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年西藏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doc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资料共5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4 年西藏教师资格证笔试真题 1、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 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2、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 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3、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2 岁 B、4 岁 C、6 岁 D、8 岁 4、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 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 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 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5、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 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6、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7、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8、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 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9、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10、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11、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1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A、42B、52C、62D、72 13、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 行动的作用 14、提出认知地图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布鲁纳 D、托尔曼 15、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6、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 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7、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 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 行动的作用 1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19、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 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20、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21、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 () 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 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 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22、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23、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24、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2 岁 B、4 岁 C、6 岁 D、8 岁 25、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 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26、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 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27、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2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A、42B、52C、62D、72 29、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 A、熟悉性临近性 B、形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30、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31、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 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32、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 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33、根据强化物本身的性质可以分为()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34、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 () 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 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 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3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36、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 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