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
题及答案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第一部分(1~4 题 20 分)
尖山寺的雾不像峨眉山那样汹涌澎湃,也不像黄山那样缥缈奇幻;尖山寺的雾并非每天
都有,也不是________________、毫无规律,它的出现总和雨水有关。
旱得久了,靠天吃饭的乡亲们总是看尖山寺山巅有没有雾,有雾出现时天才可能有雨。
尽管翘首以盼,但好久也不见山巅结雾,眼看着禾苗枯萎,徒有扼腕叹息和无奈。直到有一
天(lí míng),一位早起的皓首老者瞥见..尖山寺山巅有云雾缭绕,他的老眼瞬间迸射出明亮
的光,随即又泛起蒙蒙的泪花,饱经沧桑的脸上终于绽开了轻松的笑容,随即便是更多人的
欢腾与喜悦,并奔走相告。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lí míng)(
)
②瞥见(
)
(2)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课文中所学过的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
【答案】(1)
①. 黎明
②. piē jiàn
(2)随心所欲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黎明(lí míng):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又指光明或胜利。
瞥见(piē jiàn):指很快地看了一下,无意中看到某事;很快地扫了一下。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不是“毫无规律”,“它的出现总和雨水有关”,也就是说尖山寺的雾有一定规律,不是想
出现就出现的,可使用“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在古代诗文中,作者常常借助“感官”来绘景抒情。范仲淹借助视觉,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极写洞庭湖水势的浩荡和湖面的广
阔;欧阳修借助嗅觉,以“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展现出琅琊
胜境中春之花、夏之木的美丽繁盛;张岱借助听觉,以“大雪三日,_______________”(《湖
心亭看雪》)来描写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旷。
[乙]苏词中名声最高的当然是《水调歌头》,一句祝福亲人各自珍重
........,期盼共享明月
......
的话语,深切道出了离家游子的期许和渴盼,宽慰了许多离人的心灵。
[丙]古代称围棋作“弈”,人们还根据围棋的形态称其为“方圆”,根据棋子的颜色
称其为“黑白”“乌鹭”。此外,“坐隐”“忘忧”“烂柯..”等都是围棋的别称。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句子。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句子可以替换成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让我们联想到刘禹锡的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野芳发而幽香 湖中人鸟声俱绝
(2)
①. 但愿人长久
②. 千里共婵娟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析】
【小问 1 详解】
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汤汤、际涯、幽、俱。
【小问 2 详解】
考查名篇背诵。根据“祝福亲人”和“共享明月”可知,可替换为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小问 3 详解】
考查名著背诵。“烂柯”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
似烂柯人”。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理解、辨认的过程。
B. 食品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百分之二十。
C.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
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D. 老师们发现,在中考复习中,不少学生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时间安排不合理,有的
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
A.语序不当,将“辨认”放在“理解”前面;
B.搭配不当,可改为“成本下降了一半”或者“成本下降了百分之五十”;
D.成分残缺,在“不合理”的后面加上“的现象”;
故选 C。
4. 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自强不息”的主题班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拟写一段开场白。
(2)请解释成语“自强不息”,并结合下面材料谈谈它的具体内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泱泱中华,五千年文化传承,自强不息在“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理想坚守中;自强不息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的执着行动中;自强不息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中……
(3)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请你根据上联续写下联。
上联:闻鸡晨练笔
下联: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同学们,相信你们一定记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名言。自
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继续弘扬这一美德,为实现中
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今天举行“自强不息”的主题班会,就是要激发我们自强不息的精神,
努力学习,努力拼搏。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本次的主题班会。(言之有理即可)
(2)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具体内涵:理想坚守,执着行动,责任担当。
(意近即可)
(3)示例:挑灯夜读书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开放类试题,围绕着“自强不息”的主题,起到开场引入活动的作用,
言之成理即可。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
我们应当继续传承这一美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本次主题班
会。
【小问 2 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
自强不息:zì qiáng bù xī,指自己不懈地努力向上。息:停止。
根据材料中的“理想坚守中”“执着行动中”“责任担当中”提炼可知,“自强不息”的具
体内涵是:理想坚守,执着行动,责任担当。
【小问 3 详解】
考查拟写对联。开放类试题,与上联格式相同,语义相关,符合对联的格式要求即可。
上联中的“闻鸡”是动宾短语,“晨练笔”是偏正短语,且化用“闻鸡起舞”的典故。据此
可拟写下联为:凿壁晚读书。
第二部分(5~21 题 50 分)
一、(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人名)。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 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苦闷迷惘。
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
闲生活的渴望。
D. 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7. 诗中加线的句子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案】5. 李白
6. C
7. 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会引用它。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
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会引用它。
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5 题详解】
考查文学常识。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称为“诗仙”。
【6 题详解】
考查诗歌赏析。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
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
位是伊尹,在受商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想要得到
统治者常识,一展胸中抱负的愿望。故选 C。
【7 题详解】
考查诗句赏析。解答此题需明确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长风破浪会
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
渡沧海。表达的是诗人面对人生挫折,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所以在遇到逆境自我鼓
励时可以引用,面对眼前的挫折困难,想要奋起直追,追求梦想的时候可以引用。因为这两
句诗气势高昂,境界顿开,给人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
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奋起直追的强大气势,相信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既可以鼓励自己,
也可以鼓励身边的朋友亲人坚定信心,战胜困难,扬帆起航。
二、(1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节选)
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①,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
向背,皆效②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③
千尺④,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⑤其所据,
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
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⑥先之。有不得至,为之
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
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⑦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
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①陵阜(fù):丘陵。②效:呈现。③百围:是说树干的粗细。④千尺:是指树的高度。⑤
斥:开拓,扩大。⑥褰裳:撩起下裳。⑦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8.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撷 林 卉 拾 涧 实 酌 水 而 饮 之 见 者 以 为 仙 也。
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9.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辄.睥睨终日
B. 西山之胜始具.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C. 及.其既厌
D. 而姑寓.焉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下船(《湖心亭看雪》)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1)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2)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11. 阅读选文,请概括子瞻的“乐”有哪些。
【答案】8. 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9. B
10. (1)有一座荒废的亭子,地方很是狭窄,不能够坐下许多客人。(2)大约天下的欢乐
本就无穷无尽,而以适合自己心意为其中之最。(意思对即可)
11. 建亭兴废利众(完善了西山的胜景)的乐趣,精神上求得符合心意的满足,不计较个人
的功利得失的超然洒脱。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捡着山中的落果,喝着溪水,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
他当做神仙。
根据句意断为: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就/就;
B.修建,备办/全,都;
C.等到/等到;
D.寄托/寄托;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
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废:荒废的。甚:很。狭:狭窄。席:名词作动词,坐下。
(2)盖:副词,大概。无穷:没有尽头。适:符合。悦:愉悦。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的分析。
文章第一段在结构上照应文题,写苏轼扩建九曲亭的经过,点出九曲亭地处半山,地势佳而
险。因此坐在亭上,可以“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
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从这段文字,可以读出内中深藏的寓意来:它勾画出一个在贬谪
中以静观世事政局为乐的苏子瞻;写亭的扩建,也同样是饱蕴哲理。联系原句“一旦大风雷
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
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可以看出苏轼顺应自然,扩建亭子也只
是因为一场雷雨,顺势而为,有建亭兴废利众(完善了西山的胜景)的乐趣,乐观旷达;
第二段前半回忆,后半议论,集中揭示苏轼之乐的内涵所在。根据“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
适意为悦”可知,苏轼追求的是符合心意的满足,由“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
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可知,在他看来身处逆境,并不可怕,只
要无愧于心,便可得到解脱和快乐,体现出苏轼比计较个人得失的超然洒脱。
【点睛】参考译文:
游人到了这里一定要休息一会儿。人们倚靠在奇形怪状的石头上,在大树的树荫下休息,向
下可俯视滚滚大江,向上可以看到巍巍高山,小溪幽谷就在旁边,还有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
的阴面和阳面的景像,都展现在人们面前。这里还有一座破旧的亭子,它的遗址非常狭小,
不能容纳游人。亭子旁长着几十棵古树,树干很粗壮、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
瞻每次到了树下,就成天在观察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起,
子瞻趁机把长树的地方开辟出来,亭子的地基子是扩大了。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笑着
说:“这大概是上天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愿望吧?”一座新亭子就开始修建了。亭子建成
后,子瞻非常高兴。
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划船,子瞻每次都是带头提起
衣服卷起裤脚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瞻一天就闷闷不乐了。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
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捡着山中的落果,喝着溪水,
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做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
的。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常常感到吃惊,
又自我解嘲。就好像是喝酒吃饭,丰盛的菜肴摆在面前,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罢了,而吃
下去后,那些食物同样都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知道哪些东西该吃,哪些东西不该吃呢?
只要心中无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又有什么呢。这就是子瞻
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
三、(1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
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人居家办公或学习。居家办公学习对个人
的自制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制力不够强,居家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容易分神、拖延。上
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002 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
31.7%的受访者觉得自己自制力好,92.0%的受访者觉得需要提高自制力。这说明自制力俨然
成了稀缺品。
②一般来说,缺乏自制力,做事容易信马由缰,导致时间浪费,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学
业与前途,为了挽回影响,又多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高投入低产出,并产生懊悔、自
怨自艾等负面情绪,由此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③长远来看,缺乏自制力,专注和深入的程度会逐步下降。比如阅读方面,喜欢看浅显、
有直接视觉效果的书籍,久而久之,将减弱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科学思辨的能力;比如有
时还做出冲动、不守规矩的举动,这种影响则更隐秘而久远。
④古人云:“学必专静,而后能有成。”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
律,专心致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终将一事无成。
⑤需要知道,自制力是一种优良品质。提高自制力,于个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积极改变自我评价与精神面貌,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达到生活工作目标,乃至“梦想成
真”;于社会,倡导“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刻苦钻研精神,匠心筑梦,才能培养出更多
揽月潜洋、勇于挑战的科研人才。
⑥当下,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通讯工具、娱乐方式的迅猛发展,使得外部的干扰越来
越多,但我们不能被工具、外在因素所绑架。莫让自制力成为信息时代的稀缺品。
⑦提高自制力,可以尝试一些方法: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学习规划,培养良好
的日常生活习惯,克服拖延、焦躁、得过且过等弱点,学习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分配任务,
大力培养专注的品质。
⑧其次要强化专注力训练。学习提高效率的方法,细化目标步骤,严格时间安排,必要
时屏蔽可能干扰自己的因素,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惰性,还可以强制自己远离干扰。例如设
立自己的“专注时间”,或者与志同道合者相互督促相互勉励等,营造孜孜以求的宁静氛围,
使自己的注意力保持集中,使工作与生活保持效率与质量。提高自制力无论是对于当下战疫
阶段还是人生长远规划,都大有裨益。
12.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3. 选文第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
14. 选文第④段中加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5. 从选文来看,如何提高自制力?
【答案】12. 莫让自制力成为信息时代的稀缺品。
13. 不能。第②段讲的是缺乏自制力对当下的工作和学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而第③段主要
讲的是缺乏自制力对人更隐秘、更久远的不利影响。两段内容由浅入深,是递进关系。
14. 道理论证。引用古人的话,论证了“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
专心致志”的观点,强调了“自制力”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5. 首先要树立清晰的工作目标和学习规划,培养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学习时间管理技巧,
大力培养专注的品质;其次要强化专注力训练,严格时间安排,必要时屏蔽可能干扰自己的
因素。
【解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
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中心论点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段、中间段、结
尾段、段落开头、段落中间、段落结尾,或是需要通读全文,自己总结概括。同时注意文题
点明论题或中心论点的作用。
本文文题“莫让自制力成为稀缺品”点明中心论点,文章首段通过列举数据,点明“自制力
俨然成了稀缺品”;第②③段阐述了缺乏自制力的危害,第④段引用古人的话,强调了“自
制力”的重要性;第⑤段阐述提高自制力的意义,在第⑥段提出中心论点“莫让自制力成为
信息时代的稀缺品”,第⑦⑧段提出提高自制力的方法。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思路。
明确观点:不能。第②段“做事容易信马由缰,导致时间浪费,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学业与
前途,为了挽回影响,又多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任务,高投入低产出,并产生懊悔、自怨自
艾等负面情绪”阐述的是缺乏自制力对当下的工作和学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第③段“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