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上半年四川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l5 小题,每小题 l 分,共 l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据可查证的资料,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 【 】
A.公元前 1000 年左右
B.公元前 1500 年左右
C.公元前 2000 年左右
D.公元前 2500 年左右
2.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 】
A.《理想国》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尔》
3.我国现行学制属于 【 】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分支型学制
D.阶梯型学制
4.从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 【 】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 l 生功能
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5.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价值取向属于【 】
A.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政治本位论
D.经济本位论
6.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 】
A.单轨学制
B.双轨学制
C.三轨学制
D.多轨学制
7.从学生的社会地位来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处于 【 】
A.从属地位
B.主导地位
C.主体地位
D.边缘地位
8.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大体相同,这说明其身心发展具有 【 】
A.顺序性的特征
B.稳定性的特征
C.差异性的特征
D.不均衡性的特征
9.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是 【 】
A.教学策略
B.教学设计
C.教学思想
D.教学模式
10.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的课程类型属于 【 】
A.活动课程
B.校本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11.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一般以 【 】
A.2~3 人为宜
B.5~8 人为宜
C.10 人以上为宜
D.20 人以上为宜
12.因为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被称为 【 】
A.目的型失范行为
B.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情感型失范行为
D.传统型失范行为
13.最早提出对班级教学进行改造的是 【 】
A.“道尔顿制”
B.“哈利斯制”
C.“巴达维亚法”
D.“特朗普里制”
14.测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 【 】
A.效度
B.区分度
C.信度
D.难度
15.班级组织的发育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
A.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的矛盾
B.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
C.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
D.团体要求与团体文化的矛盾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
无分。
16.学校教育的失误问题集中表现在 【 】
A.学生素质太差
B.个别教师素质差
C.心理健康教育薄弱
D.法制教育薄弱
E.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
17.实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主要可以通过 【 】
A.师范教育
B.家庭教育
C.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D.在职培训
E.自我教育
18.认知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包括 【 】
A.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
B.动机一结构一序列一强化原则
C.学科知识结构
D.发现教学法
E.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
19.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包括 【 】
A.促进发展功能
B.满足需求的功能
C.诊断功能
D.指导社会规范功能
E.矫正功能
20.教师收集文献资料可以通过 【 】
A.阅读有关著作
B.浏览新的期刊
C.利用工具书
D.剪报和卡片
E.使用检索工具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21.教育制度
22.学习压力
23.操行评定评价法
24.观察
25.班级管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
26.简述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的主要表现。
27.简述当代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
28.简述当代主要的教学理论流派。
29.简述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具体做法。
30.简述学生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当代走向。
31.简述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32.试述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和人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33.谈谈校本课程的利弊,分析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D】 2.【C】 3.【C】 4.【B】 5.【A】 6.【B】 7.【C】 8.【B】 9.【A】
10.【D】 11.【B】 12.【D】 13.【A】 14.【C】 15.【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6.【ACDE】 17.【ACDE】 18.【ABCD】 19.【ABCE】20.【AB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2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22.学习压力: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
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可评估的异常反应。
23.操行评定评价法: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平时对被评价者的观察和了解,
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被评价者品德发展的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
24.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
25.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
放的雨非外在控制的方式推进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与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
26.(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27.(1)生理成熟期提前。
(2)学习目的多元化、实用化。
(3)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5)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增多。
28.(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
(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3)认知教学理论。
(4)情感教学理论。
(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29.创建班级文化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营造文化性物质环境。
(2)营造社会化环境。
(3)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4)营造正确的舆论和班风。
(5)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30.(1)倡导构建“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体系。
(2)以质性的评价模式取代量化的评价模式。
(3)强调测评的真实性和情境性。
(4)鼓励学生评价中的合作行为。
(5)重视思维过程的评价。
31.(1)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
(2)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
(3)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4)加强和改进道德教育。
(5)重视提高师资水平。
(6)教育公平渐成教育改革的主题。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32.(1)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
①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
当代社会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只有赋予社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根据这样的要求来培养人,才能使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获得强有力的内
在把握和坚实的基础。
②适应与超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