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山东临沂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山东临沂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 25 道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1 年 10 月 16 日,神州十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太空遨游 183 天后, 于 2022 年 4 月 16 日,返回舱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图 1 为地球公转轨道示 意图,图 2 为东风着陆场和四子王旗着陆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神州十三号成功发射至返回舱成功着陆期间,地球在图 1 所示的公转轨道上未经过 a、b、 c、d 四段中( ) A. a 段 B. b 段 C. c 段 D. d 段 2. 宇航员在空间站看到地球“不停的旋转,美的令人窒息”。“不停的旋转”是指地球( ) A.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C.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 自转,方向自东向西 D. 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3. 着陆场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原因是( ) ①地域辽阔②地势平坦③河流众多④人烟稀少⑤经济落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4. 图 2 中①②③地分布着不同的植被景观,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 地形 动 B. 气温 C. 降水 D. 人类活 【答案】1. B 2. A 3. D 4. C 【解析】 【1 题详解】 神州十三号成功发射至返回舱成功着陆期间,从 10 月 16 日到次年的 4 月 16 日,地球公转 在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夏 至日(6 月 22 日前后),由图可知,地球在图 1 所示的公转轨道上未经过 b 段,B 正确。故 选 B。
【2 题详解】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时间为一天;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时间为一年。宇航员在空间站看到地球“不停的旋转,美的令人窒息”。“不停的 旋转”是指地球的自转,时间为一天,方向自西向东,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3 题详解】 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地域辽阔,①正确。四大高原中的内蒙古高原在内蒙古自治区, 是我国最平坦的高原,所以地势平坦,②正确。该区域距海较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 候干旱,河流稀少,③错误。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人烟稀少,④正确。经济落后不是 优势,⑤错误。所以①②④正确,③⑤错误。故选 D。 【4 题详解】 我国的西北地区深居内陆,①→②→③是自东向西越来越远离海洋,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 西逐渐减少的态势,受降水的影响,自东向西植被景观大致上呈现出由草原→荒漠草原→荒 漠的变化。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点睛】西北地区东西跨度大,地表景观有很大的差异,东部的大兴安岭一带,生长着茂密 的森林和草原,中部地区的内蒙古地区主要分布着广袤的草原,而到了西部的塔里木盆地, 由于降水稀少,地表以荒漠为主。 图为北京延庆西北部小海坨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 S 为 竞速雪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所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是( ) A. 山地 B. 高原 C. 丘陵 D. 盆地 6. 图中道路多为“之”字型,是为了( ) A. 欣赏美丽风光 B. 避免山洪危害 C. 防止植被破坏 D. 减缓路
面坡度 7. 运动员从竞速雪道 S 的山顶出发区①滑行到竞速结束区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山顶出发区位于竞速结束区的东北方向 B. 全程在山谷区滑行 C. 先上坡滑行,后下坡滑行 D. 雪道坡度逐渐变陡 【答案】5. A 6. D 7. A 【解析】 【5 题详解】 图示区域海拔在 500 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属于山地,A 正确;高原海拔在 500 米 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丘陵海拔在 500 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及疏密程度可知,图示区域不属于高原、丘陵、 盆地,BCD 错误。故选 A。 【6 题详解】 滑雪赛道呈“之”字形,可以减缓赛道坡度,有利于滑雪安全,D 正确;滑雪赛道呈“之” 字形不是为了“欣赏美丽风光”,也不是为了“避免山洪危害”,更不是为了“防止植被破坏”, ABC 错误。故选 D。 【7 题详解】 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山顶出发区位于竞速结束区 的东北方向,A 说法正确;运动员从竞速雪道 S 的山顶出发区①滑行到竞速结束区②先沿山 脊滑行,再沿山谷滑行,且一直下坡滑行,B 和 C 说法错误;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 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所以运动员从竞速雪道 S 的山顶出发区①滑行到 竞速结束区②,雪道坡度逐渐变缓,D 说法错误。故选 A。 【点睛】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海拔 较低,一般在 200 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丘陵海拔在 500 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山地海 拔在 500 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在 500 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 部起伏较为和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2022 年 1 月 15 日,汤加附近海底发生猛烈火山喷发,将烟尘喷射至海平面以上约 19.3 公里的高空。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要想及时监测本次火山灰影响的范围,宜使用( ) A. 世界政区图 B. 卫星影像图 C. 世界地形图 D. 世界气 候图 9. 汤加附近多火山、地震活动,原因是( ) A.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 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 地带 C.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D.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 地带 【答案】8. B 9. C 【解析】 【8 题详解】 火山灰会喷射至海平面以上约 19.3 公里的高空,要想及时监测本次火山灰影响的范围宜使 用卫星影像图,故 B 正确。世界政区图 、 世界地形图、 世界气候图无法监测火山灰影 响的范围,ACD 错误。故选 B。 【9 题详解】 据图可知,汤加东部位于大洋洲板块,西部位于印度洋板块,属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交界地带,板块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发,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 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 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又译“欧亚板块”) 、非洲板块、美 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 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 板块。 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在肯尼亚的东北部建设了大规 模光伏发电站,电站的修建大大降低了当地清洁能源的价格,图为非洲主要矿产分布图,图 为肯尼亚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为光伏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富、高”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热——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B. 黑——以黑色人种为主 C. 富——矿产、生物资源丰富 D. 高——出口工业产品,经济收入高 11. 肯尼亚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太阳能资源丰富②政府支持③降水季节变化大④地形平坦开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 题详解】 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富、高”的特点,热: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气温高;黑: 以黑色人种为主; 富: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丰富,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经济发展水 平低;故 A、B、C 正确,高:海拔高,多高原。故 D 错误,故选 D。 【11 题详解】 肯尼亚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纬度低,热量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 方便修建光伏发电站,故①④正确,政府支持属于社会条件;降水季节变化大和光伏发电无 关,故②③排除。故选 B。 【点睛】撒哈拉以南非洲具有“热、黑、富、高”的特点,被称为热带大陆,高原大陆,黑 人大陆,富饶大陆。矿产资源、生物资源丰富,以出口初级农矿产品为主,经济发展水平低, 属于发展中国家。 图为印度、巴西两国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两国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生产共同的有利条件是( ) A. 气候温和,地广人稀 B. 劳动力少,机械化程度高 C. 热带面积广,水热条件优越 D. 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13. 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生态效益体 现在( ) ①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②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 ③提供木材、药品、食品等④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12. C 13. C 【解析】 【12 题详解】 印度、巴西两国都是农业大国,都是以热带气候为主,纬度低,热量充足,水热条件优越, 故 C 正确;印度、巴西两国都是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充足,故 A、B 错误;巴西没有热带 季风气候,故 D 错误,故选 C。 【13 题详解】 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生态效益在于: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等,提供木材、 药品、食品等属于热带雨林的经济效益,故排除④,故选 C。 【点睛】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生态效 益在于: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等。 中国第 38 次南极考察队于 2021 年 11 月 5 日出发,2022 年 4 月 26 日返回上海基地码 头。图为 2022 年 5 月 30 日我国南极科考站实时气温监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每年 1 月至 2 月是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段,原因是( ) A. 气候寒冷,冰层厚 B. 处于暖季,白昼长 C. 气候寒冷,降水少 D. 处于暖 季,炎热干燥 15. 图示科考站实时气温监测数据说明南极地区( ) A. 酷寒 B. 干燥 C. 降雪多 D. 烈风 【答案】14. B 15. A 【解析】 【14 题详解】 每年 1 月至 2 月是南极的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出现极昼现象,白昼长,气温相对其 他月份较高,处于暖季,B 正确,AC 错误;因纬度高,暖季温度也较低纬度地区低,不会出 现炎热天气,D 错误。故选 B。 【15 题详解】 图示科考站实时气温监测数据显示,科考站中纬度最低的长城站为-3℃,中山站为-8℃,罗 斯海新站为-18℃,另两个科考站更低,说明南极地区气温较低,气候寒冷,酷寒,故 A 正 确。图中没有显示干燥程度、降雪情况、风力情况,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每年 1 月至 2 月是南极的夏季,气温相对较高,出现极昼现象,白昼长,南极科学 考察的最佳时段。 我国是统一和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图为我国某少数 民族及其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 A. 少数民族只分布在边疆地区 B. 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 C. 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 各民族均匀分布 17. 图中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 华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西南地 区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 题详解】 我国各民族分布很不均匀,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汉族集中分布在我 国中部和东部地区,ABD 错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呈现出“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C 正确。故选 C。 【17 题详解】 图示少数民族的传统民居是高架屋,属于干栏式建筑,墙体单薄,门窗开的较大,建有完善 的排水系统,有利于通风散热和雨水的排泄,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或放杂物,适应炎热多 雨的气候特点,该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D 正确;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 的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没有高架屋这样的传统民居,ABC 错误。故选 D。 【点睛】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92%,其他 55 个民族 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 东北地区,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青海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2021 年 2 月,青 海至河南 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正式投运。来自高原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中部 多个省份。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青海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居全国第一,其清洁能源主要来自( ) A. 风能、太阳能、水能 C. 水能、天然气、煤炭 B. 风能、天然气、石油 D. 地热、太阳能、石油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