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模型思维-斯科特·佩奇.pdf

第1页 / 共270页
第2页 / 共270页
第3页 / 共270页
第4页 / 共270页
第5页 / 共270页
第6页 / 共270页
第7页 / 共270页
第8页 / 共270页
资料共27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版权页
作者简介
插图
插图
插图
序言 这本书是怎样写成的
目录
Part 1 为什么需要模型思维
01 做一个多模型思考者
02 模型的7大用途
03 多模型思维
04 对人类行为者建模
Part 2 模型思维
05 正态分布
06 幂律分布
07 线性模型
08 非线性模型
09 与价值和权力有关的模型
10 网络模型
11 广播模型、扩散模型和传染模型
12 熵:对不确定性建模
13 随机游走
14 路径依赖模型
15 局部互动模型
16 李雅普诺夫函数与均衡
17 马尔可夫模型
18 系统动力学模型
19 基于阈值的模型
20 空间竞争模型与享受竞争模型
21 博弈论模型
22 合作模型
23 与集体行动有关的问题
24 与机制设计有关的模型
25 信号模型
26 学习模型
27 多臂老虎机问题
28 崎岖景观模型
结语 像芒格一样智慧地思考——多模型思维的实际应用
译者后记
注释
参考文献
版权信息 本书仅供个人学习之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对本书有兴趣,请购买正版书籍。任何对本书籍的修改、 加工、传播自负法律后果。 本书由“行行”整理,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想获得更多免费电子书请加小编QQ:2338856113 小 编也和结交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 或者关注小编个人微信公众号名称:幸福的味道 为了方便书友朋友找书和 看书,小编自己做了一个电子书下载网站,网站的名称为:周读 网址:www.ireadweek.com 本书纸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于2019年12月出版 作者授权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作中国大陆(地区)电子版发行(限简体中文)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书名:模型思维 著者:斯科特·佩奇 电子书定价:134.99元 THE MODEL THINKER:What You Need to Know to Make Data Work for You By Scott E. Page. Copyright © 2018 by Scott E. Page.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受欢迎的“模型思维课”主讲人 密歇根大学复杂性研究中心“掌门人” 圣塔菲研究所外聘研究员 研究复杂性与多样性的专家 斯科特·佩奇于1985年获得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数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得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 分校数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管理经济学硕士学位,1993年获得西北大学凯洛 格商学院管理经济学和决策科学博士学位。 佩奇以对社会科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研究和建模而闻名。具体研究方向包括路径依赖、文化、集体
智慧、适应和社会生活的计算模型。研究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管理 学、物理学、公共卫生、地理学、城市规划、工程学和历史学。 他曾多次在高中、大学、公司、非营利组织以及政府演讲,介绍他关于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研究。也曾 经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教育部、福特汽车公司、奔驰汽车公司等提供咨询。 佩奇获得了多项奖金,包括2002年的IGERT奖和2001—2006年的生物复杂性项目SLUCE奖,以及 2013年的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 Fellowship)。他还曾多次获得加州理工学院、西北大学和密歇根 大学颁发的杰出教学奖,这些大学对他多年来在复杂性和多样性方面的教学成果给予了高度认可。佩奇于 201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广受欢迎的“模型思维课”主讲人 密歇根大学前校长玛丽·苏·科尔曼(Mary Sue Coleman)说:“我们的教师渴望与全世界分享他 们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对于可以体验全新的教学方式也同样激动。”斯科特·佩奇对此也积极响应,他在 Coursera平台上线了“模型思维课”,该课程包括一百多个视频和阅读资料。自课程上线以来,有超过5 万名学生注册该课程,超过120万人次观看了课程视频,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学生的好评。 佩奇教授鼓励对课程好奇的人们注册学习,并亲身参与其中。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 的校友和想要就读密歇根大学的学生们体验一下什么是密歇根大学的教育方式。” 在这门课程里,佩奇讲授了理解和应用模型如何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有证据表明,具备模型思 维的人要比没有这种思维的人更优秀,而且能够运用多种模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人要比只运用一种模型思 考的人更优秀。 佩奇在课程里还着重介绍了几种模型,展示出多样性对创新的重要性。并具体讲解了拥有多样性视 角、启发式的群体是怎么比个人表现更好的。 佩奇的课程引用大量的例子,内容生动有趣。他曾在模型思维课程里讲过一个观点:在离散状态马尔 科夫(数学模型)过程中,如果把人生看成努力和不努力两个状态,只要状态转移矩阵确定了,长期来
看,在每个状态下所停留的时间比例也就都确定了。如果人生的动力源泉是固定的,努力的百分比就是固 定的,那么短期内努力或者不努力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也就是说,问题的根本不在于你的状态,而在于源 动力!所以,在瓶颈期遇到困难实在不想努力的话,多去找一找自己的源动力,想想当初为什么出发。 密歇根大学复杂性研究中心“掌门人”圣塔菲研究所外聘研究员 斯科特·佩奇于2002—2009年担任密歇根大学复杂性研究中心副主任,于2010—2015年担任主 任。复杂性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其创始成员是一个现已成为传奇的研究小组——巴赫小组(BACH Group)。巴赫小组始于20世纪80年代,成员包括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他们都对各种复杂的适应性 系统感兴趣。 巴赫小组最初的成员包括美国数学家亚瑟·伯克斯(Arthur Burks)、遗传算法之父约翰·霍兰德 (John Holland)等人。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威廉·汉密尔顿(William Hamilton)、认知科学家侯世 达、认知科学家梅勒妮·米歇尔(Melanie Mitchell)也是巴赫小组的成员。现在,巴赫小组由政治学家 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Bob Axelrod)、物理学家马克·纽曼(Mark Newman)、数学家和公共政策 学家卡尔·西蒙(Carl Simon)和斯科特·佩奇等人组成。其中,马克·纽曼、卡尔·西蒙也是复杂性研 究中心的成员。 佩奇于1999年被圣塔菲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开始了在圣塔菲研究所十几年的研究生涯,主要研究方向 依然是复杂性和多样性。
献给 迈克尔·科恩
不应否认,任何理论的终极目标都是尽可能让不可简化的基本元素变得更加简单且更少,但也不 能放弃对任何一个单一经验数据的充分阐释。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