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资料共1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6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 1.下列现象中,与地球白转有关的是 A.东营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B.漠河冬季漫长,海南岛长夏无冬 C.济南市各学校冬季下午放学时间比夏季早 D.北京的学生比乌鲁木齐的学生先看到日出 2.小刚同学要用 A4 纸(长约 30cm,宽约 21cm)绘制校园操场(有周长 400 米的标准跑道) 示 意图,他选取的最适合的比例尺是 A.1: 200 B.1: 800 C.1:8000 D.1:20000 3. 2015 年 4 月 25 日 14 时 11 分,尼泊尔某地(北纬 28.2 度,东经 84.7 度)发生 8.1 级 地震,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地震还造成珠穆朗玛峰发生雪崩,多名登山者失去联系。图 1 中哪 幅图能解释此地多地震的原因 4.读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B.该图所示地区位于南半球 C.该图所示地区位于海洋上 D.该图所示地区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5.读图 3,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部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②地跨热带、温 带、寒带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东 亚 ④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A.①② C.③④ B.②④ D.①④ 6. 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日本在美国投资已达 1 万亿美元,雇 佣了近 7 万美国人,涉及到钢铁、汽车、电力及电子等工业 部门。对日本采取这种发展方式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国内资源贫乏 B.日本土地供应紧张,国内需求减少 C.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
D.美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图 4 是两个国家的轮廓图,读图回答 7~8 题。 7.关于两国相同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跨两个大洲,国土面积广大 C.地势西高东低,南北纵列分布 B.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D.年降水量白东向西逐渐减少 8.关于两国的经济特色,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国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C.甲国自然资源丰富,重 T 业发达 B.乙国农业高度发达,不需要进口农产品 D.乙国东北部是高新技术产业最发达的地区 东南亚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据此回答 9~10 题。 9.关于东南亚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B.中南半岛山环水绕,地势南高北低 C.马来群岛火山地震频繁 D.地处亚洲与非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10.琳琳计划暑假与父母一起去东南亚旅游,为此搜集了许多该地区的资料,其中与事实不 符的是 A.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榈油、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B.旅游业发展迅速,吴哥窟、巴厘岛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C.盛产稻米和小麦 D.是海外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分布在东非高原的角马,逐水草定期迁徙。图 5 是东非高原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的降 水资料及角马在两地之间的迁徙路线。读图完成 11~12 题。 11.根据图 5 中的信息,可知两地都属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12. 2014 年 11 月至 2015 年 3 月,角马群的 迁徙方向是 A.由马赛马拉向北迁徙 B.由马赛马拉向南迁徙 C.由塞伦盖蒂向北迁徙 D.由塞伦盖蒂向南迁徙 13.图 6 是我国人口资料统计图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短缺 C.16 岁以下的人口比重增加 B.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 D.我国城镇人口不断减少 14.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读图 7,关于两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河段经常发生凌汛 B.③河段的水能资源丰富 C.两河均有很高的航运价值 D.两河源头都存在着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的问题 15.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读图 8, 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地区地下水丰富,人 T 草场广布,生产稳定 B.②地区灌溉系统完善,多为人 T 草场 C.③地区降水丰富,农牧场规模小,牧草产量高 D.三个牧羊带的分布都与地形、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读图 9,回答 16-17 题。 16.图 9 所示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17.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培板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图 10 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代表景观。据此回答 18 --19 题。
18.春天,在我省的平原地区,常见的景观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9.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变化规律是:荒漠一荒漠草原一草原 B.乙区域种植的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 C.丙区域雪山连绵,主要特征是高寒 D.丁区域优势能源是煤炭和石油 20.图 11 是我国局部地区图,有关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沃野千里 B.夏季高温多雨,农作物一年两熟 C.是我国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D.三江平原的湿地应继续开垦,扩大耕地面积 21.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是 A.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多 C.矿产资源丰富 D.劳动力丰富 B.临海、交通便利 22.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表千沟万壑,湖泊星罗棋布 ②全部退耕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 ③陡坡地退耕 要与发展多种经营相结合④窑洞和信天游是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2014 年 12 月 26 日,兰州至乌鲁木齐首趟动车开通, 这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全线开通 运营。图 12 为兰新高铁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 23~24 题。 23.影响兰新高铁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C.城镇分布 B.降水 D.自然风光 24.兰新高铁开通运营的积极意义有 ①促进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③拓宽新疆特色瓜果的运输通道 C.①③ A.①② ④有利于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D.②④ 25.从图 13 中可以看出,香港最大的贸易伙伴是 ②提高新疆油气资源的运输能力 B.③④ A.中国内地 B.日本 C.美国
D.中国台湾 二、综合题(50 分) 26.图 14 是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 分) 第Ⅱ卷(综合题 共 50 分) (1)甲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处的 海拔大约在 米之间。 ;A 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B 下表是十年间该地区人口数量、耕地面积、森林面积、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 (2)上表提供的信息,反映了该地十年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张伯在乙村生活了三十多年,最近他感叹:村旁的这条河流变得越来越陌生,再也找 不到十年前的影子了。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年来当地的发展有可能对河流产生怎 样的影响? (4)请你结合实际,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至少两点) 27. 2014 年 5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信峰会上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 一 。 。 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结合图 15,完成下 列 问题。(10 分)
(1)由图可知,“一带一路”联系的大洲有 ,经过的大洋有 。 (2)将图中“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名称和相关地理信息填入表中适当位置。 (3)“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欧洲西部的经济联系。下列关于欧洲 西部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 工业中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 T 业密集地带 B.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大,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 C.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D.服务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 28.第 31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 201 6 年 8 月 5 日~21 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 读图 1 6,完成下列问题。(8 分)
。 。 (1)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其人种构成最显著的特征是 数量多。来自 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请举一例具有巴西特色的文化 活动 (2)巴西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这里的雨林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3)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请根据图中信息,说说形成这种分布状况的社会 经济条件 29.在中国大地上,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它们 形 平原,这里人口稀疏,其自然原因是 。 态各异,各具特色。读图 17、18,回答下列问题。(9 分)
(1)写出图 1 7 中字母代表的山脉和地形区名称。 山脉:A ,地形区:B (2)图 18 所示的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3)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结合以上两图,说说长 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读图 18,你认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 。 30.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读图 19,回答下列 理由是 。 问题。(7 分)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江海交汇之地,其中 A 是 海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