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天津市东丽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1~4 小题,6~7 小题,每题 2 分;5 小题,8~11 小题,每题 3 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第Ⅰ卷
A. 簌簌.(sù)婆娑.(suō)惟妙惟肖.(xiāo)
B. 丘壑.(hè)踌躇.(zhù)坦荡如砥.(dǐ)
C. 秀颀.(xīn)穷匮.(kuì)摩肩接踵.(zhǒng)
D. 遏.制(è)辟.邪(bì)深恶.痛疾(wù)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惟妙惟肖.(xiāo)——xiào;
B.踌躇.(zhù)——chú;
C.秀颀.(xīn)——qí;
故选 D。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的科技创新已在一些重要_______________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
_______________,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家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担当。无论是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
袁隆平,还是南仁东、黄大年、黄旭华……在科学家的群像中,他们把_______________的家国情怀融入到
科技强国的创新实践中,散发着超越时代的的精神光芒。
跨越
穿越
深沉
深重
B. 领地
D. 领地
穿越
跨越
深沉
深重
A. 领域
C. 领域
【答案】A
【解析】
【详解】第一空:领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领主所占有的土地领土。领域,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
围。根据前文的“中国的科技创新”可知应填:领域。
第二空:穿越,通过,穿过。跨越,超过,胜过。根据前文的“从跟跑到并跑、领跑”可知,应填:跨越。
第三空:深沉,意思是形容程度深;深重,意思是深广,指罪孽、灾难、苦闷等程度深,犹慎重。此处表
达的语意是要把自己程度很深的家国情怀融入到科技强国的创新实践中,应填:深沉。
故选 A。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电影《悬崖之上》着眼于展现风起云涌的年代,将家国情怀置于个人安危之上的牺牲精神和坚不可
摧的信仰情怀。②在烈火与生死之间,没有嘶吼的哭喊,只有无声的疼痛,而那种痛苦深入骨髓。③通过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最了不起的英雄精神,让在绝境之处依旧坚守本心的人,让他们生命之中的闪光点熠熠生辉。④“以生命
当旗帜,倒下亦是一座丰碑。”他们用自己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黎明和曙光。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A. 第①句
【答案】C
【解析】
【详解】C.“通过……让……”介词的滥用造成主语缺失,应删去“通过”。
故选 C。
4. 下面句子中空缺处,应填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1)____理想
产生欧洲艺术(2)___一是幻想(3)____幻想产生东方艺术(4)_____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
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A. (1),(2)。(3),(4);
B. (1),(2);(3),(4)。
C. (1)。(2)。(3),(4)。
D. (1)。(2);(3)。(4);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一空:空白处前后句语义连贯,应用逗号。第二空:前后句在语义上关列的关系,且已经出现
了逗号,应用分号。第三空:与第一空相同,前后句语义连贯,应用逗号。第四空:语义表述已经完整。
应用句号。故选 B。
5. 下面对《赤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
的重大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这句话有误,作者关注的是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胜败和东风的关
系,进而突出机遇的重要性,以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D 错误,选 D。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阅读《长在树上的“宝石”》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在树上的“宝石”
毛恪成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
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覆盆子到
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
②覆盆子学名山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因其果实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而也叫
树莓。每年二三月份,树莓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③四至六月,树莓结果。它的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依据果实不同的颜色,树
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树莓果实可以鲜食,其口味
独特,酸甜适中。这种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淀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水解,转化成的可溶性糖。
④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例如其维生素 C 的含量是苹果的 5 倍,氨基酸的
含量是苹果的 10 倍多,梨和柑橘的近 30 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第三代黄金水果”,欧洲人更将其
称为“水果之王”。
⑤树莓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很早就将树莓当作中药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提到,
覆盆子味甘、酸、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树莓是一
种效果相当不错的减肥食品。在许多国家,树莓也都被视为药食同源的神秘果实。据说..,英国皇室将树莓
作为御用果品已有 500 年的历史。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此
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 48.6 倍,体现了体现了“高钾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病、高血压等
也有很大益处。
⑥总体来看,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6. 下面有关树莓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树莓因果实的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而得名,还有覆盆子、山莓等名称。
)
B. 树莓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C. 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
D. 树莓的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
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
B.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
C. 使用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
D. 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 文中加点词“主要”“据说”,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第⑥段作者把树莓比作长在树上的“宝石”,生动形象地说明树莓极具开发价值。
D.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
【答案】6. C
7. B
8. D
【解析】
【6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表述有误,依据原文第③段是“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故选 C。
【7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
B.“例如其维生素 C 的含量”属于举例子,“5 倍”“1 倍多”“近 2 倍”属于列数字,“氨基酸的含量
是苹果的 10 倍多,梨和柑橘的近 30 倍”属于作比较。作用是具体准确说明第(4)段第一句话“树莓的果
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故选 B。
【8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表述有误,本文是一篇介绍树莓果实的特点、营养、药用价值的事物说明文。
故选 D。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事,百里夷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市:集市
衡:衡量
A. 百里奚举于市.
B. 困于心衡.于虑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征:征验、表现
敌:匹敌、相当
A. 必先苦.其心志
C.所以动心忍.性
11.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饿.其体肤
D. 然后知.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也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 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C. 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 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答案】9. B
10. D
11. A
【解析】
【9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B.困于心衡.于虑
【10 题详解】
衡:通“横”,梗塞、不顺。故选 B。
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
A.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
B.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
C.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
D.知:知道、了解;
故选 D。
【11 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A.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事例,意在表明他们都出身贫寒,但都经历了磨炼,然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故选 A。
【点睛】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
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
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
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
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
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第Ⅱ卷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2)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6)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细致描摹早春景致,写出花儿渐放,草儿初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归雁入胡天
②. 家书抵万金
③. 沿溯阻绝
④. 采菊东篱下
⑤. 芳草萋
萋鹦鹉洲
⑥. 沉醉不知归路
⑦. 乱花渐欲迷人眼
⑧. 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
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雁、抵、溯、篱、鹦鹉、蹄”等字词的正确书
写。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理顺,字复礼。万历中举于乡。及廷对,帝亲擢第一,还宫喜曰:“朕今日得一耆硕①矣。”拜修撰。
益勤学,非其人②不与交。贼犯京师,守卒缺饷,阴雨饥冻。理顺诣朝房③语诸执政,急请帑④,众唯唯。理
顺太息归.,捐家赀⑤犒守城卒。僚友问进止,正色曰:“存亡视⑥国,尚须商酌耶!”城破,理顺大书曰:
“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信践之,吾何不然!”书毕.投缳,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刘理顺传》,有删改)
【注释】①耆硕:年高而有德。②其人:这里指好学的人。③执政:古官职名,明代对于内阁首辅的称呼。
④帑(tǎnɡ):国库银。⑤赀(zī):通“资”,资财、钱财。⑥视:看。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理顺太息归. 归:
②书毕.投缳 毕:
14.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益勤学,非其人不与交。
15. 刘理顺的言行体现了其高尚品德和节操,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
【答案】13. ①归:回来,回家。②毕:完毕。
14. 他更加勤奋好学,不是好学的人他不交往。
15. 刘理顺勤奋好学,被授予修撰之职后“益勤学”;刘理顺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保大家,在国家遭受
危难时刻“捐家赀犒守城卒”;刘理顺深明大义、舍生取义,“书毕投缳”,践行了取义成仁之举。(意近
即可)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刘理顺长叹回家。归:回来,回家。
②句意:写完后就上吊自杀了。毕:完毕。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益,更加;勤学,勤奋好学;交,交往。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人物形象分析。
由“帝亲擢第一”“拜修撰。益勤学”可知,崇祯皇帝亲自提拔(他)为第一并授予他修撰之职,刘理顺
就更加勤于学问,可见他勤奋好学的品质。
由“守卒缺饷,阴雨饥冻”“捐家赀犒守城卒”可知,守城的士卒缺军饷,阴雨连绵受饥受冻,刘理顺就
捐出家资犒劳守城士卒,可见其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保大家的高尚品质。
由“书毕投缳,年六十三”可知,在城池被攻破之时,刘理顺留下慷慨之词后英勇就义,可见其大义凛然、
不惧生死、舍生取义的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刘理顺,字复礼。万历年间乡试得中。到(殿试)廷对时,崇祯皇帝亲自提拔(他)为第一,回宫后
高兴地说:“朕今日得到了一位年高而有德望的人。”授予修撰之职。(刘理顺)更加勤于学问,不是好人
就不与他们交往。贼兵侵犯京师很急,守城的士卒缺军饷,阴雨连绵受饥受冻。刘理顺拜访朝房的诸位执
政说,赶紧请求库银,众人(只是嘴上)恭敬应答。刘理顺长叹回家,捐出家资犒劳守城士卒。同僚问他
如何进退,(刘理顺)正色说:“(我的)生死视乎国家的存亡,(这个)还需要商量吗!”城被攻破,刘
理顺写了一行大字:“成仁取义,孔子、孟子所流传(下来的)。文信实践了,我为什么不这样!”写完后
就上吊自杀了,年龄六十三岁。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阅读《花开屋外,福藏心中》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开屋外,福藏心中
若蝶
(1)有一年冬天,因生活中的各种不顺,我去外省女友处小住了一段时间。
(2)临近年关,女友带我去山上采风,下山时顺道看望了一位老人。冬日的村庄,寂静安详,透出几
分荒凉。女友带我走近一户农家,几间老旧的土坯房静静地卧在北风中,老房的四周围着篱笆院墙。
(3)推开半掩的斑驳的木门,扑进眼帘的是一地的红,像一片片玫瑰花瓣洒落在院中,仔细看是一幅
幅写着“福”字的春联。
(4)院当中一位穿着藏青色旧棉袍、戴着风雪帽、满脸堆起沟壑的老人,正手握毛笔,在院中的一张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木桌上书写春联。
(5)每写好一张,就有一个五六岁穿着红花棉袄的小女孩,接过去铺在地上。灰白的泥土地面上。铺
满了一张张红纸,像一朵朵盛开的梅花。一个个大写的“福”字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院中。
(6)来的路上,女友告诉我,这户人家只剩下祖孙俩人,老人唯一的儿子,五年前不幸因病去世,不
久儿媳妇离开了家,从此再无音讯。一老一小朝夕相伴,冷暖相依。女友在民政部门工作,逢年过节会给
老人送来慰问品。
(7)老人见到我们,忙放下手中的笔,搬出一条长凳,用袖子抹了一把浮灰,招呼我们坐下。
(8)我低头看着一地的红纸,老人的字写得不算好,但每个“福”字都匀称周正,力透纸背。满地的
红,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炸开在灰土地上。满脸喜气的小女孩,像欢快的音符,在火苗上不停地跳动着。
(9)陋室破衣,命运多舛,福在哪里?
(10)忽而一阵风过,一缕幽香挟裹而来。啊,是腊梅的香气,我循着花香寻找到东院篱墙边的一树
梅花,朵朵鹅黄色的花蕾俏立枝头,像一粒粒米黄的珍珠串在枝干上。我环顾了一下小院,发现小院的四
周都种着花草,有芍药、月季、一串红、大丽菊……都是些普通的花草,但春有红月季,夏有美人蕉,秋
有菊,冬有梅,祖孙二人的生活里,一年四季都有花香缭绕。
(11)“大爷,写这么多福字干什么用呀?”女友问。
(12)“送给乡亲们的,每年我都给每户人家送几张福字,我也识不了几个字,写不出啥好东西,只
能给大伙儿写几个福字。”老人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力,听不出沧桑浸泡过的味道。
(13)“大爷,这娃的娘有消息吗?”我爱怜地看着正在摆弄“福”字的女娃,追问老人。
(14)老人看了小孙女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15)“大爷,你恨她吗?”
(16)“恨啥呀,孩子有自己的难处吧。”老人说着深嗅了一口梅香:“腊梅真香呀!”
(17)临走时我在女友的耳边叮咛了几句,塞给她五百元钱,女友把钱递给老人:“大爷,国家又给
你发钱了,过年了,买点好吃的。”
(18)老人忙用手挡了挡:“怎么又给钱?我们祖孙俩够用了,钱留给别人家吧,我这把老骨头暂时
还能拉扯孩子几年,不能老花国家的钱。”在女友的再三坚持下,老人才不好意思地收下了。
(19)老人进屋,拿出一个布口袋递给女友:“这袋花生拿着,自家种的,可香呢。”
(20)谢过后我们起身告辞,我回头再看一眼土墙边的梅花,莹黄剔透,朵朵生香,给荒寂的小院绘
出一抹亮色。
(21)福在哪里?就在老人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上。我又望一眼满目春波的小女孩,知道她活在春意荡
漾的庭院,爷爷将人世的风雪挡在了门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心上也是开着花的。
(22)花开屋外,福藏心中。那一天我给老人送去了物质救济,老人却还给我一份精神救济。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6. 选文写了老人的哪几件事情?请仿照例句,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1)、(2)、要把救济款留给别人、(3)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