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宿迁泗阳县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宿迁泗阳县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 数学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空。(共 28 分,其中第 6 题计 4 分,其余每空 1 分) 1. 150×8 的积末尾有( )个 0;397×8 的积大约是( );624×4 的积是 ( )位数,最高位在( )位。 【答案】 【解析】 ①. 2 ②. 3200 ③. 四 ④. 千 【分析】先计算 150×8 的积,再看积的末尾有几个 0;先计算 624×4 的积,再看积是几位 数,积的最高位是哪一位;397×8 可以把 397 看作 400,再计算 400×8 的积,就是估算 397 ×8 的积,据此解答。 【详解】150×8=1200,积的末尾有 2 个 0; 397×8≈400×8=3200,397×8 的积大约是 3200; 624×4=2496,积是四位数,最高位在千位。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运算法则及估算的方法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2. 40 的 9 倍是( );56 是( )的 8 倍。 【答案】 ①. 360 ②. 7 【解析】 【分析】求一个数几倍是多少用乘法;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详解】40×9=360 56÷8=7 【点睛】熟练掌握倍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最小的三位数乘 9 得( ),最大的两位数 5 得( )。 【答案】 ①. 900 ②. 495 【解析】 【分析】最小的三位数是 100,用 100 乘 9 即可;最大的两位数是 99,用 99 乘 5 即可。 【详解】100×9=900,所以最小的三位数乘 9 得 900;99×5=495,所以最大的两位数 5 得 49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4.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西瓜重约 4( );一个苹果大约重 200( ); 爸爸体重是 80( );一只粉笔重约 10( )。
【答案】 ①. 千克 ②. 克 ③. 千克 ④. 克 【解析】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详解】一个西瓜重约 4 千克;一个苹果大约重 200 克; 爸爸体重是 80 千克;一只粉笔重约 10 克。 【点睛】根据情景选择计量单位,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5. 学校合唱团有 12 名男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5 倍。合唱团一共有( )名队员。 【答案】72 【解析】 【分析】女生人数=男生人数×5。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合唱团总人数。据此列式解答即 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女生人数:12×5=60(名) 合唱团共有人数:12+60=72(名)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先求出女生的人数。 6. 4 千克=( )克 7000 克=( )千克 3 千克 500 克=( )克 6090 克=( )千克( )克 【答案】 ①. 4000 ②. 7 ③. 3500 ④. 6 ⑤. 90 【解析】 【分析】千克化成克乘进率 1000;克化成千克除以进率 1000;据此解答。 【详解】4 千克=4×1000=4000 克; 7000 克=7000÷1000=7 千克; 3 千克=3×1000=3000 克,3 千 500 克=3000+500=3500 克; 6090 克=6000 克+90 克=6 千克 90 克。 【点睛】明确高级单位千克化成低级单位克乘进率 1000,反之除以进率 1000 是本题解答的 关键。 7. 在括号里填上“>”“<”或“=”。 812×6( )4800 505×6( )606×5 60 千克 ( )6000 克 396×3( )1200 602×7( )8×498 8 千克 ( )8200 克 【答案】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解析】
【分析】(1)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求出各个算式的积,再比较各个算式的大小。 (2)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 1000,据此将各个数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详解】812×6=4872,4872>4800,则 812×6>4800 505×6=3030,606×5=3030,则 505×6=606×5 6000 克=6 千克,60 千克>6 千克,则 60 千克>6000 克 396×3=1188,1188<1200,则 396×3<1200 602×7=4214,8×498=3984,4214>3984,则 602×7>8×498 8 千克=8000 克,则 8000 克<8200 克,则 8 千克<8200 克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 要使□38×3 的积是四位数,□里可以填( );514×□<3500,□里最大填 ( )。 【答案】 ①. 3、4、5、6、7、8、9 ②. 6 【解析】 【分析】238×3=714,338×3=1014,938×3=2814,所以要使□38×3 的积是四位数, □里可以填 3、4、5、6、7、8、9;514×6=3084<3500,514×7=3598>3500,所以 514 ×□<3500,□里最大填 6。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要使□38×3 的积是四位数,□里可以填 3、4、5、6、7、8、9; 514×□<3500,□里最大填 6。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800 克盐,再添上( )克就是 1 千克。 【答案】200 【解析】 【分析】1 千克=1000 克,用 1000 克减 800 克,就可以求出需要添多少克。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1000 克-800 克=200 克,即 800 克盐,再添上 200 克就是 1 千克。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与换算。 10. 将一根长 32 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铁丝没有剩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 )厘米;一个长方形,宽是 4 厘米,长是宽的 3 倍,它的周长是( )厘米。 【答案】 ①. 8 ②. 32 【解析】 【分析】根据正方形周长公式可得,正方形边长=正方形周长÷4,据此解答;用长方形的 宽乘 3,得出长方形长,再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2,即可解答。 【详解】32÷4=8(厘米) 4×3=12(厘米)
(12+4)×2 =16×2 =32(厘米) 所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 厘米;长方形周长是:32 厘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开动脑筋、巧妙选择。(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 10 分) 11. 积最接近 4000 的算式是( )。 A. 795×5 【答案】A B. 289×4 C. 704×3 D. 499×7 12. 一本书共 800 页,张老师每天读 124 页,第 6 天她应该从第( )页读起。 A. 620 【答案】B 【解析】 B. 621 C. 180 【分析】每天读的页数乘 5,再加 1,等于第 6 天开始读的页数。 【详解】124×5+1 =620+1 =621(页) 故答案为:B。 【点睛】注意开始读的页数比已经读完的页数多 1,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2000 克的石头和 2 千克的棉花比,( )重。 A. 石头 【答案】C 【解析】 B. 棉花 C. 一样重 【分析】先把石头的重量 2000 克化成千克,再比较解答。 【详解】2000 克=2000÷1000=2 千克; 所以:2000 克的石头和 2 千克的棉花比一样重; 故答案 为: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克化成千克除以进率 1000。 14. 480×3×3 的结果与算式( )的结果相等。 A. 480×6 【答案】B B. 480×9 C. 480×12 D. 480×5 【解析】 【详解】因为3 3 9 故答案为:B  。   ,所以 480 3 3 480 9   
15. 杨阿姨一分钟能打 80~90 个字,一份稿件有 600 多个字,6 分钟( )打完这篇文章。 A. 能 【答案】B 【解析】 B. 不能 C. 无法计算 【分析】杨阿姨一分钟能打 80~90 个字,则一分钟最多能打 90 个字,6 分钟最多能打 90×6 个字。再和这个稿件的字数比较大小。 【详解】90×6=540(个) 540 个小于 600 多个,则 6 分钟不能打完这篇文章。 故答案为: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杨阿姨 6 分钟最多打字字数,若最多打字字数仍小于稿件字 数,则 6 分钟不能打完。 16. 下图中,①和②的周长比,( )周长长。 A. ① 【答案】A 【解析】 B. ② C. 一样长 【分析】根据周长的意义: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线段的长度和可知,①的周长是长+宽+公 共边+一部分宽,②的周长是长+公共边+一部分宽。则①的周长大于②的周长。 【详解】①和②的周长比,①周长长。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周长的意义。解题时要明白,折线部分是二者的公共边长, 从而解答。 17. 一部电梯可载重( )。 A. 1000 克 【答案】C 【解析】 【分析】 B. 100 千克 C. 1000 千克 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一部电梯的载重量是 1000 千克。 【详解】一部电梯可载重 1000 千克;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18. □70×6,它的积是( )位数。 A. 三 【答案】B 【解析】 B. 四 C. 三或者四 【分析】□70×6,当□里最小填 1 时,最大填 9 时,计算出它们的积,看积是几位数,据 此解答。 【详解】当□里最小填 1 时,170×6=1020; 当□里最大填 9 时,970×6=5820; 所以:□70×6,它的积是四位数;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当□里最小填 1 时,积最小;最大填 9 时,积最大;再判 断解答。 19. 王叔叔一家 4 个大人、2 个小孩准备乘高铁去旅游。高铁票价成人票 160 元一张,儿童 需要买半价票,王叔叔带 1000 元买票,够吗?( ) A. 够 【答案】A 【解析】 B. 不够 C. 无法计算 【分析】儿童是购买半价票,即一张儿童票=成人票÷2;据此求出王叔叔家购买 4 张票共 需要多少钱,再与 1000 比较,如果小于等于 1000,就够;如果大于 1000,就不够。据此解 答。 【详解】一张儿童票是:160÷2=80(元) 4 个大人需要:160×4=640(元); 2 个小孩需要:80×2=160(元); 一共需要:640+160=800(元); 800<1000,所以王叔叔带的钱够买票。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每个儿童的票价。 20. 下面 3 个图形是由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的,周长最长的是( )。 A. B. C.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别计算出各个选项图形的周长即可解答。 【详解】A. ,(4+3)×2=7×2=14; B. ,(4+3)×2=7×2=14; C. ,(4+3)×2+2=7×2+2=14+2=16;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 三、巧用算法、仔细计算。(共 22 分) 8×400= 3×15= 8×9+5= 4×24= 700×9 7×7+8= 21. 直接写得数。 50×9= 60×3= 32×3= 90×0= 【答案】450;96;3200;45;77 180;0;96;6300;57 【解析】 【详解】略 22. 用竖式计算。 6×64= 227×3= 420×7= 5×532= 【答案】384;681;2940;2660 【解析】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整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可以先把 0 前面的数相 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 0。 【详解】(1)6×64=384 (2)227×3=681
6 4 6  3 8 4  2 2 7 3 6 8 1 (3)420×7=2940 (4)5×532=2660  4 2 0 7 2 9 4 0 四、手脑井用、操作思考。(共 8 分) 23. 先画一画,再填一填。  5 3 2 5 2 6 6 0 (1)在下面的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来,周长 是( )厘米。 (2)剩下图形的周长是( )厘米。 【答案】(1)12;48 (2)40 【解析】 【分析】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第一题:在长方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用 12 乘 4 即可得出周长是多少;第二题:剩下的小长方形 的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是原来长方形的长减去宽,最后用(长+宽)×2,即可得出剩 下图形的周长。 【详解】(1)12×4=48(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12 厘米,周长是 48 厘米。 (2)20-12=8(厘米) (12+8)×2 =20×2 =40(厘米) 剩下图形的周长是 40 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4. 下面方格纸上每个小方格的边长都是 1 厘米。请你画两个形状不同,但周长都是 18 厘 米的长方形。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