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18 分)
1. 下列有关冬天的文字中,加点词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当人们①拾掇..(chuò)好自己,走出家门时,发现冬天已经来到了这个偏僻②寂廖..(liáo)
的山村。远处人家的③烟囱..(cōng)仿佛被冻住了一般,只偶尔冒出一些 ④无精打采....(cǎi)
的淡烟。屋后积雪绵延的群山也不再青翠,宛如须发皆白的⑤瘦削..(xuē)老人。原本⑥盘.
桓.(gèn)在树冠里的松鼠们此时已经⑦消声匿...(ni)迹.,也许是藏进了树洞的深处。山间
的小溪也不再⑧唠唠叨叨....(dāo),冰封的水面掩盖了⑨娟娟..(juān)细流的声响。冬天,让
这个山村增添了几分寂静。
A. ①⑤⑥⑦
B. ②③⑦⑨
C. ③④⑤⑧
D. ②④⑧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正确使用。
①拾掇.(chuò)——duo;
②寂廖——寂寥;
⑥盘桓.(gèn)——huán;
⑦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⑧娟娟——涓涓;
全部正确的应为:③④⑤⑧。
故选 C。
2. 下列是一位同学在《家校交流本》“今日感想”栏目上的一段文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
确的一项是( )
天气很冷,很多同学在校服里添上羽绒服。我也穿得不少,①蜗行..在校园里,感觉自己
十分臃肿。寒风凛冽,整个上午都在教室里不敢出门,感觉十分②憋闷..。真希望有人能③妙.
手回春...,让温暖重回人间。春天什么时候才能来到?真叫人④望眼欲穿....。
A. ①
【答案】C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正确使用。
A.蜗行:像蜗牛那样慢行,比喻行动迟缓。此处用来形容因穿得臃肿而行动缓慢的样子,词
语使用正确;
B.憋闷:由于空气不流通而感到呼吸不畅;心情不舒畅;郁闷。此处用来形容长时间不出教
室而感到不舒畅,词语使用正确;
C.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也说着手成春。此处用来形容期待
温暖重回大地,不符合语境,成语使用不正确;
D.望眼欲穿: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股切。此处用来形容对春回大地的渴望,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 C。
3. 下面一段话选自某位同学的作文,其中表述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长沙的夏天是传说中的“四大火炉”之一。可一旦到了冬天,情况就截然不同了。②
行道树的树叶上凝出冰花时,标志着温度降到了低于 0℃左右。③在冷空气的影响下,让呼
出的热气在眼镜上凝结成一层雾。 ④呼啸着的北风我行我素地刮着,行人们都不由得裹紧
了衣服。长沙的冬天,如此寒冷。
B. ②
C. ③
D. ④
A. 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A.主宾搭配不当,把“长沙的夏天”改为“夏天的长沙”;
B.“低于 0℃左右”自相矛盾,把“低于”或“左右”删除一个;
C.“在……下”“让”属介词多用,掩盖主语,删除一个;
故选 D。
4. 下面是节选自《点墨长沙》第一卷“名山故事”中的一段文字,但是打乱了顺序,排序
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朝的张九镒就咏叹道:“翻风啸雨插云根,百尺森然独踞尊。”
②岳麓山更多的是枫、梓、松、栗杂落各处,相互映衬,大量的常绿植物,蓊郁青葱;
山涧泉流,多孔多姿,颇可欣赏,绿水终年不涸,润喉沁脾,颇感清幽。
③岳麓山植物资源丰富,有 174 科 559 属 977 种,其中有晋朝的罗汉松、唐代的银杏、
宋时的香樟、明清的枫树……
④尤其是那秋冬之交,红枫丛林尽染,红桔满挂枝头,山艳如画。
⑤这些古树遒劲高耸,挺拔蓬勃,引人赞叹。
⑥凌玉垣更是赞叹它们:“阅世存孤直,虬枝出远天。空山聚风雨,白日独云烟。”
A. ②⑤①⑥③④
B. ②⑤③④①⑥
C. ③⑤②④①⑥
D. ③⑤①⑥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纵观语句,是对岳麓山的描绘,总体叙述顺序为由概况到具体。③句是对岳麓山总体情况的
概述,是总起,应排第一位;⑤句“这些古树”复指③句“有晋朝的罗汉松、唐代的银杏、
宋时的香樟、明清的枫树……”,应排第二位;①⑥句承接第⑤句的“引人赞叹”,根据⑥
句中的“更”,可知,①排第三位,⑥排第四位;②④是进一步具体写景,根据“更多的
是”“尤其是”存在递进关系,可知②排第五位,④排第六位。因此排序为:③⑤①⑥②④。
故选 D。
5. 几位同学在讨论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学一说:“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
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中元
节。”
B. 同学二说:“除天干地支纪年之外,中国古代纪年方式有年号纪年、王公即位的年次纪
年等。如‘十年春’(《曹刿论战》)、‘二世元年’(《陈涉世家》)等,就是王公即位的年
次纪年方式。”
C. 同学三说:“《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
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大学》《论语》《尚书》同为儒家四书。”
D. 同学四说:“《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气象开阔,影响巨
大,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作者范仲淹与苏轼一样,也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A.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选项“一直到正月十五中元节”的表述不正确;
C.《尚书)是五经,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选项“与《大学》《论
语》《尚书》同为儒家四书”的表述不正确;
D.韩愈、柳宗元和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唐宋八大
家”,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选项“也属于‘唐宋八大家’之列”的表述不正确;
故选 B。
6. 古诗文默写
(1)冬日寒冷,但心有信念,笔下也能处处生春,正如岑参对雪景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环境艰难,但不懈坚守,也有打动人的力量,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答案】 ①. 忽如一夜春风来
②.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 受任于败军之际
④.
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识记。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
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忽、梨、败、奉”等字词的
正确书写。
综合性学习(4 分)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回首逝去的日子,我们相聚在这个校园,这个班级,一起洒
下过无数的汗水,共同收获过无尽的欢乐。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九年级(7)班准
备开展“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为活动做准
备。
7. 有同学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今朝离别,难忘如歌岁月”,现征集下联,请结合情
境,拟写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为撰写班史,班级文字撰写组记者拟定了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在横线处补充
一个采访问题。
时间、地点 12 月 14 日下午放学后,教室
采访对象 已预约愿意接受采访的五位同学
采访目的 为班史“教师风采”栏目搜集资料
(1)请问三年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是哪
位;
采访问题
(2)这位老师最让你触动的话语是什么?
(3)
【答案】7.
①. 示例:他日相逢
②. 再诉似海深情。/明日再见 细数花样年华。
8. 示例:这位老师最让你感动的事是什么?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的时候,注意属对的基本原则: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要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依据上联可知,“今朝”是名词,“离别”是动词,“难忘”是动词,“如歌岁月”是偏正
短语。据此,拟写下联即可。
示例:他日相遇 追忆似水年华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采访设计的能力。围绕能展现某位教师的风采来设计采访问题即可。
示例 1:这位老师对你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示例 2:这位老师曾经做过那件(些)事,对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阅读与理解( 共 46 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①
刘长卿
汀洲②无浪复无烟,楚客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④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①:该诗是诗人在至德年间贬任鄂州(今湖北)转运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 作。
中丞为御史中丞的简称,源中丞为作者朋友,此时被贬至岳阳。②汀洲,即鹦鹉 洲,与标
题中的“夏口”、颌联中的“汉口”及颈联“孤城”所指汉阳均在今湖北。③楚客:客居楚
地之人。④贾谊上书:贾谊曾向汉文帝上《治安策》。
9.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写出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面水波不兴、烟霭升腾的景象,勾起诗人对远在洞庭湖畔
源中丞的相思之情。
B. 次句间接抒情,“益渺然”三字结合眼前景物,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
一种艺术妙境。
C. 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写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
水色。前虚后实,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
D. 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有正用、反用之别,正用的典故中的
人事与诗中的人事往往有相似之处,如尾联正用贾谊之典,是因为贾谊与刘长卿、源中丞有
被贬的相似经历。
10. 请按照表格要求填空。
相
同
意
象
诗句
醉里挑灯看
剑,梦回吹
角连营。
(《破阵
子》)
孤城背岭寒
角
吹角,独树
临江夜泊
船 。
词义溯源 手法
情感
角:古乐器
名。出西北
游牧民族,
角以示晨
昏。军中多
用作军号。
借景抒情
雄壮的号角,唤起梦境,
①______
表现了辛弃疾对抗金岁
月的无限留恋之情。
② ________的角声,唤
回现实,表现了刘长卿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答案】9. D
10.
①. 虚实结合或视听结合
②. 凄寒/凄凉/悲凉
③. 被贬
的悲苦,置身异地的孤独情怀
④. 对被贬友人源中丞的怀念和同情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A.首联写船到鹦鹉洲时所见江间水波不兴、烟霭一空的景象,并逗起诗人对远在洞庭瑚畔约
源中丞的相思之情:鹦鹉洲所在的江面无风无浪又无云烟,我这个途经楚地的客子对你的相
思渺然无边;“烟霭升腾”错误;
B.次句以正面抒情承之,直写勃然于心的相思之情比江水还要广阁。“益渺然”三字结合眼
前景物,极为夸张地写出诗人的怀友之情与江水同趋合流的一种艺术妙境。行文亦作流水之
势,一无挂碍;“间接抒情”错误;
C.颔联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
浩渺水色,前实后虚,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前虚后实”错误;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赏析及情感。
《破阵子》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
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看到的)。总算睡着后,方才所想
的一切,又幻为梦境。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
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听到的)。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
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有实有虚,有听有看,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和视听结合的手法。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颈联转折到眼前见闻口诗人在自家的小船上,怀思久之,不知不觉时间由夕阳西下推移到夜
色沉沉的晚间。从与汀洲隔江相对背靠龟山的汉阳城里传来凄凉的号角声;一棵孤树下临大
江,诗人的行船泊在沉沉夜色中,融没在浩渺的江面上。这一联因感情由上文的激扬陡转为
低抑,所以这里所写的景物亦呈现出孤独凄寒的特征,从而表达了诗人被贬的痛苦和置身异
地的孤独之情;最后尾联自然而然地结出诗旨,用贾谊之典,含蓄地表示了对源中丞此贬的
不平,而“古今怜”三字,更不仅表达了这事件是一种历史性的悲剧,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
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表达了对被贬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点睛】译文: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江面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
无际。
夕阳斜照着汉口,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哀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上沙村
越日天将晓,鸿干①已登门相邀。步至横塘枣市桥,雇一叶扁舟,到山,日犹未午。舟
子颇循良,令其余米煮饭。饭毕,舟子携榼②相随,嘱其子守船,余两人上岸,由寒山至高
义园之白云精舍。轩临峭壁,下凿小池,围以石栏,一泓秋水,崖悬薜荔,墙积莓苔。坐轩
下,惟闻落叶萧萧,悄无人迹。余两人从石罅③中入,名“一线天”,循级盘旋, 直造其巅,
曰“上白云”,有庵已坍颓,存一危栈,仅可远眺。小憩片刻,即相扶而下,舟子曰:“登
高忘携酒榼矣。”鸿干曰:“我等之游,欲觅偕隐地耳,非专为登高也。”舟子曰:“离此
南行二三里,有上沙村,多人家,有隙地,我有表戚范姓居是村,盍往一游?”余喜曰:“此
明末徐俟斋先生④隐居处也,有园闻极幽雅,从未一游。”于是舟子导往。村在两山夹道中。
园依山而无石,老树多极纡回盘郁之势,亭榭窗栏尽从朴素,竹篱茅舍,不愧隐者之居。中
有皂荚亭,树大可两抱。余所历园亭,此为第一。园左有山,俗呼鸡笼山,山峰直竖,上加
大石,如杭城之瑞石古洞,而不及其玲珑。旁一青石如榻,鸿干卧其上曰:“此处仰观峰岭
俯视园亭既旷具幽可以开樽矣。”因拉舟子同饮,或歌或啸,大畅胸怀。酒瓶既罄,各采野
菊插满两鬓。
【注】①鸿干:作者朋友顾金鉴,字鸿干。②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③罅(xià):缝
(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有删改)
隙,裂缝。④徐俟(si)斋:徐枋,号俟斋,明末清初画家。
11. 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 “由寒山至高义园之白云精舍”的“之”,和“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的
“之”用法是相同的。
B. “相扶而下”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中加点的“而”均为连
词,前者表“修饰”,可译为“着”,后者表“承接”,译为“就”。
C. “直造其巅”,根据成语“登峰造极”推断,“造”意思应该为“登上”。
D. “有园闻极幽雅”,“闻”有“听到”“听说”“名声”“消息”等义项,此处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