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共2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分值: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 根据课文默写。 ①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②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________________,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达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功成名就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感慨历史沧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夜吟应觉月光寒 ②.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③. 云归而岩穴暝 ④. 晨起动征铎 ⑤. 闲来垂钓碧溪上 ⑥. 忽复乘舟梦日边 ⑦. 鸟下绿芜秦苑夕 ⑧. 蝉鸣黄叶汉宫秋 【解析】 【分析】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 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吟、笛、赋、暝、征铎、碧、溪、复、芜、秦、苑” 等字词的书写。 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小说中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生活重压下,苦得像一个木偶人 的中年闰土;因为被忽视而露出 bǐ( )夷神色的杨二嫂;衣衫褴.( )褛,在游船上 卖牡蛎的于勒;中举后欣喜若狂以致摔倒不省人事的范进;思贤若渴,亲自拜 yè( )诸 葛亮的刘备。正是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让我们认识了人性的复杂。 bǐ( )夷 衣衫褴.( )褛 拜 yè( ) 【答案】 ①. 鄙 ②. lán ③. 谒 【解析】 【分析】
【详解】鄙夷(bǐ yí):轻视;看不起。 褴褛(lán lǚ):(衣服)破烂不堪。 拜谒(bài yè):拜访,谒见,拜见;指参拜,瞻仰。 3.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一文亭中“铺毡对坐”的两人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表示了对张岱附. 庸风雅...行为的欣赏。 B. 川流不息....的金沙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丽江古城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云南的飞速发 展。 C. 诗画书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D. 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的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 望.。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贬义词,用来表达对张岱的欣赏不恰当; B.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不行形容金沙江,使用对象不恰当; C.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这里形容“诗 画书印的结合”,使用恰当; D.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根据“使用方便,拍照效果 好”分析,蓝牙版自拍杆投放市场后应符合大家的期望,此词在句中表意相反,不恰当; 故选 C。 4. 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当时间变得越发昂贵,消磨时间、降低速度的“闲”便越发奢侈。久远年代的诗词里,“海 鸥无事,闲飞闲宿”,________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_________________;“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的忙碌让 我们怎能不怀想“闲”的飘逸。 ①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 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绪 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海鸥”这一意象,可高飞远走,自由自在,故与“②是何等悠远又自在的心 绪”相衔接;根据“有约不来过夜半”的诗句相衔接,可知夜半友人爽约,心境该是多么寂 寞,故与“③是何等寂寞又淡然的雅趣”;根据“桂花”这一意象,可知空谷幽香,故与“① 是何等馨香又空灵的意境”相衔接。 故选 A。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教养》、《我的叔叔于勒》、《谈创造性思维》的作者分别是苏联的利哈乔夫、法国的 莫泊桑、美国的罗迦·费·因格。 B. “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南岸;“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寒 舍”“贵姓”是谦辞,“惠顾”“高见”是敬辞。 C. 古代常以“桑梓”来指代邻居,因为古时住宅旁边常栽种桑树和梓树。 D.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此外还有号与谥号等用以称呼。若范仲淹与滕宗谅同游岳阳 楼,其间互称“子京”“文正”更显亲近。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B.“‘阴’指水的南岸”错误,“阴”指山的南面,水的北岸; C.“‘桑梓'来指代邻居”有误,“桑梓”指代故乡;“‘贵姓’”是谦辞有误,“贵姓” 是敬辞; D.“‘文正’更显亲近”有误,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文正”是范仲淹的谥号,谥号 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若范仲淹与滕宗谅同游岳阳楼,应该互相称字,这样才 显得亲近; 故选 A。 6.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低碳生活”,学校就此开展一系 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有同学问你:“什么是‘低碳生活’?”请你阅读下面材料,用一句话告诉他吧。(字
数不超过 30 字) 材料: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 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习 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 (2)垃圾分类是对绿色低碳生活的重要践行,有同学为学校活动撰写了一则推送消息,请 帮他补上这则消息的标题..。(字数不超过 20 字) 今年开学以来,我校九年级师生积极响应无锡市政府号召,在校园中开始实行垃圾分类 投放。学校制作宣传页,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教学楼每层都放置了分类垃圾桶,并张贴了显 著标志和宣传语,同学们自觉地分类投放垃圾,秩序井然。学生会发起的“废弃资源再利用 创意大赛”,也得到各年级同学的积极响应。垃圾分类实施后,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率大大 提高,校园内垃圾存量明显减少,垃圾桶附近不再“一片狼藉”。同学们都表示,尽管学习 紧张,也要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让校园更加干净整洁。 (3)这次“低碳生活”活动需要完成一份宣言书的开头,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语段,将所缺 的句子补充完整。(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 《宣言书》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低碳生活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低碳生活”是生活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行为的方式。(“低碳生活” 是一种极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行为的生活方式) (2)有序分类垃圾少,积极参与校园美 (学校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我校师生积极响应垃 圾分类投放号召) (3)例:低碳生活是一种观念引领,也是一种环保理念。 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自觉行动。 【解析】 【分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 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低碳生活作为 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可
以提取问题的答案,套用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这一句式即可。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拟写标题的能力。标题思路应该是“谁干什么”。拟写新闻标题,注意从 导语中概括即可。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主体内容的高度概括,因此,分析时可以对新闻导语部 分内容进一步的提炼概括即可。根据本消息的导语“今年开学以来,我校九年级师生积极响 应无锡市政府号召,在校园中开始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可提炼概括为:我校师生实行垃圾分 类投放;我校师生响应垃圾分类投放。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仿写。作答时,需认真分析例句的格式,仿句要做到:句式一致,语义相关, 修辞一致,字数一致。据此第一个空可仿写为围绕“低碳生活”这个主题,仿照“低碳生活 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句式来写。示例: 低碳生活是一种文明自律,也是一种时尚引领; 低碳生活是一种欲望克制,也是一种自觉修为。 二、阅读与赏析(63 分) (一)(10 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A 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 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 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 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 起身观玩,见白 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A 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 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A 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 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7. 本选段节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A 的绰号是____________。 8. 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 A 的性格特点。
9. A 是因为什么事“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A 题诗之后的后果如何? 【答案】7. ①. 水浒传; ②. 及时雨 8. “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说明宋江仗义,喜欢结交江湖好汉;感慨自己名不 成,功不就,反倒吃了官司,说明他有满腔抱负,却不得施展;浔阳楼所题反诗,说明他也 有反叛的一面。(答出两点即可) 9. 原因:宋江因怒杀阎婆惜,吃了官司,被发配到江州。后果:宋江题写的反诗被通判黄 文炳发现后,告到蔡九知府处,蔡九知府下令捉拿宋江,宋江装疯未遂,被下到死囚中。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浒传》文学常识。《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梁山泊戴宗传 假信。宋江被发配江州,浔阳楼借酒消愁,乘兴题诗。通判黄文炳发现宋江反诗,即向知府 告发,说诗里“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有反意,宋江被打入大牢。结合“我生 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可知,A 是宋江, 绰号及时雨。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人物的事迹行为分析人物的性格形象。1)结合“我生在山东,长 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可知,宋江身为官府小吏,却能够和江湖上许多 好汉成为朋友,应该是为人非常的仗义。2)结合“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 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他 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可知,感慨自己名不成,功不就,反倒吃了官司,说明 他有满腔抱负,却不得施展。3)结合浔阳楼所题反诗的行为,说明他也有反叛的一面。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1)原因:晁盖等人抢劫生辰纲官府要抓他们,是宋江报的信并且收受 了晁盖的贿赂。阎婆惜发现了宋江和晁盖等人有联系后以告发相威胁,宋江怒下不小心就给 杀了。阎婆上县里告发宋江杀了她女儿婆惜,知县派了朱仝、雷横二人去捉拿,朱仝从地窨 中寻到宋江,但是帮助他逃到横海郡柴进处,又投奔小李广花荣,当中恶了清风寨刘高,两 次被抓(二次同花荣)。被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白面郎君郑天寿救出。上梁山途中回 家看宋太公,在家被赵得、赵能二都头抓获,刺配江州。故可概括:宋江因怒杀阎婆惜,吃 了官司,被发配到江州。2)《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无为军通判黄文炳在浔阳楼上发现宋江 反诗,告诉蔡九知府,蔡知府下令捉拿。宋江只好装疯。蔡九知府闻知是装疯,一阵毒打,
宋江拷打不过,只得招认,宋江被下到死囚中。黄文炳撺掇蔡知府,要致宋江于死地。于是 派戴宗以送礼物和一封家书去东京太师府为父亲祝寿为名,把抓到宋江的消息报告蔡太师。 戴宗途中路过朱贵酒店被迷倒。朱贵拆看书信发现蔡九欲借宋江之命而上位,于是戴宗被朱 贵领上梁山泊,吴用教戴宗邀书法家萧让、雕刻家金大坚上山,为打消他们的顾虑把两家老 小也接上山来。吴用请萧让、金大坚假造蔡京回书,戴宗持伪造的书信返回江州。故可概括 后果:宋江题写的反诗被通判黄文炳发现后,告到蔡九知府处,蔡九知府下令捉拿宋江,宋 江装疯未遂,被下到死囚中。 10. “写作”是鲁迅和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人生转折点,请分别概述他们 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 【答案】鲁迅:①他在日本的时候,作为在日本人眼里弱小的中国人被高度歧视。国外留学 生看不起中国学生,认为中国人考到 60 分就不是自己的本事,认为藤野给鲁迅泄题。②当 他看到一部关于中国人被斩首的幻灯片的时候,发现中国人看日本人杀给俄国人做奸细的中 国人时拍手称快、表情麻木,意识到改变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才能真真正正的救国。于是他 决定回国弃医从文,文学救国。 保尔:①身体原因: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②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重新回到革命 工作的队伍中去,投身写作。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鲁迅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在《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一文中有较详细的说明。鲁迅本 欲走医学救国道路,所以到东京,又转去仙台专门学习现代医学,后来经过匿名信事件和看 电影事件,经历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轻视与偏见,看到国人的麻木,认识到只改变国人的体 质是远远不行的,更关键的是改变人的心灵。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 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 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 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没过多久,鲁迅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到了东京,联络了几个志 同道合的朋友,筹办文艺杂志,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保尔,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 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 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
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当他的身体被摧残到全身瘫痪、双目失明时, 他仍然没有放弃斗争,而是“拿起笔”走上“写作”的道路,用自己坚强的革命信念重新回 到革命工作的队伍中去。 (二)(15 分) ①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后入翰林为学士。 ②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 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驸马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 复问沆,沆曰:“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议。” 他日再三问之,执议如初,遂止。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 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 岂可效尤?” ③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①。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 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 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 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 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 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②,大营宫观,搜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 “李文靖真圣人也。” ④景德元年七月,沆疾作而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趣.驾而往,临哭之恸。废朝五 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旰食:晚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②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③坠典:指 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议遂寝.( 停止,搁置) B. 或.至旰食(有时) C. 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每天) D. 趣.驾而往 (趋向,奔赴) 12. 下列各句中“以”与“ 不以物喜 ”中的“以”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刘氏为贵妃 B. 乃以沆先识之远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