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河北省保定市蠡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
月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3 题 19 分)
1. 阅读下面文字,给加点的字词写拼音,反之写汉字。
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
神小屋的几案..( )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 )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
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是 xiè dú( )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
说,一定要把事情做 zāo( )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①几案..______ ②戈.____ ③xiè dú_______ ④zāo_______
【答案】
①. jī
àn
②. gē
③. 亵渎
④. 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几案——jī àn,意思是:桌子;案桌。
戈——gē,意思是: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
xiè dú——亵渎,意思是:轻慢;不尊敬。
zāo——糟,意思是:(事情或情况)坏。
2. 古诗文填写。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3)苏轼《水调歌头》中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用典抒发作者无限惆怅心怀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5)张岱《湖心亭看雪》中议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月是故乡明
②. 因思杜陵梦
③. 但愿人长久
④. 千里共婵娟
⑤. 怀旧空吟闻笛赋
⑥.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⑦. 莫说相公痴
⑧. 更有痴似相公
者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陵、婵娟、赋、柯、
痴”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3. 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 1 班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知“和”】
①写出两个含“和”字的成语。(不得使用本题涉及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对联。
上联:将相和有容乃大成经典
下联:
邻里相让传佳话
(2)【用“和”】
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特拟订几条“班
级议事规则”,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
班级议事规则
1.要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献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2.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议事结果民主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答案】(1)
①示例:和颜悦色,和衷共济、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
②六尺巷
(2)围绕“班级议事规则”来谈,语言简明。
示例:
①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理解其意图。
②互相尊重,就事论事,不使用侮辱性字眼。
③能包容不同观点,择善而从。
【解析】
【详解】(1)①本题考查词语积累。含“和”字的常见成语有:和睦共处、和风细雨、和颜
悦色、和蔼可亲、和衷共济、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和盘托出等,注意别写错字。
②此题考查拟写对联。要求用与“和”相关的历史故事补写下联,首先找出与“和”相关的
历史故事,有“罗威饲犊”“‘六尺巷’的故事”“司马徽让猪 ”“郑板桥‘三尺让’”
等;其次考虑能体现“邻里相让”这一主题的故事名称,如“六尺巷”“三尺让”可与上联
内容相对。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班级议事规则具有规范、约束和指导班级成员行为的效力,是为
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而拟定的,所以在补写规则时应该注意对“消极应
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的约束。如:要遵守沟通、信任、包容的处事原则;积极发表个人
见解,同时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意见不合要礼貌对待,不能一味否决粗鲁驳斥;互相尊重,
就事论事,不使用侮辱性字眼等。
第二部分 阅读(4-19 题 51 分)
(一)(6 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反映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的艰难,
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悲慨。
C.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是诗人的内心独白,表现其已从
迷惘中清醒过来,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心理。
D. 这是一首乐府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但诗人在悲愤中不
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5. 请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答案】4. C
5. 运用典故,用姜尚得遇周文王,伊尹受商汤任用两个故事,表现了作
者渴望再次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意对即可)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理解辨析。
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
退两难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矛盾复杂心理,并未体现“其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意为:遥想当年,姜太公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
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运用典故,引用姜尚得遇周文王,伊尹受商汤任用两个故事,表现出诗人渴望能够再次得到
朝廷重用,期待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愿望。
(二)(12 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
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
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
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6.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 (2)则有去.国怀乡_____
(3)投箸.而起_______
(4)泫然不能自已..也_____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春和景明。
(2)时有小舫往来。
8. 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
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乙】文中,清风、湖水、______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
、巨浪等景
物触发了作者的悲伤之情。“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
以己悲”的境界,原因是什么?
【答案】6.
①. 景象
②. 离开
③. 筷子
④. 自制
7. (1)春风和煦,日光明媚。
(2)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
8. 小船 狂风 原因是指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迁客骚人”是带着自己
的情感去看眼前的景物,袁中道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观:景象。
(2)句意: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去:离开。
(3)句意:放下筷子站立起来。箸:筷子。
(4)句意: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自已:自制。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
(2)时:不时,偶尔;往来:来来往往。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问,根据【乙】“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可知,清风、湖水、小船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
根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等内容可知,浓云、狂风、巨浪等景物
触发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第二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的是: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结合【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
矣”和【乙】“亦甚雄快”“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等内
容可知,“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面对不同景观会产生不同情绪,自己的心情与周围景物的变
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都未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点睛】参考译文:
【甲】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
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
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
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
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
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
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
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
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
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
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乙】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
头小字写在白色溪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很多船只排
阵而来,很是快捷。
傍晚如炮车般的黑云升腾,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
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学者、诗人闻一多曾说:“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问题,重
要的是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古典诗词之所以能传承千载、经久不衰,正因为它寄托着中国
人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国人的诗情与诗心。古典诗词正以多种面貌融入我们的生活,持续
绽放魅力,唤醒更多人的诗情与诗心。
②今天,对古典诗词传承路径的新探索接连不断,人们把古老的经典诗词和鲜活的当下
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让古典诗词在当代充满活力。
③古典诗词与现代传播媒介融合,走向广大受众,让古典诗词既通俗易懂,又不失悠远
意境。丰富的文化视听产品以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性展现诗词经典,推动诗词文化传
承。 A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华好诗词》等文化节目,一次次燃起社会品味
诗词经典的热情。
④今天的我们诵读流传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更重要的是体会那一
颗颗诗心,与古圣先贤的生命情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比如“诗圣”杜甫《缚鸡行》
写了日常琐事对心灵的影响,“鸡虫得失无了时”的困扰,诗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但诗的
结句给出智慧之钥——“注目寒江倚山阁”。“寒江”是远,“山阁”是高,这句是说,应
当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注到宏大高远的目标上,把才华和生命投入到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
情上。B 古典诗词不仅深深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也和当代生活紧密相连。传统节日来临,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我们共同的感受。农历新年伊始,我们“总把新桃换旧符”;十五月
圆,我们在心中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门在外,我们不仅在“低头思故乡”
中感叹“月是故乡明”,更在“欲作家书意万重”中感念“慈母手中线”。离别时深情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面对困难,我们用“千磨万击还坚劲”“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我激励,也期许自己磨炼出“出门一笑大江横”的气魄胸襟。
⑤千百年后的我们诵读古典诗词,还会被古人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从岳飞的“三十功
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到黄遵宪的“寸寸山河寸寸金”;从“诗圣”杜甫关切百姓
生计的“三吏”“三别”,到名臣于谦“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咏煤炭》,
古典诗词中不仅蕴藉着自然和人伦之美,更有心系社稷苍生的大爱。
⑥在推动中国古典诗词“曲高和众”、雅俗共赏的过程中,诗词中浩然长存的民族正气、
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天下为公的道德胸襟、悲天悯人的深沉情感,是诗词传播与传承的重
心所在。在当代传播中,应在忠于原作基础上合理阐发中国古典诗词,结合当下生活使之深
入人心,为今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这是诗词文化传承创新的根基所在。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9. 选文开头引用闻一多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10. 围绕“古典诗词的传承”这一话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11.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中 A、B 中的哪一处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如文学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记述叶嘉莹的诗词人生,观看者众多,并获得中国电影金鸡
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
12. 学校在传承古典诗词方面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请你结合自己参与的一项写出自己的
收获。
【答案】9. 引用闻一多的名言阐释了诗歌使人精神有所寄托的作用,引出论题(或引出论
述的内容)。
10. 应在忠于原作基础上合理阐发中国古典诗词,结合当下生活使之深入人心,为今人提供
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
11. 应放在 A 处。《掬水月在手》属于文化视听产品,印证了“丰富的文化视听产品以当代
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性展现诗词经典,推动诗词文化传承”这句话,与本段的观点一致。
12. 示例:我参与的是中华诗词诵读活动或中华诗词大赛,此项活动激发了我诵读古典诗词
的兴趣,唤醒了我内心的诗情,同时领略了诗歌中的精神追求,给我提供了丰富的人格和精
神滋养。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根据选文第①段“学者、诗人闻一多曾说:‘诗人对诗的贡献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使人精
神有所寄托’”可知,此处引用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的话,属于道理论证,意在阐述
“了诗歌使人精神有所寄托的作用”,引出后文要论述的具体内容。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选文第⑥段“在当代传播中,应在忠于原作基础上合理阐发中国古典诗词,结合当下生
活使之深入人心,为今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这是诗词文化传承创新的根基所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