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
冬天的北国,广袤.的大地,银装素裹。2021 年,夏奥落幕,冬奥将启,全世界的目光
将从东京转向北京,为方便冰雪健儿心无旁骛....地一展风采,北京汲取..往届办奥的一些先进经
验,做好了 2022 冬奥会的一切准备,为各国健儿打造实现梦想的宽广舞台。
最新发行的北京冬奥会宣传片赢得观众叫好。片中,孙悟空、雪孩子、葫芦娃等中国观
众耳熟能详的国产动画“全明星阵容”出现在冰雪运动的赛场,这些根深蒂故....形象的融入,
不但引发了“70 后”“80 后”观众的回忆,也收获了更年轻一代的好评。
1. 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广袤.(mào) 汲.(xí)取 根深蒂故
B. 广袤.(máo) 汲.(xí)取 心无旁骛
C. 广袤.(mào) 汲.(jí)取 心无旁骛
D. 广袤.(máo) 汲.(jí)取 根深蒂故
除了孙悟空、葫芦娃等动画形象,当代文艺还诞生过其他的经典艺术形象。比如,一部
《射雕英雄传》,写不尽____________,道不完侠骨柔情,郭靖、黄蓉的形象让人难忘;小
说《平凡的世界》,那为改变命运而不屈奋斗的青年孙少安、孙少平,亦是时代典型……
(
)。
今天,这些经典形象还能受到观众的喜爱,____________少不了文化沉淀、共同回忆等
“情怀分”,但更重要的是,诞生这些经典艺术形象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那个时代的“爆
款”,代表了当时的高精艺术水准。经典艺术形象能产生超越代际的影响力,从根本上说源
于作品足够强大的艺术魅力。只有作品征服人心,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塑造的艺
术形象才能深入人心,____________久远。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金戈铁马 显然 留传
B. 丰功伟绩 固然 留传
C. 金戈铁马 固然 流传
D. 丰功伟绩 显然 流传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或是对时代人物的崭新塑造,或来自对传统经典的巧妙转化。这些个性鲜明的形象
已成为一代代观众的美好回忆
B. 他们或是对时代人物的崭新塑造,或来自对传统经典的巧妙转化。这些形象个性鲜明已
成为一代代观众的美好回忆
C. 他们或来自对传统经典的巧妙转化,或是对时代人物的崭新塑造。一代代观众的美好回
忆中保存着这些个性鲜明的形象
D. 他们或来自对传统经典的巧妙转化,或是对时代人物的崭新塑造。这些个性鲜明的形象
已成为代代观众的美好回忆
4. 小王同学阅读完上面的文段后,发表他的感受,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世界都在关注北京的冬奥会,都在祝福参加冬奥会的健儿取得优秀的成绩。
B. 孙悟空、葫芦娃是他最喜欢的文学形象之一。
C. 经典艺术形象具有时代特点,也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D. 艺术形象之所以经典,是因为作品具有足够强大的艺术魅力。
【答案】1. C
2. C
3. D
4. B
【解析】
【1 题详解】
考查字音字形。
广袤,guǎng mào,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
汲取,jí qǔ,意思是吸取、吸收。
根深蒂故——根深蒂固,gēn shēn dì gù,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心无旁骛,xīn wú páng wù,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故选 C。
【2 题详解】
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金戈铁马: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射雕英雄
传》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故应用“金戈
铁马”。
第二空:显然:清楚明白;容易看出来或觉得。固然:表示先承认某个事实,下文又给转折
或否定到另一方面去。根据后面的“但更重要的是”可知,应用“固然”。
第三空: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辈。流传:事迹或作品等从历史上传下来并传播开去。根据
前面的“艺术形象”可知,应用“流传”。
故选 C。
【3 题详解】
考查句子衔接。
D.句中的“他们”对应的是前文提到的“郭靖、黄蓉”和“孙少安、孙少平”,前者是“对
传统经典的巧妙转化”,后者是“时代人物的的崭新塑造”。与前两句一一对应。句中的“这
些”指选项前句中的“他们”。本项衔接最为合理。故选 D。
【4 题详解】
考查语言表达。
B.前后矛盾,“孙悟空、葫芦娃”是两个形象,与后面的“之一”矛盾。故选 B。
5. 小王同学在阅读《水浒传》时,读到几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下列说法或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
A. “节”是古代天子权力的象征,所以“白虎节堂”是古代军机重地、权力机构。
B. 林冲与陆虞候自幼相交,林冲对他非常地信任,在林冲眼中两个人可谓是金兰之交、莫
逆之交。
C. 风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雅称,“东风”指春风,“杨柳风”指夏季的风,“西风”指秋
风,“朔风”则指冬天的寒风。
D. 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往称呼接洽往往使用敬辞,如“令”“高”等都是敬辞,用于对尊
长或上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C.有误。“杨柳风”指的是春风。
故选 C。
综合运用(6 分)
6. 班级开展“自强不息”主题班会活动,邀请你担任主持人。请完成下列任务。
2021 年 9 月 5 日,东京残奥会落下帷幕。中国体育代表团的 251 名运动员奋勇争先,
共计斩获 96 枚金牌、60 枚银牌、51 枚铜牌,创造 29 项世界纪录,连续第五次实现残奥会
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
在轮椅女篮半决赛上,有这样一幕令人动容,在和对手的一次对抗中,女篮队员张雪梅
被连人带轮椅掀翻在地,但是她马上自己单手撑地用力,将身体和轮椅快速扶正,继续投入
比赛。这也是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的姑娘们在东京残奥会上数次逆风翻盘的缩影,最终她们
创造了历史,拿到了银牌。
在男子盲人门球决赛赛场,中国队的第一得分手杨明源和队友胡明耀在一次防守时撞到
了一起,这次激烈的碰撞让队医和教练赶紧进场,但从口型上可以看到,坚强的杨明源一直
在说“没事”。最终,他和队友们时隔 13 年再度登上领奖台,收获银牌。
在游泳赛场,30 岁的卢冬完成了一届残奥会收获 4 枚金牌、三度打破世界纪录的壮举,
震撼世界,她也成为本届残奥会收获金牌最多的中国运动员之一。卢冬 6 岁时因为车祸失去
了双臂,但游泳打开了她全新的人生。
(1)你准备向同学们介绍以上材料中运动员的事迹,请紧扣活动主题,为材料拟一个题目。
(2)班会课的自由讨论环节,一同学说:“卢冬拿了那么多金牌,真是个英雄。张雪梅、
(扬州网)
杨明源只拿了个银牌,可惜。”请你对此表达自己的看法。
【答案】(1)示例:自强不息,奋斗有我。
(2)示例: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洒生命的激情,挑战极限,自强不
息、坚韧不屈、执着进取、永不言败,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从来都不
是赢得金牌,他们都是赢家,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活动材料拟题。
从材料中“女篮队员张雪梅被连人带轮椅掀翻在地,但是她马上自己单手撑地用力,将身体
和轮椅快速扶正,继续投入比赛”、“中国队的第一得分手杨明源和队友胡明耀在一次防守
时撞到了一起……坚强的杨明源一直在说‘没事’”、“卢冬 6 岁时因为车祸失去了双臂,
但游泳打开了她全新的人生”可知,三人都是在遭遇不同的挑战中和挫折中战胜自我,获得
成功的。再联系“自强不息”这个主题时行拟题即可。
示例:自强不息,勇攀高峰。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针对“卢冬拿了那么多金牌,真是个英雄。张雪梅、杨明源只拿了个银
牌,可惜。”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来说言之有理即可。但从本则事件来看,“张雪梅、杨
明源只拿了个银牌,可惜”应该以不能成败论英雄,自强不息就是好样的。
示例:卢冬拿了那么多金牌,他付出了汗水。张雪梅、杨明源虽然只拿了个银牌,但他们也
付出了汗水。金牌固然可喜,但银牌也同样珍贵,它也凝聚着我们运动员身上自强不息的精
神和品质,是他们通过艰苦的努力得来的,所以他们同样是好样的,都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7. 请用诗句补全下面的文段。
翻开历史长卷,无数自强不息的身影浮现于眼前。“但愿人长久,(1)
__________________”是苏轼仕途失意、思念家人时的豁达;“(2)__________________,
醒能述以文者”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与民同乐的潇洒;“(3)__________________,直挂
云帆济沧海”是李白面对困境的豪情;“今日听君歌一曲,(4)__________________”是刘
禹锡给予友人最真挚的谢意与共勉。
【答案】 ①. 千里共婵娟
②. 醉能同其乐
③.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 暂凭杯
酒长精神
【解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
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婵娟、
暂。
二、阅读与鉴赏(共 44 分)
(一)(共 16 分)
长安早春旅怀
白居易
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
夜深明月卷帘愁,日暮青山望乡泣。
风吹新绿草芽坼①,雨洒轻黄柳条湿。
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②。
【注释】①坼(chè):裂开,指草木发芽。②欲三十:快要三十岁,白居易当时二十九岁,
考中进士。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依据内容推测,此诗应是写于白居易旅居长安应进士举时。
B. “雨洒轻黄柳条湿”通过写雨把轻黄的柳条打湿了,暗示着秋天到了。
C. “轩车歌吹”“新绿轻黄”之乐景,皆反衬着作者的哀思,写法属于以乐景写哀情,更
能倍增其哀。
D. 古人讲究“三十而立”,表现了作者初中进士后对人生发展方向的反思。
9. 诗中两次提到“愁”,你能看出作者的愁有哪些?
【答案】8. B
9. ①独自在长安的孤独寂寞之愁;②对故乡的思念之愁;③马上要三十
了,还没有实现理想抱负,对未来的迷茫之愁。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不恰当的一项。
B.“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意思是“一阵风刮过,早春便来了,草木开始发绿;
又一阵雨飘过,那刚刚吐出嫩黄的柳条变得愈发湿润动人”,可知写的是早春时节,该选项
理解有误;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结合“轩车歌吹喧都邑,中有一人向隅立”可知,京城里人来车往、歌舞升平,但这城市里
却有一个人对着墙角而立。写出了诗人独自在京城的孤独寂寞之愁;结合“夜深明月卷帘愁,
日暮青山望乡泣”可知,夜深人静的时候一轮明月挂在天空,诗人想出去走走,身边却连个
卷帘的人都没有。看着太阳从山上落下,不禁望着家乡哭泣。写出了诗人思乡之愁;结合“风
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此生知负少年春,不展愁眉欲三十”可知,在这早春时节,
诗人感慨到时光流逝,而自己没有在年轻的时候有所成就,耽误了大好青春,马上就要三十
了,想来不禁愁上眉头。写出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内心苦闷、悲痛,对未来的
迷茫之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舍翁之子学书
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
(nuò)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zhé)欣欣然.掷笔,告其父,曰:“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③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④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⑤。久之不成。父趣⑥之。其子恚⑦(huì)
曰:“天下姓字伙⑧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呜呼!世之学者偶一解,辄自
矜有得,不欲更进,殆(dài)类是也。
【注释】①搦管:握笔。②临朱:描红。③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④姻友:
亲戚、朋友。⑤治状:写请柬。⑥趣:同“促”,催促。⑦恚:怨恨,愤怒。⑧伙:多。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理解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累世不识‘之’‘乎’”的“而”字,与“感极而悲者矣”的“而”字用法相同。
B. “其子欣欣然掷笔”的“然”字,表示“但是”的意思。
C. “其父喜从之”的“从”字,与“择其善者而从之”的从字意思一致。
D. “请谢去”的“去”字,与“则有去国怀乡”的“去”意思相同。
1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姓字/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B. 天下姓字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C. 天下姓字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D. 天下姓字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12. 请用现代汉语说说划线句子的大意。
世之学者偶一解,辄自矜有得,不欲更进,殆类是也。
13. 这篇选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10. D
11. B
12. 世上的学者偶尔有了自己的见解,便自认为有所心得,不思进取,大概就属于这一类吧。
13. 学无止境,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只会贻笑大方。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A.错误。“而累世不识‘之’‘乎’”意为: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而”是连词表示转
折;“感极而悲者矣”意为: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而”表顺承;
B.错误。“其子欣欣然掷笔”意为:他的儿子就高兴地扔下笔。“然”用在形容词后表示
“……的样子”;
C.错误。“其父喜从之”意为:他父亲很高兴就听了儿子的话。从:听从;“择其善者而从
之”意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从:跟从,学习;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停顿。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
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本句
翻译: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写到现在,
才写完五百画。“矣”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句,“自晨起至今”表示时间,故断句:天
下姓字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
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
偶:偶尔。辄:便。殆:大概。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文本当中土财主家的儿子,因为学会了“一、二、三”就觉得自己所有的字都会写了,最终
闹了笑话,从他的经历可以得出启示:学习最忌骄傲自满,学了一点皮毛就觉得自己什么都
会了,这样不仅最终一无所成,还可能会闹出笑话来。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一个乡村老人,家里很有钱,但是他家世代都不识字。有一年,(乡村老人)聘请楚
地读书人教育他的儿子。楚地读书人于是就开始教老人的儿子拿笔描红。写了一划,教他说:
“一”;写了两划,教他说:“二”;写了三划,教他说:“三”。他的儿子就高兴地扔下
笔,告诉他父亲说:“我学会写字了!可以不用先生教了,(要付)先生这么多的学费,可以
把先生辞掉了!”他父亲很高兴就听了儿子的话,准备了礼物辞退楚地人并打发他走。
不久以后,他的父亲准备找他的亲家朋友一个姓万的人吃饭,让他的儿子早上起床写个
请帖,写了很长时间也没写好。他父亲催促他,他儿子怨恨地说:“天下有那么多的姓氏,
姓什么不好?非要姓万!我从早上起床就开始写,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唉!世上求
学的人偶然懂得一点,就自夸已经学有所得,不想再进一步学习上进,大概像田舍翁之子这
般人吧。
(二)(共 8 分)
非文学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