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山东聊城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资料共2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 年山东聊城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共 50 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下列诗词中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诗词 生物特征 A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能繁殖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生长发育 D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排出体内的废物 B. B C. C D. D A. A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 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 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形象生动地突出描述了燕子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求 偶行为,A 正确。 B.红杏出墙是受光照刺激引起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B 正确。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蛙鸣是一种求偶现象,属于繁殖行为,C 错误。 D.芳林新叶催陈叶是指新叶长出老叶脱落,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的特征,D 正确。 故选 C。 2. 青蛙与蜥蜴的生殖发育特点相同的是( ) A. 体外受精 B. 体内受精 C. 体外发育 D. 变态发 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 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 化而变化。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都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
【详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是雌蛙将卵细胞排在水中,雄蛙将精子产在卵块上,精子 与卵细胞在水中受精,属于体外受精,幼体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幼体发育成成体 后,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 性上,变化明显,属于变态发育。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体外发育。可见 C 正确。 故选 C。 3. 林奈在研究生物分类时把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的动物统称为蠕虫。 由此判断不属于蠕虫的是( ) B. 缢蛏 C. 沙蚕 D. 丝虫 A. 血吸虫 【答案】B 【解析】 【分析】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有肌肉,它们主要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蠕 动。 【详解】林奈把身体细长、左右对称、无附肢、能够蠕动的动物统称为蠕虫。蠕虫动物靠身 体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蠕动,如血吸虫、沙蚕、丝虫等。缢蛏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 贝壳和退化的内壳,有外套膜。 故选 B。 4. 下列关于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 1、2、3、4 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B. 过程 4 表示细胞分化,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C. 过程 2、3 表示细胞分裂,该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 D. 过程 1 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生物在个 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
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 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 果。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 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详解】A.细胞通过分裂和生长,使细胞的数目增加,体积增大,使生物体由小长大细胞 的发育是细胞生长的结果,A 正确。 B.4 细胞分化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 不同的组织,B 正确。 C.2、3 表示细胞分裂,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 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C 正 确。 D.过程 1 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不 断的生长,但这种生长不能是无限制的,D 错误。 故选 D。 5. 生物学社团在实践基地种植了花生,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记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花生种子萌发后,胚芽发育成芽,并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B. 花生幼苗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缺乏含钾的无机盐 C. 花生根的生长主要依靠根尖的分生区和伸长区 D. 花生果实中一般有 2~4 粒种子,这与子房中胚珠的数量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 水,把子叶中的营养运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 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 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 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 区、成熟区。 子房在完成受精后发育情况为:
【详解】A.花生种子萌发后,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 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A 正确。 B.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因此,花生幼苗植株矮小,叶片发 黄,可能是因为土壤中缺乏含氮的无机盐,B 错误。 C.花生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C 正确。 D.果实中含有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因此,花生果实中一般有 2~4 粒种子,这与子房 中胚珠的数量有关,D 正确。 故选 B。 6. 为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人员对其种植密度进行研究,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 点为玉米最合适的种植密度 B. 种植密度为 d 时,玉米的产量最高 C. 种植密度越大,玉米积累的有机物越多 D. 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光合作用 的强度不断增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 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 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合理密植就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合理密植指的是种植既不能过密
又不能过稀,种植过密,使得植物的叶片相互遮挡,影响接受阳光,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 用,不能增加产量。种植过稀不能使最多的植物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造成光能的浪费, 不能最大限度的合成最多的有机物,此解答。 【详解】A.由图可知种植密度为 b 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 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此时光合作用效率最高,能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即为玉米的合理密植, A 正确。 B.种植密度为 b 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玉米的产量最高,而种植密度为 d 时光合作用与 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光合作用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被呼吸作用完全消耗,有机物不能得以积累, 因此玉米产量不会最高,B 错误。 CD.从图示可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呼吸作用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应该是先增强 后保持不变,因此种植密度适中,玉米的有机物积累才最多,CD 错误。 故选 A。 7. 下列对相关植物形态、生理功能、生殖等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海带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葫芦藓植株矮小,有根茎叶的分化 C. 肾蕨用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D. 银杏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 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 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详解】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A 错误。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 组织,B 错误。 C.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孢子属于生殖细胞,C 正确。 D.银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D 错误。 故选 C。 8.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已成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下图甲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 塔”图,图乙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多吃些图甲中 c、d 层食物 B. 图甲中 c 层物质在图乙 h 部位开始消化 C. 图甲中 e 层物质的消化过程可用图乙中 X 曲线来表示 D. 图乙中 i 处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因此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需要多吃些图甲中 c 鱼肉、 d 奶类食物,为青少年成长提供蛋白质,A 正确; B、c 层含有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是从 h 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 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B 正确; C、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e 为油脂类食物富含脂肪。图甲中 e 层物质的消化过程可用 图乙中 Z 曲线来表示,C 错误; D、图乙中 i 处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因此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D 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平衡膳食宝塔的含义,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 。难度中等,属于理解 层次。 9. 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大气气体成分见下表,对比发现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明显增 多。 二氧化碳产生于( ) 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 在大气中的含量(%) 78 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78 21 16 0.03 0.07 0.9 4 1.1 0.9 B. 鼻腔 C. 气管 D. 肺泡 A. 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
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 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 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 如图所示: 因此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 故选 A。 10. 下列有关食品保存和发酵食品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制作腐乳和酱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作用 B. 真空包装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是因为抑制了需氧菌的生长繁殖 C. 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D. 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是为了杀死杂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 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详解】A.制作腐乳和酱主要是利用了霉菌的作用,A 正确。 B.真空包装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是因为真空环境抑制了需氧菌的生长繁殖,B 正确。 C.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大量的生长和繁殖,期间会 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酸、臭的味道,所以食品腐败变质,食物腐败变质 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 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冷藏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细菌等微生物生 长和繁殖,而不是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C 错误。 D.制作酸奶时,先将牛奶加热煮沸,高温灭菌,是为了杀死杂菌,防止杂菌的影响,D 正 确。 故选 C。 11. 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物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1 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 B. 出现炎症时,2 的数量会增加 C. 3 的数量过少,则伤口会流血不止 D. 若仅以血细胞作为亲子鉴定的材 料,可以选用 1 或 2 或 3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1 是红细胞,2 是白细胞,3 是血小板,4 是血浆。 【详解】A.1 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 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A 正确。 B.2 白细胞又称为吞噬细胞,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当人体患有炎症时,人体血液中的白 细胞会明显增多,某些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吞噬侵入人体的细菌和异物, 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B 正确。 C.3 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 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 正确。 D.DNA 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红细 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中具有细胞核的只有白细胞。所以,血液成分中可以用于 DNA 鉴定的是 2 白细胞,D 错误。 故选 D。 12. 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一般插 入的是手背上的“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 A. 动脉和静脉 B. 神经和静脉 C. 静脉和动脉 D. 动脉和 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体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2)脉搏即动脉的搏动。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 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 【详解】中医的切脉是指位于手腕上的桡动脉,桡动脉位置浅,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脉搏跳动; 而输液时针头插入的青筋是静脉,静脉在人体的位置较浅,血管壁薄,血流速度慢,压力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