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年河北邯郸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1-2022 年河北邯郸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期待更多国家像中国一样展现雄心、拿出行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生态保护,进一 步加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10 月 11 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开幕。在此次大会上,各 方希望达成一个雄心勃勃的生物多样性目标、框架以及国际社会与之相匹配的财政支持和体 系建设,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此外,这次大会在中国举办,激发起各界对 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全球引领作用的期待。 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治理方面都做了许多重要工作, 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中国的大熊猫保护及繁育工作,已使这一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下降的趋 势得到有效遏制。中国经济进一步向绿色低碳转型并升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纳入更 多生态考量,中国加强近海和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无不彰显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对指导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榜样作用。世界可以借鉴 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生态保护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0 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疫情后的绿色复苏有望推动 全球在预测的 203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基础上减排 25%。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中国已 做出良好表率。中国宣布将力争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制定具体 行动方案,启动支持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募资规模达 885 亿元人民 币,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措施。我们期待更多国家像中国一样展现雄心、拿出行动。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现实再次表明,采取全球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刻不容缓。 保障人类健康离不开健康的自然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生物多样性 丧失与诸多环境挑战互为因果,对自然界的破坏是出现人畜共患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中国展现的领导力和行动力是扭转当前全球生态系统质量下降 趋势的关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是一个展现中国引领作用的重要契 机。国际社会应与中国一道,继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的决心、举措,建设一个清 洁美丽的新世界。 (摘编自英厄·安诺生《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 材料二: “很幸运,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青年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有了更多的选择, 既可以进高校做科研,也可以像我一样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从事公益事业。”10 月 11 日,《生 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云南省昆明市开幕,90 后自然保护工作者初雯 雯在青年代表发言环节分享了她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河狸的故事。 初雯雯的家乡新疆阿勒泰是中国仅有的河狸分布区,这些小家伙能通过修建河狸坝改变 水位、聚集鱼群、吸引鸟类筑巢,继而引来小型兽类和昆虫,进而提升当地生物多样性水平。 为了保护河狸,初雯雯发起了为河狸种植灌木柳的公益项目“河狸食堂”。在过去 4 年里, 有超过一百万名“90 后”青年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自然保护公益活动,种下了 41 万棵灌木 柳树苗,发展了 190 户牧民成为自然保护巡护员。在他们的帮助下,4 年来,蒙新河狸由 162 窝提升到 190 窝,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的青年教师陈远书也来到了会场。在校园里,她从 事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宣教工作,通过组织科普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通过自然笔记、 自然观察等去认识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在她看来,青年要尽早养成交叉性和系统性思维,把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知识带到专业学习和工作当中。 这次大会上,陈远书承担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果展的讲解工作,她致力于把 云南“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的独特魅力介绍给更多人。“青年人对网络媒介 更加熟悉,理应成为生态文明理念的自觉传播者,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事业。”陈远 书说。 2017 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李雨晗加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来到海拔 3800 多米的青海 省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克服了高反、缺水、缺电的困难,成为昂赛工作站的第一任站长。 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极其突出,生活着雪豹、棕熊、猞猁、藏狐等野生动物。在这里,她 和同事们开展人兽冲突保险试点,降低牧民们因为野生动物吃了家畜而遭受的损失,成为人 与自然的“调解员”。 谈及为什么要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李雨晗笑着说:“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为了 当代人的生存环境,更是在保护未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作为青年人,我们有什么理由 不行动起来呢?” 正是这些在野外一线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年轻面孔,托起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明天与 希望! (摘编自周梦爽、徐谭《守护生物多样性青年在行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界期待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全球引领作用,原因之一是《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召开。 B. 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做好生态保护工作,世界其他各国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进 一步加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C.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全球 203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预测,据《2020 年排放差距报 告》,2030 年的实排量会比现在减少 25%。 D. 动物河狸能通过修建河狸坝改变水位、聚集鱼群、吸引鸟类筑巢,引来小型兽类和昆虫, 这有助于提升当地生物多样性水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其他国家看中国的角度介绍评价了中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举 措。 B. 材料一借助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事实,意在提醒人们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应立即采取 全球行动。 C. 材料一指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造成了对自然界的破坏,这是出现人畜共患疾病的直接 原因。 D. 材料二关注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年轻面孔,肯定了许多青年具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理念。 3. 下列不属于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举措的一项是( ) A. 2015 年后,我国先后划定了 35 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B. 大熊猫、朱鹮、亚洲象等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都在不断增加。 C. 我国持续加大对破坏及危害生物多样性等违法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 D.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关于划定并验收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4. 为什么说“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中国展现的领导力和行动力是扭转当前全球生态系 统质量下降趋势的关键”?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3. B 2. C 5. 请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国青年在守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案】1. C 4. ①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了许多重要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②中国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的实践对指导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了榜样作用。 5. ①发起组织自然保护公益项目,通过种树等方式维护动物种群数量。②对学生进行科普 宣教工作,通过组织科普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身边的生物多样性。③做生态文明理念 的自觉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④开展人兽冲突保险试点,充当人与 自然的“调解员”。 (二)现代文阅读 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鞭马 盐夫 枣红马驮着空马鞍向格日图大叔的草场奔来。 (1)风急云低,数百公里以外的高原边境地区与邻国早已是漫天大雪。出不了三五日, 这片草场定会被积雪覆盖,可格日图大叔还没有为马匹和羊群贮藏足够的越冬草料。这季节 收割牧草搬运草捆子的帮工最难请。格日图大叔只得用马车和双倍工钱打老远找来三个帮 工。这三个家伙合在一起抵不上儿子小格日图和一匹马。可他们要价不低,脾气还很大,时 不时嚷着结账走人。格日图大叔不能让他们走,只得又添上一倍工钱这才把帮工们挽留下来。 这对爱财如命的格日图大叔不能不说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小格日图去卡伯里哨所当边防军的 事,他格日图是第一个站出来十二分支持的,而且不只是小格日图一个人去,还搭上一匹剽 悍的枣红马,这样一算格日图家相当于少了三个强劳力。 卡伯里哨所在大山深处,只驻扎四个战士。小格日图穿上绿军装后,格日图大叔把枣红 马的缰绳塞在儿子手里——边境上会用得上马儿的,带去还能多个伴儿。小格日图喜欢枣红 马,可他不能接过缰绳。枣红马是一匹年轻的马,是父亲干活的好帮手。格日图大叔知道儿 子的担心,指着远处的老黑马说,那不还有一匹?黑马老了,不出活!小格日图想想又说, 要带就带老黑马去部队吧!格日图大叔生气了,那可不行,不出活去部队做什么?这不给部 队上丢脸?小格日图拗不过父亲,只得告别心爱的女友,牵着枣红马去哨所了。 格日图大叔看到枣红马出现在草场上时,他站在马车顶上码着草捆子。帮工们很骄傲这 一车草捆子码得又高又多,多得马儿都快拉不走了。可格日图大叔却不认为,说至少还能再 装上三两个草捆子。帮工们反对,说要干你格日图自己上去码草捆子看能码得了?格日图大 叔上了马车顶,一抬头就看见枣红马欢快地奔跑而来。格日图大叔想,这会儿枣红马该在边 境雪地上巡逻而不是在这草场上。是哨所那边发生意外了?还是马儿逃出来的?格日图大叔 这样想着,手一软草捆子就滚落下来,砸在一个帮工的脑袋上,砸得帮工直骂格日图老东西 是草原上最恶毒的狼。格日图大叔没有搭理那个装孬的帮工,他骑在马背上,牵着枣红马, 说他要去一趟卡伯里哨所,说完一扬鞭子远去了。 (2)草场上空开始飘雪花了。 格日图大叔挎上装满火药的猎枪,给马绑上四只大马袋子,牵一黑一红两匹马就急急往 卡伯里哨所去了。大马袋里是一些马料、酒和食物,还有一只剥了皮的肥羊。从定居点到卡 伯里哨所约有一天一夜的行程,可格日图大叔却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整整多走一天。雪大、 路滑、山道难走,最主要的原因是格日图大叔把枣红马走丢了。格日图大叔走累了,马儿也 累了,格日图大叔给马儿喂马料后,喝上一大口烈酒横在山石上呼噜起来了。就这一会儿, 枣红马一路小跑逃走了。格日图大叔冲天放上枪,枣红马跑得更快,格日图大叔不得不原道 返回追赶枣红马。再上路时,这一路上格日图大叔不停地鞭打枣红马,满嘴尽是粗话。 听山下有人骂骂咧咧以为是老班长回来了,战士们细一听,不是,是格日图大叔。小格
日图看见父亲很高兴,踩着没膝深的积雪迎上前去。山头上燃烧着篝火,木块在火上发出噗 噗的爆响声。这是给老班长指路的火标——老班长下山也该回哨所了。这次暴风雪来得猛, 来得急。哨所里贮藏的物资有一些援助受困的边民了。原以为补给很快就会上山来的,可下 山的老班长和马儿一直没有消息。小格日图与战士们已有十来天没吃上可口的热饭菜了,更 别说肉食了。一看到格日图大叔马背上的肥羊就忙抬到火堆上去了。小格日图认出了枣红马。 老班长呢?格日图大叔不解,哪个老班长?我们的老班长!他与枣红马一起下山的。是吗? 是不是出事了﹖我就为马儿这事来的,马儿咋跑回草场了!啊?小格日图对着雪山大吼起来, 老班长! ——有,我在这!还没光荣! 突然间就传来老班长的应答声,接着是一个背着马筐子的雪人走出弯弯山道。老班长边 走边骂,孬种,在黑风口马儿逃了……这鬼天气也太残酷无情了。 枣红马向后躲闪了两步。 在卡伯里哨所,老班长为格日图大叔到来举办了欢迎仪式,战士们围着火堆唱了半夜歌。 格日图大叔打心眼里喜欢这几个能吃苦又乐观的孩子。只是那枣红马把他格日图的老脸丢光 了。格日图家族自古没出过一个孬种。越想越生气,天刚亮,格日图大叔就下床了,他朝枣 红马的脸打断了两根皮鞭子,马儿发出一阵阵哀求般的嘶鸣——畜生!战士吃得的苦你个畜 生还不能吃? 战士们又去巡逻了,卡伯里山上的雪花越飘越大。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写枣红马驮着空马鞍奔向格日图的草场,既呼应了标题,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 小说写格日图把一人一马送去当兵,却也交代他爱财如命,意在说明完美的人也有瑕疵。 C. 小格日图既有参军热情又孝顺父亲,他不想带枣红马去哨所,是想留下马给父亲帮忙。 D. 老班长为次要人物,但其形象也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是不怕吃苦的守边战士的代表。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写三个帮工干活不行、要价不低、反衬出小格日图的能干,也侧面表现了格日图 大叔支持儿子参军的热情和慷慨。 B. 小说第三段既介绍了哨所的基本情况,也交代了枣红马的特殊“身份”,为下文“鞭马” 的情节做了铺垫。 C. 格日图和帮工们在马车是否还能继续装草捆子上产生矛盾,帮工在被草捆子砸了以后骂 格日图是最恶毒的狼,场景极具生活化。 D. 小说标题“鞭马”既暗示了文章的核心情节,又是全文的线索,串联起整个故事,使作 品不蔓不枝,结构紧凑合理。 8. 小说两处画横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老格日图在整个“鞭马”事件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概括并分析。 【答案】6. B 8. 第(1)处交代了牧民及卡伯里哨所士兵们寒冷艰苦的生活环境。第(2)处为后文雪大 路滑山道难走,格日图大叔走累后中途休息的情节做铺垫。 9. ①疑惑。格日图不知枣红马为何跑回家,他更关心哨所的情况。②气恼。途中枣红马意 外逃走,他因为枣红马不听话而气愤。③高兴欣慰。他为把食物送到儿子的哨所并受到欢迎 而开心,为哨所士兵不怕吃苦、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而欣慰。④生气。枣红马逃跑给他丢了 脸,他为它不能像战士们一样吃苦而生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课内基础知识积累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7. D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石苍黑色,多平方 B.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 哀吾生之须臾.. A. 君子生非异也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答案】D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徘徊于斗牛..之间 C. 古之学者..必有师 【答案】D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侣鱼虾而友.麋鹿 A.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舞幽壑之潜.蛟 【答案】B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B. 吾从而师.之 D. 崖限.当道者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 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明年,召试 中书,迁太常寺奉礼郎,迁光禄寺丞,为集贤校理。丧父,归临川,夺服起之,从祀太清宫。 诏修宝训,同判太常礼院。丧母,求终服,不许。再迁太常寺丞,擢左正言、直史馆,为升 王府记室参军。岁中,迁尚书户部员外郎,为太子舍人,寻知制诰,判集贤院。久之,为翰. 林学士...,迁左庶子。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 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 学士,太后谓东宫..旧臣,恩不称,加给事中。殊出欧阳修为河北都转运,谏官奏留,不许。 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 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 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徙陈州,又徙许州,稍复礼部、刑部尚书。祀明 堂,迁户部,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迁兵部..。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既平, 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诏五日一与起居,仪从如宰相。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 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费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 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悁急。 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殊为宰相兼枢密使,而弼为副使,辞所兼,诏不许,其信 遇如此。文章赡丽,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文集二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 以后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1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 二日/ B. 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 二日/ C. 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 二日/
D. 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 二日/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翰林学士,官名。唐代后期,多以翰林学士升任宰相;北宋仍掌制诰。 B. 东宫,封建时代太子住的地方,借指太子。 C. 兵部,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等,为六部之一。 D. 赠,文中的意思是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生前或死后追赠官职,表示褒奖肯定。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晏殊七岁时便能写文章,景德初年,得到了张知白的推荐;参加殿试时,他镇定自若一 挥而就,受到皇帝欣赏,被赐予同进士出身。 B. 皇帝每次咨询晏殊政事,他都把意见写在小纸片上,答奏完毕后,连同底稿一起封好呈 交皇帝,这种谨慎保密的作风很受皇帝看重。 C. 章献明肃太后临朝听政,宰相丁谓等想独自向太后上奏言事,晏殊进言让奏事大臣隔帘 向太后汇报,解决了有人专权的问题。 D. 晏殊文章富丽,尤其擅长创作诗歌,闲淡雅致颇有情思;晚年专心学习,不知疲倦,其 作品有《集选》一百卷。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丧父,归临川,夺服起之,从祀太清宫。 (2)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颍州。 17. 仁宗十分看重和信任晏殊,请结合文本举出两例说明。 【答案】13. B 16. (1)(晏殊)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皇帝下诏让他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到太清宫陪同 祭祀。 (2)因为这个原因,(晏殊)被降为工部尚书,担任颖州知州。 17. ①晏殊康复后,皇帝特地留他讲经筵,下诏每五日便晋见一次,仪卫随从(待遇)同宰 相一样。②他疾病加剧,皇帝想要亲自去探访他。③晏殊想要辞退他兼任的枢密使一职,皇 帝下诏不答应。 参考译文: 14. D 15. C 晏殊,字同叔,是抚州临川县人。七岁时便能写文章,景德初年,张知白安抚江南,以 神童的名义向朝廷推荐晏殊。皇帝召晏殊和千余名进士一起参加殿试,晏殊没有害怕的神色, 提起笔立刻就写成了。皇帝欣赏他,赐他同进士出身。第二年,皇帝在中书省召试晏殊,升 任他为太常寺奉礼郎,又升任为光禄寺丞,任集贤校理。(晏殊)父亲去世,他回到临川, 皇帝下诏让他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到太清宫陪同祭祀。皇帝下诏编修宝训,让晏殊担任同判 太常礼院。晏殊母亲去世,晏殊恳求守丧能够期满,(皇帝)又不允许。晏殊再一次升任太 常寺丞,被提拔为左正言、直史馆,成为升王府记室参军。一年里,晏殊升任尚书户部员外 郎,担任太子舍人,不久又担任知制诰,判集贤院。过了很久,成为翰林学士,又升为左庶 子。皇帝每次用政事咨询晏殊时,晏殊都在方寸小纸上用小字书写,答奏完毕,总是连同底 稿一起封好呈交皇帝。皇帝颇为看重他谨慎严密的作风。宋仁宗即位后,章献明肃太后奉先 帝遗诏暂且临朝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独自向太后上奏言事,朝中众臣没有 人敢非议。晏殊进言道:“向太后启奏事情的大臣,太后垂帘听断,都不得见到太后。”这件 事才定了下来。后来晏殊担任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太后说他是太子的旧臣,恩惠不与其 身份相称,于是加任晏殊给事中一职。晏殊让欧阳修出京担任河北都转运使,谏官上奏说要 把欧阳修留在京城任用,皇上没有答应。孙甫、蔡襄上奏说:“宸妃生下皇上做天下君主, 可是晏殊曾经受诏命为宸妃墓写墓志铭,隐瞒这件事而没有提到。”又上奏议论晏殊役使官
兵修建租赁房来谋求利益。因为这个原因,(晏殊)被降为工部尚书,担任颖州知州。可是, (实际上)晏殊是因为章献太后刚刚垂帘听政,所以,墓志铭里不敢明言;而他役使士兵, 是当时辅臣按例可公开借用的,当时(的人)都因此认为不是晏殊的罪过。晏殊被调任陈州, 又调任许州,后来又担任礼部、刑部尚书。晏殊掌管明堂祭祀,调任户部,以观文殿大学士 的身份管理永兴军,后来又调任河南府,再调任兵部。因为疾病,晏殊请求回到京师寻医问 药。康复后,再次请求出守,皇帝特地留他侍讲经筵,下诏每五日便晋见一次,仪卫随从(待 遇)同宰相一样。过了一年,他病情加重,皇帝将要前去看望。晏殊立即派人飞马上奏说: “我患的是旧病,快要好了,不值得让陛下担忧。”不久病逝。皇帝虽然亲临祭奠,但因为 没有探访他病情而遗憾,于是特地罢朝两天。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雕刻他碑首为“旧 学之碑”。晏殊性格刚强率直,生活清廉简朴。多次掌管各州,吏民很害怕他的急躁易怒。 他擅长了解人,富弼、杨察,都是他的女婿。晏殊担任宰相兼枢密使,同时富弼为枢密副使, 晏殊想要辞退他兼任的枢密使一职,皇帝下诏不答应,他被信任知遇就像这样。晏殊文章富 丽,尤其擅长创作诗歌,闲淡雅致颇有情思,晚年专心学习,不知疲倦。有文集共二百四十 卷,及删除和编集梁、陈以后名臣著述作品,成为一百卷的《集选》。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注](其五) 杜甫 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 未息豺虎斗,空惭鸳鹭行。 时危人事急,风逆羽毛伤。 落日悲江汉,中宵泪满床。 19. ①虽有“济世”之心,但已年老无力,有迟暮之感。②对战乱频仍 【注】杜甫曾被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严武的参谋,后不久又辞职,到夔州瀼西(今 四川奉节瀼水西岸地)一带赁草屋暂住。 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标题分析,作者这时候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辞职后租赁草屋安身。 B. 颔联诗人运用比喻,“豺虎斗”喻战乱不断,“鸳鹭行”喻位居朝官的行列。 C. 第六句“风逆羽毛伤”呼应第二句,实写自己如今在风中逆水行舟,很狼狈。 D. 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江汉落日而感慨万千,半夜里老泪纵横,风格沉郁。 19. 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8. C 时局动荡的忧虑。③对自己不再做检校工部员外郎,不能再为国效力而惭愧。 (四)名篇名句默写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而荀子在《劝学》中也提到了要博学和反省的 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的手法写出愁思的多、 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是历史上一个跟京口有关的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取得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愁 21.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④.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 金戈铁马 ⑥. 气吞万里如虎 ②.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 问君能有几多
22. B A.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竟永垂千古 B. 荆轲永垂千古,而短短的两句诗也因此得名 C. 短短的两句诗竟永垂千古,而荆轲也以此得名 D. 短短的两句诗竟以此得名,而荆轲也永垂千古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B. 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C. 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出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D. 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出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那永久的情操。 2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21. A 23. 修辞:对偶。 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于在对比中鲜明地表现不同历史人物的 不同境遇。 四、整本书阅读 24. 学习了《乡土中国·乡土本色》,请根据以下几个事例,提炼出中国社会基层“乡土性” 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 6 个字。 ①无论走到哪里,中国人对“种菜”总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不管是自家小院还是阳台花盆, 都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 ②一位研究语言的朋友发现,在偏远地区的一些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那几个姓,乡村里的 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 ③有位作家深情回忆他出生地时说,村子里每个孩子都是在邻居们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 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他们从小就看惯的。 【答案】①离不开土地(或依赖土地);②不流动(或定居是常态);③熟人社会。 五、写作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长津湖》被专家称为新时代战争影片的标杆之作。它以恢宏的笔调,史诗般地呈现了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的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 杀敌的感人故事,塑造了将青春、热血与生命化作守护祖国的铜墙铁壁的志愿军战士的英雄 群像。影片中有一句台词凝聚了先辈们的心声;“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 用打了。”观众通过影片也记住了这些为了后辈而牺牲的英雄先烈。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以“致敬英雄”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