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邳州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邳州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数学试 卷及答案 (60 分钟) 600 4= 72  18= 90  6= 3 7   2 7 1. 直接写出得数。 700  7= 90 4= 3 27= 76  4= 3 31= 95  5= 300  6= 23 4= 【答案】100;93;82;2400 360;19;80;54 81;50;4000;15 19;92; 4 9 ; 5 7 【解析】 【详解】略 2. 用竖式计算,带*的题要验算。 147 5= 6 750= 407 9= 915  3= 【答案】735;3663;88……1 4500;305;120……6 【解析】 27+55= 720  9= 800 5= 5 9   1 9 529  6= *846  7=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 数相乘,乘得的结果就和那一位对齐,(注意:满十进一,满几十进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从百位数开始除,如果百位上的数不够除,就用被除数前两位数除,当除不尽有余数的时候, 把余数和被除数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除以除数,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详解】147×5=735 407×9=3663 529÷6=88……1  1 4 7 5 7 3 5 ; 4 0 7 9  3 6 6 3 ; 6 8 8 5 2 9 4 8 4 9 4 8 1
6×750=4500 7 5 0 6  4 5 0 0 ; 915÷3=305 3 0 5 9 1 5 9 7 3 ; 1 5 1 5 0 846÷7=120……6 1 2 0 8 4 6 7 1 4 1 4 6 验算:   1 2 0 7 8 4 0 6 8 4 6 三、填空。(每空 1 分,共 24 分) 3. 因为 4 6=24,所以 4 600 得 24 个( 使 8□3  4 的商中间是 0,□里最大填( 【答案】 ①. 百 ②. 十 ③. 3 【解析】 ),630  9 的商是 7 个( ),要 )。 【分析】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时,可将整百数看作几个百再计算; 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时,可以将几百几十数看作几个十,然后用表内除法来口算, 依此填空; 8□3÷4 中,8÷4=2,要使商中间是 0,则□<4,据此解答。 【详解】因为 4×6=24,600 里面有 6 个百,所以 4×600 得 24 个百; 630÷9 中,630 里面有 63 个十,63÷9=7,所以商是 7 个十; 要使 8□3÷4 的商中间是 0,□里最大填 3。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 第一条线段长 8 厘米,第二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一条的( )倍,第二条线段长 ( )厘米。 【答案】 ①. 4 ②. 32 【解析】 【分析】第二条线段由与第一条线段长度相等的 4 条线段组成,由此可知第二条线段的长度 是第一条的 4 倍,再用 8 乘 4 即可求出第二条线段的长度。 【详解】第二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一条的 4 倍; 8×4=32(厘米),第二条线段长 32 厘米。 【点睛】两条线段长度的倍数关系直接由图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5. 有一种大型蜘蛛,体重约 200 克,5 只这样的蜘蛛约重( )千克。 【答案】1
【解析】 【分析】用 200 乘 5,求出 5 只这样的蜘蛛约重多少克;1 千克=1000 克,据此把克换算成 千克作单位即可。 【详解】200×5=1000(克) 1000 克=1 千克 则 5 只这样的蜘蛛约重 1 千克。 【点睛】熟练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图中的大长方形表示 420,涂色部分表示( )。 【答案】70 【解析】 【分析】根据上图可知,把大长方形平均分成 6 份,涂色部分占 1 份,用 420 除以 6 即可解 答。 【详解】420÷6=70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一部电梯的载重量是 1000( )。 (2)《数学补充习题》封面的周长大约是 7( )。 (3)一枚 1 角的硬币大约重 3( )。 【答案】 ①. 千克##kg ②. 分米##dm ③. 克##g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计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部电梯的载重量用“千 克”作单位,计量《数学补充习题》封面的周长用“分米”作单位,计量一枚 1 角的硬币的 质量用“克”作单位。 【详解】(1)一部电梯的载重量是 1000 千克。 (2)《数学补充习题》封面的周长大约是 7 分米。 (3)一枚 1 角的硬币大约重 3 克。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地选择。 8. 在括号里填“>”“<”或“=”。 205 2 4( )205 8 60 千克( )6000 克
) 1 5 ①. = ②. > 360  6( )306  6 ( 1 7 【答案】 ③. < ④. > 【解析】 【分析】(1)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等于这个数乘后两个数的积; (2)1 千克=1000 克,据此把 6000 克换算成千克作单位,再比较大小; (3)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4) 在除法算式中,除数相同,被除数较大,则商也较大。 【详解】(1)205 2 4=205 8; (2)6000 克=6 千克,60 千克>6 千克,则 60 千克>6000 克; (3) 1 7 < 1 5 ; (4)360>306,则 360÷6>306÷6。 【点睛】此题考查了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比较大小,还考查了分数大小比较 方法的运用。 9. 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 45 页,第二天看的页数和第一天同样多,这时还剩 68 页没 有看。这本书一共有( )页。 【答案】158 【解析】 【分析】第一天和第二天都看了 45 页,用 45 加上 45 再加上 68,求出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详解】45+45+68 =90+68 =158(页)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这本书的总页数=第一天看的页数+第二天看的页数+还剩 的页数。 10. 一个正方形花坛的周长是 104 米,它的边长是( )米。 【答案】26 【解析】 【分析】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据此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详解】104÷4=26(米) 【点睛】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11. 把一张边长 10 厘米的正方形纸对折成两个长方形再剪开,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厘米。 【答案】30 【解析】 【分析】剪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宽等于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根据长方形的 周长=(长+宽)×2 计算即可。 【详解】10÷2=5(厘米) (10+5)×2 =15×2 =30(厘米) 【点睛】考查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12. 自行车车轮的运动可以看作是( ),推拉抽屉的运动可以看作是( )。 【答案】 ①. 旋转 ②. 平移 【解析】 【分析】自行车在运动时,车轮是绕着一点做圆周运动,属于旋转;推拉抽屉的过程,抽屉 在做直线运动,属于平移。 【详解】自行车车轮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旋转,推拉抽屉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平移。 【点睛】旋转现象是物体在做圆周运动,平移现象是物体做直线运动。 13. 小玉家养鸡和鸭一共 42 只,卖掉 20 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小玉家原来养鸭 ( )只,养鸡( )只。 【答案】 ①. 11 ②. 31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用 42 只减去卖掉的 20 只鸡,可求出鸡和鸭现在的数量,由此时鸡 和鸭的只数同样多,可用鸡和鸭现在的数量除以 2 求出鸭的只数,然后用鸡和鸭原有的数量 减去鸭的数量,求出鸡原来的数量,据此解答。 【详解】卖出 20 只鸡后,鸭和鸡的数量是:42-20=22(只) 鸭的只数:22÷2=11(只) 鸡的只数:42-11=31(只)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明确鸭的数量一直没变,抓住等量关系式是解题的关键。 14. 5 7 是( )个 1 7 ,5 个 1 6 是( )。 【答案】 ①. 5 ②. 5 6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7 份,其中一份占它的 1 7 , 5 份占它 的 5 7 ;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6 份,其中一份占它的 1 6 ,5 份占它的 5 6 ,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5 7 是 5 个 1 7 ,5 个 1 6 是 5 6 。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 一个蛋糕平均切成 6 块,张明吃了 2 块,李丽吃的与张明同样多,两人一共吃了这个蛋 ) ) 。 4 6 糕的 ( ( 【答案】 【解析】 【分析】蛋糕被平均分成 6 份,两人都吃了其中的 2 块,用分数表示是 2 6 ,要求一共吃了这 2 6 与 2 6 相加即可。 块蛋糕的几分之几,把 【详解】 2 6 + 2 6 = 4 6 【点睛】分数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据此写出分数,再计 算。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四、选择合适的答案。(每题 1 分,共 8 分) 16. 学校报告厅一共有 320 个座位,三年级有 6 个班,每班 45~48 人,三年级同学能全部 坐下吗?( ) A. 能 【答案】A 【解析】 B. 不能 C. 无法确定 【分析】由题意可知一个班最多有 48 人,三年级有 6 个班,48 乘 6 即可求出三年级最多有 多少人,再把这个人数与 320 比较即可。 【详解】48×6=288(人) 288<320 故答案为:A 【点睛】如果三年级的人数没有超过 320 人就能坐下,所以先求出三年级最多有多少人,根 据“总人数=一个班的最多人数×班级数”。 17. 下面哪种小动物可能重 10 千克?( )
A. B. C.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对 10 千克实际有多重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数值的大小,可知一只狗的 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详解】由分析得: 一只狗可能重 10 千克。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需多留意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质量。 18. 一个皮球从高处落下,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前一次弹起高度的一半。如果这个皮球第 1 次弹起的高度是 16 米,那么它第 3 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 ) A. 8 米 【答案】B 【解析】 B. 4 米 C. 2 米 【分析】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前一次弹起高度的一半,第 1 次弹起的高度是 16 米,那么 第 2 次弹起的高度是 16 的一半,16 除以 2 即可求出第 2 次弹起的高度是 8 米,第 3 次弹起 的高度是第 2 次弹起高度的一半,8 除以 2 即可求出第 3 次弹起的高度。 【详解】16÷2=8(米) 8÷2=4(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把握前 1 次与第 2 次弹起的高度关系,求一个数的一半是多少,用这个数除以 2。 19. 在□÷6=108……△这道算式中,被除数最大是( )。 A. 648 【答案】C 【解析】 B. 649 C. 653 20. 下面的图形中,哪一个是轴对称图形?( ) A. B. C.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
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A. 不是轴对称图形; B. 是轴对称图形; C. 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B 【点睛】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 合。 21. 学校中心道路的两侧各插了 10 面彩旗,如果每两面彩旗中间摆一盆花,那么道路两侧 一共要摆多少盆花?( ) A. 9 【答案】C 【解析】 B. 10 C. 18 【分析】10 面彩旗之间有 9 个间隔,那么道路的每侧需要 9 盆花,两侧一共需要 18 盆花。 【详解】10-1=9(盆) 9×2=18(盆)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间隔问题,这里要注意道路的两边都要摆花。 22. 下面的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有怎样的关系?( ) A. 图①>图② B. 图①=图② C. 图①<图② 【答案】B 【解析】 【分析】把一个单元格的长度看作 1 厘米。 把图①右上角的两条线段分别向上、向右平移,再把左上角的两条线段分别向左、向上平移 即可得到一个边长是 3 厘米的正方形,再根据正方形周长公式计算出周长即可。 根据周长的定义,数出图②的周长由几个 1 厘米的单元格长度组成,给这个数乘 1 即可求出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