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为了纪念其在能量转化中发现守恒思想的重大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和能单位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焦耳 C.安培 D.欧姆
2.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黄石爱乐乐团在磁湖剧院举办迎新年音乐会,乐团优美的演奏为观众献上了盛大的
“听觉宴”.观众能够分辨出多种不同的乐器,依据乐音的特性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频率范围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 26cm
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 10cm 处时,则(
)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所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5.运动鞋底面或汽车轮胎表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此特点主要是为了(
)
A.增大摩擦 B.轻便省力 C.增大压力 D.节省材料
6.如图所示,将一节干电池和三只均标有“1.5V、0.5W”的小灯泡接入电路,当开关 S1 闭合、S2 断开时,
三只灯泡均能发光.若将开关 S1、S2 均闭合,则 (
)
A.只有灯泡 L1 熄灭 B.三只灯泡均熄灭
C.灯泡 L2、L3 熄灭,L1 更明亮 D.灯泡 L3 熄灭,L1、L2 均更明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 1页(共 24页)
A.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B.甲乙二人同时登山,甲先到达山顶,则甲的功率大
C.功就是能,因为它们的单位相同
D.用 50N 的水平力拉着重 100N 的小车沿着水平地面前进 5m,则此过程拉力做的功比重力做的功多
8.关于信息的传递与能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手机既能接收电磁波,也能发射电磁波
B.卫星通信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人类认识到涉及热现象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方向性的.所以必须节约能源
D.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有限,因此,未来的理想能源是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9.在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实验时,具体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甲、乙、
丙和丁所示.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最合理操作步骤应该是 (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10.下列关于简单机械在实际应用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指甲剪是省力省功的机械
B.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C.滑轮组既省力,又省距离,还省功
D.斜面的机械效率可以达到 100%
11.关于安全常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遇到或发现有人触电时,我们应该立即用手将触电者拉离电线
B.车辆快速行驶时司乘人员须系好安全带,可以大大减少因惯性引起的意外伤害
C.在火车站或地铁站,乘客必须站在安全警戒线之外文明候车
D.在山区旅游遇到雷雨时,躲入车厢最安全,但进入车厢时不要接触车厢金属部分
第 2页(共 24页)
12.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互相不接触的物体,彼此间也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B.竖直向上拋出的物体,上升时肯定还受到向上的作用力
C.物体只要受力越大,就会运动越快;如果不受力,物体很快会停下来
D.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13.湖北省第十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于 5 月 17 至 27 日在秀美山水宜居名城﹣﹣湖北•黄石成功举行.在百米
赛跑比赛中,黄石籍男运动员小磊同学赛出了个人最佳成绩.经过计算,他的百米赛跑平均速度约等于
(
)
A.2.5 m/s
B.3.3 m/s
C.7.0 m/s
D.11.1m/s
二、非选择题
14.实验台上放置一块较厚的玻璃砖,如图所示.现有一束激光斜射至玻璃砖表面,请你画出玻璃砖上表
面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光路图,注意用虚线标出法线.
15.闭合开关,螺线管右侧的小磁针立即转动,最后静止时 N 极指向螺线管,如图所示,请画出螺线管上
的导线环绕图示.
16.手握两张大小相同、彼此正对且自然下垂的纸张,如图所示.如果从两张纸的中间上端向下吹气,那
么,这两张纸将会出现
的运动(选填“互相靠拢”或“彼此远离“),此实验表明:在气体中,流
速越大的位罝,
.
17.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 50kg 的水,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热水器中的水从 15℃升高到 55℃,热
水器中的水吸收的太阳能为
J;同样的水改用电加热,则消耗的电能为
KW•h[已知水的比热
容 C 水=4.2×l03J/(kg•℃),热水器热散失忽略不计].
第 3页(共 24页)
18.小欢和小亮两位同学相互协作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探究水被加热至沸腾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规范组装器材,如图甲所示,应
(选填“自上至下”或“自下至上”)固定各个仪器.
(2)器材安装好后,为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小亮同学在烧杯中倒入一些热水,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温
度计读数为
℃.
(3)点燃洒精灯,待水温升至 90℃时,小亮同学每隔 lmin 读出一次温度计示数,小欢同学及时记录在以
下表格内,如此持续 8min 后停止了读数.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min
温度/t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请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系中画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实验(二):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此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刻度,
小欢同学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 调动,才可以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他们进一步实施的操作步骤如下:
A.测出空烧杯质量 m1,
B.将该品牌牛奶倒一部分在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总质量 m2
C.将烧杯中的牛奶再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体积为 V
他们测得牛奶的质量 m=
(用 m1、m2 表示);
据此求得该品牌牛奶的密度ρ=
(用 m1、m2、V 表示).
(3)经过分析,两位同学很快发现上述实验操作步骤有不足之处,所测得该品牌牛奶密度数据比包装盒上
公布的密度数据
(选填“偏大“或“偏小“).
19.小华同学用“伏安法”来测量一只阻值约为 5Ω的定值电阻 Rx,实验室有如下器材供选用:
第 4页(共 24页)
A.两节干电池
B.开关一个和导线若干
C.电压表(0﹣3~15V)
D.电流表(0~0.6﹣3A) E.滑动变阻器(0~10Ω)
F.滑动变阻器(0~100Ω)
(1)小华同学完成实验电路设计后,为了操作顺利和方便,除了 A、B、C 和 D 外,小华同学还需选用
器材(选填“E“或“F”);
(2)根据设计的实验电路要求,请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图甲中最后的两根导线;
(3)如图甲所示,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前,为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应该滑至
端(选
填“G”或“H”);
(4)小华在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始终为零,而电压表有示数但不发
生变化,此时电路中的一处故障是
(选填 A、B、C 或 D);
A.滑动变阻器断路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定值电阻 Rx 断路
D.定值电阻 Rx 短路
(5)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示数为 0.40A,电压表示数如乙图所示,则本次实验测得的定值电阻 Rx 是
Ω.
20.老式台灯亮度调节器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已知电源供电电压 U=3V 保持不变,灯泡 L 标有“3V、1.5W'
字样,且灯泡电阻的变化忽略不计,与灯泡串联的亮度调节器实际上就是一个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的
最低点 c 下端阴影段为绝缘材料(相当断路开关).则:
(1)此台灯工作时灯泡电阻是多大?
(2)若滑动交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 R=6Ω时,灯泡的实际电功率是多少?
(3)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分別滑至中点 b 和最低点 c 时,灯泡电功率之比是 9:4.那么滑动变阻器最大
电阻值(即 ac 段导体电阻)是多少?
第 5页(共 24页)
21.有一个用超薄超硬度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容器,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底面积 S=250cm2,高度 h=10cm,如
图甲所示;另有一个实心匀质圆柱体物块,密度ρ=0.8×103kg/m3,底面积 S1=150cm2,高度与容器高度相同.如
图乙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且 g 取 10N/kg 计算)
(1)现将圆柱体物块竖直放置容器内,则物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大?
(2)再向容器内缓缓注入质量为 600g 的水,圆柱体物块不会倾斜,最后均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圆柱体
物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在第(2)问叙述的情景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大?
第 6页(共 24页)
2017 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为了纪念其在能量转化中发现守恒思想的重大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和能单位的物理学家是(
)
A.牛顿 B.焦耳 C.安培 D.欧姆
【考点】2S: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功和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 J.
【解答】解:A、牛顿是力的单位;故 A 错误;
B、功和能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 J;故 B 正确;
C、安培是电流的国际单位;故 C 错误;
D、欧姆是电阻的国际单位;故 D 错误;
故选 B.
2.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黄石爱乐乐团在磁湖剧院举办迎新年音乐会,乐团优美的演奏为观众献上了盛大的
“听觉宴”.观众能够分辨出多种不同的乐器,依据乐音的特性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频率范围
【考点】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
关,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解答】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多种乐器合奏时,听众能够分辨出不
同的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音色.
故选:C.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冬天户外用温度计测量铁块和木块的温度,铁块的温度比木块低
B.夏天打开冰棒包装纸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的小水珠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不一样
第 7页(共 24页)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夜间从地面冒出的“白气”
【考点】13:温度;1M: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相同的物体,导热程度不同给人的感觉是温度不同.
(2)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根据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分析答题.
【解答】解:A、冬天在户外的木块和铁块处于相同环境,所以温度相同.故 A 错误;
B、夏天,打开冰棍的包装纸,看见冰棍旁出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棒液化成的
小水滴,故 B 正确.
C、冬天我们呼出的“白气”与夏天冰棒冒出的“白气”形成原因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故 C 错
误;
D、秋天早晨的“大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 D 错误.
故选 B.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 26cm
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 10cm 处时,则(
)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所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以及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
距离凸透镜 26cm 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 v=26cm=2f,则 f=13cm;若现将物体移至
透镜前 10cm 处时,此时物距 u=10cm,则物距应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故光屏上不会出现像,故 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第 8页(共 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