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湖南永州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
相应的位置。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N2
B.O2
C.H2O
D.CO2
2.生活中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醋
B.食用油
C.白砂糖
D.食盐
3.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液体
B. 滴加试剂
C.
验满 O2
D.
加热液体
4.运用分类,可以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NaOH
B.Na2CO3
C.CuO
D.C2H5OH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镁元素——mg
B.钠离子——Na+
C.两个氮分子——N2
D.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6.下表中列出了土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
营养成分
蛋白质/g
脂肪/g
淀粉/g
钙/mg
每 100g 含量
1.5~2.3
0.4~0.9
17.5~28.0
11.0~60.0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钙
7.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中铁元素含量过低,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B.铁制品表面喷刷油漆,可以防止铁制品锈蚀
C.生活中用过滤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可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8.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KMnO4
K2MnO4+O2↑
B.Fe2O3+2CO
2Fe+2CO2
C.Al+CuSO4═AlSO4+Cu
D.Na2CO3+BaCl2═BaCO3↓+2NaCl
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药中成功分离提取出抗疟疾的有效成分青蒿素,获得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 C15H2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11 个氢分子
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2
C.青蒿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90:11
D.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28.4%
10.工业上常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其工业流程如图:
上述过程的化学反应原理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H2O+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条件下 NaHCO3 的溶解度比 NH4Cl 的溶解度大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H4Cl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 NaHCO3 的不饱和溶液
D.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 CO2,能加速 NaHCO3 的生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个小题,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相应的位五,,30 分)
11.(4 分)查阅图表资料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
回答下列问题:
(1)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 Si 元素的化合价是
。
(3)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工业上用焦炭还原石英砂(SiO2)可以制得硅,其反
应化学方程式为:SiO2+2C
Si+2X↑,X 的化学式是
。
12.(7 分)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
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实现排放多少 CO2 就做多少抵消措施来达到平
衡,实现 CO2 净零排放)。如图是“碳中和”部分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 CO2 含量的不断上升,从而导致
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
( 2 ) 生 物 固 碳 : 绿 色 植 物 光 合 作 用 的 主 要 化 学 反 应 原 理 为 :
6CO2+6H2O
C6H12O6(葡萄糖)+6O2
该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
能。
(3)化学固碳;以 CO2 和 NH3 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是实现“碳中和”范例之一,
其中合成的尿素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
肥(填“氮”、“磷”或“钾”)。
(4)减少 CO2 排放:氢气是 21 世纪正在开发利用的一种新能源。使用氢能源能有效减少
CO2 的排放。我国科学家研究的一种储氢、释氢材料为 AlH3,其中释放氢能原理是利用 AlH3
与 H2O 发生反应生成 Al(OH)3 和 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为了控制大气中 CO2 的含量相对稳定,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
。
A.积极开展绿化国土的行动,建立绿色家园
B.提高煤炭产量,增加火力发电在电力生产中的比例
C.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加快充电桩的配套设施建设
D.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
13.(7 分)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制取氧气和燃烧条件探究
的创新实验。如图:
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②P2O5+6NaOH═2Na3PO4+3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
。
(2)按图连接好装置,将注射器内简向外拉出一段距离,装置 C(装有水)中导管内立
即形成一段水柱,片刻后观察到导管中的水柱不下降,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装置的
性。
(3)向装置 A 中分别装入适量 H2O2 溶液和少量 MnO2 粉末,装置 B 中小试管装入一小颗白
磷,装置 C 中装入适量 NaOH 溶液,连接好装置,缓慢推送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注入 H2O2
溶液,立即观察到锥形瓶内产生气泡,装置 B 中白磷不燃烧。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是
。
(4)向装置 B 的仪器 a 中注入 90℃热水,片刻,可观察到白磷会
(填写实验现
象)。
(5)装置 C 的作用是
。
14.(8 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Ⅰ.查阅资料:①氢氧化钙是白色粉末状固体;
②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Ⅱ.探究实验过程如图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位同学各取 Ca(OH)2 粉末 1g 放入试管中,再加入 3mL 水,振荡后,都可
观察到试管内呈现
色悬浊液。
(2)甲同学:将悬浊液的试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通入 CO2,观察到
溶液变白色浑浊,该白色浑浊是
(填化学式)。
(3)乙同学:①向悬浊液的试管中滴入 2 滴酚酞,振荡、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红
色,下层悬浊物呈粉红色;然后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上层红色溶液逐渐变
为无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再将试管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上层清液又呈现
色,其原因是
。
15.(4 分)为了分析铁粉和铜粉混合物样品的组成,某同学称取 12.0g 样品,加入到足量
的稀 H2SO4 溶液中,充分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3.6g。
(1)样品中铁粉的质量为
g。
(2)若在上述反应条件时 H2 的密度为 0.09g/L,试计算产生 H2 的体积(写出详细的计算
过程,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到答题卡上
相应的位置。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N2
B.O2
C.H2O
D.CO2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氧气大约占空气
体积的 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03%、水
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 0.03%。
【解答】解:A、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故选项正确;
B、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故选项错误;
C、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 0.03%,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03%,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
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生活中下列物质加入适量水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醋
B.食用油
C.白砂糖
D.食盐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
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食醋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食用油难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
确。
C、白砂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D、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
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液体
B. 滴加试剂
C.
验满 O2
D.
加热液体
【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
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
操作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
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运用分类,可以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NaOH
B.Na2CO3
C.CuO
D.C2H5OH
【分析】根据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NaOH 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B、Na2CO3 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C、CuO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C2H5OH 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单质等的特征是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镁元素——mg
B.钠离子——Na+
C.两个氮分子——N2
D.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
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单位电荷时,1 要省略。
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
应的数字。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为阴离子。
【解答】解:A、镁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Mg,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
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单位电荷时,1 要省略。钠离子可表示为
Na+,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C、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
相应的数字,则两个氮分子可表示为:2N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D、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氧离子,故选项化学用语表
示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
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
类题的关键。
6.下表中列出了土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
)
营养成分
蛋白质/g
脂肪/g
淀粉/g
钙/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