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CSAE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技术要求.pdf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资料共3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ICS 32.020 T 40 团 体 标 准 T/CSAE 125-2020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技术要求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 test field desig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Drafting guidelines for commercial grades standard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发 布 2020-04-23 发布 2020-04-23 实施
T/CSAE 125—202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4 5 基础测试道路技术要求 .............................................................. 4 6 一般测试道路技术要求 ............................................................. 19 7 道路网联环境要求 ................................................................. 22 8 配套服务设施要求 ................................................................. 23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基础自动驾驶功能 ............................................... 25 参考文献 ............................................................................ 28 I
T/CSAE 125—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淞泓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湘江智能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清华大 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启迪云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工业和信 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四川紫荆花开智能网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 公司、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有限公司、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 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襄阳达安汽 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北方)示范区、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宝马 (中国)服务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3M中国有限公司、海南热带汽车 试验有限公司、嬴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中汽研汽车工业工程(天津)有限公司、上海 伊狄达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霖、谢国富、郭润清、李晓强、田思波、吴琼、邹永锋、李家文、李焱、苑 林、李超、刘芳、樊晓旭、胡坚耀、陈国平、谭福庆、丰爱松、叶佳勇、潘舟金、马育林、徐国栋、栾 帅、刘兵、陈勇、党利冈、孙磊、潘新福、裴毓、刘明、杨凯、边思默、张思远、许顺凯、刘楠、陈瑶、 黄思浙、何庆洪、王宣锋、陈君毅、陈次良、徐高鹏、孙猛、孙川、薛冠超、霍燕燕、王玉。 II
T/CSAE 125—2020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所包含的测试道路类型、道路网联环境和配套服务设施等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面向M、N类车型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GB 14887 道路交通信号灯 GB/T 20999 交通信号控制机与上位机间的通信协议标准要求 GB 2528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966 电动汽车充电站设计规范 GB/T 51224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 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45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80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 JTJ 002-87 公路工程名词术语 YD/T 3400-2018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总体技术要求 YD/T 3340-2018 基于LTE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空中接口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智能网联汽车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ICV 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 车、 路、人、云等) 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 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1
T/CSAE 125—2020 3.2 测试场 test field 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性能评价测试和认证测试等目的的封闭场地。 3.3 设计运行范围 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ODD 设计时确定的自动驾驶功能的运行条件(如:道路、天气、交通、速度、时间等)。 3.4 自动驾驶功能 autonomous driving function 在特定的设计运行范围内,自动驾驶汽车所能够实现的具体的动态驾驶任务的能力。 3.5 动态驾驶任务 dynamic driving task 完成车辆驾驶所需的感知、决策和操作,包括但不限于: ——控制车辆横向运动; ——控制车辆纵向运动; ——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 ——行驶规划; ——控制车辆照明及信号装置。 注:不包括行程计划,目的地和路径的选择等任务。 3.6 测试场景 test scenario 车辆测试过程中所处的地理环境、天气、道路、交通状态及车辆状态和时间等要素的集合。 3.7 场景链 scenario chain 多个测试场景连续布置于测试场道路形成的测试链条,能够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一次性连续多个场景 的测试。 3.8 基础测试道路 fundamental test road 封闭测试场内为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所需要的最低标准要求的测试道路。 3.9 道路弱势群体 vulnerable road user;VRU 行人、骑自行车者、骑两轮电动车者等道路使用者。 2
3.10 最小有效长度 minimum effective length 满足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最低要求的测试道路的最小长度(包括:测试准备段、测试段和安全缓冲段)。 T/CSAE 125—2020 3.11 回旋线长度 clothoid length 指缓和曲线长度,一般为两横坡之间的过渡段。 3.12 回旋线参数 clothoid parameter 通过回旋线长度Lc及半径R来确定的参数,回旋线参数A按下式计算: ..................................... (1) 式中: R —— 回旋线上任意给定点的曲线半径(m); Lc —— 回旋线上任意给定点到原点的曲线长(m)。 3.13 复合交叉路口 compound intersection 道路交叉口处的入口道路超过4条的交叉路口。 3.14 停车视距 stopping sight distance 汽车行驶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到达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JTJ 002-87,定义4.2.28] 3.15 车道加宽 lane widening 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为适应行车需要,弯道内侧相应增加路面、路 基宽度。 3.16 环形交叉 rotary intersection 道路交会处设有中心岛,所有横穿交通流都被交织运行所代替,形成一个单向行驶的环行交通系统, 其中心岛称环岛。 [JTJ 002-87,定义4.3.6] 3
T/CSAE 125—2020 4 总体要求 4.1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应以满足基础自动驾驶功能测试为主,同时结合多种道路类型设计需求, 辅以道路网联环境和配套服务基础设施。 4.2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应根据实际场地规模大小和投资预算等,并结合测试场的设计应用需求, 选择适用的自动驾驶功能和道路类型。 4.3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应结合当地的道路环境和交通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测试场道路建设,满 足智能网联汽车差异化的测试需求。 4.4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应根据测试道路的类型,规划和建设相应的交通标志和标线,满足智能 网联汽车交通标志和标线识别及响应的测试需求。 4.5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宜参照 CJJ 45 等相关标准设置夜间照明路灯,满足夜间相关测试需求。 4.6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道路设计应满足公路工程和道路设计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允许在不影 响本文件规定的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的前提下根据测试场实际场地条件进行相应调整。 4.7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在设计时,不同类型测试道路的连接和规划应充分考虑场景测试连续性原则, 以满足未来技术发展对于封闭场地场景链的测试需求。 4.8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在设计时宜预留可定制化的测试区域,通过柔性化设计,方便能够根据不同 的测试需求搭建不同的测试场景。 4.9 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应与公共道路进行物理隔离并设有门禁系统,确保测试场运营安全。 5 基础测试道路技术要求 5.1 基础测试道路一般要求 5.1.1 基础测试道路设计应满足测试速度 60 km/h 的最低要求,以满足测试车辆多数城市道路场景通 行的测试需求。 5.1.2 测试场地需要满足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等高速测试需求时,基础测试道路设计宜满足测试速 度 100 km/h 的最低要求。 5.1.3 基础测试道路的峰值附着系数应不小于 0.8,道路表面应为沥青或者混凝土,道路应平坦,无 明显的凹坑、裂缝等不良情况,水平平面度应小于 1 %。 5.1.4 车道线的设置应满足 GB 5768.3 的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设置车道线,颜色应为白色或黄色, 线型为实线或虚线;车道线应清晰完整,不存在破损、遮蔽等缺陷。 5.1.5 弯道曲率半径应满足测试速度与最小弯道曲率半径的对应关系,其中典型测试速度与最小弯道 半径的对应关系如表 1 所示。 表1 典型测试速度与最小弯道曲率半径对应表 最高测试速度 最小弯道曲率半径 km/h 40 60 80 100 120 4 m 60 125 250 400 650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