济终不敢执意上奏讲明真情,所有人都被杀掉。”太宗说:“这岂只是隋炀帝无道,大臣们 也不能尽忠。君臣都这样,国家怎能不灭亡!你们应深以为戒! (三)(5 分) 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10 月 12 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次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 冬、刘洋、蒋旭哲,担任此次课堂的主讲老师。他们在崭新的教室“问天实验舱”,介绍了 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 头的扳手等神奇现象,并展示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进行了手 套箱剪株操作。在地面课堂,约 400 名中小学生代表通过视频通话形式,聆听讲解,争相提 问。从一次次的科学演示和讲述中,孩子们能切实感受到科学的奥妙,并从中感叹航天科技 的威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