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资料共1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5 分) 1.(3 分)健身者在没有其它辅助的情况下,下列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的是( ) A. B. C. D. 2.(3 分)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光屏是用表 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 13cm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 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 A. 、放大 B. 、放大 C. 、缩小 D. 、缩小 3.(3 分)某熨烫机电路主要由发热体、熔丝、控制开关盒等组成,其连接如图所示,其中 控制开关盒内有开关、指示灯和分压保护电阻等元件。当该熨烫机接入家庭电路后,闭 合开关,指示灯发光,发热体工作。现由于某种原因熔丝熔断,发热体不工作,但指示 灯仍发光。下列控制开关盒内元件的连接方式符合要求的是( ) A.. C.. B.. D. 4.(3 分)如图为一种自热火锅的构件图。该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内有铁粉、铝粉、炭粉、生
石灰等物质,将发热包放到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有关该自热火锅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B.设计出气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 C.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 D.使用过的发热包即使干燥后也不能重复使用 5.(3 分)现有一根形变不计、长为 L 的铁条 AB 和两根横截面积相同、长度分别为 La、Lb 的铝条 a、b,将铝条 a 叠在铁条 AB 上,并使它们的右端对齐,然后把它们放置在三角 形支架 O 上,AB 水平平衡,此时 OB 的距离恰好为 La,如图所示。取下铝条 a 后,将铝 条 b 按上述操作方法使铁条 AB 再次水平平衡,此时 OB 的距离为 Lx.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若 La<Lb<L,则 La<Lx< 成立 B.若 La<Lb<L,则 Lx> 成立 C.若 Lb<La, <Lx<La 成立 D.若 Lb<La,则 Lx< 成立 二、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空 2 分,共 16 分) 6.(4 分)如图所示是一位小朋友在照镜子(平面镜)。 (1)小朋友看不到被镜子遮住的物品,是因为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小朋友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在 。(填“镜面前”“镜面上”或“镜面后”) 7.(6 分)科学进步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也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1)电能的广泛采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要注意用电安全。如果我们发现有人发生
触电事故,应先 ,再报警和施救。 (2)电磁继电器能实现用低电压控制高电压、弱电流控制强电流。如图所示的电路,a、 b 处接电动机或指示灯。当低压控制电路断开时,指示灯亮;当低压控制电路闭合时, 电动机工作。则 a 处接的是 。 (3)线上学习时,同学们注视屏幕,眨眼频率降低,这时泪液会过度 (填物态 变化名称),使眼睑与眼球之间的摩擦增大,眼睛会有干涩和异物感。如果连续学习时 间过长,睫状肌会疲劳。为了保护眼睛,课间要休息或远眺。 8.(6 分)科学上通常用“功”和“热量”来量度物体能量的变化。 (1)在“使用动滑轮”活动中,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用竖直向上的大小为 10N 的 拉力 F 使物体 A 匀速提升了 0.1m。如果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70%,则这一过程中,克服 物体 A 的重力所做的功为 J,这个值也是物体 A 增加的机械能。 (2)把质量为 2kg,温度为 25℃的水加热到 100℃,至少需要完全燃烧 g 的酒 精。上述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是通过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途径实现 的。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酒精的热值为 3.0×107J/kg]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2 小题,每空 3 分,共 18 分) 9.(9 分)在做“研究相同电压下不同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电源电压恒为 3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0A”,还有多个阻值不小于 5Ω的定值电阻可供选择。 (1)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小科检查电路时发现有一个元件连接错误(其它元件连接正 确),该元件和错误分别是 。 (2)改正错误后,正确操作,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定值电阻/Ω 电流表示数/A 5 0.40 10 0.20 ★ 0.10 表中“★“处所选用定值电阻的阻值是 Ω。 (3)小科用更多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滑动变阻器的功率 P 变与其电 阻值 R 变的关系绘制图象。该图象最接近于下列图象中的 。 10.(9 分)在不打破鸡蛋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判断自然状态下保存的未知产出日期的鸡蛋 新鲜度?小科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刚产出的鸡蛋密度相近,冷却后里面内容物收缩,会在蛋的一端形成气室。一般的鸡蛋 一端大(称为钝端)、一端小(称为尖端)。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表面有很多微小 气孔,以便于蛋内外的气体交换,同时蛋内水分可通过气孔排出。 【实验过程】 任选自然状态下保存的、大小相近的同一批适龄健康的母鸡于不同日期产出的鸡蛋 20 枚,将它们轻放在水中,观察静止后状态。 【实验现象】 (1)4 枚鸡蛋漂浮在水面上,其余 16 枚鸡蛋沉于水底。 (2)沉于水底鸡蛋的钝端与尖端的连线与水平底面之间有一个夹角,记为θ.16 枚鸡 蛋的大小不一,但尖端基本上比钝端更靠近底面,如图所示是其中 3 枚鸡蛋在水中静止 时的状态。 【思考与分析】 鸡蛋的新鲜度会影响它的气室大小、密度大小和θ大小。 (1)从实验现象可知:鸡蛋的气室位置在鸡蛋的 (填“钝端”或“尖端”)附 近。
(2)θ大小与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有关,图中 3 枚鸡蛋气室占整个鸡蛋的体积比 从高到低排序为 。由此可以从θ大小初步判断鸡蛋的新鲜度。 (3)自然状态下,随着鸡蛋存放时间变长,鸡蛋的 会变小,从而使鸡蛋的密度 变小。可以判断,实验中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存放时间较久。 四、解答题(本题共 3 小题,第 11 小题 5 分,第 12 小题 10 分,第 13 小题 13 分,共 28 分) 11.(5 分)1852 年,法拉第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大量的尝试,建立了“力线”的概念。他认 为在磁极周围充满了力线,依靠力线将磁极间的作用联系起来。他还利用细铁屑把这种 所谓的“力线”形象地呈现出来。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薄薄的细铁屑。 ②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 ③轻敲玻璃板,再观察细铁屑的分布情况。 请回答: (1)如图所示为实验步骤③得到的细铁屑分布情况。请你画出经过 A 点的磁感线。 (2)实验步骤②中未敲玻璃板“力线”未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而步骤③中轻敲玻 璃板“力线”能通过细铁屑呈现出来。上述原因分别是什么? 12.(10 分)如图所示,一个内底面积为 100cm2 的柱形容器中盛有深度为 60cm 的水,水底 有一块底面积为 50cm2,高 6cm 的长方体铝块。现用一电动机以恒定不变的输出功率把 铝块提出水面并继续提升一段距离。已知铝块浸没在水中时上升速度恒为 0.27m/s。铝 的密度为 2.7×103kg/m3,g 取 10N/kg,铝块提升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绳子自重和摩擦等 都不计。 求:(1)铝块的重力。 (2)把铝块提升到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所需的时间。
(3)电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 (4)铝块完全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的速度。 (5)铝块从浸没于水中到完全露出水面,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减小值。 13.(13 分)现有一个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它是由一段铜丝和一段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 连接而成的。为了研究它的导电性,小科把它接入到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实验时,小 科先将触点 M 与圆环上的 A 点连接,再移动滑动变阻器 R1 的滑片 P 至最右端后,闭合开 关 S,将触点 N 从 A 开始沿逆时针方向滑动一周,在触点 N 滑动的过程中,触点 M、N 之 间的电阻等效于一个变化的电阻,记为 RMN.设滑过弧 MN 的长为 x,电流表示数 I 与 x 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 4.5V,铜丝的阻值不计,触点接触良好。粗 细均匀、同种材料制成的电阻丝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 (1)由图乙可知,该金属圆环中铜丝的长度是 cm。 (2)在触点 N 滑动过程中,RMN 的最大值是多少? (3)每 1cm 电阻丝的阻值是 Ω.(提示:图甲中 M、N 之间的电阻等效于 M、N 之间两段弧形金属丝并联后的总电阻) (4)如图丙所示,把 M、N 接到圆环其中一条直径的两端,将滑片 P 移到最左端后闭合 开关 S,通电 1min,电路消耗的电能为 W.求 W 的最大值。(计算过程中不需要说明取最 大值的理由)
2020 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5 分) 1.(3 分)健身者在没有其它辅助的情况下,下列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 A.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但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 A 姿势不可能在水平地面上保持,故 A 符合题意; BCD.图中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的重力两个力的作用点在重心,两个力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所以 BCD 姿势可能 在水平地面上保持,故 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3 分)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光屏是用表 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 13cm 处,移动光屏,在光屏 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 A. 、放大 B. 、放大 C. 、缩小 D. 、缩小 【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 f=10cm,物距 u=13cm,满足 2f>u>f 条件,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倒立的实像与“F”左右相反,上下颠倒,但因为是从透镜一侧看,所以只 有上下颠倒形状为“ ”,故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3.(3 分)某熨烫机电路主要由发热体、熔丝、控制开关盒等组成,其连接如图所示,其中
控制开关盒内有开关、指示灯和分压保护电阻等元件。当该熨烫机接入家庭电路后,闭 合开关,指示灯发光,发热体工作。现由于某种原因熔丝熔断,发热体不工作,但指示 灯仍发光。下列控制开关盒内元件的连接方式符合要求的是( ) A.. C.. B.. D.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闭合开关,指示灯发光,发热体工作;当发热体断路不工 作时,但指示灯仍发光,这表明发热体和灯泡是并联接入电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故 C 符合题意。 故选:C。 4.(3 分)如图为一种自热火锅的构件图。该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内有铁粉、铝粉、炭粉、生 石灰等物质,将发热包放到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有关该自热火锅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 B.设计出气孔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 C.遇水能放出热量的物质都能作为发热包的内容物 D.使用过的发热包即使干燥后也不能重复使用 【解答】解: A、由化学知识可知,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故 A 正确; B、盒盖上有出气孔,这样会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能防止危险的发生;故 B 正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