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末试题及答案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第一部分(1-7 题 22 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_______________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两句意思
一致,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 年少万兜鍪
③. 山河表里潼关路
④. 春
蚕到死丝方尽
⑤.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 陟罚臧否
⑦. 不宜异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
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兜、鍪、潼、陟、罚、臧、否”等字的写法。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秕.谷(bǐ)
折.本(shé)
褴褛.(lǔ)
撩.逗(liáo)
B. 恣睢.(suī) 胆怯.(què)
给.予(jǐ)
嗤.笑(chī)
C. 眺.望(tiào) 颧.骨(quán) 栅.栏(zhà) 栈.桥(zhàn)
D. 诧.异(chà) 戳.穿(cuō)
拮.据(jié)
别墅.(sh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褴褛.(lǔ)—— lǚ;
B.胆怯.(què)——qiè;
D.戳.穿(cuō)——chuō ;
故选 C。
3.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糟蹋
愕然
与日具增
仓惶逃窜
B. 阔绰
伶俐
狼狈不堪
莫名其妙
C. 哆嗦
恭唯
迟疑不决
十拿九稳
D. 煞白
障壁
郑重其是
朦朦胧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与日具增——与日俱增,仓惶逃窜——仓皇逃窜;
C.恭唯——恭维;
D.郑重其是——郑重其事;
故选 B。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遭受了这样的挫折,大家都有点泄气,连一向沉得住气的车间主任也难免没有同样的情
绪。
B. 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这座铜像,是由巴金等著名作家倡议,国内外热爱鲁迅的人士集
资 30 万元铸成的。
C. 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D. 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
有很高的收视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否定不当,应把“没有”改为“有”;
C.“人群”是一个整体性名词,不能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应把“人群”改为“人”;
D.“有很高的收视率”承前主语为“他”,搭配不当,可在“有很高”的前面加“他主持的
节目”;
故选 B。
5.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谁都想不到,这支球队竟然轻而易举....地取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
B. 我感到一种不言而喻....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C. 张老师讲课时,常常会用画龙点睛....之法,使我们一下子就豁然开朗,明白句子的含义。
D. 无数先烈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他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使用正确;
B.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浅显。不符合“我感到一种不容易说出的恐惧”
的语境,使用错误;
C.画龙点睛: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
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使用正确;
D.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使用正确;
故选 B。
6. 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
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干世界
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
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 20 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
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
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
A. ④①③⑥⑤②
B. ④①③⑤②⑥
C. ⑤②④①⑥③
D.
⑤②⑥④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
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
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整体分析,④
句是总领,①句和③句借助关联词语“不仅”“还”可确定顺序为①③,这两句解释“全情
绽放”,故顺序为④①③,由此可排除 C、D。分析第⑥句“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以往
她是主持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指的是她“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因而应
承接③句,由此可排除 B,故选 A。
7. 九年级(1)班开展了“走进小说天地”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猜人物】下面是有关《水浒传》英雄的对联,请你写出对应的人物。
①难得有心呼保义,可怜无人颂公明。(
②提斧杀人存孝义,砍旗扯诏为弟兄。(
)
)
(2)【写心得】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仿照示例,从“闰土、武
松”中挑选一个人物,写出阅读心得。(不必完全仿照示例的句式)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下、暴雨中四处奔跑,我从
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答:
【答案】(1)
①. 宋江
②. 李逵
(2)示例:闰土,一名生活在重压下的淳朴善良的贫苦人,他从活泼的少年变成动作迟缓、
目光呆滞的农民,我从中读出鲁迅对其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①“难得有心呼保义,可怜无人颂公明”意思是:宋江呼群保义的行为难能可贵,可怜的是
没有人称颂宋江主持公明。宋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宋江原为山
东郓城县押司,他和晁盖互通往来的事被阎婆惜发现,因此怒杀阎婆惜,逃回家隐藏。后前
往清风寨投靠花荣,却在清风寨观灯时遭知寨刘高之妻陷害入狱。押送青州途中,却被燕顺
等人解救。投奔梁山途中得知父亲病逝,回家奔丧却被抓住,发配江州。在江州浔阳楼题反
诗被判死刑,但处决那天被梁山人马解救,投奔梁山。攻打曾头市晁盖被射死后,宋江坐上
第一把交椅,后两胜童贯、三胜高俅。接受招安后,带领梁山人马攻打辽国,平定田虎、王
庆、方腊。被朝廷封官后,遭蔡京、童贯、高俅陷害,被毒死,葬在蓼儿洼。根据对联中的
“呼保义、公明”即可判断人物为宋江。
②“提斧杀人存孝义,砍旗扯诏为弟兄”指的是:李逵在戴宗和宋江被押赴刑场时,率先挥
板斧劫法场救人;李逵误认为宋江抢占了刘太公的女儿,回到梁山,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
堂。该情节对应的人物是李逵。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心得。任选一个人物,拟写阅读的心得即可。
示例:武松,一个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下层侠义之士。他为好友施恩争夺快活林酒店而醉
打蒋门神。我从中读出了嫉恶如仇的侠义之风。
第二部分(8-22 题 48 分)
一、(6 分)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 本诗颔联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
的人生遭遇。
9. 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答案】8.
①. 比喻
②. 对偶
9. 示例:这一诗句告诉我们,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真正的英雄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
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心里,当国
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舍生取义。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
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将危亡的国势比作狂风中的柳絮,将自身的
坎坷经历比作雨中浮萍,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山河破碎”为主谓短语与“身世浮沉(主谓短语)”相对应;“风飘絮”与“雨打萍”都
符合“主语+谓语+宾语”的形式;颔联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
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运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
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
【9 题详解】
本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及拓展延伸。
本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写作此诗以
明志。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要为拯
救祖国而死,一片忠心将永垂史册。“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突出了诗人为国尽忠的崇
高形象;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没有不肯屈服,愿意为自
己的国家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
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誓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始终把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国
家与民族需要时,挺身而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甘愿为国家与民族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
命。
二、(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乙】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
‘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
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
反国。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谄谀:奉承拍
(节选自《新序》)
马。
10.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臣之妻私.臣(
)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3)时时而间.进(
)
(4)被.服以立(
)
1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12. 从上面甲、乙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10.
①. 偏爱
②. 当面指责
③. 间或、偶然
④. 同“披”,穿
11. (1)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2)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12. 示例:①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②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保持清醒的头脑,
不要被谄谀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
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
(2)句意: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
(3)句意: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间:间或、偶然;
(4)句意:披着衣服站立。被:同“披”,穿。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
完整。重点词有:
(1)谤讥:指责饥刺;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闻:使……听到;
(2)故:所以;亡:指逃出了国家;悟:醒悟;卒:最后;反:同“返”,返回。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启示。
甲文,邹忌先叙述了自己家中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治国
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样以事设喻,以小见大,
委婉规劝,启发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进而施行政令,
广开言路;一方面我们要像邹忌一样在给别人提意见时注意方式方法;我们又要像齐威王一
样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保持清醒的头脑;
根据乙文“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可知,做君王的之所以
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启发我们不要被谄谀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
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点睛】【甲】参考译文: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
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
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
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
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
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
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
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
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乙】参考译文:
宋昭公出外逃亡,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把人,施
政办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者卫士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
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美!’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
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亡了
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三、(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
柴如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