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同等学力学科综合水平临床医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资料共3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9同等学力学科综合水平临床医学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9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 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临床医学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共160题,各题分数相等。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本试卷为 A 型试卷,其答案一律用2B 铅笔填涂在 A 型答题卡上,做在其它类型答题卡 或试卷上的无效。答题前,请核对答题卡是否 A 型卡,若不是,请要求监考员予以更换。 4.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答案所代表的字母上划线,如【A】【B】【C】【D】。 5.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 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A1型题) 答题说明(1—70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可兴奋细胞的特征是产生 A.反射活动 B.动作电位 C.分泌活动 D.收缩力 E.张力 解析:可兴奋细胞具有兴奋性,即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对凝血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凝血过程属于负反馈控制
B.凝血过程是一系列生化反应过程 C.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只有一种途径 D.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 E.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不需要维生素 K 参与 解析:凝血过程是凝血因子参与的系列酶促生化反应。 3.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Na+浓度 B.心浓度 C.胶体渗透压 D.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解析:组织液的总渗透压一旦与细胞内液有差异,水分会跨膜移动,细胞两侧总渗透压 很快平衡。 4.ABO 血型分型的依据是 A.血浆中凝集原种类 B.血浆中凝集素种类 C.血液中凝集原种类 D.血液中凝集素种类 E.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种类 解析:ABO 血型的分型是依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有 A 凝集原或 B 凝集原,将该血型分成4 型。 5.影响细胞内液水分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组织静水压 E.组织胶体渗透压 解析: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中小分子有机物形成的。血浆的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 的水平衡。 6.肺循环和体循环基本相同的参数是 A.收缩压 B.舒张压
C.脉搏压 D.每搏输出量 E.外周阻力 解析:左、右心室的搏出血量相等。 7.环境温度远高于机体体温时,机体自身散热唯一方式是 A.发汗 B. 呼吸 C.对流 D. 传导 E.辐射 解析:发汗是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 8.产生自主节律呼吸最基本的神经中枢位于 A.脊髓 B. 延脑 C.桥脑 D.间脑 E.大脑 解析: 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故延髓是自主呼吸的最基本中枢。 9.对蛋白质消化最彻底的消化液是 A 胰液 B.胃液 . C. 唾液 D.胆汁 E.小肠液 解析:胰液中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蛋白质消化为肽和氨基酸。 10.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A.保钾排钠 B.保钠排氢 C.保钾排氢 D.保钠排钾 E.保钠保钾 解析: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对肾脏的保钠保水排钾。 11.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是
A.维持呼吸膜的通透性 B.维持呼吸膜的弹性 C.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D. 阻止肺组织水分渗出 E.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解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生理作用即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12.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A.循环血量减少 B.肾血流量减少 C.疼痛刺激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解析: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最有效刺激。 13.属于肾上腺素能的神经纤维是 A.交感节前纤维 B.交感节后纤维 C.副交感节前纤维 D.副交感节后纤维 E.运动神经纤维 解析:人体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14.血浆中降钙素主要来源于 A.甲状腺 C 细胞 B.甲状旁腺细胞 C.胎盘 D.胰岛 D 细胞 E.消化道黏膜细胞 解析: 甲状腺 C 细胞分泌降钙素。 15.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的主要因素是 A.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 B.胃肠道激素调节 C.植物性神经兴奋 D.血糖浓度升高 E.血中氨基酸增多 解析: 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 血糖升高刺激 B 细胞释放胰岛素
16.下列氨基酸中属于碱性氨基酸的是 A.赖氨酸 B.甘氨酸 C.谷氨酸 D.酪氨酸 E.亮氨酸 答案:A 解析: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按侧链结构分为4类,其中碱性氨基酸包括:赖氨酸、 精氨酸和组氨酸。 17.常用于定性或定量检测氨基酸存在的试剂是 A.胰蛋白酶 B.溴化乙锭 C.茚三酮 D.尿素 E.盐酸胍 答案:C 解析:茚三酮与氨基酸的水溶液共热时生成紫色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进行氨基酸 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18.在实验室依据分子大小进行蛋白质纯化的方法是 A.盐析 B.等电聚焦电泳 C.离子交换层析 D.凝胶过滤层析 E.亲和层析 答案:D 解析: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方法有透析法、离心法、层析法和电泳法等。利用蛋白质对配 体的亲和力进行分离的方法是亲和层析法,这里排除 E 选项。盐析法是利用溶解度差别的纯 化法分离蛋白质,排除 A 选项。等电聚焦电泳和离子交换层析是根据电荷不同的纯化方法, 排除 B,C 选项。利用凝胶颗粒的多孔网状结构按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的方法是凝胶过滤层析 法,D 是答案。 19.具有催化活性的 RNA 分子被称为 A.核酸酶 B.核糖核酸酶
C.核酶 D.RNA 酶 E.非编码 RNA 酶 答案:C 解析:核酶泛指是具有催化功能(或活性)的 RNA 分子。 20.细胞内的信号分子通常称为 A.第一信使 B.第二信使 C.第三信使 D.第四信使 E.第五信使 答案:B 解析:凡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统称为细胞间信息物质(第一信 使)。在细胞内传递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称为细胞内信号分子,又称为第二信使。常见的第 二信使为 cAMP、cGMP、DAG (二酰基甘油)、IP3(1,4,5-肌醇三磷酸)和 Ca2+ 等。 21.组成.DNA 和 R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染色体 B.核小体 C.碱基 D.核苷 E.核苷酸 答案:E 解析:组成核酸(DNA 和 RNA)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 22.DNA 双螺旋结构是指 A.一条 DNA 链自身回折形成的双链结构 B.两条 DNA 链同向平行排列相互缠绕 C.两条 DNA 链反向平行排列相互缠绕 D.DNA 分子的一级结构 E.DNA 分子的超螺旋结构
答案:C 解析:Watson-Crick 的模型描述了 B 型 DNA 的二级结构特征包括:DNA 分子由两条相互平 行但走向相反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等。 23.关于 DNA 复制的错误提法是 A.DNA 聚合酶从游离的核苷酸开始直接合成 DNA B.DNA 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C.DNA 复制的生长点形成叉形结构 D.一条 DNA 链的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的前进方向相同 E.一条 DNA 链的合成方向与复制叉的前进方向相反 答案:A 解析:所有 DNA 聚合酶均不能从游离的核苷酸开始合成 DNA 链,必须利用引物提供自由 的3’-OH 末端, 通过加入核苷酸使 DNA 链得以延伸。 2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血清中的抗体所拮抗的是 A.剪接因子 B.复制因子 C.转录因子 D.翻译因子 E.DNA 损伤修复因子 答案:A 解析:真核 mRNA 前体的加工一般包括5’端加帽、3’端加尾和 RNA 剪接。mRNA 前体的 剪接过程比较复杂,需要许多的核内小 RNA(snRNA)和蛋白质因子的参与,其中某些蛋白 因子为 snRNP 所共有,如 Sm 蛋白是 U1、U2、U4、U5 snRNP 的共有蛋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患者血清中含抗 Sm 的抗体,它所拮抗的是剪接因子,因此影响 mRNA 前体的剪接。 25.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密码子通常是 A.AGU B.ACU C.AUC D.ACG E.AUG 答案:E
解析:mRNA 分子上从5¢至3¢方向,由 AUG 开始,每3个核苷酸为一组,决定肽链上某一 个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信号,称为三联体密码或密码子,其中起始密码通常为 AUG。 26.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活化氨基酸的是 A.氨酰-tRNA 聚合酶 B.氨酰-tRNA 合成酶 C.氨酰-tRNA 水解酶 D.氨酰-kRNA 活化酶 E.氨酰-tRNA 激酶 答案:B 解析: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活化氨基酸的是氨基酰-tRNA 合成酶,它具有校正功能, 可识别氨基酸和相应的 tRNA。 27.关于 RNA 肿瘤病毒的错误提法是 A.不一定是逆转录病毒 B.均为逆转录病毒 C.可能携带癌基因 D.病毒癌基因来源于原癌基因 E.病毒癌基因是原癌基因的副本 答案:A 解析:RNA 肿 瘤 病 毒 在 分 类 上 属 于 逆 转录 科 病 毒 , 是 具有诱发肿瘤作用的病毒。RNA 肿瘤病毒部分携带癌基因,称为病毒癌基因,其来源于宿主细胞的原癌基因。 28.用于治疗 AIDS 的“鸡尾酒疗法”至少需要以下三种药物 A.核苷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 B.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Tat 蛋白抑制剂 C.核苷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DNA 聚合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 D.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DNA 聚合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 E.核苷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RNA 聚合酶抑制剂、蛋自酶抑制剂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