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6 月 30 日广东茂名高州市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试卷分值: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60 题,每题 1.05 分,共 63 分)
1.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学前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敏感
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一时期,儿童(
)
A.开始在意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B.尝试思考人生的意义
C.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
D.逐渐形成个人的性格特点
2.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是(
)
A.教师
B.陌生人
C.同伴
D.父母
3.下列关于文化与教育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文化是经济政治作用于教育的中介
B.文化可主动地影响教育
C.文化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D.文化可相对独立地影响教纛戏筑其
4.下列选项中,属于大型体育游戏玩具的有(
)个。
①滑梯
②秋千
③平衡木
④拼图
⑤动物卡片
A.2
B.3
C.4
D.5
5.家庭教育领域涉及范围很广,在不同家庭的生活环境、交往关系、生活方式中,儿童
可随之获得不同的教育信息和生活经验。这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具有(
)
A.单独性
B.持久性
C.率先性
D.丰富性
6.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即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
都是课程”。这说明在学前教育中要贯彻(
)
A.重理论轻实践的原则
B.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的原则
C.保教结合的原则
D.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办园的原则
7.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讲解的内容,时而微笑,时而皱眉,时而挥舞着手臂,时而
悄声细语,带着饱满的感情为幼儿讲解,让幼儿充分理解讲解的内容。这体现了教师在运用
讲解语时应遵循(
)的原则。
A.准确清晰
B.生动活泼
C.鼓励性
D.有效性
8.袁老师引导小朋友们比较猫和狗两种动物的相同之处,最后得出它们都是四条腿,家
里可以养,全身有皮毛,会咬人等。这一行为能够发展儿童的(
)
A.平衡性和协调性
B.语言理解能力
C.观察力和洞察力
D.道德判断能力
9.小琪刚开始练习动作时只会趴着,不会向前爬,无论老师怎么教她,她都只会向后退。
后来老师想到小琪最喜欢娃娃,于是就在终点处放上一个漂亮的娃娃,小琪最后竞一步一步
地爬了过去。该老师在这里采用的是(
)
A.循序渐进法
B.积极鼓励法
C.兴趣启发法
D.家所同步法
10.家园合作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依据不同的标准,家园合作的形式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其中,(
)是最简单、最及时、最方便的谈话形式。
A.家访
B.家长来访
C.家长开放日
D.随机交流
11.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建立其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基
本方法是(
)
A.“做中学”
B.“玩中学”
C.“教中学”
D.“乐中学”
12.幼儿教师的教学口语应当使用标准的(
),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
A.蒙古语
B.闽南话
C.潮汕话
D.普通话
13.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线,抓住重点,运用线条和箭头等符号,把教学内容的结构、
脉络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板书形式为(
)
A.图文式板书
B.词语式板书
C.线索式板书
D.表格式板书
14.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如果对于某个问题,教师不够熟悉的话,
下列做法最恰当的是(
)
A.要求幼儿保持安静,限制幼儿发问
B.忽视幼儿的问题,继续进行教学活动
C.随意编一个答案告知幼儿
D.跟幼儿解释清楚,待查清楚后再对幼儿进行准确清晰的讲解
15.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的(
)是幼儿与周围环境中的人或物直接相互
作用的外部活动,是最富有发展价值的综合性活动。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学习活动
D.实践活动
16.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原则中,(
)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园课程时,不应只考虑“显性”
的教育影响,也应充分考虑幼儿可能获得的“隐性”经验;不应只重视直接教学,也应该重
视间接教学等。
A.独立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生活化原则
D.主体性原则
17.五指活动课程是由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创编的,其内容由 5 个方面组
成。下列属于五指活动课程内容中的社会活动的是(
)
A.健康检查
B.早操
C.手工
D.升降国旗
18.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杜老师让中班的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微笑》。在游戏过程中,有
一位扮演小蚂蚁的幼儿在一旁玩起了玩具。杜老师见状,便说:“小伙伴们,小蚂蚁迷路了,
谁愿意帮助他找回自己的同伴,并把微笑送给他呢?”其他小朋友听后,都纷纷过去帮助,
使这位幼儿重新进入了角色中。案例中杜老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使用的语言遵循了(
)
原则。
A.形象性
B.文学性
C.逻辑性
D.简练性
19.学前教育机构最常用的消毒液是(
)
A.来苏水
B.石灰乳
C.84 消毒液
D.漂白粉澄清液
20.在幼儿园卫生管理中,下列给患儿喂药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A.核对药名与患儿的姓名及服药剂量
B.液体药物应用量杯服用,中成药丸应捏成小球状服用
C.准备服药用的白开水
D.幼儿服药后无需做服药记录
21.下列对盥洗室垃圾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保育员需教育婴幼儿把垃圾随时放人垃圾桶里
B.垃圾可以每周倾倒处理一次
C.垃圾桶每周用刷子彻底清刷一次
D.室内要用带盖密封的垃圾桶
22.在教授歌曲《小红帽》时,教师根据歌词大意和歌曲的情节内容,把它改编成一个
)相
童话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来熟悉歌词和歌曲内容。这位教师运用了把歌唱活动与(
结合的教学方式。
A.学前儿童语言活动
B.学前儿童科学活动
C.学前儿童美术活动
D.学前儿童体育活动
23.在进行“磁铁具有吸引力”的科学活动之前,刘老师为幼儿准备了磁铁、小铁球、
铁丝等工具,让幼儿自己拿磁铁去吸铁制品,感受磁铁的吸引力,然后再展开讲解。刘老师
采用的导入方法是(
)
A.体验导入法
B.情境导入法
C.问题导入法
D.故事导入法
24.教师在选择故事时,要考虑幼儿是否能够接受,是否适合幼儿当前的发展。这说明
教师选择的故事要(
)
A.与教学主题相联系
B.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C.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性
25.大班的幼儿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于是王老师经常在阅读活动前,组织幼儿
“猜书名”。猜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时让幼儿在“看图推测”后猜,有时则在“教师指读”
后猜,以帮助幼儿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王老师的做法主要在于培养幼儿的(
)
A.假设技能
B.观察技能
C.概括技能
D.预期技能
26.在《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中,教师问小朋友:“乌鸦的肉怎么掉下去的?如果不听狐
狸的甜言蜜语,它的肉会不会掉呢?”这种启发幼儿想象的问题属于(
)
A.回忆性问题
B.体验性问题
C.创造性问题
D.离散性问题
27.教师在向幼儿讲述长篇故事时,应该(
)
A.不停顿、一口气讲完
B.设置固定的讲故事时间,时间一到就立即停止讲述
C.在情节转折或扣人心弦处有意停顿
D.反反复复讲述,以免幼儿忘记前面的内容
28.教师在讲故事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物特征来选择适当的语调、语速等,以增强故事
的感染力,如表现沙和尚说话时可以用(
)的语调、(
)的语速。
A.平缓较慢
B.顽皮稍快
C.不屑较快
D.冷漠较慢
29.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教育目标的是(
)
A.形成良好的阅读态度和习惯
B.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
C.初步建立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
D.能对文学作品做初步评论
30.-个学期下来,老师对小明在课上与老师、小朋友之间的交流情况做了总结。这毫老
师对学前儿童(
)进行的评价。
A.课程中的参与度
B.课程中的学习能力
C.学习方式
D.课程中的互动程度
31.中班幼儿观察醋泡鸡蛋的实验后,提出既然醋能让鸡蛋变软,热水应该也能让鸡蛋
变软。这反映出幼儿正在经历的科学探究过程是(
)
A.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