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北京市延庆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北京市延庆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基础·运用(共 14 分) 学校开展“妫川观察”新闻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妫川观察”小记者们在 9 月初通过现场和网络两种方式对延庆高铁站人员进行采访。请阅读采访记录, 者:“您在这干多长时间了?预计什么时候结束工程?” 完成(1)—(2)题。(共 4 分) 记 施工工人:“我们来这里两个月左右,现在负责卫生间施工,估计还得一周结束。” 记 者:“高铁何时开通?延庆站预计车次会有多少?延庆站作为交通枢(niǔ)启运后会有哪些功 能?” 工作人员: “我们从七月末开始大规模排班,只知道快开通了,但最近开通好像不现实。” “7 月 17 日,我们站通信信号工程顺利通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初步验收。” “车次的话不好说,但是这阶段有测试的车我给记下来了,大概有 4 对车。有到北京北站的,也有到 清河站的。” “延庆站开通后支持市郊铁路 S2 线,高铁到西直门可以换乘.地铁,在延庆站不出车站广场可以坐公交、 打出租,还留有自行车停车位。” (1)依次给采访记录中文字拼音写汉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钮 C.纽 chéng chéng B.纽 D.扭 chèng chèng (2)小记者们按照“倒金字塔结构”梳理采访内容,请你选择排列的依据(2 分) 最重要事实:延庆站近期无法开通,具体时间等候官方发布。 次要 事实:延庆站开通后支持高铁、地铁、S2 线、公交、出租车换乘方式,提供公用自行车。 再次要事实:开通后预计有 4 对高铁,开往北京北站和清河站。 A.按照回答采访的先后顺序 C.按照从开通到坐车的顺序 B.按照延庆老百姓关心的程度 D.按照新闻事实的详略程度 2. 在横线处选择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 分) 为完成新闻采访任务,小记者们在设计采访提纲时 ① ;在实地采访中,虽然遭遇大雨天气, ② ,收集了丰富的采访资料,为撰写新闻稿件做好充分准备。 但不怕困难、 A. ①殚精竭虑 ②竭尽全力 C. ①处心积虑 ②竭尽全力 B. ①殚精竭虑 ②呕心沥血 D. ①处心积虑 ②呕心沥血 3.下面是小记者们撰写的一则消息,新闻主编在审稿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解决。按要求完成 (1)-(3)题。(6 分) 本报讯(妫川观察 小记者)延庆高铁站主要工程均已完工,具备通车条件,但近期无法实现通车。 ①记者通过延庆高铁站的采访了解到,延庆站已通过通车条件的测试,但卫生间等站内设施仍在施工, 近期无法实现通车。延庆站内有支持身份证刷卡和交通卡的检票闸机,支持高铁和 S2 乘车。车站将支持地 铁、公交、出租车换乘。站内车展大屏显示 4 对测试车次,开往北京北站和清河站。据站内工作人员提供 的信息来看,预计这 4 对车次就是开通后的车次。延庆支线开通后,从延庆开往北京北站票价大概在 30-40 元左右。 ②2018 年底开工并于近日主体完工的延庆高铁站坐落于原延庆火车站北侧,延庆支线自京张高铁八达 岭西线路引出,终点至延庆站。延庆支线线路全长 9.330 公里,其中桥梁长度 2.6 公里,设计时速 160 公 里。 ③延庆站开通后会给老百姓出行带来大大的便利,同时将带动延庆经济增长,造福延庆人民。 (1)请你给这则消息加一个标题。(2 分)
答: (2)第①段消息主体中划线处表达欠妥,请你修改。(2 分) 答: (3)第②段消息背景中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2 分) 答: 4.小记者们要把“妫川观察”成果制作成电子刊物,确定“务实、高效、青春、活力”办刊宗旨。你认为 封面“妫川观察”四个字用哪种书体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2 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19 分) (一)默写。(共 5 分,每空 1 分) 5. 6.晴川历历汉阳树, 7.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1 分) 。(崔颢《黄鹤楼》)(1 分) , 。(2 分) 8.曹操的在《龟虽寿》中表达自己老当益壮,渴望建功立业的诗句是: ,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 分) (二)阅读《使至塞上》,完成 9—10 题。(共 6 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使至塞上》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 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4 分) 答: 10.古代诗词中“雁”的意象非常丰富。诗人借“雁”或抒发思乡之情;或比拟自身,表达孤寂飘零之感; 或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请你谈谈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的理解,并说明诗人 借“雁”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 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1 - 14 题。(共 8 分)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黄牛滩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 黑牛黄,成就①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迂回,虽途经信宿②,犹望见此物。故 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迂回,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故.渔者歌曰 自.非亭午夜分 既人迹所绝. 虽.途迳信宿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 (2)色如人负刀牵牛 答: 13.下列对【甲】【乙】两篇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甲】文“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给人一种婉转悦耳的感觉。 B. 【乙】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C.两文通过对动物“猿”和“黄牛”的描写,突出三峡景物特点。 D.两文结构安排都是先写山,后写水,结构清晰,条理清楚。 1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①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 黄牛如故”,侧重写水的 ② 。【都用原文词语回答】 (2 分) 三、名著阅读(4 分) 15. 新华网北京 2015 年 2 月 28 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28 日下午在北 京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请结合你读过的一部红色革命文 学名著的内容,谈谈你对个人信仰和民族命运的关系认识。(150 字左右)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 (一)阅读《给母亲梳头发》,完成 16-18 题。(共 8 分) 给母亲梳头发 ①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 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 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 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 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 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 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 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 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 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 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 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 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 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
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 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 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 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 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 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 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 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 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 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 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 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 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16.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4 分) 答: 17.请你从词语运用和修辞方法两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2 分) 答: 18.有人认为,本文是书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表达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 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2 分) 答: (二)阅读《平常的沈从文》,完成 19—21 题。(共 8 分) 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①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可惜在“文 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自己的序言说过这 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 有应验,他没有想到,【甲】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②在平常生活中,说到“伟大”,不免都牵涉到太阳,甚至有时候连毫无活力的月亮也沾了光。若是 有人说沈从文伟大,那简直是笑话。他从来没有在“伟大”荣耀概念里生活过一秒钟。他说过:“我从来 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他不过是一颗星星,一颗不 仰仗什么而自己发光的星星。 ③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老子曰:“上善若 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滴石穿的力量。 ④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⑤好些年前,日本政府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据说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 因为服饰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 了。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 他。 ⑥在他的客厅里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 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
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 会换上正统衣服的”。“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不要因为服 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 “你们这位皇 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的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不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 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 ⑦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 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⑧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 ⑨ 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 ⑩“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却装着没看 到我,我们擦身而过。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 长辈,我们却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 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揭下那张“打倒反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乙】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 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⑪“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也好像是家乡土地通过他的嘴巴对我们两代人的关照, 叮咛,鼓励。⑫日子松点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有一次,他说他每天在天安门历史博物 ⑬又有一次,他说,有一天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 ⑭时间过得很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到河北磁县在解放军监管下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 ⑮钱钟书先生,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 ⑯表叔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是我们 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 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故乡山水的影响吧。 19.文章从“平常”落笔,字里行间却洋溢着作者对沈从文“不平常”的崇敬之情。试结合全文,概括说出 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 沈从文“不平常”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答: 答: 20.从文中划直线句中任选一句,解释句子在文中的含义。(2 分) 21.阅读第⑮段,仔细品味画波浪线的句子,你看到了怎样的沈从文先生?(3 分) 答: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22—24 题。(共 7 分) 【材料一】 汽车自诞生伊始,就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了人类改变自然、改变社会的步伐,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但汽车的产生对人类的影响是多元的。比如,传统燃油汽车在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活带 来种种问题:制造汽车时需要 ① (消费/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除了使用钢铁外,现代的汽车还需要 使用能耗很高的铝材和难以回收的塑料,汽车行驶时需要大量石油来驱动内燃机;在各类事故中,汽车引 起的交通事故导致人类死伤数最多;大量的汽车造成交通拥挤,车辆的停放也日益压缩人们的生活空间; 同时,由汽车带来的噪声污染和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在汽车行业变革汹涌来袭之时,汽车制造大国相继出台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我国针对新能 源汽车的销售也出台了高额补贴的优惠政策。 【材料二】 目前我国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所有的动力由电机输出,同时电力来源于充电。它技术简单成熟,充完 电就可以行驶,目前续航里程已超 300 公里。其保养费用低,行驶时没有排放。缺点是充电桩少,充电不 便。 混合动力汽车则同时用发动机和电机这两个能量转换器以及两套能量储存系统来驱动车辆。它续航里 程长,还可以随时加油,且油耗低。但两套系统也使其价格和维护保养费用偏高。 燃料电池汽车是以氢气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运行过程中排出物 是水,且可通过加注燃料来保证续航。但目前氢燃料存储和运输成本过高,能加注氢燃料的点太少,限制 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 【材料三】 2017 年美法中三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表 销售国 销售数量(万辆) 销售增长 国内市场份额占比 美国 法国 中国 20 3.6 55.6 26% 26% 69% 1.2% 1.7% 2.1%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7 年,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还是国内市场份额占比,美法两国均与 我国存在显著 ② (差距/差别)。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道风景。 与之相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也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动力电池的骨干企业研发 投入占比达到了 8%以上,高于全球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车主关注的充电桩建设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7 年,全国私人专用充电 桩达 24 万个。以北京为例,个人购买电动汽车约 10.7 万辆,充电设施安装比例接近 80%。公共充电桩建设 也在稳步增长。截至 2017 年底,我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 21 万个,保有量位居全球首位。城际高速快充站 建设提速,建成充电站 1400 多个,涉及 19 个省市区,服务 3.1 万公里的高速公路。 2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目前我国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有哪些优势? (2 分) 答: 23.从【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后的括号内分别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①处应填_____________,②处 应填 (2 分) 24.家住延庆的王阿姨,在昌平上班,每天上下班大约 50 公里,需要购置一辆汽车。某汽 车销售人员向她推荐纯电动汽车,但王阿姨担心车贵、路远、充电不方便。请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写 一段话,打消她的顾虑。(3 分) 答: 五、写作(40 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小传记述较简略,往往把笔墨集中在传主经历上,通过叙 述一些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的特点。请你给自己的一位家人或者一位同学,写一篇小传。题 目自拟。 题目二:在学习新闻活动探究单元时,你和同学们参与了“新闻采访”活动。完成采访任务的过程, 也一定发生了有趣、新鲜、难忘的事,让你记忆犹新,引发思考。请以“第一次采访”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一定在答题纸上填涂选择结果。 (2)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3)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 600-800 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的真实姓名。
初二语文答案 一、 基础与运用 1. (1)C (2 分) (2)B(2 分) 2. 3.(1)延庆高铁站具备通车条件,近期仍然无法通车 (2 分) A (2 分) (2)“大概”和“左右”删掉一个。(2 分) (3)“坐落于原延庆火车站北侧,延庆支线自京张高铁八达岭西线路所引出”这里的逗号 改为句号。(2 分) 4. 行书 理由:行书行云流水,书写快捷、易辨识符合务实、高效、青春、活力的办刊宗旨。(书体 1 分 理由 1 分;选择其他书体,言之有理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每空 1 分) 5.牧人驱犊返 (1 分) 6.芳草萋萋鹦鹉洲 (1 分) 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 分) 8.老骥伏枥(1 分) (二)阅读《使至塞上》 9.“直”“圆”二字的锤炼之处就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其自然之处,在于符合塞外现实的 情境。(2 分) 好处: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 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最 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炊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写出两点即可 得 2 分) 10.诗人以“蓬草”“归雁”自喻,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1 分)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和孤独飘零之感。(1 分) (三)文言文阅读 11.C(2 分) 12.(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 (每句 1 分,意思对即可) 13.D(2 分) 14.①疾 ②迂或者迂回(2 分,每空 1 分) 【译文】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山下有石滩,名叫“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面的高崖间,有一山石很像 人的样子,背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 究。这块岩石已经很高了,又加上江流湍急,纤回曲折,即使沿途经过,住上两夜,还是能够望见此物。 所以在这里行走的人有歌瑶唱道:“早上从黄牛山出发,晚上寄宿在黄牛山,三天三夜,黄牛山依然像以前 那样。” 说的就是水路迂回曲折,回望还是一样。 三、名著阅读 15.答题要点(4 分) 明确个人信仰和民族命运关系的观点(1 分);结合名著中人物事迹谈信仰和民族命运关 系(2 分);字数符合要求(1 分)。 四、现代文阅读(23 分) (一)阅读《给母亲梳头发》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