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天津市东丽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
答案
第 I 卷
可 能 用 到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H1
C12
C135.5
K39
Ca40
Mn55
N14
Fe56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块融化
B. 香水挥发
C. 蜡烛燃烧
D. 矿石粉
碎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块融化 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香水挥发 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 有水和二氧化碳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矿石粉碎是物质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高钙奶是一种营养强化食品,这里的“钙”是指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
A. 单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质由元素组成,高钙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
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 B。
3.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两个氢分子:2H
C. 一个镁离子:Mg2+
【答案】C
【解析】
B. 三个氨原子:3N
D. 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2-
2Na O
【详解】A、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两个氢分子写作 2H2,A 错误;
B、N 表示氮原子,不是氨原子,B 错误;
C、镁离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C 正确;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D、化合价+、-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2
2Na O ,D 错误。
故选:C。
4.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滴加液体
倾倒液体
D.
取用固体粉
C.
末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
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 A 不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
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 B 不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
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故 C 不正确;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 D 正确。故选 D。
5.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答案】C
【解析】
B. H2SO4
C. CaO
D. NH4NO3
【详解】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O2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H2SO4 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CaO 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NH4NO3 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6. “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 NiFe2O4 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已知
Fe 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则 Ni 元素的化合价为(
)
B. +2
C. +3
D. +4
A. +1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干可知,Fe 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 价,若设 Ni
元素的化合价为 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x+(+3)ⅹ2+(-2)ⅹ4=0,x=+2,故 B
选项符合题意
7. 高铁上装有烟雾传感器,主体是放有镅(Am)的电离室。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如下图。下列有关镅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序数是 95
C. 元素符号是 Am
【答案】B
【解析】
B. 质子数为 148
D. 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表示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镅元素
的原子序数是 95,选项 A 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镅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95,所以质子数为 95,选项 B 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表示的信息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镅元素
的元素符号是 Am,选项 C 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表示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方的数字表
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选项 D 正确。
故选:B。
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固体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雾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故 A 正确;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烟是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现象,雾是液体小液滴分数到空气中形成的现象,故 B 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生成的气体为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C 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故 D 正确。
故选:B。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室内着火,不应立即打开门窗,让风吹灭火焰
C. 图书馆的书籍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 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煤气泄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故 A 正确;
B、室内着火时,开门窗会增加氧气的浓度,燃烧会更旺,故室内着火,不应立即打开门窗,
故 B 正确;
C、图书馆的书籍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会损坏书籍,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故
C 错误。
D、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所以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难闻性气体,利于发现煤气
泄漏,故 D 正确;
故选 C。
10. 现将 10gA 和足量 B 混合加热,A 和 B 发生化学反应,10gA 完全反应后生成 8gC 和 4gD,
则参加反应的 A 和 B 的质量比是(
)
B. 2:1
C. 4:1
D. 5:1
A. 1:1
【答案】D
【解析】
【详解】10gA 完全反应生成 8gC 和 4g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 B 的质量为
8g+4g-10g=2g,所以该反应中,每 10gA 恰好与 2gB 完全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 A 与 B 的质
量比为 10g∶2g=5∶1。
二、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合题意。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有 2 个选项符合题意的只选一个且符合
题意得 1 分,若选 2 个有一个不符合题意则不得分)
11.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氯化钠
B. 香油
C. 面粉
D. 白糖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可溶于水,将其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故 A 正确;
B、香油不溶于水,将其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故 B 错误;
C、面粉不溶于水,将其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故 C 错误;
D、白糖可溶于水,将其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故 D 正确。
故选 AD。
12.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水与过氧化氢都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B. 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一定能燃烧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
D.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与过氧化氢虽然都
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 A 错误;
B、 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 B 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故 C 正确;
D、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泡通电发光,
故 D 错误;
故选 C。
13.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时仍是饱和溶液
B. t1℃时,甲和乙各 30g 分别加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
C. 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 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
D. t2℃时,在 100g 水中加入 60g 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答案】B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解析】
【详解】A、甲、乙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饱和溶液升温后均变为不饱和溶
液,故 A 错误;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温度时,二者溶解度相等均为 30g,100g
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质量均为 30g,所以甲和乙各 30g 分别加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均
形成饱和溶液,故 B 正确;
C、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不相等,所以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想等,则等质量的
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也不相等,故 C 错误;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 50g,即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50g 甲就可形成饱和溶液,加入 60g
甲,形成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 D 错误。
故选 B。
14. 下列实验目的所对应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B
C
D
鉴别 H2 和 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加入水
除去 Cu 中混有的 Fe
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
除去 CO2 中的 CO
点燃
B. B
C. C
D. D
A. A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氢气和甲烷都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水,所以在火焰上方罩一个
干冷烧杯,都会有水雾生成,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 A 不正确,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
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除去 Cu 中混有的 Fe,加入足量稀硫酸,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
与稀硫酸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即可得到铜,除去了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
原则,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
大量存在时,一氧化碳是不能点燃的,故 D 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AD。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3g 碳在 68g 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71g 二氧化碳
B. 质量相等的 CO2 和 CO 中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比是 7:11
C. 31.6g 高锰酸钾和 24.5g 氯酸钾分别充分加热分解制氧气,则高锰酸钾放出的 O2 多
D. 用含杂质的铁 10g(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和 50g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滤
出杂质,所得滤液质量为 55.4g,则含杂质的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56%
【答案】BD
【解析】
【详解】A、由方程式
C O
+
2
点燃
CO
2
可知,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12:44,3g 碳在
68g 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 11g 二氧化碳,故 A 错误;
B、设 CO2 和 CO 的质量为 m,质量相等的 CO2 和 CO 中所含碳原子的个数比为:
mm
28
44 :
12 12
,
7 :11
故 B 正确;
C、由方程式:
Δ
2
4
2KMnO K MnO +MnO +O
2
32
3.2g
316
31.6
g
4
2
MnO
2
3
2KClO
245
24.5
,
Δ 2KCl+3O
2
96
9.6g
可知 31.6g 高锰酸钾和 24.5g 氯酸钾分别充分加热分解制氧气,则氯酸钾放出的 O2 多,故 C
错误;
D、反应后溶液种类增加了 55.4g-50g=5.4g,溶液增加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减去反
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设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 x。
2
4
=
Fe +H SO FeSO +H
2
56
2
x
4
溶液增加的质量
54
5.4g
x
5.4g
56
54
解得:x=5.6g,则含杂质的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8 分)
第 II 卷
5.6g 100% 56%
10g
。故 D 正确。
16.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甲烷
②干冰
③金刚石
④石墨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_____。
(4)质地坚硬可制玻璃刀、钻头的是________。
【答案】(1)④
(2)②
(3)①
(4)③
【解析】
【小问 1 详解】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故选④;
【小问 2 详解】
干冰升华吸热,可以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②;
【小问 3 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①;
【小问 4 详解】
金刚石质地坚硬,可制玻璃刀、钻头,故选③。
17.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在氧气、汞、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保持氧气化学性
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
(2)下表列出了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O
Na
Mg
Cl
①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
②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③由镁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用 CO 合成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
比为_______。
【答案】(1)
①. 汞##Hg
②. 氧分子##O2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