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瑟.索(sè)
报贴.(tiě)
岔.气(chà)
带挈.(qiè)
虚佞.(wàng) 纶.巾(lún)
心窍.(qiào) 矗.立(zhù)
强聒.不舍(guā)
歇.斯底里(xiē)
面面厮觑.(qù)
富丽唐.皇(táng)
A. 劫掠.(lüè)
B. 坍.塌(tān)
C. 粉黛.(dài)
D. 存恤.(xù)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字音字形。
A.报贴——报帖,强聒.不舍(guā)——guō;
C.虚佞——虚妄,纶.巾(lún)——guān;
D.矗.立(zhù)——chù,富丽唐皇——富丽堂皇;
故选 B。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过去古人常讲“耕读传家”“望子成龙”“仁义礼智信”等,民间也____________着,
“三娘教子”“岳母刺字”“孔融让梨”“二十四孝”等____________的故事,很多在今天
看来仍具有正面、积极的意义。我们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
基础上,进一步____________新时代需求,以____________的力量来推动、促进家庭教育发
展。
A. 传播
家喻户晓
B. 传播
赫赫有名
C. 流传
赫赫有名
D. 流传
家喻户晓
适宜
适应
适宜
适应
法制
法制
法治
法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词语运用。根据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及使用的范围对象分析作答。
第一空,传播:广泛散布。流传:事迹或作品等从历史上传下来并传播开去。根据空前内容
“‘耕读传家’‘望子成龙’‘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历史故事流传而来的。故选“流
传”一词适合;
第二空,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赫赫有名:声名非常显赫。根据语境
可知,本句要表达知道故事的人很多,故选“家喻户晓”适合;
第三空,适宜:合适。适应:符合客观条件或需要。本句要表达我们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故
选“适应”一词;
第四空,法制: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
制定和执行两个方面。法治: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根据语境这里指的是要依靠法律的力量推
动教育发展,故选“法治”一词;
故选 D。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研究者对 670 多名年龄超过 80 岁且未患老年痴呆症的人进行了大脑扫描和相关研究,
发现遵循..“地中海式”饮食组的参与者,总的脑体积比不采取“地中海式”饮食的另一组大
13.11 毫升。②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不仅具有抗氧化功能,还能提高人体免
疫力。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专家们研究认为,“地中海式”饮食可使人的大脑至少..晚衰老
5 年。④洋葱、番茄、大蒜、青椒等蔬菜是地中海地区居民常吃的食物。⑤该地区的人们还
经常吃具有护脑作用....的菠菜、胡萝卜、花菜、豆角、小青菜等。
A. “遵循”是动词,“这些”是代词,“至少”是形容词,“护脑作用”是动宾短语。
B. “洋葱、番茄、大蒜、青椒等蔬菜是地中海地区居民常吃的食物。”这个句子中,“常
吃”作谓语。
C. “不仅具有抗氧化功能,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一句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D. 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④②⑤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法及排序。
A.“至少”是副词,“护脑作用”是偏正短语。此项中“‘至少’是形容词,‘护脑作用’
是动宾短语”有误;
B.“洋葱、番茄、大蒜、青椒等蔬菜是地中海地区居民常吃的食物。”这个句子中“是”作
谓语,此项中“‘常吃’作谓语”有误;
C.“不仅具有抗氧化功能,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一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此项中“因果
关系的复句”有误;
D.阅读语段可知,这段话讲述“地中海地区居民常吃的食物”及其对人体大脑的影响。第④
句引出话题,为首句,第②句“这些蔬菜”紧承第④句中的“洋葱、番茄、大蒜、青椒等蔬
菜”,第⑤句“该地区的人们”紧承第④句中的“地中海地区居民”,第③句指出“地中海
式”饮食对人的大脑的影响,第①句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对第③句具体说明。所以排列顺序
④②⑤③①正确;
故选 D。
4.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濂全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B. 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拉车后,生了一场大病,歌了一个月。可身子还没有好利落,
他就急着上街拉活儿,不幸得了痢疾,又歇了一个月。
C. 《西游记》中,黎山老母不仅在观音菩萨的邀请下去试探了唐僧师徒的禅心,还在悟空
不能打败蜈蚣精时亲自出手相助。
D. 当得知罗切斯特疯了的妻子还活着时,简·爱拒绝了罗切斯特要她一同到巴黎生活的建
议,放弃一切,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名著情节。
唐僧一行在黄花观休息,蜈蚣精设计毒死唐僧四人,只有孙悟空没上当,孙悟空又难以战胜
妖精,幸亏黎山老母指点,悟空请求毗蓝婆菩萨帮助,是毗蓝婆菩萨用儿子的宝贝破了蜈蚣
精的妖术。选项中“黎山老母……在悟空不能打败蜈蚣精时亲自出手相助”表述有误。
故选 C。
5.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殊未屑!
(3)朝廷之臣莫不畏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5)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攘除奸凶。
【答案】 ①.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②. 苦将侬
③. 强派作蛾眉
④. 四境之内莫
不有求于王
⑤. 酒酣胸胆尚开张
⑥. 庶竭驽钝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
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赢、生、身、侬、蛾、眉、酒、酣、庶、驽、钝”等字的正确书写。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3 分)
6.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军城早秋①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②,朔云边月③满西山④。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释】①“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削弱,吐蕃趁虚而入,曾一度攻入长安,后又向西
南地区进犯。严武两次任剑南节度使。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秋天,严武镇守剑南,率兵
西征、击破吐蕃军七万多,收复失地,安定了蜀地。这首诗即作于同吐蕃交战之时。②汉关:
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③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④西山:指今
四川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
对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渔家傲·秋思》是词人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上片写景,景中含情;
下片抒情,情中有景。
B. 《军城早秋》中,“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
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C. 《渔家傲·秋思》中的“燕然未勒”和《军城早秋》中的“更催”二字都暗示了抗敌的
战事还没有展开。
D. 《渔家傲·秋思》意境悲凉、壮阔,语言质朴、凝练;《军城早秋》写得开阖跳跃,气概
雄壮,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
C.《渔家傲·秋思》中的“燕然未勒”和《军城早秋》中的“更催”二字都暗示了抗敌的战
事已经展开,但仍未取得胜利,还要坚持抗战。此项“暗示了抗敌的战事还没有展开”说法
有误;
故选 C。
(二)(14 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夏,楚子使屈完①如②师。师退.,次③于召陵④。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
曰:“岂不穀⑤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⑥徼⑦福于敝邑之
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⑧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君若以德绥⑨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⑩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
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⑪。
(节选自《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注释】①屈完:楚国大夫。②如:和,跟。③次:军队临时驻扎。④召(shào)陵:楚国
地名,在今河南郾城东。⑤不榖(gǔ):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⑥惠:恩惠,这里作表示
敬意的词。⑦徼(yāo):求,求取。⑧众:指诸侯的军队。⑨绥(suí):安抚。⑩方城:古
山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方城县东北,西连伏牛山脉。春秋时楚国所筑方城经此山东麓。
⑪盟:订立盟约。
7.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A. 师退.,次于召陵
B. 齐侯陈.诸侯之师
C. 与.不榖同好,如何
D.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8.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1)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2)君若以力,楚因方城以 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9.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君 惠 徼 福 于 敝 邑 之 社 稷 奔 收 寡 君 寡 君 之 思 也
10. 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的内容,谈谈鲁庄王和屈完各自都有什么功劳?
【答案】7. D
8. (1)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
(2)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
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9.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10. 鲁庄公:能任用曹刿这样的人才,用人不疑;知人善任、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
屈完: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不为齐王的威武所吓倒;有勇有谋,以柔中带刚的外交辞令给
齐王讲道理,最终使诸侯国和楚国签订盟约,避免了战乱。(结合选文内容,意近即可)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
语意思。
A.不同,后撤/不在朝廷做官;
B.不同,摆开阵势/摆放;
C.不同,介词,同,跟/动词,给予;
D.相同,都是“战胜”;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
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以(凭借)、战(作战)、御(抵挡,抵御)”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若(如果)、以(用)、以为(把……作为)、虽众(虽然众多)”几个词是重
点词语。
【9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
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的意思是: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
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据此断句为: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中鲁庄公作为君主能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和齐
国交战过程中,能放弃自己的主张,而任由曹刿来发号施令并取得战争的胜利,说明他从善
如流、知人善任的特点。从【乙】文“君惠微福于敞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君
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曾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可以看出,屈完面对志得意满的齐桓公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表现出其
智勇双全,最终与诸侯订立盟约,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的任务,避免了战乱的发生。
【点睛】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
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
“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
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
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
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
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
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
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
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
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
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
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
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
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
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
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
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
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
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
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
(三)(5 分)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星堆遗址距今约 5000 年~2800 年,是目前四川境内发现面积最广、延续时间最长、
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历史的渊源从
春秋战国时期向前推进了约 2000 年。三星堆遗址总面积为 12 平方公里,其中心区域是一座
由东、西、南三面城墙包围着的古城,北面是鸭子河,城区面积近 4 平方公里。1929 年的
春天,当地农民燕道成在自家院子附近挖水沟时偶然发现了 400 余件具有浓郁古蜀地方特色
的玉石器,引起了中外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从 30 年代开始,几代考古学人便在此发幽探
微。1986 年 7 月至 9 月,两个大型商代祭祀坑相继发掘,上千件精美文物横空出世,广汉
三星堆从此名扬天下。
【材料二】
(节选自三星堆博物馆《古城占国古蜀文化陈列》)
继 1986 年我国在三星堆祭祀坑进行了第一次集中的考古工作后,2020 年 9 月 6 日,三
星堆考古发掘工作重新启动。截至 2021 年 3 月 20 日,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已发
掘至器物层,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青铜面具、青铜神
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 500 余件。
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对于古蜀国知之甚少。“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
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出土以来,古蜀国神秘面纱逐渐揭开。35 年前那次发掘,获得了
一些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带给世人无尽的遐想。青铜大面具、青铜立人像等文物,与传统
的中原文物差别巨大,给人以十足的神秘感,因此有人猜测三星堆是域外文明。
此次发现的铜尊、钢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能够在中原地区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中找
到祖型。新一轮考古发现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
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人像高 180cm、通高 260.8cm。重约 180kg,距今 3000 多年,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
青铜大立人像
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
【材料三】
2021 年 3 月 20 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掘的五号坑中出土大量黄金制品,其中包
括半张体量较大的黄金面具。该消息在考古界引起强烈震动,一经发布立刻登上微博热搜,
引起广泛讨论。截至 3 月 21 日 12 时,据微博话题指数显示,“三星堆遗址发现绝美黄金面
具”话题总阅读量高达 4.7 亿,实时讨论次数 3.3 万次。
3 月 20 日,央视新闻“三星堆大发掘·入坑指南”直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直播中未
见考古学专家的解读,反而连线了《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在互动讨论中也不时提到
所谓的“外星文明”。对此,近七成网友表表示该直播消解了考古工作的严谨性与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