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江苏宿迁四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真题及答案
1.本试卷共 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选择题必须用 B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 5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
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注意不要答错位置,也不要超界。
4.作图必须用 B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计 20 分)
1. 670×58 的积是(
)位数.25×800 积的末尾一共有(
)个 0.
【答案】
①. 五
②. 4
【解析】
【详解】略
2. 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18 万,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
【答案】
①. 175000
②. 184999
【解析】
【分析】要考虑 18 万是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有两种情况:“四舍”得到的 18 万最大是 184999,
“五入”得到的 18 万最小是 175000,由此解答问题即可。
【详解】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 是18 万,这个数最小是(175000),最大是(184999)。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近似数的求法,注意最大是千位上的数舍去得到,最小是千位上的数
进一得到。
3. 一个九位数的亿位、千万位和十万位上都是 6,其他各位上都是 0,这个数是(
),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
【答案】
①. 660600000
②. 66060
【解析】
【分析】整数的写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
在那个数位上写 0;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省略万位后面的 0,再加
上“万”字。
【详解】一个九位数的亿位、千万位和十万位上都是 6,其他各位上都是 0,这个数是
660600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66060 万。
【点睛】写整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写;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
是省略个级的 4 个 0。
4. 根据 28×32=89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28×4)×(32÷4)=(
)
89600÷320=(
)
【答案】
①. 896
②. 280
【解析】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0
除外),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如果两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0
除外),积扩大的倍数就等于两个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
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被除数扩大 100 倍,除数扩大 10 倍,则商扩大 10 倍;由此
解答。
【详解】28×32=896,896÷32=28;
(28×4)×(32÷4)=896;
89600÷320=(896×100)÷(32×10)=28×10=280
【点睛】本题考查了积和商的变化规律。
5. 一根铁丝长 30 厘米,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 12 厘米,这
个三角形的腰可能是(
)厘米或(
)厘米。
【答案】
①. 12
②. 9
【解析】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特点: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
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
【详解】当 12 为底边时
(30-12)÷2
=18÷2
=9(厘米)
当 12 为其中一条腰时,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是 12 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明确等腰三角形的特点即可。
6. 小明坐在班上的第 4 列,第 5 行,用数对表示是(
),小红坐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是(3,2),她坐在第(
)行第(
)列。
【答案】
①. (4,5)
②. 2
③. 3
【解析】
【分析】用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用两个数加小括号表示,将点所在的列数写前,行
数写后。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小明坐在班上的第 4 列,第 5 行,用数对表示是(4,5),小红坐的位置用数对表
示是(3,2),她坐在第 2 行第 3 列。
【点睛】数对中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
7. 王强是 2019 年入学的四(3)班的学生,学号是 6,他的胸牌号是 20190306,李刚是 2017
年入学的六(2)班的学生,学号是 15,他的胸牌号是(
)。
【答案】20170215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得,胸牌号是 20190306 表示 2019 年入学,3 班学生,学号为 6;则分析
得 2017 年入学,2 班学生,学号为 15 的胸牌号是 20170215。
【详解】王强是 2019 年入学的四(3)班的学生,学号是 6,他的胸牌号是 20190306,李刚
是 2017 年入学的六(2)班的学生,学号是 15,他的胸牌号是 20170215。
【点睛】此题考查了数字编码问题,关键是明确每个编码的意义即可。
8. 10 枚 1 元硬币摞在一起,高度大约是 2 厘米。照这样推算,1 亿枚 1 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
度大约是(
)千米。
【答案】200
【解析】
【分析】先求出 1 亿里面有几个 10,那么高度就有几个 2 厘米。注意单位换算,1 米=100
厘米,1 千米=1000 米;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1 亿=100000000,100000000÷10=10000000;
10000000×2=20000000(厘米)
20000000 厘米=200000(米)
200000 米=200 千米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9. 甲、乙两桶油共重 300 千克,如果从甲桶倒出 50 千克给乙桶,那么两桶油就一样重,原
来甲桶油重(
)千克.
【答案】200
【解析】
【详解】略
10. 如下图,一块三角形玻璃被打碎了一个角,被打碎的角是(
)°,如果按边分类
这是个(
)三角形.
【答案】
①. 45
②. 等腰
【解析】
【详解】略
11. 一个梯形,下底长度是上底的 3 倍,如果把上底延长 18 厘米,就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图),这梯形的上底长(
)厘米,下底长(
)厘米。
【答案】
①. 9
②. 27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得,这个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 3 倍,即下底是 3 个上底长;上底延长 18
厘米后,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也就是延长了 3-1=2 个上底长,即 2 个上底长=18 厘米;
由此求出上底的长度,用上底的长度乘 3 即可求出下底的长度,据此求解即可。
【详解】上底长:
18÷(3-1)
=18÷2
=9(厘米)
下底长:9×3=27(厘米)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清楚变成平行四边形后对边的长度是相等的。
二、选择题。(8 分)
12. 下列各数中,最接近 8 万的是(
)。
A. 80101
【答案】B
B. 79989
C. 79979
【解析】
【详解】略
13. 哪道算式的积一定小于 6000?(
)。
A. 303×21
【答案】C
【解析】
B. 318×19
C. 298×19
【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果,再和 6000 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A.303×21=6363,6363>6000;
B.318×19=6042,6042>6000;
C.298×19=5662,5662<6000;
故答案为:C
【点睛】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4. 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与原数相比,这个数(
)。
A. 变大了
【答案】C
【解析】
B. 变小了
C. 大小不变
【分析】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方法:在万数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末尾的 0,再在末尾
添个“万”字,没有改变数的大小,只是计数方法的变化。
【详解】举例说明:把 870800000、1023000000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870800000= 87080 万(去掉末尾的 4 个 0,再添上“万”字。)
(2)1023000000 =102300 万(去掉末尾的 4 个 0,再添上“万”字。)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方法及意义。
15. 下面可以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
A. (125+90)×8
B. 52×25×4
C. 76+125+24
【答案】A
【解析】
【分析】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
【详解】A.(125+90)×8
=125×8+90×8
=1000+720
=1720
B. 52×25×4
=52×(25×4)
=52×100
=5200
C. 76+125+24
=76+24+125
=100+125
=225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估计自己的年龄最接近(
)。
B. 540 个星期
C. 540 个月
D. 540 秒
A. 540 时
【答案】B
【解析】
【分析】把选项中的答案换算成较高级的时间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A 选项 540 时是几天:540÷24≈23(天),不符合
B 选项一年大约 52 个星期,540÷52≈10(年),符合要求
C 选项 540÷12=45(年),不符合
D 选项 540÷60=9(分),不符合
故答案为:B
【点睛】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是解题的关键。
17. 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周长(
)。
A. 变大
【答案】C
【解析】
B. 变小
C. 不变
【分析】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四条边的长度没变,也就是它们的和没
有发生变化,即它的周长不变。
【详解】由分析得:
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它的周长不变。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的意义及应用,关键是明确在
拉伸过程中,框架的四条边长度不变。
18.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上下底的和相等,那么它们的高
( )
A. 相等
【答案】C
【解析】
B. 平行四边形的长
C. 梯形的长
【详解】梯形面积等于两底和与高的乘积的一半,而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底与上
下底的和相等面积相等时,需要梯形要高出平行四边形一倍.
19. 在以下现象中,属于平移的是(
)。
A. 时钟的分针走动
B. 转动的方向盘
C. 推拉门开门或关
门
【答案】C
【解析】
【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
样的图形运动叫作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可以不
是水平的,据此解答。
【详解】A,B 都属于图形的旋转,只有 C 是属于平移。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移的意义。
三、计算题。(共 29 分)
20. 直接写出得数。
770÷7=
450+550=
24×50=
360-360÷6=
25×80=
560-70=
112-35-65=
32×8÷32×8=
【答案】110;1000;1200;300;
2000;490;12;64;
【解析】
【详解】略
21. 用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196×23=
280×35=
205×14=
★ 560÷16=
【答案】4508;9800;2870;35;
【解析】
【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所得积
的末位对齐因数的个位;再用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去乘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字,所得积的
末位对齐因数的十位,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即可。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把三位
数的前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最后的结果加个 0。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
再试除前三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
须比除数小。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验算,用商乘除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即可。
【详解】196×23=4508
280×35=9800
1 9 6
2 3
5 8 8
3 9 2
4 5 0 8
2 0 5
1 4
8 2 0
2 0 5
2 8 7 0
205×14=2870
★560÷16=35
2 0 5
1 4
8 2 0
2 0 5
2 8 7 0
验算:
3 5
1 6
2 1 0
3 5
5 6 0
22.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24+26×47
25×27×4
375×14+25×14
5×(12×11)
【答案】1246;2700;5600;660;
【解析】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可得,没有括号的计算,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根据乘法交换律可得,先计算 25×4=100,再计算 100×27=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