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资料共17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瑟.索(sè) A. 压榨.(zà) B. 拮.据(jié) 广袤.(mào) C. 麻醉.(zuì) 懦.夫(nuó) D. 秘诀.(jué) 箴.言(zhēn) 栈.桥(zhàn) 根深蒂.固(dì) 【答案】D 渺.茫(miǎo) 走投.无路(tóu) 阴诲.(huì) 鸠.占鹊巢(jiū) 掺.杂(chān) 不功.自破(gōng) 【解析】 【详解】A.压榨(zà)——zhà ; B.阴诲——阴晦; C.懦夫(nuó)——nuò,不功自破——不攻自破; 故选 D。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四月美在清明,美在谷雨。清明时节霜雪已经远去无踪,天地之间变得______,让人的 心情也跟着明快起来。______有些许小雨,打湿了人的发髻,______更增添季节的迷人,增 加了人与自然互动的______。 A. 恍然大悟 即使 但 气氛 B. 豁然开朗 即使 却 气氛 C. 豁然开朗 可能 但 氛围 D. 恍然大悟 可能 却 氛围 【答案】B 【解析】 【详解】恍然大悟,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豁然开朗,意思指由狭窄幽暗 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结合“天地之间”可知,用“豁然开朗”。 “有些许小雨,打湿了人的发髻”和“更增添季节的迷人”是表示假设和转折关系,故用 “即使……却……”或“即使……但……”皆可。 气氛,意思是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氛围,周围的气氛和情调。意思相似。 二者皆可。 故选 B。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正由于英雄具有这些崇高的品质,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①对国家而 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②可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英 雄,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展现生机,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③对个人而言,
英雄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④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 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A. “对”是介词,“崇高”是形容词,“民族精神”是偏正短语,“繁荣昌盛”是并列式。 B. “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展现生机。”这是表示递进 关系的复句。 C. “英雄是国家的符号”这个句子中“国家的”作定语。 D. 将选文①——④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B.“千千万万的英雄”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展现生机”的条件,这是表 示条件关系的复句。 故选 B。 4.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有多位打虎英雄,其中在沂岭杀四虎的是李逵,在景阳冈打死老虎的是武 松。 B. 《故乡》这篇小说是鲁迅以他返回浙江老家搬家时的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开头的环 境描写已经为文章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C. 《艾青诗选》中《北方》描绘了北方国土的悲哀,又表达了对这悲哀的国土崇敬与敬爱 的深沉感情。 D.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主要描 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答案】D 【解析】 【详解】D.《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故选 D。 5.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3)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不以物喜,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将登太行雪满山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③. 何事长向别时圆 ④. 山水之乐 ⑤. 不以己悲 【解析】
【详解】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应注意正确识记诗文内容,书写时注意不增字、不减字、不错 字。应注意“畔、事、时、己”等字的书写。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3 分) 6.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乙】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题》颔联运用比喻和双关,曲折丰富地描绘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 B. 《锦瑟》追思美好的青春年华,伤感功业无成、坎坷不幸的遭遇,寄托了诗人悲慨惆怅 的心情。 C. 《无题》用蓬山青鸟典故表明思念的境遇即将改变;《锦瑟》用庄生梦蝶典故言人生如梦, 往事如烟。 D. 李商隐的诗大多曲折深婉,感情沉郁,这两首诗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C.“表明思念的境遇即将改变”错误。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 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 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故选 C。 (二)(14 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 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 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 舂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 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 ——(节选自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chōng):夕阳。 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与.杏桃相次开发 B. 湖上由断桥至.苏是一带 C. 尤为奇观. D. 安可为俗士道.哉 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为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2)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9.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10.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1)【甲】文中“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______一句相互映衬。 (2)【甲】和【乙】两文都在借景抒情,请说说两者表达的感情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7. D 8. (1)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2)月景的美更是 清丽绝妙,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9. 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10.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都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 山水为乐的情感。 【解析】
【7 题详解】 A.连词,和/动词,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B.动词,到/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一件事; C.名词,景象/动词,看; D.动词,说;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 分点。重点的词有: (1)盛,最美;朝烟,早晨的烟雾;夕岚,傍晚的山岚。 (2)尤,更;容,颜色;意,意味。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 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 本句意思是: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游客很多,超过了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因此断句 为: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10 题详解】 (1)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意思是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 逸致的人!既道出饮酒人的惊讶,同时也道出作者的惊讶。表现出情趣相投的喜悦与抚慰。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同样表达了虽然是路人,却 又是情感上的相知的意味。 (2)考查作者情感。甲文,根据“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雪(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可知:没有同伴同行,一个“独”字写作者在更定后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作者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志趣高洁;乙文,写西湖盛景——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 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叹之情;又批判“杭 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而最佳景物却出现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及月下之景, 指出“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表明自己不与世俗随波逐流的高洁志 趣。 【点睛】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 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 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 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 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 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 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风 光。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 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色丝织品的富裕游客很多,超过了堤畔的草, 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绿、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 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之美,更是难 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 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三)(5 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 1 月 2 日,支付宝发布 2017 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去年全国 2.2 亿支付宝用 户移动支付占比为 82%。据统计,2017 年,全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 宝;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 服务;4000 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 3.6%,省会城市占比为 3.0%,农村地区占比为 1.0%。 (摘编自新华网 2018 年 1 月 3 日报道) 【材料二】
【材料三】 ①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 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②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 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买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③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 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 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 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④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 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 端技术规范(试行)》,自 2018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 2017 年 12 月 28 日报道) 【材料四】 ①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 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 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 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5000 元;采用一种有效 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 1000 元。 ②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 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 500 元。若个人客户需更 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③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 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
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 年 1 月 4 日报道)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 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来看,2020 年将是 2017 年的三倍多。 C. 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 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12.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答案】11. B 12. ①应用门槛低,支付方便,随时随处可以办理各种服务。②支付更 加快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③资金携带更加安全,出门不必携带现金。(答 出 2 点即可)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材料内容。 B.不正确。结合材料二的图表可知,2017 年的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是 6 亿,2020 年是 8.1 亿;据此可知,2020 年的移动支付“用户规模”是 2017 年的一倍多,并不是“三倍多”。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结合材料一“2 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 12 大类 100 多种服务”,材料三第③段“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 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可知,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是门槛低、使用便捷,可随时随 地办理各种服务; 结合材料三第②段“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码,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 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买单走人”可知,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是支付 更加便捷,避免了点钞、验钞和找零的繁琐,同时还节省了时间; 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可知,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还有出门不用带现金,资金携带更安全;移 动支付更环保,减少现金交易,减少零钱来回磨损,减少资源消耗等。 (四)(20 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我出彩了吗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 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 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