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初中地理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一卷为单项选择题,第二卷为简笔画图题,共 7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
上。并将考号对应的信息点,用 2B 铅笔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华盛顿时间 2008 年 11 月 4 日 23 时,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发表获胜演说。
1、 我国电视观众收看奥巴马获胜演说直播的时间(北京时间)是
A、 11 月 5 日 12 时 B、11 月 4 日 12 时 C、11 月 5 日 10 时 D、11 月 4 日 15 时
2、 奥巴马获胜演说的地点选择在他的家乡芝加哥。这里的气候特点是
A、冬温夏热,全年降水量大
C、全年温和多雨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完成 3—5 题
B、冬寒夏热,全年降水量较少
D、常年高温干燥
3.图 l 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A.锋面雨
D.地形雨
4.图 2 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B.对流雨
C.台风雨
A.海陆间水循环
B.海洋内部水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
5.图 3 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 7 月等温线
C.北半球 7 月等温线
B.南半球 1 月等温线
D.北半球 1 月等温线
在 2008 年樱花盛开的季节,胡锦涛主席一行圆满完成了对日本的“暖春之旅”。此行进一步
推进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完成 6—8 题。
6.日本与我国一水之隔,这里的“一水”是指
.
A.日本海
B.渤海
C.黄海
D.东海
7.每年日本不同地区樱花开放日期各不相同。从 4 月初到 6 月末樱花依次盛开的地区是
A.本州、九州、北海道
C.九州、本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州、九州
D.北海道、九州、本州
8.5 月 10 日胡主席参观了松下电器公司。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该公司部分电器装配厂
较早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这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运输
读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示意图(图 4),回答 9、10 题。
9.雨带位于 A 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北部进入小麦收获季节
B.澳大利亚进入小麦春播季节
C.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水少
D.东北地区常出现春旱
10.雨带位于 C 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季风
B.副高位于 15°N—20°N
C.华北地区常出现大风沙暴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伏旱
图 4
图 5 是“某地地形简图”。两中学生分别到达 P、M 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读图回
答 11—13 题。
11、从图中可以读出,P、M 两点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100 米
C.200 米
B.150 米
D.250 米
12、两学生实地测量 P、M 点海拔高度,可用下列哪个最便
捷的技术:
A.遥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B.全球定位系统
13.图中 P、Q 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县发生 8.0 级地震(如图)。
汶川县介于北纬 30°45′-31°43′与东经 102°51′-103°44′之间,总面积 4084 平方公
里。面积虽然不大,但可分为 8 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说。完成 14
—16 题
14、汶川所处地震带位于两个板块交界地带,这两个板块是
A、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C、 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
D、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15、汶川地震发生地位于下列哪个地形区
A、横断山区
B、成都平原
16、与汶川纬度大致相当的城市是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A、郑州
B、兰州
C、上海
D、昆明
汶川县城
图 6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
17.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国西北部地区河西走廊。为半干旱气候,农业是以生产粮食为目的小麦、玉米、绿肥的二年三
熟制,但近年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以及防止土地沙漠化,当地农民积极试验各种林农结合的生态
农业,下表即为部分试验的效益成果。请表 1 回答 18—19 题。
编号
结构模式
投入产出比
产值(元/亩)
甲
乙
丙
丁
戊
林网—粮食—蘑菇
林网—粮食—蔬菜
林网—枣—粮—草莓
林网—桃—粮—蔬菜
林网—苹果—粮—蘑菇
18、哪一种林农生态模式的每亩净收益最高
A、乙
B、丙 C、丁 D、戊
1:2.44
1:2.67
1:2.70
1:2.71
1:2.69
132.70
1170.00
1819.10
1809.40
1865.00
19、林农结合的生产模式,所以会有较佳的生态效益,是因为人工建立了立体的生态空间结构。
上述各编号的效益可能是 (甲)防风固沙 (乙)提高地力 (丙)改善微气候 (丁)减
少病虫害,其中防风林网所提供的生态效益,应为: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丙丁 D 甲乙丁
读表 2 数据,回答 20—21 题。
表 2 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海拔/m 纬度
经度
北京 31
39°55′N
116°24′E
兰州 1517
36°03′N
103°49′E
福州 84
26°02′N
119°19′E
甲地 110
34°44′N
113°42′E
乙地 1891
25°04′N
102°42′E
20、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1、图 7 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近年来,人类探索太空热情空前高涨,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进展令人振奋。完成 22—24 题
22、2007 年 4 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
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23、2007 年 4 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可能适
宜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行星上有岩石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
B、行星上有液态水与适宜的温度
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24、据报道,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天文台,该地进行天文观测的优势是
A、极昼时间长 B、极夜时间长 C、空气稀薄、干燥
D、海拔高,离太阳近
25、2008 年 12 月 1 日今晚,不少广州和佛山的朋友看到:“月亮和两颗星星组成了笑脸”,
这两颗星星是:
A、金星、木星
B、金星、土星
C、火星、土星
D、火星、木星
26.拉萨有“日光城”之称;重庆则有“蜀犬吠日”之谚,造成两个纬度相近的城市产生这
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建设布局
C.工业水平
B.海陆位置
D.地形地势
27、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但交通网络修建的成本远高于环渤
海地区,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土地价格昂贵
C.河网密布
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
28、图 8 为我国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这些等温线的分布大致呈东西向平行排列,与下列哪
一因素关系最密切?
图 8
A.洋流的流向
C.河湖的流向
B.山脉的走向
D.太阳的辐射
东南亚、南亚国家自然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多样,具有经济发展的良好条件。完成 29、
30 题。
29、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共同点的斜述正确的是
A.受热带季风影响,农业生产具有良好水热条件
B.大部分地区属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活
C.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均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工业
30、下列关于东南亚与南亚地理特征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亚以白色人种为主,而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
B.东南亚适宜于天然橡胶生长,而南业有利于棉花种植
C.南亚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而东南亚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
D.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之地,而东南亚华人华侨相对较少
表 3 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 GDP 耗水量表”。答 31-33 题。
表 3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每万元 GDP 耗水量(m3 ) 5045
514
387
31.由表 3 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 GDP 耗水量约是美国的 10 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法国
3357
288
世界平均
8900
1344
32.我每万元 GDP 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3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D.水污染严重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B.控制城市规模
D.优先发展工业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 34-35 题。
34.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35.甲地所属的植被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图 9
D.温带落叶阔叶林
36、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从图 10 中可以看出,野
骆驼
图 10
A.曾生活在热带与亚热带森林交界地区
B.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
C.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D.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37.如图 11 为我国某区域图,以下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
的是
A.A 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
产基地的自然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A 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壤盐碱化问题,其
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
不易下渗
C.B 处由汉朝时水草丰美的大草原,变成现在
的沙漠景观,其人为原因是农业由耕种向畜
牧转变的结果
D.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
长廊”,应该属于以化学和火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图 11
图 12 为“2000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
迁移示意图”。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
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
区。读图回答 38、39 题。
38.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
确的是: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39.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
行政区有:
A.山西
B.江苏
图 12
D.黑龙江
C.广东
40、“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在下列影响“长寿
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A.饮用水质量好
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姓名:
考号
学校
第二卷
二、简笔画地理示意图(20 分)
41、画黄河干支流示意图。要求画出发源地、黄河干流、流入的内海、两条最主要支流、两
个流域分水岭(山脉),并标注相关名称。
42、用联系图(纲要信号图)揭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原因
一、单项选择题(4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80 分)
答案
1
序
号
答 A
2
B
3
C
4
C
5
C
6
D
7
C
8
B
9
C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B
B
D
A
C
A
D
A
B
案
序
号
答
案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A
B
C
A
D
C
D
A
B
B
B
C
D
B
C
A
C
A
B
二、简笔画地理示意图
41、画出黄河干流得 4 分,画出渭河、汾河各得 1 分,画出渤海西岸轮廓 1 分,画出巴颜喀
拉山得 1 分,画出秦岭、阴山各得 1 分。要求位置、名称准确。
42、西北内陆除最下面 2 个框,其他 5 个框每个 2 分,下面 2 个框的,每画对 1 个,奖励 2
分。
无流区、内流区
(多季节河)
西北内陆:
干旱
荒漠、草原
降水少
多风沙
日照强
温差大
畜牧业
深居内陆
高原高山阻挡
灌 溉 农 业 与
绿 洲 农 业
( 瓜 果 特 别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