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仅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3 分)(2014•德阳)实数﹣ 的相反数是( ) A. ﹣2 B. C. 2 D. ﹣|﹣0.5| 考点:相反数. 分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 的相反数是 ,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正确把握相反数的概念即可. 2.(3 分)(2014•德阳)如图,直线 a∥b,∠A=38°,∠1=46°,则∠ACB 的度数是( ) A. 84° B. 106° C. 96° D. 104°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BC=∠1,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 即可得解. 解答:解:∵a∥b, ∴∠ABC=∠1=46°, ∵∠A=38°, ∴∠ACB=180°﹣∠A﹣∠ABC=180°﹣38°﹣46°=96°.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3 分)(2014•德阳)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2+a=2a4 B. a3•a2=a6 ) C. 2a6÷a2=2a3 D. (a2)4=a8 考点:整式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专题:计算题. 分析:A、原式不能合并,错误; B、原式利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C、原式利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D、原式利用幂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原式不能合并,错误; B、原式=a5,错误; C、原式=2a4,错误; D、原式=a8,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除法,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以及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4.(3 分)(2014•德阳)如图是由 6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那么这个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分析:根据俯视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判定则可. 解答:解:从上面可看到第一横行左下角有一个正方形, 第二横行有 3 个正方形, 第三横行中间有一个正方形.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俯视图是从物体的上面看得到的视图. 5.(3 分)(2014•德阳)如图是某射击选手 5 次设计成绩的折线图,根据图示信息,这 5 次成绩的众数、中 位数分别是( ) A. 7、8 B. 7、9 C. 8、9 D. 8、10 考点:折线统计图;中位数;众数. 分析:由折线图可知,射击选手五次射击的成绩为:7、7、8、10、9,再根据众数、中位数 的计算方法即可求得. 解答:解:∵射击选手五次射击的成绩为:7、7、8、10、9, ∴众数为 7,中位数为 8,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线图的意义和众数、中位数的概念.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
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 的中位数.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最多的一个数. 6.(3 分)(2014•德阳)已知⊙O1 与⊙O2 的半径分别是 3cm 和 5cm,两圆的圆心距为 4cm,则两圆的位置关 系是( A. 相交 D. 内含 B. 内切 ) C. 外离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先求两圆半径的和或差,再与圆心距进行比较,确定两圆位置关系. 解答:解:∵⊙O1 和⊙O2 的半径分别为 5cm 和 3cm,圆心距 O1O2=4cm, 5﹣3<4<5+3, ∴根据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知⊙O1 与⊙O2 相交.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数量关系来判断两圆位置关系的方法.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 R 和 r,且 R≥r,圆心距为 P:外离 P>R+r;外切 P=R+r;相交 R﹣r<P<R+r;内切 P=R﹣r;内 含 P<R﹣r. 7.(3 分)(2014•德阳)已知 0≤x≤,那么函数 y=﹣2x2+8x﹣6 的最大值是( A. ﹣10.5 C. ﹣2.5 D. ﹣6 B. 2 ) 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把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整理成顶点式形式,然后确定出最大值. 解答:解:∵y=﹣2x2+8x﹣6=﹣2(x﹣2)2+2. ∴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x=2,且在 x<2 上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又∵0≤x≤, ∴当 x=时,y 取最大值,y 最大=﹣2(﹣2)2+2=﹣2.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最值.确定一个二次函数的最值,首先看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当自变量取全体实数时,其最值为抛物线顶点坐标的纵坐标;当自变量取某个范围时, 要分别求出顶点和函数端点处的函数值,比较这些函数值,从而获得最值. 8.(3 分)(2014•德阳)如图所示,边长为 2 的正三角形 ABO 的边 OB 在 x 轴上,将△ABO 绕原点 O 逆时针 旋转 30°得到三角形 OA1B1,则点 A1 的坐标为( ) A. ( ,1) B. ( ,﹣1) C. (1,﹣ ) D. (2,﹣1)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设 A1B1 与 x 轴相交于 C,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 OC、A1C,然后写出点 A1 的坐标即 可. 解答:解:如图,设 A1B1 与 x 轴相交于 C, ∵△ABO 是等边三角形,旋转角为 30°, ∴∠A1OC=60°﹣30°=30°, ∴A1B1⊥x 轴, ∵等边△ABO 的边长为 2, ∴OC= ×2= , A1C=×2=1, ∴点 A1 的坐标为( ,﹣1).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 题的关键. 9.(3 分)(2014•德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0; ②一个对象在实验中出现的次数越多,频率就越大; ③在相同条件下,只要试验的次数足够多,频率就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④收集数据过程中的“记录结果”这一步,就是记录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率. A. 1 D. 4 ) B. 2 C. 3 考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概率的意义. 分析:利用概率的意义、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 项. 解答:解:①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 0,正确; ②一个对象在实验中出现的次数越多,频率就越大,正确; ③在相同条件下,只要试验的次数足够多,频率就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正确; ④收集数据过程中的“记录结果”这一步,就是记录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率,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多次重复试验事件发生的频率 可以估计概率. 10.(3 分)(2014•德阳)如图,在 Rt△ABC 中,∠ACB=90°,点 D 是 AB 的中点,且 CD= ,如果 Rt△ABC 的面积为 1,则它的周长为( )
A. B. +1 C. +2 D. +3 考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得 AB=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三 角形的面积求得(AC+BC)的值,则易求该三角形的周长. 解答: 解:如图,∵在 Rt△ABC 中,∠ACB=90°,点 D 是 AB 的中点,且 CD= , ∴AB=2CD= . ∴AC2+BC2=5 又 Rt△ABC 的面积为 1, ∴AC•BC=1,则 AC•BC=2. ∴(AC+BC)2=AC2+BC2+2AC•BC=9, ∴AC+BC=3(舍去负值), ∴AC+BC+AB=3+ ,即△ABC 的周长是 3+ .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此题借助于完全平方和公式求得 (AC+BC)的长度,减少了繁琐的计算. 11.(3 分)(2014•德阳)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B=AD,AD∥BC,∠ABC=60°,∠BCD=30°,BC=6,那么 △ACD 的面积是( )
A. B. C. 2 D. 考点:勾股定理;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分析:如图,过点 A 作 AE⊥BC 于 E,过点 D 作 DF⊥BC 于 F.构建矩形 AEFD 和直角三角形, 通过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AE 的长度,然后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 答即可. 解答:解:如图,过点 A 作 AE⊥BC 于 E,过点 D 作 DF⊥BC 于 F.设 AB=AD=x. 又∵AD∥BC, ∴四边形 AEFD 是矩形形, ∴AD=EF=x. 在 Rt△ABE 中,∠ABC=60°,则∠BAE=30°, ∴BE=AB=x, ∴DF=AE= = x, 在 Rt△CDF 中,∠FCD=30°,则 CF=DF•cot30°=x. 又 BC=6, ∴BE+EF+CF=6,即 x+x+x=6, 解得 x=2 ∴△ACD 的面积是: AD•DF=x× x= ×22= ,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以及含 30 度角的直角三角形.解题的难点是作 出辅助线,构建矩形和直角三角形,目的是求得△ADC 的底边 AD 以及该边上的高线 DF 的长度. 12.(3 分)(2014•德阳)已知方程 ﹣a= ,且关于 x 的不等式组 只有 4 个整数解,那么 b 的取值范围是( )
A. ﹣1<b≤3 B. 2<b≤3 C. 8≤b<9 D. 3≤b<4 考点:分式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 a 的值,经检验确定出分式 方程的解,根据已知不等式组只有 4 个正整数解,即可确定出 b 的范围. 解答:解:分式方程去分母得:3﹣a﹣a2+4a=﹣1,即(a﹣4)(a+1)=0, 解得:a=4 或 a=﹣1, 经检验 a=4 是增根,分式方程的解为 a=﹣1, 已知不等式组解得:﹣1<x≤b, ∵不等式组只有 4 个 3 整数解, ∴3≤b<4.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 键. 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将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后的横线上) 13.(3 分)(2014•德阳)下列运算正确的个数有 1 个. ①分解因式 ab2﹣2ab+a 的结果是 a(b﹣1)2;②(﹣2)0=0;③3 ﹣ =3.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零指数幂;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分析:①先提取公因式 a,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②根据任何非零数的零指数 次幂等于 1 解答;③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解答:解:①ab2﹣2ab+a, =a(b2﹣2b+1), =a(b﹣1)2,故本小题正确; ②(﹣2)0=1,故本小题错误; ③3 ﹣ =2 ,故本小题错误; 综上所述,运算正确的是①共 1 个.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 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14.(3 分)(2014•德阳)一组数据 3,4,5,x,7,8 的平均数为 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 分析:先由平均数的公式计算出 x 的值,再根据方差的公式计算. 解答:解:∵3,4,5,x,7,8 的平均数是 6, ∴x=9, ∴s2= [(3﹣6)2+(4﹣6)2+(5﹣6)2+(9﹣6)2+(7﹣6)2+(8﹣6)2]=×28= ,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考查方差的定义,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 也成立. 15.(3 分)(2014•德阳)半径为 1 的圆内接正三角形的边心距为 . 考点:正多边形和圆. 分析:作出几何图形,再由外接圆半径、边心距和边长的一半组成的三角形中,已知外接圆 半径和特殊角,可求得边心距. 解答:解:如图,△ABC 是⊙O 的内接等边三角形,OB=1,OD⊥BC. ∵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重合, ∴OB 平分∠ABC,则∠OBD=30°; ∵OD⊥BC, ∴BD=DC, 又∵OB=1, ∴OD=. 故答案是:. 点评: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注意: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是同心圆,圆心到顶 点的距离等于外接圆半径,边心距等于内切圆半径. 16.(3 分)(2014•德阳)如图,△ABC 中,∠A=60°,将△ABC 沿 DE 翻折后,点 A 落在 BC 边上的点 A′处.如 果∠A′EC=70°,那么∠A′DE 的度数为 65° .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首先求得∠AEA′,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D=∠AED=∠AEA′,在△A′DE 中利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解:∵∠AEA′=180°﹣∠A′EC=180°﹣70°=110°, 又∵∠A′ED=∠AED=∠AEA′=55°,∠DA′E=∠A=60°, ∴∠A′DE=180°﹣∠A′ED﹣∠DA′E=180°﹣55°﹣60°=65°. 故答案是:65°.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找出图形中相等的角和相等的线段是关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