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浙江省嘉兴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
答案
一、“你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成长手册之学习篇(26 分)
1. 字里有乾坤。
(1)学习汉字可以根据造字法的特点归
类,比如下面表格里归纳的都是形声字,
它们有着相同的声旁,然后用不同的形
旁表意,这是形近字辨析的方法之一,
小贴士
依据这种方法,请你写出下面成语中所
缺的字。
啼笑皆非
根深
①______固
妇孺皆知 舌战群儒
象形法是用文字的线
条或笔画,把要表达
物体的外形特征,具
缔结良缘
体地勾画出来的造字
法,例如鸟、象。
相②______
指事法就是用象征性
以沫
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
一代天
③______
百媚千娇
矫揉造作
上指示性符号来表示
意义的造字法,例如
刃、本。
会意法就是把两个或
(2)造字法还包括象形法、指事法、会
两个以上的字,按意
意法,比如“笃信好学”中的“信”就
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
是______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的意义的造字法,例
如明、休。
【答案】
①. 蒂
②. 濡
③. 骄
④.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及造字法。
(1)本题考查字形。
由“比如下面表格里归纳的都是形声字,它们有着相同的声旁,然后用不同的形旁表意”并
结合“啼笑皆非”的“啼”,“缔结良缘”的“缔”可知,①空的声旁也是“帝”,故填写
“蒂”。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由“妇孺皆知”的“孺”及“舌战群儒”的“儒”可知,②空的声旁为“需”,故填写
“濡”。相濡以沫: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
互相帮助;
由“百媚千娇”的“娇”及“矫揉造作”的“矫”可知,③空声旁为“乔”,故填写“骄”。
一代天骄:比喻有才能、有影响的人。
(2)本题考查造字法。
“信”字会合“人”“言”二字而成,取义于人言要真实可信,所以造字法为会意字;
故选 C。
2. 根据文意填写古诗文名句,并用一个成语典故将对联补充完整。
不悲过往,勇往直
前的豁达心胸
不弃理想,坚信
不惜残年,为国
不懈已任,先
前 途 光 明 的 乐
谏 言 的 担 当 精
忧 后 乐 的 奉
观
神
献品格
沉舟侧畔千帆过,
(3)______,
(4)______,
(1)______。(刘
______
______
(2)______,
______
禹锡《酬乐天
(韩愈《左迁至
(范仲淹《岳
扬州初逢席上见
蓝
阳
( 李 白 《 行 路
赠》)
关示侄孙湘》)
楼记》)
难》)
(5)“览前贤铁杵成针永不言弃,思已任______自强不息”。名人的
故事和精神彪炳千秋,他们的一片丹心是我们青年汲取力量的源泉。
【答案】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⑤. 肯将衰朽惜残年
⑥.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⑦. 后天下之乐而
乐
⑧. 闻鸡起舞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沧、弊、衰朽、
残”等字词容易写错。第 5 小题,填写与“铁杵成针”类似的成语典故,有“自强不息”之
意即可,如“闻鸡起舞”“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
3. 阅读回答问题。【甲】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唐•李翱
其一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①。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乙】
登州观海记(节选)
清•焦循
①乾隆六十年四月初一日,同仪征江安、甘泉阮鸿,游登州蓬莱阁,望海。
②是行也,出登州城北门,入备倭城南门约里许,至蓬莱阁(岛)。阁在岛上,岛高十
丈,半山有天后宫。宫门内有六石,两两相比,高丈许,紫色圆耸,今名曰“三台石”。由
右角门出北行,上数十级遂临海。其左为避风亭,亭后为苏公祠,近改为官厨。苏公像须披
面尘,殊不堪。由右历二十余级登阁上。阁南北两面空厂。南望莱阳大山,一塔高入云表,
众峦环拱,州城雄踞其下,万灶②稠叠。北则海在足下,苍茫无际,云帆出没,小如黑豆。
是时日色在东,阴雾幂屋③,长山岛可望见,他岛皆隐雾中。阁距海二三十丈,其下有潭石
涡,涡中尽小石,圆润可玩,东坡取以伴蒲草者也。其白者颇可混玉,但离水则不泽耳。岛
根遒锐错落,海燕千百,呢喃其间,波纹平秀,不似江河之险。道士云:“其浪广数里,非
人目所能尽,故不见其状。”
③余尝过泰山,自其麓仰之,高直与岨崃④诸山等,盖由济南以来,皆泰山之身,至泰
安见其卒耳。呜呼!泰山不见其高,斯为至高;东海不见其波,斯为巨波;圣人不见其德,
斯为大德。以波涛洪洞言海者,不知海者也。
【注释】①两函经:两部装在匣子或封套中的经典。“函”:匣子,封套。意思是佛经还没
有打开,还盛在书套里。②万灶:指代万家。③阴雾幂屋(lì):烟雾弥漫的样子。④岨崃
(cúlái):山名,在泰山东南,今作徂徕山。
【释词】
(1)阅读文言文,可以借助不同的方法理解词义。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任
务
解
释
词
义
方法
示例
句子
词义
课内迁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上数十级,遂
移
者
临.海
______
“至”在《古汉语
常用字字典》中的
泰山不见其
语境推
测
义项
有:①到,到达。
②极。最。③至于。
高,斯
为至.高
______
杂然而前.陈者
南.望莱阳大山 ______
文言现
象
【梳理】
(2)本文是记游佳作,请根据文章重点描写内容,厘清作者游踪,补充完整下面导图。
①______②______
(3)古人评《登州观海记》一文“笔法巧妙”“画面独特”,请你从此评价中任选一个角
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阅读李翱的两首诗,你认为高僧惟俨惬意的“野情”有哪些?
(5)上述诗文中划线句子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
①. 居高面下
②. 极
③. 向南
(2)
①. 天后宫
②. 潭石涡
(3)示例;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北则海在足下,苍茫无际”形容大海宽广、无边无际,
是面的描写;“云帆出没,小如黑豆”形容帆船在大海上出没,小如黑豆,是点。一面一点,
更加突出大海的广袤,体现了作者豪放的情怀。
(4)①幽居山野;②与世隔绝,研读经典;③闲暇登孤峰顶;④月下独自长啸。
(5)对于一个人,不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境,都要充分把握住此时此刻,而不要徒劳无益地
思考这个梦想那个,否则既得不到所企想的东西,又失去了此时此地的欢乐。把握现境,活
在当下,才是人生真谛。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重点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
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答题空 1“上数十级,遂临海”句意:向上走几十级,于 是就居高面下看大海。临:居高面下。
答题空 2“泰山不见其高,斯为至高”句意:在泰山看不见它高,这是最高。斯:极。
答题空 3“南望莱阳大山”句意:向南眺望莱阳大山。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可知,本题要求梳理《登州观海记》作者游踪,根据第②
段“是行也,出登州城北门,入备倭城南门约里许,至蓬莱阁(岛)”可知,作者先到“蓬
莱阁(岛)”;根据“阁在岛上,岛高十丈,半山有天后宫”可知,作者又走到“天后宫”;
根据“由右角门出北行,上数十级遂临海。其左为避风亭,亭后为苏公祠,近改为官厨”可
知,作者又游行到“苏公祠”;根据“阁距海二三十丈,其下有潭石涡”可知,作者最后到
“潭石涡”。据此可得空 1、空 2 答案。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句式特点、画面特点等方面进行
赏析。
《登州观海记》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向南眺望莱阳大山,只见一座塔高耸入云,众多山
峦环绕着它,登州城雄踞在塔的下面,千家万户重重叠叠。向北看,大海在脚下,苍苍茫茫,
一望无际,一只云帆在海上出没,像黑豆一样小。这时太阳从东方照射,烟雾弥漫,可以看
见长山岛,其他岛屿都隐没在雾中。
这些句子运用比喻修辞,“云帆出没,小如黑豆”中将“云帆”比作“黑豆”,衬托出大海
的苍茫广阔,无边无际。
“苍茫无际,云帆出没,小如黑豆”运用三个四字词语,有节奏感,韵律美;“南望莱阳大
山,一塔高入云表,众峦环拱,州城雄踞其下,万灶稠叠。北则海在足下,苍茫无际,云帆
出没,小如黑豆”句式对称、整齐,“南望”与“北则”将巍峨高山、苍茫大海的气势都表
达出来。
点面结合,“南望莱阳大山,一塔高入云表,众峦环拱,州城雄踞其下,万灶稠叠”是面,
写高山,写巨塔;“北则海在足下,苍茫无际”是面,写苍茫大海;“云帆出没,小如黑豆”
是点,写大海上出现的帆船,衬托大海的苍茫;“是时日色在东,阴雾幂屋,长山岛可望见,
他岛皆隐雾中”写太阳出来时的壮观景象,是面;点面结合,体现了作者豪放的情怀。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根据“练得身形似鹤形”可看出诗人幽居山野,身体像仙鹤般轻灵;
“千株松下两函经”诗人松下读经;“直上孤峰顶”写诗人闲暇时登顶游玩;“月下披云啸
一声”写诗人月下长啸,这些都表现了诗人惬意的“野情”。据此总结答案。
【小问 5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云在青霄水在瓶”的意思是:云朵在青天上水在瓶子里。万物都
有它的固定形态,都有各自的归宿,不要刻意的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对于一个人,不
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境,都要充分把握住此时此刻,而不要徒劳无益地思考这个梦想那个,否
则既得不到所企想的东西,又失去了此时此地的欢乐。
《登州观海记》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向南眺望莱阳大山,只见一座塔高耸入云,众多山
峦环绕着它,登州城雄踞在塔的下面,千家万户重重叠叠。向北看,大海在脚下,苍苍茫茫,
一望无际,一只云帆在海上出没,像黑豆一样小。这时太阳从东方照射,烟雾弥漫,可以看
见长山岛,其他岛屿都隐没在雾中。大自然是伟大的,泰山巍峨高大,大海广袤无垠,人如
沧海一粟,把握现境,活在当下,才是人生真谛。
总结可得答案。
【点睛】参考译文:
《登州观海记》乾隆六十年四月初一日,同仪征江安、甘泉阮鸿,游登州蓬莱阁,眺望大海。
这次出行,由登州城的北门进入,进入备倭城南门大约几里,到达蓬莱阁(岛)。蓬莱阁在
岛上,岛高十丈半,半山有一座天后宫。宫门内有六块石头,两两相互挨着,高大约一丈,
紫色圆形高高耸立,今名叫“三台石”。由右角门出去向北走,向上数十级,就从上向下俯
瞰大海。它的左边是避风亭,亭子后面是苏公祠,最近改为官厨。苏公的像须披面尘,特别
普通。由右经过二十余级登上蓬莱阁。阁南北都很宽敞,向南眺望莱阳大山,只见一座塔高
耸入云,众多山峦环绕着它,登州城雄踞在塔的下面,千家万户重重叠叠。向北看,大海在
脚下,苍苍茫茫,一望无际,一只云帆在海上出没,像黑豆一样小。这时太阳从东方照射,
烟雾弥漫,可以看见长山岛,其他岛屿都隐没在雾中。距离大海有二三十丈,下面有潭石涡,
涡中都是小石,圆润可把玩,东这是坡拿来放在蒲草变得。白的有些像混玉,但离水就没有
光泽了。蓬莱岛的底部遒劲锐利,错落有致,千百只海燕,在这里呢喃鸣叫,波浪平平秀丽,
不像江河那样危险。这里的道士说:“这浪绵延数里,人的眼睛不能看到尽头,所以看不见
它的形状。”
我曾经到过泰山,从泰山山脚仰望,高耸挺拔与徂徕山诸山一样,大概从济南以来,都是泰
山的身影,到泰安才看到它的拔起罢了。唉!在泰山看不见它高,这是最高;在东海看不见
它的波浪,这就是最大的波浪;圣人看不见他的道德,这就是大德。用波涛澎湃来说大海,
是不了解大海。
二、“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成长手册之追梦篇(20 分)
4. 阅读回答问题。
翟老汉的果园
①“来咱农家乐的人必须到试验田看看我!看看我都不成吗?!”翟老汉拍着桌子说。
儿子惊讶地望着爹,他还是第一次见爹把桌子拍得啪啪响。
②“爹,你莫生气哩,城里人来咱们农家乐,图的是亲近自然,接近绿色,品尝地道的
农家饭菜,你说人家看您干什么?”儿子的语气十分温柔,生怕又惹起爹的火来。
③翟老汉不说话,他望了一眼儿子,别过头,吧嗒吧嗒地抽着烟。
④翟老汉今年六十二岁,年轻时当过几年兵,复员后进了村里的林业队。近些年来,村
里很多人出外打工,闲置的土地越来越多,翟老汉看着那些长满草的荒地心疼不已。他挨家
挨户去问:“能不能把你家的地承包给我?”很多人家都同意。翟老汉就建起了近 50 亩的
果园。由于缺水,近两万株苗木全靠他一担一担挑来水浇活的。儿子看他累,找来水车拉水。
可村里的路也不好走,翟老汉依旧“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他甘心情愿。
⑤驻村干部来到村里后,修了一条通往城里的公路。在城里上班的儿子说:“现在交通
方便了,不如搞个农家乐,来个观光采摘,这样轻松些,也不少挣钱。”翟老汉觉得儿子说
得在理,便参加了乡村旅游协会,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⑥“看你做啥?一个糟老头子,背弯了,脸黑红黑红的,满脸褶子,你就不怕吓到人家
那些城里的娃?”老婆总是和儿子站在同一条战线。①话不投机,翟老汉“当当当”磕掉烟
锅子里的烟灰,背着双手走出了院门。
⑦翟老汉想起了自己的孙子。八岁的孙子上小学三年级,上个周末回来,跟着翟老汉去
果园,望着满树的果子,对翟老汉说:“爷爷,您是超人吗?是不是每天飞着管理果树啊?
爷爷,您真幸福。妈妈说,您天天生活在世外桃源里,像个老神仙。”翟老汉听了,心里很
不是滋味。这怨不得孙子,就连儿子,自打上学后,也基本断了和土地的联系。农耕的乐趣
和艰辛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懂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⑧孙子指着树上的李子说:“爷爷,这是山竹吗?”翟老汉说:“这是李子。”很多果
树孙子不认得,说和电脑上的图片不太一样。孙子的“懵懂”让翟老汉有了新的想法。
⑨翟老汉忙碌了好多天,规划出一片试验田,他想让那些来果园的城里人亲身体验耕作
的艰辛,让那些只在电脑里见过庄稼、果树图片的孩子亲眼看看是哪种果树结了哪种果实。
⑩ ②太阳升起来了,暖洋洋的,给每一棵果树都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衣裳。翟老汉抚摸
着一棵棵果树,眼神里满是疼惜和爱怜。
⑪“爹,听您的,我明天就在咱家宣传网页上加上一条,来果园的客人都得先到试验田
看您劳动或亲自参加劳动,然后再进行别的活动。”不知何时,儿子站在了翟老汉的身旁。
⑫父子俩走到果园最高处,只见一层层果树,茂盛葳蕤,有的结满了果实,一串串在浓
密的叶子间探头探脑……红黄青绿,令人目不暇接。果树下,有一家三口的,有一家三代的,
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
⑬翟老汉说:“乡村观光采摘,不仅要为孩子亲近大自然提供机会,还要让他们近距离
接触我这个‘尘满面、鬓如霜’的种树人,让大人和孩子切身感受劳作的艰苦。这样,他们
不但长了见识,以后也会更珍惜自己的生活。”儿子笑着对爹竖起了大拇指。
(作者:王举芳选自《微型小说》有删改)
(1)品味小说语言,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话不投机,翟老汉“当当当”磕掉烟锅子里的烟灰,背着双手走出了院门。(翟老汉的动
作神态,反映出他此时怎样的心理?)
②太阳升起来了,暖洋洋的,给每一棵果树都披上了一件金色的衣裳。(这样的景物描写有
何意味?)
(2)面对家人们的质疑,翟老汉为什么还要坚持“必须到试验田看看我”?
(3)翟老汉儿子正在为果园制作宣传网页,现在还有一幅宣传画没有确定,请你为他从下
边两幅画中选择一幅并阐明理由,同时配上一条宣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