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4年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宏观经济学A卷考研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04 年湖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宏观经济学 A 卷考研真题及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消费函数:指消费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但凯恩斯理论假定再影 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消费的惟一的决定因素。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 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人的这种关系称做 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2.经济体制:指借助于经济机制实行资源配置的一整套经济系统。或者说,经济体制 是对资源配置做出决策和执行这一决策的一整套组织安排。经济体制不仅是经济制度的具 体形式,还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资源的配置方式,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的组织安排, 实际上也就是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经济体制作为经济制度的形式,它同生产关系密切 联系,作为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它又同生产力不可分割。所以,经济体制是一个介于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范畴。 经济体制属于经济运行关系的层次,它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由两个部分 构成:一部分是经济形式的安排,包括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等;另一部分是经济管理体 制,包括计划、价格、信贷、财政、劳动工资、企业等方面的管理体制。 3.汇率: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 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一种被称为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 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种标价法,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 币量减少,即汇率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①反之,若一单位外币折算的 本国货币量增加,即汇率上升表示外国货币升值或本国货币贬值。另一种被称为间接标价 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用这 种标价法,一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量增加,表示本国货币升值或外国货币贬值。 反之,如果一单位本国货币折算的外国货币量减少,表示本国货币贬值或外国货币升值。 按照上述说明,显然,如果人们得到了某种外币的直接标价,只要取其“倒数”,即用 1 除 以这个标价,就马上得到了该外币的间接标价。反之亦然。 4.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为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 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定义含有如下几方面意思: (1)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产品 市场价值就是用这些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获得的。假如某国一年生产 10 万件上衣, 每件上衣售价 50 美元,则该国一年生产上衣的市场价值为 500 万美元。 (2)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 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例如,如果把棉花、纱、布及制衣厂手中的成品的价值都算作这一时期生产的价值,则其 总额将是:15+20+30+45+50=160 美元,!而不再是 50 美元,但其卖价只能是 50 美元,因为 50 美元的价值才是这件上衣生产中真正被创造出来的价值,而绝不能把重复计算的价值计 算在内。 (3)GDP 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若某 企业年生产 100 万美元产品,只卖掉 80 万美元,所剩 20 万美元产品可看做是企业自己买 下来的存货投资,同样应计入 GDP。相反,虽然生产 100 万美元产品,然而却卖掉了 120 万美元产品,则计入 GDP 的仍是 100 万美元,只是库存减少了 20 万美元而已。 (4)GDP 是计算期内(如 1999 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若某人花 20 万美元买了一 幢旧房,这 20 万美元不能计入 GD 只因为它在生产年份已计算过了,但买卖这幢旧房的经 纪人费用可计入 GDP,因为这费用是经纪人买卖旧房过程中提供的劳务报酬。 (5)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而是一个地域概念,与此相联系的 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 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 入 GDP 中。 二、简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简述 WTO 的基本原则。 答:WTO 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包括以下原则。 (1)非歧视原则,也称无差别待遇原则,主要体现在最惠国待遇条款上。最惠国待遇 是指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与豁免,也给予缔约对方。WTO 实行的是 五条件最惠国待遇,其目的是防止缔约国之间的歧视,使他们具有相同的贸易机会,平等 地进行贸易竞争,推动自由贸易和缔约国经济的发展。国民待遇是指缔约国相互保证给予 对方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在本国境内享有同本国自然人、法人和商船同等的待遇。WTO 的 国民待遇只适用于从外国进口的商品。规定国民待遇条款的目的是:保证缔约方能真正享 受到关税减让的利益,使外国产品能在平等的条件下与进口国国内产品竞争,保障进口产 品在经销过程中不受歧视性待遇。 (2)关税减让原则。要求各缔约国通过关税谈判,在作出互惠让步的基础上,逐步降 低关税,达成关税减让表,任何缔誓渤临谭乳修改税率。 (3)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缔约国规定只能通过关税来保护本国产品,一般不得实行进 出口限制,这个原则主要针对禁止进口、配额管理和进口许可证等做法。 (4)反倾销与限制出口补贴原则。禁止缔约国在出口时实行倾销,并允许缔约国在某
项工业由于倾销造成重大损害和威胁时,征收反倾销税加以抵制。关于出口补贴,WTO 禁 止缔约国对制成品实行补贴,对初级产品补贴,则仅限于要求缔约国承诺对其加以限制。 如出口补贴对另一缔约国国内工业有威胁时,该国可以征收反补贴税。 (5)透明度原则。缔约国政府必须公布本国有关外贸基本权利、义务的法规和条例, 使缔约国政府和商人可以得到和了解。 (6)磋商调节原则。当一缔约国因有关贸易总协定的执行情况向缔约方提出抗议时, 后者应充分考虑并进行协商。本原则不是对一国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而是通过 协商解决争端,保持缔约国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2.简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 答:巴塞尔协议全称是《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建议》,国际清算 银行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在瑞士的巴塞尔达成的若干重要协议的统称。其实质是为了完善与 补充单个国家对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不足,轻银行倒闭的风险与代价,对国际商业银行联合 监管的最主要形式,且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包括三大台柱纲领: ⑴最低资本要求。在延续原有资本充足率标准的前提下,银行风险和资本风险规定了新 的评估方式。协议的重点最低资本充足率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项风险, 定最低资本充足率的标准仍为 8%。信用风险的衡量和计算方法不再以 1988 年协议中根据 债务人所在国是否是经合组织成员国来区分,是强调自律行为与外部信用评估机构的评估结 果,此基础上用内部评级为基础来衡量风险资产,并为内部评级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方法, 即标准法、银行内部评级法(基础 IRB)和资产组合风险模型方法(高级 IRB)。新协议鼓励商业 银行在坚持审慎性原则的前提下,使用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这样更有利于充分考虑各种 潜在风险,更精确和更灵敏地区分风险大小。 ⑵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强化了资本充足率的监督约束。协议要求监管当局要确保各 家银行具备一套建立在认真分析风险基准之上评估资本充足率的完善内部程序,强调银行 管理部门应制定内部资本评估程序,使其资本水平与本行特定的风险状况和控制环境相匹 配;监管当局根据银行的风险状况有权要求银行具有超出最低资本的超额资本;并有维持 资本水平的策略;监管者应该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评估程序策略以及资本充足状况;监管 当局应在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到最低限度之前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⑶信息披露与市场纪律的约束。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强化市场纪律,是协议的重要内容。 协议要求银行建立严格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它能使市场参与者有机会评估银行的资本、 风险暴露、评估及管理程序和资本充足率。有效的市场约束有利于加强监督、增加资本充 足率和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确保市场约束的有效实施,新协议规定银行应 提高透明度,在一年内至少披露一次财务状况、经营活动、风险度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信 息。从而使市场参与者能估计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及清偿能力。 三、论述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论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经济增长是一个明确的可度量标准,是一个单纯的“量”的概念,意味着更多的 产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 1 季度,1 年,3 年,5 年,10 年)内的产品和劳务数量 的增加,或按人口平均的实际产出的增加。中国的情况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 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NI)及其人均数值来表示。 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广,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 构变化。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 产出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包括投入产出 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人民参与等在内的所有的 变化。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 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没有经济增 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正如赫立克和金德尔伯格所说:“很难想象没有增长的发展。功 能的变化总是自然而然地包含规模的变化。一国的经济除非能够生产超过它生存所需要的 东西,作为发展标志的产出构成的变化是不可能出现的。总之,虽然我们可以描述有增长 而无发展的现象,我们却认为发展过程几乎必然依赖于某种程度的同时发生的经济增长。” 但是,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例如,韩国自 1960 年以来发生的变化,与利比亚 因石油勘探而产生的变化相比较,有着根本的不同。两个国家都发生了人均收入的大幅度 提高,但于韩国不同的是,利比亚人均收入的提高主要是靠外国技术组成的外国公司生产 的单一产品——石油主要供美国和西欧消费。尽管利比亚政府和人民从石油中获得了一大 笔收入,但他们本身与这些收入的生产几乎无关,从而出现了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 2.论述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答:现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南北矛盾、贫富差距成为全球经济 继续前进的一个重大挑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有以下几点: ⑴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国际政治旧秩序是旧殖民体系的产物,主要表现在:大国推行强权政治,支配国际事 务,插手地区事务,干涉他国内政,划分势力范围,组织“大家庭”和“联盟体系”,建立 国与国之间的领导与服务、支配与依附的不平等关系。它的实质是维护超级大国的霸权地 位。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帝国主义控制、掠夺和剥削殖民地和附属 国的产物,是国际垄断资本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剥削、掠夺和控制的经济秩序。它是由以不 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系和以垄断资 本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三大部分组成。它的实质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这种不合 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将必然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⑵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 客观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 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 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 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 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 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 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 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 发社会冲突。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