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下半年教师资格高中音乐面试真题及答案
高中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音乐《乘着歌声的翅膀》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一段音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婚礼进行曲》。
(2)结合音频片段,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查阅的文字资料,简单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音乐
作品。
2.新课教授
(1)初次聆听乐曲《乘着歌声的翅膀》,通过节奏、力度、速度、和声、织体等音乐要素感受
乐曲的风格特征。
(2)再次完整聆听《乘着歌声的翅膀》,请同学们跟随音频,轻声哼唱乐曲的高声部旋律,感
受乐曲幽静、舒缓的特点。
(3)将乐曲中的装饰音先去掉,跟随着琴声演唱乐曲的高声部旋律,同时注意演唱时的呼吸
位置,以及换气的气口,做到声音的连贯、舒展,以及旋律的起伏。
(4)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加入高声部旋律中的装饰音,再次跟随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高
声部。
(5)教师指挥学生们进行高声部旋律的哼唱,并提出哼唱要求:
①注意乐曲的前奏以及弱起小节的进入,观察教师的指挥动作;
②跟随教师的指挥,注意气口的换气,以及旋律强弱对比的灵活处理。
(6)跟随示范带以及教师的指挥动作有感情的演唱乐曲的高声部旋律。
3.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准备好自己的乐器——吉他,教师给同学们 3 分钟的时间,练习 C 大调音阶的
弹奏作为课堂的基础练习。
(2)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小组合作练习,并提出合作要求:
①一组练习高声部旋律,另一组练习低声部旋律;
②练习时注意相互配合,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练习时间为 10 分钟。
(3)全班同学合作进行乐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的合奏。
4.总结作业
学习演唱、演奏《乘着歌声的翅膀》,了解了作曲家门德尔松以及他的音乐作品,通过合唱、
合奏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板书设计
乘着歌声的翅膀
幽静、舒缓的旋律特点
感受音乐情感:节奏、织体、和声、速度、力度
答辩题目解析:
1.针对刚才教学过程的演唱指挥,你觉得你有哪些不足?【教学能力问题】
【参考答案】
在刚才的演唱指挥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涉及到对指挥手势的讲解,使得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
进行的比较简单。只是让学生在演唱中,跟着教师的指挥手势进行演唱,却并没有很好的利
用指挥手势来引导学生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2.你是学习的什么专业的?【个人情况问题】
【参考答案】
我本身学习的是音乐表演专业,但是在大四一整个学年的时间里,我在一所高中进行毕业前
的实习工作,授课对象就是高中学生,进行的是音乐课的授课工作。因此,对于高中学生的
心理状态以及认知水平,有一定的了解。
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高中音乐《黄河大合唱》 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播放黄河雄伟壮观的场面,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黄河的印象,播放背景音乐
《黄河协奏曲》的片段,引出作品《黄河大合唱》。
环节二:赏析探究
1.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对于《黄河大合唱》有哪些了解?
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根据情况就作品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进行适当的补充。
2.播放乐曲,请学生闭眼聆听,在脑海中想象那幅画面,并思考:从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品可分为几部分?分别采用怎样的声乐演唱形式?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慷慨、宏伟的气势。全曲分为八个部分:《黄河船夫曲》(混声合
唱)、《黄河颂》(男中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混
声合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重唱、混声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
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八个乐章组成。
3.分段欣赏
①欣赏《黄河船夫曲》,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描述了什么场面?总结其音乐材
料的重复性,节奏的律动性,运用了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
场面。
②欣赏《黄河颂》,聆听并思考:有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分析音乐
的旋律、情感特征以及男中音热情、深切的演唱,结合诗词波澜壮阔的描述,表达了人民对
黄河的赞颂。
③欣赏《保卫黄河》,聆听并思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了解其激昂的情感特点。请学生随着
音乐哼唱,并学习指挥的手势,之后随音乐指挥。
环节三:巩固提高
请学生对《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配乐诗朗诵,并认真体会诗词的意境。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具有交响性和史诗性的大合唱。它既有对黄河奔腾咆哮、一泻
千里的磅礴气势的描述,又揭示了中华民族遭受屈辱、苦难与不幸,同时还刻画了中国人民
英勇顽强、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
作业:收集更多冼星海的作品,感受其民族精神。
(二)板书设计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八个乐章
答辩题目解析:
1.介绍一下作者?【专业知识问题】
【参考答案】
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杰出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曾任延
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对解放区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其
一生创作了数百首歌曲和四部大合唱,是现代声乐创作中最多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其
代表作品包括《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夜半歌声》《只
怕不抵抗》《黄河大合唱》和《生产运动大合唱》等优秀作品。其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是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由于他对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活动等方面的重
要贡献,逝世后被誉为“人民的音乐家”。
2.音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的三维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问题】
【参考答案】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包括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培养兴趣,树立
终身学习的愿望,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增强集体主义精
神,尊重艺术,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其包括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知识与技能,其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历史与相关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