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l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甲岛 7 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和乙岛河流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岛的日照时数是东多西少
B.甲岛等温线与乙岛河流流向都受地形影响
C.甲岛图比例尺比乙岛图的大
D.乙岛位于甲岛的西北方向
2011 年 11 月 28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17 次缔约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会议
的主题仍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平均海拔 4.5 米,近年来该国因环境
变化正计划举国搬迁。为此,图瓦卢人说“地球上 60 亿人都应该向我们说抱歉。”读下图
及甲乙气候资料图完成 2,3 题。
2.迫使图瓦卢计划搬迁的原因是
A.全球降水增多,海水上涨
B.渔业资源急剧减少,食物匮乏
C.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
D.板块运动,陆地下陷
3.关于德班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西半球
B.气候特点如甲图所示
C.气候特点如乙图所示
D.会议召开时昼短夜长
4.关于世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程最长的河流,水量也最大
B.汛期在 7 月的河流,皆因夏季降水量大
C.欧洲西部的河流水能特别丰富
D.长江、密西西比河航运、灌溉价值都很大
读美国沿 40°N 的地形剖面图(下图),完成 5,6 题。
5.从图中可看出 美国
A.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B.地形分东、中、西三大地形区
C.水汽主要来自辽阔的太平洋
D.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
6.关于美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山脉直逼西海岸,西海岸无大的城市分布
B.西部高大山脉由板块相撞形成
C.密西西比河为工农业提供水源和航运条件
D.中部平原纵贯大陆南北
读下图,回答 7,8 题。
7.鲁尔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A.充足的水源
C.丰富的铁矿资源
8.汉堡与华沙相比较,汉堡的气候特点是
A.气温年较差大
C.夏季气温更高
B.便利的水陆交通
D.丰富的煤炭资源
B.降水量少
D.气温日较差小
2011 年 11 月 3 日,中国极地破冰船“雪龙号”离开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开启了第 28
次南极科学考察(路线如下图所示),2012 年 4 月返回中国。据此,回答 9,10 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次科考是南极洲最冷季节,冰层坚硬,便于物资运输
B.考察期间在中山站体验到极昼现象
C.南极冰川不断融化,导致全球气温有所下降
D.南极地区降水很少,水资源极为匮乏
10.从天津到南极中山站,经过的温度带的个数正确的是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11.关于东南亚与印度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有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较好
B.大部分地区为高原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C.都是天然橡胶、蕉麻、稻米的重要生产与出口区
D.夏季都盛吹东南季风,降水丰沛
读欧洲西部地区(图甲)和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乙),回答 12,13 题。
12.下列经纬线中通过的地区最能体现欧洲西部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特点的是
A.40°N 纬线 B.0°经线
C.15°E 经线
D.30°E 经线
13.欧洲西部传统农业与美国 A 农业带发展共同的优势条 件是
A.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牧草生长
B.劳动力丰富廉价
C.消费市场广阔
D.地形均以高原为主
14.2013 年 1 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下列现象与
雾霾天气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①城市汽车数量剧增;排放大量尾气
②工业生产及冬季取暖排放的粉尘、硫氧化合物等 PM2.5 颗粒物增多
③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④我国中东部降水比往年偏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关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冬季我国南北方普遍低温;
②夏季我国大多数地区普遍高温
③季风区夏季降水较多
④我国各地年降水量差别不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我国香港、台湾与内地经济合作中,具有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矿产资源
B.资金和管理经验 C.消费市场
D.廉价的劳动力
17.下列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A.东部沿海利 用浅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
C.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果业
读表格资料及图,完成 18,19 题。黄河部分水文站检测黄河流量和含沙量变化表
站名
兰州 河口 三门峡 旧孟津
流量(m3/s)
含沙量(kg/m3)
1120
2.7
840
6.8
1360
1460
42.8
27.2
18.黄河干流从兰州到河口的河段,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降水量少
B.农业灌溉等耗水量大
C.流经沙漠地区,河水下渗
D.跨流域调水造成水量减少
19.河口至三门峡河段含沙量增长快的原因是
A.河水的流量加大
B.河道通畅,流速快
C.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流经沙漠地带,携带泥沙多
下图中 M 地区是我国某少数民族聚居地。读图完成 20,21 题。
20.关于 M 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里气候比较湿热
B.地处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
C.是傣族居民的聚居地
D.泼水节是聚居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21.下图中 A,B,C,D 四种民居建筑,属于 M 地区主要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是
读下图,完成 22,23 题。
22.该地河流夏季进入汛期,原因是
A.处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
B.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多
C.由于地形因素的影响,夏季降水多
D.夏季上游来自境外河水暴涨的影响
23.这里的城镇和交通线主要分布在
A.山麓地带
B.山脊或山坡处
C.沙漠内部
D.远离河流地带
24.关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农作物有春小麦,华北平原农作物有冬小麦
B.东北平原农作物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C.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
D.东北平原属于半干旱地区,华北平原属于半湿润地区
25.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变化的趋势是
A.总量已经停止增长
B.总量仍在增加,但增长速度出现了下降
C.总量已经开始明显下降
D.总量仍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45 分)
26.聚焦中低纬度。探究区域差异下图区域是世界陆地、人口最为集中区域,全球重要的
经济体主要分布于此。该区域,地理区域差异现象也非常明显,需要同学们进一步探究。
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7 分)
(1)A,C 代表的大洋是
;B,C 大洋间的航运捷径需经过 D 洲北部的峡
。
(2)该图图幅范围没 有包含的大洲、大洋分别是
。
(3)与其他大洲相比,D 大洲泥石流发生范围小的原因主要是
。
(4)图示区域跨越了哪些热量带?
。
根据 E,F 两地区位置和对应气候资料(甲或乙)写出 E 地区气候特征
;
夏季 E 地区大量游客到 F 地区去享受“阳光浴”的原因是
。
27.深化合作交流。互惠共赢发展 世界的经济发展、 文化繁荣需要广泛交流与合作,深
化合作、互惠、共赢已成世界各国的共识。2013 年 3 月 22 日至 30 日,习近平主席对俄罗
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中国、俄
罗斯、南非、巴西、印度)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下图为习主席出访路线图。据此回答下列
问题。(8 分)
(1)3 月 22 日莫斯科人们的着装为
A.春天的薄西服
B.夏天的短衫
C.秋天的单夹克
D.冬天的羽绒服
(2)3 月 30 日这一天,四国首都白昼最长的是
A.中国
B.俄罗斯
C.刚果
D.坦桑尼亚
访问期间,我们在电视上看到莫斯科与刚果人们着装有很大的不同,这个现象主要受
到
因素的影响。
(3)金砖国家中位于南半球、西半球的是
;20 世纪中国为非洲的坦桑尼亚、赞比
亚援建了坦赞铁路,中非间的这种互助合作属于
(4)非洲为何被称为“热带大陆”?
。
。
在非洲,每年 5 月中下旬,角马、蹬羚、斑马等数以百万的食草动物为追逐青草和水
源,从坦桑尼亚大草原向西北方向开始长达 3000 多千米迁徙的悲壮生命之旅。迁徙路上危
机四伏,凶险而艰辛。角马穿越马拉河(下图),更是对它们智慧与胆识的考验。历尽千辛
万苦,甚至是生命代价,它们最终来到肯尼亚马赛马拉水草肥美的“伊甸园”,一直待到 9
月份。11 月份又回迁至原来的家园。
(5)从上述描述中分析,角马等食草动物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离乡背井”进行长距离
的迁徙?
迁徙之路,危机四伏,它们可能遭到哪些食肉动物的猎杀?
(写出两种)。
28.加强海洋维权,构筑蓝色梦想 21 世纪是海洋时代,加强海疆维权和海洋资源开发,
构筑蓝色发展梦想成为一种战略选择。为此,我国于 2012 年 6 月 21 日设立了三沙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