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泰州姜堰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料共1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泰州姜堰区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 3 分,共 30 分) 1. 在计算 14×12 时,小红是这样想的:14×10=140,14×2=28,140+28=168。下面能 表示她思考过程的图是( )。 A. C. 【答案】B 【解析】 B. D. 【分析】小红计算 14×12 时,将 12 拆成 10 和 2,分别将这两个数与 14 相乘,再将乘积加 起来。 【详解】能表示她思考过程的图是 。 故答案为:B。 【点睛】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可以将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求出这 两个数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再将乘积加起来即可。 2. 下面物体中,( )的质量最接近 1 吨。 A. 5000 个鸡蛋的质量 B. 30 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 C. 1000 枚 1 元硬币的质量 D. 10 头成年大象的重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先确定每个选项里单个的重量,再乘数量,求 出总重量,看哪个选项最接近 1 吨即可,1 吨=1000 千克,1 千克=1000 克。据此解答。 【详解】A.一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 60 克,60×5000=300000(克)=300(千克) B.一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30 千克,30×30=900(千克)
C.一枚 1 元的硬币大约重 6 克,6×1000=6000(克)=6(千克) D.1 头成年大象大约重 3 吨,3×10=30(吨) 900 千克与 1 吨最接近。 故答案 为: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关键是要注意生活中的观察积累。 3. 芳芳、媛媛、妙妙和玲玲四个人参加 100 米跑步体能测试,成绩都在 19 秒以内,第一名 芳芳 16.8 秒,第二名媛嫒 17.3 秒,第三名妙妙 17.6 秒,第四名玲玲 1□.2 秒。玲玲的成 绩可能是( )秒。 A. 16.2 【答案】C 【解析】 B. 17.2 C. 18.2 D. 19.2 【分析】相同路程,用时短的速度快。玲玲是第四名,则她所用时间应多于第三名妙妙所用 的时间,即 1□.2 秒大于 17.6 秒。且四个人的成绩都在 19 秒以内,则 1□.2 秒大于 17.6 秒,小于 19 秒。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解答。 【详解】19 秒>1□.2 秒>17.6 秒 □里的数应填 8,则玲玲的成绩可能是 18.2 秒。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关键是明确玲玲所用时间比妙妙所用的时间多,比 19 秒小。 4. 根据问题做出选择(如图)。 (1)1 个茶壶和 4 个茶杯一共多少元? (2)1 个热水瓶比 4 个茶杯多多少元? 解决上面这两个问题都要先算( )。 A. 1 个茶壶和 1 个茶杯一共多少元? B. 1 个热水瓶比 1 个茶杯多多少元? C. 1 个茶壶和 1 个热水瓶一共多少元? D. 4 个茶杯一共多少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求 1 个茶壶和 4 个茶杯一共多少元,茶壶的价钱已知,先求出 4 个茶杯的价钱,再
用 1 个茶壶的价钱加 4 个茶杯的价钱即可解答;求 1 个热水瓶比 4 个茶杯多多少元,热水瓶 的价钱已知,先求 4 个茶杯的价钱,再用一个热水瓶的价钱减 4 个茶杯的价钱的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解决上面两个问题都要先求出 4 个茶杯的价钱。 故答案为:D 【点睛】分析解决两个问题都要先求什么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 老师给每个同学一张同样大的长方形方格纸(如图),明明用这张纸的 2 3 折了一只青蛙, 亮亮从这张纸上剪下最大的正方形折了一只千纸鹤,( )。 A. 青蛙用纸面积大 B. 千纸鹤用纸面积大 C. 青蛙和千纸鹤用纸面积一样大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把一个小方格的边长当作 1,那么长方形方格纸宽是 3,长是 4,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3×4=12,这张纸的 2 3 ,就是把长方形方格纸平均分成 3 份,一份的面积就是 12 ÷3=4,取其中的两份,就是 8。在长方形方格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 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4×3=12 12÷3×2 =4×2 =8 3×3=9 8<9 所以千纸鹤用纸面积大。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数的意义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 6.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5 吨的棉花比 5 吨的铁轻 B. 今年 2 月北京举办了第二十四届冬奥会,2008 年北京举办了第二十九夏季奥运会,巧合 的是这两年都是闰年 C.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全长约 6300
米 D. 在古代,人们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测量物体的长短,如一拃、一庹、一步 【答案】D 【解析】 【分析】(1)棉花和铁的重量相等,均等于 5 吨。 (2)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年份是 100 的倍数时,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 是闰年,其余年份为平年。据此判断 2022 年和 2008 年是否都是闰年。 (3)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的长度用“千米”作单位。 (4)测量物体长短时,可以利用直尺、米尺等工具,也可以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例如一拃、 一庹、一步等。 【详解】A.5 吨的棉花和 5 吨的铁一样重,说法错误。 B.2022÷4=505……2,2008÷4=502,则 2022 年是平年,2008 年是闰年,说法错误。 C.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全长约 6300 千米,说法错误。 D.在古代,人们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测量物体的长短,如一拃、一庹、一步。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比较两个物体谁轻谁重,比较二者的重量大小,要避免铁重棉花轻的惯性思维。用 年份数除以 4(整百年份数除以 400),有余数就是平年,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7. 数学活动课上,黄老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长 20 厘米、宽 16 厘米的长方形纸,要求 每个学生从这张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长 10 厘米、宽 8 厘米的小长方形。下面是小敏、小云、 小伟的各自剪法(如下图),关于剩下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B. 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C. 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D. 周长不相等,面积不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据此分别求出剩下部分 的面积和周长,即可解答。 【详解】小敏的剪法,剩下部分的周长为:
(16+20)×2 =36×2 =72(厘米) 小云的剪法,剩下部分的周长为: (20+16)×2+8×2 =36×2+8×2 =72+16 =88(厘米) 小伟的剪法,剩下部分的周长为: (20+16)×2+10×2 =36×2+10×2 =72+20 =92(厘米) 72<88<92,所以剩下部分的周长不相等。 剪下的长方形的面积:8×10=80(平方厘米) 由于他们都是在同样大的长方形里,剪下同样面积的长方形,所以剩下部分的面积相等。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要熟练掌握相关计算公式。 8. 盐城市科技馆每天上午 9 时开馆,下午 5 时闭馆。这个科技馆每天开放( A. 4 【答案】B B. 8 C. 9 )小时。 【解析】 【分析】先将科技馆开馆和闭馆时间转换成 24 时计时法,再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 始时间解答。 【详解】上午 9 时即 9 时,下午 5 时即 17 时。 17 时-9 时=8(小时) 则这个科技馆每天开放 8 小时。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普通计时法转换成 24 时 计时法时,中午 12 点以后的,“整时”加上 12。 9. 小宇用边长为 2 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测量桌面面积,由于纸片的张数不够多,他只能这样 测量(如图)。桌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B. 40 C. 50 D. 100 A. 25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图可知,这个桌面是一个正方形,边长等于 5 个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和,即(2 ×5)分米。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桌面的面积。 【详解】2×5=10(分米) 10×10=100(平方分米) 则桌面的面积是 100 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求出桌面的边长。 10. 思思和聪聪两个人在日历上做框数游戏,思思用一个长方形框出三个数(如图),这个 数的和 27。聪聪也用相同的方法框出三个数的和是 60,聪聪框出的三个数中最小的( )。 一 7 14 21 28 二 1 8 15 22 29 三 2 9 16 23 30 四 3 10 17 24 31 五 4 11 18 25 六 5 12 19 26 B. 19 C. 20 D. 27 日 6 13 20 27 A. 13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日历表可知,左右相邻的数相差 1,上下相邻的数相差 7,先用三个的和除以 3,得出中间的数,中间数大于 7,中间数减 7 就是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中间数小于等于 7, 中间数减 1 就是三个数中最小的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60÷3-7 =20-7
=13 故答案为:A 【点睛】分析清楚日历表上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 70 分) 11. 计算下面各题。 37×85 80×45 250-150÷5 54×(71-33) 【答案】3145;3600;220;2052 【解析】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 依次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个位对齐;再用这个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上 的数依次相乘,所得的积末尾与十位对齐,再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末尾有 0 时,把两个 因数 0 前面的数对齐,并将它们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上没有参加运算的几个 0。第 1、2 题根据两位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第 3 题先算除法,再算减法;第 4 题先算减法, 再算乘法。 【详解】37×85=3145 80×45=3600 250-150÷5 =250-30 =220 54×(71-33) =54×38 =2052 12.动手操作。(8 分) 12. 涂一涂,表示下面的数。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左图:把这些○平均分成 4 份,把其中的 3 份涂上颜色即可; 右图:正方形被平均分为成 10 份,其中的 1 份为 0.1,则 4 份为 0.4,右边涂其中 4 份,左 边涂整个正方形即可。 【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意义和小数意义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应熟练掌握。 13. 下面的每个小方格都表示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在方格纸上分别画出一个面积 12 平方 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周长 12 厘米的正方形。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画一个面积是 12 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可以是 4 厘米,宽是 3 厘米,所画长方形的长与宽的积是 12 即可。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12÷ 4=3(厘米),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是 3 厘米。 【详解】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