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
答案
第Ⅰ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最符合题意)
1. “天宫课堂”中,航天员在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
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
A. 氮气
碳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
积的 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0.03%、水蒸气
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 0.03%。“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则
“人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故选 A。
2. 下列中华传统技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B. 刺绣
C. 酿酒
D. 剪纸
A. 石雕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雕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3. 生活中“碘盐”“高钙奶”中的“碘”和“钙”是指
B. 原子
C. 单质
D. 元素
A. 分子
【答案】D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详解】生活中“碘盐”“高钙奶”中的“碘”和“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的形式存
在,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 D。
4. 2022 年 10 月 31 日,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其搭载了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和光钟,它们
将组成空间冷原子钟组,构成在太空中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最高的时间频率系统,我们实现
了从冷原子钟技术被卡脖子到位居全球前列的突破。氢元素与铷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
B. 电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D. 原子质
量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决定元素种类的为质子数,则氢元素与铷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 A。
5.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液体的倾倒
D. 氧气的验满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错误;
D、氧气的验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满,错误。
故选 B。
6. 钼是植物和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是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成分,虹膜可调节瞳孔大小,
保证视物清楚。已知 Na2MoO4 是 Mo 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 Mo 元素的化合价是(
)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B. +5
C. +4
D. +7
A. +6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物质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详解】在 Na2MoO4 中,钠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钼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
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有(+1)×2+x+(-2)×4=0,则 x=+6。故选 A。
7. “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
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A. 水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C. 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答案】D
【解析】
B. 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D.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详解】A、水分子在不断运动,则空气中的水分子数目变多,并不是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分子的体积不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水分子间的间隔不变,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因为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所以湿度增大,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8. 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的数值为 4
B. 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硒原子的质子数为 34
D.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8.96g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4=2+8+18=x,x=6,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硒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 34,则硒原子的质子数为 34,说法正
确。故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 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
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0. 3.2g 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4 g 二氧化碳和 3.6 g 水,关于该物质有下列
判断:
①一定含有碳、氢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一定含有氧元素④可能含有氧元素⑤该物质中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⑥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1∶4。其中正确的是
B. ①②⑥
C. ①③⑥
D. ①④⑤
A.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详解】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都来自有机
物中,说法①正确;
4.4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为
3.6g
1 2
1 2 16
4.4g
12
12 16 2
100% 1.2g
,3.6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
100% 0.4g
,则该有机物中含有 1.2g 碳元素和 0.4g 氢元素,由于
1.2g+0.4g=1.6g<3.2g,则该有机物中还含有氧元素,说法②④不正确,说法③正确;
⑤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g:0.4g=3:1,说法不正确;
⑥该有机物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则说法正确的有①③⑥,故选 C。
1.2g 0.4g
12
1
:
1 4
:,说法正确。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1~2
个符合题意)
11. 下列关于氧气和氮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
C. 工业上常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 氮气用于制造硝酸是利用其物理性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 21%,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工业上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将它们进行分类,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氮气用于制造硝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说法不正
确。
故选 D。
12. 我国科学家独创了一种二氧化碳转化新路径,通过电催化与生物合成相结合,成功以二
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分别合成了葡萄糖和油脂,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
下列有关合成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成过程元素种类不变
B. 合成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 合成前后碳、氢、氧原子不变
D. 该合成技术应用有助于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合成过程元素种类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合成前后有新物质生成,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合成前后碳、氢、氧原子不变,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路径可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和油脂,消耗了二氧化碳,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含
量,有利于促进“碳中和”和“碳达峰”,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3. 下列实验结果与产生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A. 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没有燃烧——氧气纯度不够
B. 给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飞溅——没有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 盛放液体的试剂瓶标签被腐蚀——倾倒时标签没有朝手心
D. 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纯度不够,则可能铁丝不会燃烧,该选项分析合理;
B、给液体药品加热时液体飞溅,可能是液体量太多,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分析不
合理;
C、若标签没有向手心,可能会使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该选项分析合理;
D、刚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则刚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该
选项分析合理。
故选 B。
14. 将 1gm 镁粉与足量的纯氧气分别在密闭与开放的环境中完全燃烧,固体物质的质量随时
间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A. 开始反应的时间为 1t
B. 生成的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1
m m
3
C. 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 2
m m
1
D. 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比为 2:3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t1℃后固体质量才开始改变,说明此时开始反应,该选项分析正确;
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反应前后镁元素质量不变可知,生成的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
为 m2-m1,由于镁燃烧生成白烟,则开放装置质量会减小,则生成的氧元素质量不是 m1-m3,
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m2-m1,该选项分析正确;
D、由于:
2Mg+O
2
点燃
2MgO
=3:2,该选项分析不正确。
故选 AC。
,则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4×2):(16×2)
15. 过氧化钠( 2
2
Na O )可用于防毒面具的供氧剂,反应原理为
2Na O 2CO 2Na CO O
2
2
2
2
。现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 13.2g 二氧化碳与一定质量
2
3
的 2
Na O 固体充分反应后,收集到一定质量的气体 M (假设气体完全被收集)。下列说法
2
正确的是
A. 若气体 M 的质量为 4.8 g ,则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B. 若反应后 2
2
Na O 有剩余,则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31.8g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
C. 收集到的气体 M 的质量可能小于 4.8 g
D. 若收集到气体 M 的质量为 7.6g ,则气体 M 中含有两种物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 13.2g 二氧化碳完全反应,设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x,则:
2
CO
2
88
13.2g
~ O
2
32
x
88
32
13.2g
x
解得 x=4.8g,则若气体 M 的质量为 4.8g,则说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该气体中不含二氧化
碳,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若过氧化钠有剩余,则说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设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为 y,则
2
CO
2
88
13.2g
~ 2
Na CO
3
2
212
y
88
212
13.2g
y
解得 y=31.8g,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可知,消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生成的氧气质量大,
则二氧化碳完全反应时,气体质量最大,则气体 M 的质量最小为 4.8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收集到的气体质量为 7.6g,大于 4.8g,则说明气体 M 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两种物质,
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注意事项:
第Ⅱ卷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学科 网(北 京)股 份有限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