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6年广东暨南大学普通化学考研真题.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6 年广东暨南大学普通化学考研真题 学科、专业名称: 应用化学 化学工程 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名称:普通化学 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卷)上,写在本试题上一律不给分。 一、选择题 (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 分,20 小题共 60 分) 1. 某一电子有下列成套量子数(n、l、m、ms ),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A. 3,2,2,1/2 B. 3,1,-1,1/2 C. 1,0,0,-1/2 D. 2,-1,0,1/2 2. 共价键最可能存在于( ) A. 非金属原子之间 B. 金属原子之间 C. 非金属原子和金属原子之间 D. 电负性相差很大的元素原子之间 3. 对于一个反键分子轨道,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它不能有电子占有 B. 它的能级比所在分子中所有成键分子轨道的能级都高 C. 它的能级比相应的原子轨道能级高 D. 有电子进入反键轨道就不能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分子 4. 下列不是共轭酸碱对的是( ) A.  4NH NH3 C.  2NH NH3 B. HF H2F+ D. H3O+ OH- 5. 下列化合物中,其水溶液的 pH 最高的是( ) A. NaCl C. NH4Cl B. Na2CO3 D. NaHCO3 6. 已知 CaCO3 和 PbI2 的 Ksp 均接近 1×10-8,在两者的饱和溶液中( ) A. [Pb2+]>[Ca2+] C. [Pb2+]=[Ca2+] B. [Pb2+]<[Ca2+] D. [Pb2+]=2[Ca2+] 7. 可逆反应,当温度由 T1 升至 T2 时,平衡常数 θ 1K < θ 2K ,则该反应的( ) A. rH θ m >0 B. rH θ m <0
C. rH θ m =0 D. 无法判断 8. 将乙酸(Ka=1.76×10-5)的浓度稀释一倍,溶液的 H+浓度约减少到原来的( ) A. 2 2 B. 1 2 C. 1 4 D. 3 4 9. 已知:2H2(g) + S2(g) 2H2S(g) 2Br2(g) + 2H2S(g) 4HBr(g) + S2(g) H2(g) + Br2(g) 2HBr(g) Kp1 Kp2 Kp3 则 Kp3 等于( ) A. (Kp1 / Kp2 )1/2 B. (Kp2·Kp1)1/2 C. Kp2 /Kp1 D. Kp2·Kp1 10. 已知: Cu++e- Cu θ =0.52 V, Cu2++e- Cu+ θ =0.15 V,则可 确定反应 2Cu+ Cu2+ + Cu 的平衡常数 K 为( ) A. 2.7×108 B. 1.8×106 C. 4.3×105 D. 3.9×104 11. 已知: θ (Pb2+/Pb)=-0.126 V,Ksp (PbCl2)=1.6×10-5,则可以确定 θ ( PbCl2/Pb)为 ( ) A. 0.268 V B. -0.268 V C. 0.41 V D. -0.41 V 12. 速率常数 k是( ) A. 量纲为 1 的参数 B. 量纲为 mol·L–1·s–1 的参数 C. 量纲为 mol2·L–2·s–1 的参数 D. 量纲不定的参数 13. 破坏臭氧的反应机理为 O3→O2+O;Cl+O2→ClO+O;ClO+O→Cl+O2,其中 Cl 是( ) A. 反应物 B. 生成物 C. 中间产物 D. 催化剂 14. 在某温度下平衡 A+B C+D 的 r H θ m < 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的原因是( ) A. v正减小,v逆增大 B. v正增加的倍数小于 v逆增加的倍数 C. v正和 v逆都增大 D. k正减小,k逆增大 15. 实验测得 2ICl(g)+H2(g) I2(g)+2HCl(g)的反应速率正比于 ICl 浓度的一次方和 H2 浓度的一次方。由此可知此反应是( ) A.三分子反应,三级反应 B.双分子反应,二级反应 C.一级反应 D.二级反应 16. 可逆反应 A(g)+2B(g) C(g)+D(g), θ r H m >0,A 和 B 获得最高转化率的条件是( )
A. 高温,低压 C. 低温,低压 B. 高温,高压 D. 低温,高压 17. 金属铝是一种强还原剂,它可将其它金属氧化物还原为金属单质,其本身被氧化为 Al2O3,则 298 K 时,1 mol Fe2O3 被 Al 还原的 θ mrG 为( ) A. 839.8 kJ·mol-1 B. 397.3kJ·mol-1 C. -839.8 kJ·mol-1 D. -393.7 kJ·mol-1 (已知: θ mf G (Al2O3,s)= -1582 kJ·mol-1 θ mf G (Fe2O3,s)= -742.2 kJ·mol-1) 18. 0.20 mol·L-1Na2CO3 溶液与 0.20 mol·L-1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的 pH 为 ( 已 知:H2CO3 的 pKa1=6.37, pKa2=10.25 ) ( ) A.6.35 B.8.31 C.10.25 D.7.00 19. 有 0.050 L 含 0.10 mol·L-1 [Fe(H2O)6]3+的溶液,当向其中加入 0.050 L 含 0.02 mol·L-1NaOH 溶液时,有棕色沉淀生成,此时溶液为( ) A. 碱性 B. 酸性 C. 中性 D. 无法知道 20. 已知某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磁矩为 4.90 B.M.,而同一氧化态的该金属离子形成的另一配 合物,其磁矩为零,则此金属离子可能为( ) A. Cr(Ⅲ) B. Mn(Ⅱ) C. Fe(Ⅱ) D. Co(Ⅱ) 二、填空题 (共 8 小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n = 3,l = 1 的原子轨道属________能级,该能级有________个简并轨道 2. σ键是原子轨道以________方式重叠,π键是原子轨道以________方式重叠。 3. CS2 分子空间构型为直线型,C 原子以 2 个________杂化轨道与 S 原子成键;Cl2O 分子空 间构型为 V 型,O 原子以 2 个________杂化轨道与 Cl 原子成键。 4. 已知 θ (Fe2+/Fe)=-0.45 V, θ (Ag+/Ag)=0.80 V, θ (Fe3+/Fe2+)=0.77 V,标准状态 下,上述电对中最强的氧化剂是________,最强的还原剂是________。 5. 按反应物分子数,基元反应可分为________类,绝大多数基元反应属于________。 6. 配合物 NH4[Co(NO2)4(NH3)2]的中心原子是________,中心原子的化合价为________,配位 数是________,配合物的命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复杂反应中,反应速率主要决定于_________,这一步骤叫做________。 8. 往 FeCl3 溶液中滴加 KSCN 试液,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血红色,生成了________配离子。再
往溶液中滴加 EDTA,溶液由________色又变为________色。继续往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无 ________单质生成,则证明 Fe3+已形成 FeY-配离子。 三、计算题 (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实验测得反应 CO(g) + NO2(g) = CO2(g) + NO(g) 在 650 K 时的动力学数据为: 实验编号 c(CO) (mol·dm-3) c(NO2) (mol·dm-3) dc(NO) / dt (mol·dm-3·s-1) 1 2 3 0.025 0.050 0.025 0.040 0.040 0.120 2.2  10-4 4.4  10-4 6.6  10-4 (1) 计算并写出反应的速率方程; (2) 求 650 K 时的速率常数; (3) 当 c(CO)=0.10 mol·dm-3,c(NO2) 0.16 mol·dm-3 时,求 650 K 时的反应速率; (4) 若 800 K 时的速率常数为 23.0 dm3·mol-1·s-1,求反应的活化能。 2. 计算下列溶液的 pH 值:(1) 0.10 mol·L-1 NaCN 溶液;(2) 0.10 mol·L-1 NH3·H2O 与 0.10 mol·L-1 HAc 等体积混合;(3) 0.40 mol·L-1HCl 与 0.20 mol·L-1 Na2CO3 等体积混合。 (已知:HCN 的 Ka=4.9×10-10;HAc 的 Ka=1.8×10-5;NH3·H2O 的 Kb=1.8×10-5;H2CO3 的 Ka1=4.3 ×10-7、Ka2=6.5×10-11) 3. 将 0.60 mol·L-1 的 KF、0.60 mol·L-1 的 KCN 和 0.030 mol·L-1 的 FeCl3 溶液等体积混合, 已知:[FeF6]3-的  fK =2.0×1014,[Fe(CN)6]3-的  fK =1.0×1042。试求: (1) 反应[FeF6]3-+6CN- [Fe(CN)6]3-+6F-的标准平衡常数 θK ;(2) 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 四、问答题 (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 1. NaHCO3 和 NaH2PO4 均为两性物质,但前者的水溶液呈弱碱性而后者的水溶液呈弱酸性,为 什么?(已知:H2CO3 的 Ka1=4.3×10-7、Ka2=6.5×10-11,H3PO4 的 Ka1=6.9×10-3、Ka2=6.1×10-8、 Ka3=4.8×10-13) 2. 下列两个反应在 298 K 标准状态下均为非自发反应,其中在高温下仍为非自发反应的是 哪一个?说明理由。 Fe2O3(s)+ 3 C(石墨) 2 2Fe(s)+ 3 CO2(g) 2
6H2O(g)+6 C(石墨) C6H12O6(g) 3. 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满足下列条件的是什么元素?请写出该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及元 素符号,并回答该元素处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1) 有 2 个量子数 n = 4 和 l = 0,6 个量子数 n = 3 和 l = 2 的电子; (2) 3d 亚层全充满,4s 亚层只有一个电子。 4. 试用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说明 O2 分子的结构。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