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江苏省宜兴市丁蜀学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二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1. 名句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④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⑤怀有“禾下乘凉”梦的袁隆平毕生献身杂交水稻事业,我们可以用李商隐《无题》中的诗
句来赞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以景来寓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戍鼓断人行
②.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 却道天凉好个秋
④. 山
雨欲来风满楼
⑤.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⑥.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 云横秦岭家何在
⑧. 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
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中的“戍、柯、蚕、蜡炬”等字容易写错,要加强注意。
2.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莘莘学子风华正 mào。如今,一代代革命先驱在 zī zī以求的强国
梦、复兴梦,和今天的我们近在咫尺。然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仍需要回答属
于这个时代的问题,应对属于这个时代的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正是为了沉淀.昨天的河床,展望明天的道路,让我巍巍中华青春
永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沉淀.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风华正 mào_________
zī zī______以求
(3)在文段画横线处填入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与五四对话②正是为了深化我们的思考③与五四以来的历史对话④坚定我们的脚步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②④
【答案】(1)diàn
(2)
①. 茂
②. 孜孜
(3)D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
沉淀,读音,chén diàn,一指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释出,二指从溶液中释出
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三比喻凝聚,积累。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
风华正茂,意思是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
为的精神面貌;
孜孜以求,孜孜,勤勉的样子,意思是不知疲倦地探求。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的排序。
通读语句可知,①③属于过去,②④属于未来,根据语境“正是为了沉淀昨天的河床、展望
明天的道路”可知,①③在前,②④在后。
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可知,①“与五四对话”在③“与五四以来的历史对话”的前边;
根据逻辑关系可知,②“深化我们的思考”在前,④“坚定我们的脚步”在后;
故选 D。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圆满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营后将填补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
B.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
C. 能否建立创新型的国家,归根到底还是要有大批献身科学、热爱祖国的创新型人才。
D. 北京国际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成分残缺,缺宾语。可在“应用领域”后加上“的空白”;
C.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可将“能否”删去;
D.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
故选 B。
4.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骚,本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的合称,在《沁园春·雪》中是指
文章辞藻,或指代文学才华。
B. 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器有讲究。《醉翁亭记》里的“觥”、《湖心亭看雪》里的“白”和
《行路难》里的“樽”都是酒器,使用功能稍有不同。
C. 欧阳修官任滁州时自号曰“醉翁”,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
D. 《故乡》《藤野先生》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D.《故乡》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并非散文集《朝花夕拾》;
故选 D。
5. “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实践学习
某班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假设你是该班同学,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
成下面题目。
(1)请你为这个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2)活动中有一板块叫“话说英雄”,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令你感动、敬佩的小说(从《水
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任选)中的英雄人物。(要求能概述其两件主要
事迹、反映人物性格)
【答案】(1)提起小说,你一定不陌生,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
的印象。它们就像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
灵魂。既然这样,我们何不携起手来,再度走进那一片天地。
(2)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开场白的拟写能力。开场白,是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用来导入节目、渲染气氛、
调动观众情绪的话。拟写时要注意措辞和气氛的配合,注意要贴合主题。开场白的基本要求:
①整个开场白要紧扣主题;②篇幅简短,不可长篇大论;③语言要充满激情。富有鼓动性。
这道题要紧扣“走进小说天地”这一主题,可简介小说包含的内容与阅读的意义,或以一两
个精彩的小说情节来引入,并注意修辞的运用,以让开场白富有文采。还要注意语言要有现
场感,情感要挚等。
示例:提起小说,大家一定不陌生,那些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一定给我们留下过深
刻的印象。他们就像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
化灵魂。今天就让我们携起手来,走进小说天地。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情节与性格特点。从《水浒传》《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本书
选取让自己感动、敬佩的人物,联系他的重要事迹来论述他的性格特点,突出自己敬佩他的
原因。
示例:我最敬佩的英雄是鲁达,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居 13 位。出家后法名智深,人称“花
和尚”。鲁达本在渭州当差,任经略府提辖。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镇关西”郑
屠,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说偈
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智深在寺中难守佛门清规,大闹
五台山,智真长老只得让他去投东京大相国寺。他曾倒拔垂杨柳,被后世广为流传。
(二)阅读与赏析(63 分)
(一)(10 分)
6.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两个来到天王堂前,众囚徒见武松和小管营同来,都躬身唱喏。武松把石墩略摇一摇,
大笑道:“小人真个娇惰了,那里拔得动!”施恩道:“三五百斤石头,如何轻视得他!”
武松笑道:“小管营也信真个拿不起?你众人且躲开,看武松拿一拿。”武松便把上半截衣
裳脱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
地里一尺来深。众囚徒见了,尽皆骇然。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
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回过身来,看着施恩并
众囚徒。武松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施恩近前抱住武松便拜道:“兄长非凡人也!
真天神!”众囚徒一齐都拜道:“真神人也!”施恩便请武松到私宅堂上请坐了。武松道:
“小管营今番须用说知,有甚事使令我去?”……
(1)请赏析选文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2)结合原著,说说选文中武松变成囚徒的原因以及他后来帮施恩做了什么事。
【答案】(1)动作描写,并运用顶针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武松提、掷、接石墩的过程,
体现出武松本领高强,在众人面前展现实力,自信轻松。
(2)武松为哥哥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后投案自首;后来武松帮施恩醉打蒋门神,
帮助施恩重新夺回快活林酒店。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句子运用动作描写,“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
来高……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等一系列动词,运用顶针修辞。(顶针,即某
段文字由若干短句组成,以上句结尾的字词作为下句开头的字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武松
提、掷、接石墩的过程;结合原文“回过身来,看着施恩并众囚徒。武松面上不红,心头不
跳,口里不喘”分析,形象地写出武松在众人将三五百斤石头提掷的自信轻松,体现出武松
力气大、本领高强的特点。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第一问:《水浒传》第二十五回《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潘金莲和西门庆勾搭
成奸,合伙毒死武大郎,武松为哥哥报仇,杀了潘金莲和西门庆,后投案自首,被发配孟州,
遇到施恩。
第二问:《水浒传》第二十九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发配至孟州牢营,
管营施忠之子施恩,对武松礼遇有加。施恩告诉武松与蒋门神争夺快活林失利一事,武松要
立即为施恩报仇,并与施恩结为兄弟。武松喝了许多酒,来到快活林,在“河阳风月”酒肆
将蒋门神打得告饶,夺回酒店。
7. 杨志在汴梁卖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达替金
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
【答案】示例:我赞美鲁达的做法,他深深知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就等
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我也佩服杨志的为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称得上真正的英
雄好汉。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了对名著人物的评析。评析鲁智深和杨志时,可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来
回答,用辩证的思想去分析。评析鲁智深和杨志时,可从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来回答,用辩
证的思想去分析。结合有关这两个人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来分析,做到言之有理即可。
(二)(15 分)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
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
“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
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
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8. 下列加点字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尝.为季氏史 (曾经)
C. 高山仰.止 (仰慕,敬仰)
9. 句中的“以”与“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齐人称.之 (称道,称赞)
D. 与齐太师语.乐 (告诉)
C. 卷石底以.出
D. 策之不
B. 醒能述以.文者
A. 不以.物喜
以.其道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11. 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8. D
9. D
10. (1)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结识景公。
(2)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11. 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②学习专注而深入;③处变不惊有定力;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D.加点字有错误。“与齐太师语乐”句意是“(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语:谈论。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中的“以”是介词,译作“按照”;
A.因为,介词;
B.用,介词;
C. 表修饰的连词,不译
D.按照,介词。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翻译时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
的特点。
(1)句注意重点字词“适(到……去),为(做),以(凭借),通(结识)”要理解正确;
(2)句注意重点字词“布衣(平民百姓),传(流传),宗(尊敬推崇)”要理解正确。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结合“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可知,孔子做季氏的小吏,粮食
称量公平标准;曾作司职吏一职掌管牲畜养殖之事;可见孔子做事认真,尽忠职守,令人“高
山仰止,景行行止”;
结合“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可知,孔子与齐国的乐官
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
国人都称赞他,可见孔子学习专注而深入,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结合“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
‘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可知,宋司马桓魋想要杀害孔子,
孔子的弟子劝其速速离开,孔子仍镇定自若;可见孔子处变不惊有定力,令人“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结合“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
留之不能去云”“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
夫子,可谓至圣矣”可知,孔子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学者至今非常尊崇他;可见孔子的思
想学说影响深远,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点睛】参考译文:
孔子家贫且地位低下。到长大了,曾经做过季氏的小吏,粮食称量公平标准。曾作司职
吏一职掌管牲畜养殖之事。因此而做了司空。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
子的关系接近景公。他与齐国的乐官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了起来,有
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
孔子离开曹国到达宋国,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杀死孔子,就
把树砍掉了。孔子只得离开这个地方。弟子们催促说:“我们可以快点走了。”孔子说:“上
天既然把传道德的使命赋予我,桓魋他又能把我怎么样!”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
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子的书籍,心里总想象着他的为人。
我曾经到过鲁国,观看孔子的宗庙里陈列的那些车辆服装、礼乐器物,那里的儒生都按时到
孔子故居去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舍不得离去。天下的君主贤人也很多,生前
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至今非常尊崇他。上起天
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真可以说是至高
无上的圣人了!
(三)(8 分)
感怀
[唐]刘长卿
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
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
愁中卜命看周易,梦里招魂读楚词。
自笑不如湘浦雁,飞来即是北归时。
[注释]此诗应作于诗人被贬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之时。
12. 首联选取了“秋风”、“_______”、“黄菊”“_________”等典型意象。
13. 首联有什么作用?
14. 品味比较这首诗的尾联与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尾联“寂寂江山揺落处,怜君何事到
天涯”情感的异同。
【答案】12.
①. 落叶
②. 残花
13. 渲染了凄凉悲凉的氛围(或奠定凄凉悲凉的基调),烘托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惆怅。
14. 同:被贬的失意痛苦
异:《感怀》归期无望的痛苦(对家乡的思念);《长沙过贾谊宅》对贾谊悲惨身世的同情与
愤慨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
首联“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的意思是:秋风落叶正忍受悲伤,黄色菊花残花
想等待谁。本句意象有“秋风”“落叶”“黄菊”“残花”,根据题干已有“秋风”“黄
菊”,可知,此处填“落叶”和“残花”。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作用。
首联“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的意思是:秋风落叶正忍受悲伤,黄色菊花残花
想等待谁。从“正堪悲”可知,用“秋风”“落叶”两个意向,渲染了凄凉悲凉的氛围;从
“欲待谁”可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惆怅。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本诗尾联“自笑不如湘浦雁,飞来即是北归时”意思是:嘲笑自己不如湘浦雁,飞来就是向
北回家的时候。结合注释“诗人被贬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可知,表达了归期无望的
痛苦,暗含被贬的失意痛苦;
《长沙过贾谊宅》尾联“寂寂江山揺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意思是: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
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被贬到此地呢?“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诗人联系与贾谊
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
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贾谊悲惨身世的同情与愤慨。
据此可知,相同点是:被贬的失意痛苦;不同点是:《感怀》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长
沙过贾谊宅》对贾谊的同情与自己的愤慨。
(四)(6 分)
能无痛注射的微针
①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微针有望让我们进入一个无痛注射和无痛血检的新时代。无论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