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29 分) 1.书写(5 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给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工整、规范。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只要一枚松果 马信塅 春山满载. (A.zǎi B.zài)而归 数不清的一地松果 有一句没一句地(liáo) 着往事 偶尔,会指着我窃窃私语 他们姿态万千,神情慵懒 我知道这群外表坚硬的家伙 心灵深处 都有一个柔软的春 风入松,云出岫,群山苍茫 远方很远,浩浩荡荡 我只要脚尖前的一枚松果 以及它(zhù) 藏的那(lǚ) 春风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iáo)____着往事 (zhù)____藏 那(lǚ)____春风 (2)加点的“载”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zǎi B. zài 【答案】(1) ①. 聊 ②. 贮 ③. 缕 (2)B 【解析】 【小问 1 详解】 ①聊:闲谈。句中指闲谈往事。②贮藏:储藏。句中指储藏春风。③缕:一条一条。“那缕 春风”指那股春风。
【小问 2 详解】 满载而归:运输工具里装得满满的回来。比喻收获很大。“载”读作 zài。 故选 B。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2)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3)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6)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7)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9)“月”常引发离愁别绪,寄托思乡思人之愁。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表达积极向上、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 (11)《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 人迹板桥霜 ③.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 千 里共婵娟 ⑤. 鸟下绿芜秦苑夕 ⑥. 怜君何事到天涯 ⑦. 浊酒一杯家万里 ⑧. 为赋新词强说愁 ⑨. 露从今夜白 ⑩. 月是故乡明 ⑪.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⑫.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⑬.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⑭.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 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本题中易错字 有:婵、芜、涯、沧、忧。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沙鸥翔集.( ) (3)予观夫巴陵胜.状( ) )
(4)野芳.发而幽香( (5)太守谓.谁?( (6)暂凭杯酒长.精神( ) ) ) 【答案】 ①. 消失 ②. 停息 ③. 美好 ④. 花 ⑤. 为,是 ⑥. 增长, 振作 【解析】 【详解】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1)句意: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2)句意:水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息。集:停息。 (3)句意: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胜:美好。 (4)句意: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 (5)句意:太守 是谁?谓:为,是。 (6)句意:暂借杯酒振作精神。长:振作。 二、阅读( 56 分) (一)名著阅读(9 分) 4. 《水浒传》中,王进因父亲王升棒打高俅而遭迫害,夜走延安府;________(填人名) 因与高衙内发生矛盾而遭高俅诬陷,发配沧州道;________(填人名)因失陷花石纲被高俅 赶出殿帅府,流落东京城。 【答案】 ①. 林冲 ②. 杨志 【解析】 【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能力。 第一空: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长得漂亮,几次三番被太尉高俅的 干儿子高衙内调戏。高俅为了帮助高衙内,让自己的心腹陆谦设计陷害林冲,使其带刀误入 白虎堂,最终蒙冤发配沧州道。第一空应填“林冲”。 第二空:杨志曾任殿帅府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到东京后,通过门路见到了太尉高俅, 却被高俅赶出来。他盘缠用尽,只得到天汉桥街市上变卖祖传宝刀,却又遇泼皮牛二寻衅滋 事。杨志“一时性起”,怒杀牛二,被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第二空应填“杨志”。 5. 有同学对《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这样评价:“鲁达可颂,武松可敬,李逵可气,宋江 可憎。”针对这一评价,同学们展开了热烈讨论,请你在上述评价中任选一点,结合原著内 容说说你的看法,可以认同也可以反驳。
【答案】示例 1:鲁达可颂:鲁达拳打镇关西,暗中护送林冲,大闹野猪林。他身上嫉恶如 仇的精神值得赞颂。 示例 2:武松可敬:武松为报兄仇怒杀西门庆,义助朋友醉打蒋门神。他行侠仗义,除暴安 良,值得尊敬。 示例 3:李逵可气:李逵江州劫法场,杀得尸横遍野。血洗祝家庄时,竟把投诚的扈家庄也 灭了。其莽撞与凶残可气。 示例 4:李逵其实挺可爱:李逵孝顺母亲,担心母亲一个人不好生活,要去把母亲接上梁山; 而且他忠于梁山,忠于宋江。他既忠又孝,率真可爱。 示例 5:宋江可憎:宋江力主投降招安,导致梁山好汉死伤大半,临死把李逵给一块毒死了。 他不顾兄弟感情,令人憎恶。 示例 6:宋江并不可憎:当武松在柴进那里遭人误解时,宋江天天带着武松吃酒,给他买新 衣服,给武松钱财。他平素为人仗义,好结交朋友,扶危济困,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 评分标准:共 3 分。结合原著内容 2 分,评价 1 分。不论认同或反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详解】考查对名著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把握。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 “颂”“敬”“气”“憎”的意思,然后结合能体现人物“颂”“敬”“气”“憎”的情节 来分析。“颂”的意思是歌颂,“鲁达可颂”即“鲁达值得歌颂”,那么可联系原著找到能 体现鲁达值得歌颂的内容来分析。“敬”的意思是尊敬,“武松可敬”即“武松值得尊敬”, 那么可联系原著找到能体现武松值得尊敬的内容来分析。“气”指让人气愤,“李逵可气” 即李逵让人气愤,那么可联系原著找到能体现李逵让人气愤的内容来分析。“憎”的意思是 憎恶、憎恨,“宋江可憎”即宋江让人憎恶、憎恨,那么可联系原著找到能体现宋江让人憎 恶、憎恨的内容来分析。从这个方面表达自己认同的观点。当然,也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来表 达自己不认同的观点。 示例:鲁达可颂。鲁智深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向统治阶级主动挑战、主动进攻,即所谓“禅 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他是一位反迫害的英雄,但不是反对对自己的迫害,而 是反对对别人的压迫和不平,他不仅“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且是“杀人须见血,救人 须救彻”,他对金氏父女的救助和对林冲的保护都体现了这一点。他身上敢于向统治阶级主 动挑战、主动进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值得赞颂。 武松可敬:武松灵台前愤斩潘金莲、狮子楼怒杀西门庆。他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敢作敢为 的精神值得尊敬。
李逵可气:李逵在柴进庄上住了一月。期间柴进的叔叔柴皇城因被高唐州新任知府、高俅的 叔伯兄弟高廉的妻舅殷天锡仗势欺压而气死,李逵一怒之下打死了殷天锡,导致柴进被捕入 狱。之后为了救柴进,众梁山好汉废了很大的力气。李逵的鲁莽冲动可气。 宋江可憎:宋江接班后一心主张招安,不顾众人反对,甚至为了招安,不让林冲报仇。不听 劝告,最终断送了梁山好汉的大好前程,实在可憎。 6. 结合你的诗歌阅读经验,判断下面两首诗,哪一首是艾青的诗,哪一首是泰戈尔的诗, 并写出判断依据。 A 那些焚烧树林的都离开此地了 他们遗留下荒凉让我们开垦 我们耕耘,我们碎土,我们播种, 用自己的汗水灌溉大豆与小麦 太阳依旧照着我们的土地 雨露依然给我们滋润 如今我们的种子已从温暖里醒来 含着微笑露出在地面 B 妈妈,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 (节选自《新苗》) “我们从醒的时候游戏到白日终止;我们与黄金色的曙光游戏,我们与银白色的月亮游 戏。” 我问道:“但是,我怎么能够上你那里去呢?” 他们答道:“你到地球的边上来,举手向天,就可以被接到云端里来了。” “我妈妈在家里等我呢,”我说,“我怎么能离开她而来呢?” (节选自《云与波》) 【答案】示例:A 是艾青的诗。因为艾青诗歌中的意象主要有“土地”“太阳”,《新苗》 写出了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包含着“土地的忧郁”和对“土地的热爱”。 B 是泰戈尔的诗。因为“童真”和“母爱”是泰戈尔诗歌的重要主题,《云与波》用孩童的 口吻,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爱。 【解析】
【详解】考查对诗人写作风格的把握。解答此题,首先需了解艾青及泰戈尔的诗歌风格,然 后分析 AB 两首诗的内容、主题、意象等,以此判断哪一首是艾青的诗,哪一首是泰戈尔的 诗。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 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接近他 们的要求出发,十多年来,一直向他们呈献着自己最真切的诗情。 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 作是人类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在泰戈尔的创作中,他用清新自然的文笔,讴歌和抒发 对整个大自然、整个人类,以及整个宇宙间的美好事物的赞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 这种爱的思想在作品中主要体现在歌颂爱情、赞美自然和描绘童真。童真与母爱是泰戈尔诗 歌的亮点。如泰戈尔的《金色花》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的孩子形象,含蓄而巧 妙地表达了孩子热爱妈妈的深厚感情。 A.这首诗中,“太阳依旧照着我们的土地”一句写了“太阳”“土地”。“那些焚烧树林的 都离开此地了”一句写了土地遭受了磨难,“土地”在这里象征着国家民族,“我们耕耘, 我们碎土,我们播种”一句写出了我们对土地的爱,与艾青作品中常见的意象相吻合,与艾 青诗歌主题“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相吻合, 据此可知 A 是艾青的作品。 B.由“妈妈,住在云端的人对我唤道”可知这是用孩童的口吻来写的诗。“我妈妈在家里等 我呢”“我怎么能离开她而来呢?”可看出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与泰戈尔的创作风格及 诗歌特点相吻合,据此可知 B 是泰戈尔的作品。 (二)文学作品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镜中人 杨绛 ①我屋里有三面镜子,方向不同,光照不同,照出的容貌也不同。一面镜子最奉承我, 一面镜子最刻毒,一面最老实。我对奉承的镜子说:“别哄我,也许在特殊情况下,例如‘灯 下看美人’,一霎时,我会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却不是我的真相。”我对最刻毒的镜子说: “我也未必那么丑,这是光线对我不利,显得那么难看,不信我就是这副模样。”最老实的 镜子,我最相信,觉得自己就是镜子里的人。其实,我哪就是呢! ②我曾用过一个最丑的老妈,姓郭。钱钟书曾说:对丑人多看一眼是对那丑人的残酷。
我却认为对郭妈多看一眼是对自己的残酷。她第一次来我家,我吓得赶忙躲开了眼睛。她丑 得太可怕了:梭子脸,中间宽,两头狭,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尖鼻子,一双肿眼泡;麻皮, 皮色是刚脱了痂的嫩肉色;嘴唇厚而红润,也许因为有些紧张,还吐着半个舌尖;清汤挂面 式的头发,很长,梳得光光润润,水淋淋地贴在面颊两侧,好像刚从水里钻出来的。她是小 脚,一步一扭,手肘也随着脚步前伸。 ③从前的老妈子和现在的“阿姨”不同。老妈子有她们的规矩。偷钱偷东西是不行的, 可是买菜揩油是照例规矩,称“篮口”。如果这家子买菜多,那就是油水多,“篮口”好。 我当家不精明,半斤肉她报一斤,我也不知道。买鱼我只知死鱼、活鱼,却不知是什么鱼。 所以郭妈的“篮口”不错,一个月的“篮口”比她一个月的工资还多。她讲工钱时要求先付 后做,我也答应了。但过了一月两月,她就要加工钱,给我脸瞧。如果我视而不见,她就摔 碟子、摔碗嘟嘟囔囔。我给的工钱总是偏高的。我加了工钱嘱她别说出去,她口中答应却立 即传开了,然后对我说:家家都长,不只我一家。她不保密,我怕牵累别人家就不敢加,所 以常得看她的脸子。 ④她审美眼光却高得很,不顺眼的,好比眼里夹不下一粒沙子。一次,她对我形容某高 干夫人:“一双烂桃眼,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鼻子,一双小脚,走路扭搭扭搭……”我惊 奇地看着她,心想:这不是你自己吗? ⑤我们家住郊外,没有干净的理发店,钟书和女儿央我为他们理发,我能理发。我自己 进城做个电烫,自己做头发,就可以一年半载不进城。我忽然发现她的“清汤挂面”发式, 也改成和我一样的卷儿了。这使我很惊奇。一次我宴会遇见白杨。她和我见面不多,却是很 相投的。她问我:“你的头发是怎么卷的?”我笑说:“我正要问你呢,你的头发是怎么卷 的?”我们讲了怎么卷:原来同样方法,不过她末一梳往里,我是往外梳。第二天我换了白 杨的发式。忽见郭妈也同样把头发往里卷了。她没有电烫,不知她用的什么方法。我不免暗 笑“婢学夫人”,可是我再一想,郭妈是“婢学夫人”,我岂不是“夫人学明星”呢? ⑥她来我家不久,钟书借调到城里工作了,女儿在城里上学,住宿。家里只我一人,如 果我病了,起不了床,郭妈从不问一声病,从不来看我一眼。一次,她病倒了,我自己煮了 粥,盛了一碗粥汤端到她床前。她惊奇得好像我做了什么怪事。从此她对我渐渐改变态度, 心上事都和我讲了。 ⑦她掏出贴身口袋里一封磨得快烂的信给我看,原来是她丈夫给她的休书。她丈夫是军 官学校毕业的,她有个儿子在地质勘探队工作,到过我家几次,相貌不错。她丈夫上军官学 校的学费,是郭妈娘家给出的。郭妈捎了丈夫末一学期的学费,就得到丈夫的休书,那虚伪
肉麻的劲儿,真叫人受不了,我读着浑身都起鸡皮疙瘩。那位丈夫想必是看到郭妈丑得可怕, 吃惊不小,结婚后一两个星期后就另外找了一个女人,也生了一个儿子。郭妈的儿子和父亲 有来往,也和这个小他一二个月的弟弟来往。郭妈每月给儿子寄钱,每次是她工钱的一倍。 这儿子的信,和他父亲的休书一样肉麻。我最受不了的事是每月得起着鸡皮疙瘩为郭妈读信 并回信。她感谢我给她喝粥汤,我怜她丑得吓走了丈夫,我们中间的感情是非常微薄的。她 太欺负我的时候,我就辞她;她就哭,又请人求情,我又不忍了。因此她在我家做了十一年。 ⑧奇怪的是,我每天看她对镜理妆的时候,我会看到她的“镜中人”,她身材不错,虽 然小脚,在有些男人的眼里,可说袅娜风流。肿眼泡也不觉肿了,脸也不麻了,嘴唇也不厚 了,梭子脸也平正了。 ⑨她每次给我做了衣服,我总额外给她报酬。我不穿的衣服大衣等,还很新,我都给了 她。她修修改改,衣服绸里绸面,大衣也称身。十一年后,我家搬到干面胡同大楼里,有个 有名糊涂的收发员看中了她,老抬头凝望着我住的三楼。他对我说:“你家的保姆呀,很讲 究呀!”幸亏郭妈只帮我搬家,我已辞退了她,未造成这糊涂收发员的相思梦。我就想到了 “镜中人”和“意中人”的相似又不同。我见过郭妈的“镜中人”,又见到这糊涂收发员眼 里的“意中人”,对我启发不小。郭妈自以为美,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她和我的不同,也 不过“百步”“五十步”的不同罢了。 ⑩镜子里的人,是显而易见的,自己却看不真。一个人的品格——他的精神面貌,就更 难捉摸了。大抵自负是怎样的人,就自信为这样的人,就表现为这样的人。他在自欺欺人的 同时,也在充分表现自己。这个自己,“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别人眼里,他照见的不就 是他表现的自己吗? 7.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章全写郭妈的“丑”,反映了作者对她的嫌弃与憎恶。 B. 作者写郭妈的不同侧面,同时以郭妈为“镜”,感叹认识自我的艰难。 C. 作者认为那些自欺欺人、刻意表现的人恰恰会暴露丑陋的真实的“自己”。 D. 不同的“镜子”提供了不同的观察视角,多视角下的人是复杂的。 8. 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次,她对我形容某高干夫人:“一双烂桃眼,两块高颧骨,夹着个小鼻子,一双小脚,走 路扭搭扭搭……” 9. 在“我”眼中,郭妈这一人物形象是美丑交合、丰富立体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10. 请分析以《镜中人》为题的好处。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