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浙江省嘉兴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1. 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
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一种简单有机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A. 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 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 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 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答案】D
【解析】A. 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会提高二氧化碳塑料的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是科
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 B. 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会涉及到生产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是
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C. 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会影响到塑料的使用价值和
生产的价值问题,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 D. 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
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O2),新型塑料生产
不会影响碳循环,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故选 D。
2.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操作 I 一定是降温
B. 操作 I 一定是加溶质
C. 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 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
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方法
有: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降低温度。所以操作 I 不一定是降温,错误;B. 操作 I 不一
定是加溶质,错误;C.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①至③的过程中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减
少,①比③的溶质多,错误; D.
,②与
③是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正确。故选
D。
3. 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
MgSO4 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A. ①——Mg
B. ②——MgCl2
C. ③——H2SO4
D. ④——Mg(OH)2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
4. 15%的 H2O2 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 O2。实验室欲利用 15%的 H2O2 溶
液制取 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长颈漏斗不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因此不能控制反应速率,错误;B、B 中
分液漏斗中应该盛放过氧化氢溶液,错误;C、从长颈漏斗加入的应该是过氧化氢溶液,
不能将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加入,否则不能控制反应速率,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从分
液漏斗中加入,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而控制反应速率,能使生成氧气的速率平稳,
正确。故选 D。
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 年嘉兴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城市居民小区
内,将生活垃圾按图示分三类科学处置。居民常用的锌锰干电池,内含锌、碳、二氧化锰
等物质。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废旧锌锰干电池因含重金属元素不能随意
丢弃,应将其放入_______收集容器。
【答案】
(1). +4;
(2). 有害垃圾。
6.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在密
团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参加反应的“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答案】
(1). 2
:1;
(2). 化合反应
【解析】(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参加反应的“ ”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 2 :1;(2)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
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形成两种
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7. 兴趣小组某同学在做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实验,当观察到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出
现时,发现试管内溶液未显蓝色,与所学知识不符。组内同学即展开讨论,认为溶液未显
蓝色是因为铜离子的浓度太小,于是对铜离子浓度太小的原因进行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硝酸银溶液浓度不够大。
猜想二:铜丝中含有比铜活泼的金属。
猜想三:______
【实验验证】
(1)验证猜想一:你的方案是_________。
(2)验证猜想二:取上述相同的铜丝,选择一种酸或盐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
验现象,得出结论。
请你在矩形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标出所选物质。___________
(3)验证猜想三:进一步实验……
【答案】
(1).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时间太短(合理即可)
(2). 其它条件不变,
用浓度更大的 AgNO3 溶液,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
(合理即可)
【解析】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时间太短,或反应速率太慢,都可能导致反应一定时间
后,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太低;【实验验证】(1)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验证猜想一:方案
是其它条件不变,用浓度更大的 AgNO3 溶液,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2)
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
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
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验证猜想二:
取上述相同的铜丝,分别和硫酸或硫酸铜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如
果有气泡产生或硫酸铜的溶液颜色变浅或变色,可证明铜丝中有比铜活泼的金属,反之,
没有; 实验装置如图:
8. 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3H3N2Na)和苯并咪唑(C7H6N2)
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
性和延展性。
(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请列式计算咪唑钠(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答案】
(1).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 物理
(3). C%=40%
【解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
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 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
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3)
,咪唑钠
(C3H3N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40%。
9. 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
地面铺设。某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盐酸(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
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不选用硫酸,理由是________。
(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 m 克。实验后,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 a、b 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
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曲线 b 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综合分析曲线 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4)计算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选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会
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裏在大理石表面,
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
(2). 5 g
(3). 18.25%
(4). 盐
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被吸收装置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测量值偏
大,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解析】(1)制取二氧化碳时,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不用硫酸的原因是:硫酸
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裏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
触.从而使反应中止;(2)反应后, 吸收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
质量,设碳酸钙的质量为 x,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 y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x
73
y
44
2.2g
100/x=44/2.2g
x=5g
73/y=44/2.2g
y= 3.65g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m+盐酸的质量=m+17.8g+2.2g,
所加入盐酸的总质量为 20g,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65g÷20g×
100%=18.25%。(4) 盐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挥发出更多的氯化氢气体被吸收装置
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测量值偏大,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10. 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小彭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
究。
(1)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有效成分是 HCl。HCl 的含量可通过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 NaHCO3
溶液来测定,其它成分均不参与反应。请完成 HCl 与 NaHCO3 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HCl+NaHCO3==NaCl+_____+CO2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HCO3 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和______。
(3)向一锥形瓶中加入 100 克该品牌的洁厕灵,再逐次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 NaHCO3 溶液,测
出每次锥形瓶中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 NaHCO3 溶液的质量/g
40
40
40
40
4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38.9
177.8
216.7
255.6
295.6
试分析计算下列问题:
①第一次实验时,所加 NaHCO3 溶液中溶质质量是多少克_____________?
②该品牌洁厕灵中 HCl 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2O
(2). 量筒、玻璃棒
(3). 第一次反应中,碳酸氢钠溶液中溶
质质量为 2.1 克
(4). 洁厕灵中 HCl 的质量分数为 3.65%。
【解析】(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所以方程式为
HCl+NaHCO3==NaCl+ H2O +CO2↑;(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HCO3 溶液,需要用到的玻
璃仪器有烧杯、滴管、量筒和玻璃棒;(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第一次至第四次加入的
NaHCO3 都完全反应,加至第四次时,盐酸和碳酸氢钠刚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
量为 4.4g,设参加反应的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x,洁厕灵中 HCl 的质量为 y,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
84
x
36.5
y
44
4.4g
84/x=44/4.4g
x=8.4g
第一次反应中,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8.4g÷4=2.1g;
36.5/y=44/4.4g
y=3.65g
洁厕灵中 HCl 的质量分数: 3.65g÷100g×100%=3.65%。
答:第一次反应中,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2.1 克 ;洁厕灵中 HCl 的质量分数为
3.65%。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 FeCl3、Na2SO4、NaOH、CaCO3、NH4HCO3、Na2CO3 中的一种
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
(2)另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
(3)取(2)中溶液适量,滴加过量 BaC1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得固体 A 和滤液
B.固体 A 能全部溶于稀硝酸并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_____.
(4)向滤液 B 中通入 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还含有 NaOH.生成白色沉淀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NH4HCO3
FeCl3、CaCO3
Na2CO3
Na2SO4
BaCl2 + CO2+2NaOH=BaCO3 ↓
+2NaCl+ H2O
【解析】
【详解】
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会分解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铁在溶液中显黄色,硫酸钠和
氯化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氢氧
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因此:
(1)取少量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NH4HCO3;
(2)另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FeCl3,CaCO3;
(3)取(2)中溶液适量,滴加过量 BaC1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得固体 A 和滤液
B.固体 A 能全部溶于稀硝酸并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Na2CO3,一定不含 Na2SO4;
(4)向滤液 B 中通入 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还含有 NaOH,生成白色沉淀
总反应是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
为:BaCl2+2NaOH+CO2=BaCO3↓+2NaCl+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
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3.已知五环花中 A、B、C、D、E 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钙、水中的
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
(1)若 A 和 E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对人类乃至生命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
义,则 C 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任写一种即可)。
(2)若 A 是一种食品干燥剂,试写出 C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金属除锈
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详解】
五环花中 A、B、C、D、E 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钙、水中的一种,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