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18 分) 2022 年 9 月至 11 月,望城区首届“雷小锋”超级运动会在各校举行。下面是活动的相关场 景,据此完成 1-4 题。 1. 老师和同学在广播站整理广播稿,其中字音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纠正方言发音造成的误读,如:“雷小锋(hēn)”应读成“雷小锋(fēng)”,“运动 会(fěi)”应读成“运动会(huì)”。 B. 纠正运动员人名的误读,如:“查(chá)小语”应读成“查(zhā)小语”,“华(huá) 小文”应读成“华(huà)小文”。 C. 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运动既能让人汲取快乐,也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 膜。“汲取”不能写成“及取”,“隔膜”不能写成“隔模”。 D. 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随着开幕式的到来,同学们的热情与日具增,运动会的魅力 是不言而谕的。“与日具增”不能写成“与日俱增”,“不言而谕”不能写成“不言而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D.与日具增——与日俱增,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不言而谕——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 故选 D。 2. 下面是某同学为华小文写的加油稿,其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文小文,能武能文”,你的名声如雷贯耳....,我们相信比赛到了最激烈的时刻,你也 能鸠占鹊巢....拿到冠军!持之以恒....的艰苦训练是你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A. 如雷贯耳 B. 鸠占鹊巢 C. 持之以恒 D. 不二法 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使用正确;
B.鸠占鹊巢:明明不是自己的住所,却通过强取豪夺的手段获得了。比喻强占别人的居所或 产业。不符合“你也能拿到冠军”的语境,可改为“得偿所愿”; C.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指长久坚持下去。使用正确; D.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 法。使用正确; 故选 B。 3. 第一天比赛结束后,班长在班会上进行了总结发言,其中表述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今天,大家各司其职,没有一个不是表现不精彩。②后勤组、宣传组分工合作,配合 默契。③运动员们在比赛中顽强拼搏,我们的班级积分大约保持在年级前五名左右。④通过 今天的运动会,使我们班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取得明天的胜利! B. ② C. ③ D. ④ A. 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否定不当,删去“不是”; C.语意重复,删去“左右”; D.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故选 B。 4. 小语是学校本次校运会的志愿者,她负责更换电子屏幕上的宣传标语,请你帮她在下列 四句中选出表述最恰当的一项( ) A. 享读书之乐,浴书香之馨。 B. 用心点燃希望,用爱撒播人间。 C. 扬体育精神,展青春风采。 D. 用艺术点亮人生,用行动实现梦 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结合题干中“校运动会”可知,宣传标语应体现出与体育运动 相关的内容。 A.本项与读书有关; B.本项与献爱心有关; C.本项与体育运动有关;
D.本项与艺术教育有关; 故选 C。 5. 某同学根据“陆游相关文学知识表”作出了一些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作品名称 写作背景 名句 名句赏析 1167 年,乾道 诗人热爱生活,诗歌色彩明 《游山西村》 三年,罢官闲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蕴含哲 居在家。 理。 《卜算 子·咏梅》 因力主用兵反 抗侵略,两次 罢官。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诗人一生酷爱梅花,梅花在他 的笔下成为了一种坚贞不屈、 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 《十一月四 日风雨大作》 (其二) 《示儿》 1192 年退居家 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内心燃 乡所作。 尚思为国戍轮台。 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 此诗作于 1210 年,南宋嘉定 死去元知万事空, 表现了诗人一生想收复中原 三年,是临终 但悲不见九州同。 失地的心愿。 之作。 A. 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使陆游的爱国精神已经成为了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力量。 B. 陆游的诗歌都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 C. 陆游已经将梅花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 D. 陆游的诗词中有很多既饱含了满腔的爱国热情,又有壮志未酬的忧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B.“清丽缠绵”有误,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 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故选 B。 6. 古诗文默写。 周恩来,这个不朽的名字早已深深铭刻在人民心里。他的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和伟大人 格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前行的精神力量。他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真正诠 释了李商隐《无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的奉献精神。以周总理为代 表的老一辈革命先烈们心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李白) 的坚定信念,战胜革命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答案】 ①.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②.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 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蚕、蜡、炬、挂、沧”等字的写法。 综合性学习。(共 4 分) 某班正在举办“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参与。 7. 【搜集素材】在撰写“自强不息”主题演讲稿时,下列素材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 A. 历史典故:祖逖闻鸡起舞 B. 名言警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C. 诗词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D. 当代楷模:作家史铁生虽双腿瘫痪,但仍乐观坚强地坚持文学创作。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 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个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 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自己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奋 斗了 16 年。他曾遭遇 17 次退稿,120 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 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到小说发表。 8. 【探究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上面两则材料的探究结果。 【答案】7. C 8. 人生需要争取和奋斗。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 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 拔剑练武,刻苦锻炼。符合“自强不息”的主题; B.出自《周易》中的乾卦《象传》,意思是: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事,应 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符合“自强不息”的主题; C.出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后》,意思是:迎着浩荡春风,从容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 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此句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诗人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 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与“自强不息”的主题无关; D.史铁生他虽然双腿瘫痪,却靠着写作,靠着不屈的意志,重新在精神的世界里“站”了起 来。符合“自强不息”的主题;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结合【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 【材料二】“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可知,两则材 料都强调了争取和奋斗的重要性,据此概括: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 二、阅读与理解(共 46 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侍御赴安西① 【唐】高适 行子②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④燕支⑤北,秦城太白东⑥。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注释】①李侍御,名不详。“侍御”,专管纠察非法,有时也出使州郡执行任务。安西: 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县。②行子:远行的人,这里指李侍御。③骢(cōng):指毛色 青白相间的马。④虏障:指防御工事。⑤燕支:山名,在今甘肃,这里代指安西。⑥太白东: 具体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
9.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飞蓬”表达出了行客身影的厚重和漂泊无定之感。 B. “万里外”写出了漫漫征途,“一杯中”又回到送别的场面。 C. 颈联“虏障燕支北”承“万里外”写李侍御将去之地。 D. 尾联中“雄”字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战斗场面。 10. 请分析下列诗句中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 诗句 表现的情感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①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对朋友“万里”征途的担心、祝愿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② 【答案】9. A 10. ①真挚的惜别之情/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②“功名”早立的期望/ 劝勉、激励朋友建功立业的豪壮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首联意思是: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骏马。以“飞蓬”喻“行子”, 表达出“行客”身影的轻疾;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把握。 第一空,首联意思是: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骏马。当时高适正想到军中去 展示才能,求取功名,恰逢朋友先走这条道路,也有说不出的羡慕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送 别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第二空,尾联继“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之后,奇峰突起,以“看取宝刀雄”的放声高唱, 将激昂壮别、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喷涌而出,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强烈表达了立功异 域的战斗激情,和乐观豪迈的昂扬意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①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②。 及冠..,始留意诗什③,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④好诗者称诵。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 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⑤,薄⑥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 会禄山之乱,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 食仓米饭具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⑦,宁⑧有是,战而能必拔⑨哉? 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⑩”,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⑪心果弗及, 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选自《旧唐书·高适传》,有删减) 【注释】①求丐:乞讨。②洞明:透彻地了解,这里指有先见之明。③诗什:诗篇、诗作。 ④为:被。⑤擅权:专权,揽权。⑥薄:轻视、看不起。⑦节:权力。⑧宁:难道。⑨拔: 战胜。⑩虿(chài)毒:虿尾之毒。比喻祸害,毒害。⑪恙:这里指安禄山的兵灾。 11. 下列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 “窥察洞明”中的“窥”本是“从小孔或缝隙里看”或“暗中察看”之意,此处引申为 “观察”。 B. “去”有“离开”“失去”“除去”“距离”“过去的”等义项,“适拂袖而去”中的 “去”应为“离开”之意。 C. “及冠,始留意诗什”中的“及冠”也称加冠,指古代男子满二十岁。 D. “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与“出奇制胜”中的“奇”含义相同。 12. 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 B. 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 C. 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 D. 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 1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14. 请结合本文及前面高适的诗作《送李侍御赴安西》,分析高适的人物形象。 【答案】11. D 12. C 13. 玄宗嘉奖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14. “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恃才放旷;②“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傲视权贵; ③“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窥察洞明:④“谥曰忠”忠君爱国。⑤“行子对飞蓬, 金鞭指铁骢”重情谊:⑥“离魂莫惆怅”旷达乐观:⑦“看取宝刀雄”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 志。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有误,句意为:宋州刺史张九皋对他的才能感到十分惊奇,奇:对……感到惊奇;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 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 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监军李大宜不理军务,武士连粗米饭都吃不饱,想让他们奋勇苦战,怎么可能 呢?“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总述李大宜不恤军卒的情况,应断开;“食仓米饭且犹不足” 说明的是将士吃不饱饭,应断开;“欲其勇战”指这种情况下想让他们奋勇苦战,应断开; 正确划分为: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 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嘉:嘉奖;寻:不久;迁:升职。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适拂袖而 去,客游河右”可知,高适恃才放旷,傲视权贵; 结合“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谥曰忠”可知,高适窥察洞明,忠君 爱国; 结合“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骏马)”可知,高 适从别友人,看重情谊;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