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 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我会填。(每空 1 分,共 25 分) 1. 填上适合的单位。 一辆客车长约 10( ),载重约 4( ),每小时行驶 75( )。 一只鸡重约 2( )。 系红领巾需要约 20( )。 小明身高约 125( )。 【答案】 ①. 米##m ②. 吨##t ③. 千米##km ④. 千克##kg ⑤. 秒##s ⑥. 厘米##cm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 一辆客车长度用“米”作单位,计量一辆客车的载重用“吨”作单位,计量一辆客车每小时 行驶路程用“千米”作单位,计量一只鸡重量用“千克”作单位,计量系红领巾需要时间用 “秒”作单位,计量小明身高用“厘米”作单位。 【详解】一辆客车长约 10 米,载重约 4 吨,每小时行驶 75 千米。 一只鸡重约 2 千克。 系红领巾需要约 20 秒。 小明身高约 125 厘米。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2. 小明早上 7:20 从家出发,每分钟步行 75 米,7:25 到校,小明家距学校( ) 米。 【答案】375 【解析】 【分析】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求出小明从家走到学校需要的时间。根据路 程=速度×时间,求出小明走的路程,也就是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 【详解】7 时 25 分-7 时 20 分=5(分钟) 75×5=375(米) 则小明家距学校 375 米。 【点睛】本题考查行程问题以及经过时间的计算,关键是求出小明从家走到学校需要的时间。 3. 7 9 读作( ), 7 9 里有( )个( )。
【答案】 ①. 九分之七 ②. 7 ③. 1 9 【解析】 【分析】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 其中一份的叫分数单位;据此解题即可。 【详解】 7 9 读作:九分之七, 7 9 里有 7 个 1 9 。 【点睛】熟熟练掌握分数的读法及分数单位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 一个正方形广场,边长 200 米,小明每天绕着它跑 2 圈,5 天共跑了( )千米。 【答案】8 【解析】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求出广场的周长,也就是绕着广场跑 1 圈的路程。 再乘 2,求出每天跑步路程。再乘跑步天数,求出这些天跑步总路程。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是 1000,据此将这些天跑步总路程换算成千米。 【详解】200×4×2×5 =800×2×5 =1600×5 =8000(米) =8(千米) 则 5 天共跑了 8 千米。 【点睛】熟练掌握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5. 800 厘米=( )米 1800 千克-800 千克=( )吨 2 分 30 秒=( )秒 6 分米-3 分米=( )厘米 3 米 4 分米=( )厘米 300 秒=( )分 【答案】 ①. 8 ②. 1 ③. 150 ④. 30 ⑤. 340 ⑥. 5 【解析】 【分析】名数的换算时,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 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详解】800 厘米=8 米 1800 千克-800 千克=1000 千克=1 吨 2 分 30 秒=150 秒 6 分米-3 分米=3 分米=30 厘米 3 米 4 分米=340 厘米 300 秒=5 分
【点睛】熟记各个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625 比( )多 179;比 625 多 179 的数是( );32 的 8 倍是( ); 5 个 1 8 是( )。 【答案】 ①. 446 ②. 804 ③. 256 ④. 5 8 【解析】 【分析】要求 625 比谁多 179,用 625 减去 179 解答;要求比 625 多 179 的数,用 625 加上 179 解答;要求 32 的 8 倍是多少,用 32 乘 8 解答;根据分数的意义,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8 份,其中 1 份是 1 8 ,5 个 1 8 是 5 8 。 【详解】625-179=446,则 625 比 446 多 179; 625+179=804,则比 625 多 179 的数是 804; 32×8=256,则 32 的 8 倍是 256; 5 个 1 8 是 5 8 。 【点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 分母是分成的份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7. 有 32 块糖果,至少拿走( )块后,才可以平均分给 6 位小朋友。 【答案】2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用 32 除以小朋友的个数,求出每位小朋友最多分得几块,剩下的块数, 就是可以拿走的最少的块数了。 【详解】32÷6=5(块)……2(块) 所以,有 32 块糖果,至少拿走 2 块后,才可以平均分给 6 位小朋友。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 一根铁丝刚好围成一个长 10 厘米、宽 6 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 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 【答案】8 【解析】 【分析】先利用“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再除以 4 等于正方 形的边长。 【详解】(10+6)×2÷4 =32÷4 =8(厘米)
【点睛】正方形的周长与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 三(1)班参加书法组有 28 人,参加绘画组有 37 人,两项都参加的有 15 人。三(1)班 至少有( )人。 【答案】50 【解析】 【分析】用参加书法组的人数加上参加绘画组的人数,减去两项都参加的人数,求出三(1) 班的总人数。 【详解】28+37-15 =65-15 =50(人) 则三(1)班至少有 50 人。 【点睛】集合问题中,各部分的总和减去重叠部分,即可求出实际总量。 10. 捆下图正方体盒子要用( )厘米彩带。(打结用了 35 厘米彩带) 【答案】355 【解析】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所用彩带的长度相当于两个边长是 40 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加上 35 厘米;据此根据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即可解题。 【详解】40×4×2+35 =160×2+35 =320+35 =355(厘米) 所以,捆下图正方体盒子要用 355 厘米彩带。(打结用了 35 厘米彩带) 【点睛】熟记:正方形周长=边长×4,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 分) 11. 如果长方形长不变,宽增加 4 厘米,那么周长就增加 8 厘米.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如图所示,一个长方形,若宽增加 4 厘米,那么周长增加(4×2)厘米,据此即可
求解. 【详解】4×2=8(厘米) 所以长方形长不变,宽增加 4 厘米,那么周长就增加 8 厘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2. 把一个西瓜分成 8 份,小明吃了其中 2 份,小明吃了西瓜的 2 8 。( ) 【答案】× 【解析】 【分析】把一个西瓜分成 8 份,不一定是“平均分”,所以小明吃了其中 2 份是多少不能确 定;如果是平均分成 8 份,则小明吃了其中 2 份,吃了 2 8 。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题目中没有说明“平均分”,所以每一份的西瓜数是不确定的;如果是平均分成 8 份,则小明吃了其中 2 份,吃了这个西瓜的 2 8 ,所以原题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中“平均分”这个关键词的理解。 13. 左图因为缺少了一部分,所以它没有周长。( ) 【答案】× 【解析】 【分析】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图形的周长,据此观察图形可知, 是一个封闭图 形,故原题干说法错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左图因为缺少了一部分,所以它没有周长,是错误的。 故答案 为:× 【点睛】正确理解周长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 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走 5 圈。( ) 【答案】√
【解析】 【分析】钟面上共分了 12 个大格,60 个小格,秒针走 1 个小格是 1 秒,走一圈是 60 秒; 分针走 1 个小格是 1 分,1 分钟是 60 秒,也就是秒针走 1 圈。分针走 l 大格,是 5 分钟, 秒针走 5 圈。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走 5 圈,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是考查时、分、秒及其关系及单位间的进率.随着数字式钟表的出现,现在很 多学生只认识数字钟表,不认识指针式钟表,应加强训练。 15. 408×5 的积中间有 0。( ) 【答案】√ 【解析】 【分析】求出 408×5 的积是多少,再确定积的中间有没有 0,据此解答。 【详解】据分析可得: 408×5=2040 积的中间有 0,原题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求出计算的结果,再进行判断。 三、我会选。(在括号内写上正确的序号)(5 分) 16. 33+34+35+36+37+38+39+40+41=( )。 B. 36×9 C. 37×9 D. 35×9 A. 38×9 【答案】C 【解析】 【分析】可以先计算出加法的得数,再计算选项中乘法的得数,得数一致即为正确答案。 【详解】33+34+35+36+37+38+39+40+41=333 A.38×9=342,答案错误; B.36×9=324,答案错误; C.37×9=333,答案正确; D.35×9=315,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17. 看完一本书的 3 10 ,剩下的比看完的多( )。
4 10 A. 【答案】A 【解析】 B. 3 10 C. 7 10 D. 2 10 【分析】根据题意,把这本书的页数看作整体“1”,用 1 减去 3 10 ,求出剩下的占这本书的 分率,再用剩下的占这本书的分率减去 3 10 ,即可求出剩下的比看完的多几分之几。 【详解】1- 3 10 - 3 10 - 3 10 = = 7 10 4 10 所以,剩下的比看完的多 4 10 。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 吴老师身份证号码是 210102198304181283,吴老师今年(2022 年)( )岁。 B. 38 C. 37 D. 40 A. 39 【答案】A 【解析】 【分析】身份证号码中第 1~6 位为省市地区代码,第 7~14 位表示出生年月日,第 15、16 为顺序码,第 17 位表示性别,其中单数为男、双数为女。第 18 位是校验码。据此可知,吴 老师是 1983 年出生的,用今年的年份减去吴老师的出生年份,求出吴老师的年龄。 【详解】2022-1983=39(岁) 则吴老师今年 39 岁。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数字编码问题,身份证中第 7~14 位表示出生年月日。 19. 下面四个图形中,( )的周长与其他三个不相等。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如图所示,将各个图形的边平移后可知,B 选项的图形和 D 选项的图形周长均等于 A 选项中 长方形的周长,而 C 选项的图形周长比长方形的周长多 2 条竖直边的长度和,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A、B、D 选项中图形周长相等,C 选项中图形周长与其他三个不相 等。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巧用平移求图形周长的方法,利用平移将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转换为规则图 形的周长,再进行解答。 20. 要使□×7≈3500 成立,方格中不可能填( )。 B. 478 C. 509 D. 396 A. 496 【答案】D 【解析】 【分析】500×7=3500,则要使□×7≈3500 成立,□应接近 500。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各选 项中的近似数,看哪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 500。 【详解】A.496≈500 B.478≈500 C.509≈500 D.396≈400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应先求出□的近似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解答。 四、我会算。(29 分) 21. 直接写出得数。 120×5= -197≈ 7×400= ×6≈ 530+480= 800-130= 79+20= 603 9 3 10 10   21   5 5 8   1 8 486 【答案】600;1010;670;99;400; ; 3 5 ; 6 8 ;3000 2800; 6 10 【解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