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的建筑中,最能体现孔子崇高地位的是
B. 两庑
C. 思鲁阁
D. 佾台
A. 大成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氏南宗家庙由庙门、大成门、佾台、大成殿、东西两庑、圣
泽楼、思鲁阁、六代公爵祠、袭封祠和五支组成。孔庙的主殿大成殿,是庙内的最高建筑。
大成殿中和大成殿前,分别挂着康熙皇帝题写的匾额“万世师表”和雍正皇帝书写的匾额“生
民未有”。大成殿正中有孔子塑像,两侧是伯鱼、子思塑像;殿内柱于上挂着雍正和乾隆写的
两副楹联,分别是“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成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气备
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故选项 A 符合题意;大成
殿殿前通道的东西两侧的房子叫"两庑",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思鲁阁位于孔庙大成殿西侧,
是孔氏家庙陈列室,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佾台是祭祀孔子时歌舞的地方,故选项 D 不符合
题意。故答案为 A。
2.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物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最早可以推算到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A. 夏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
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
要阶段。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
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项 B 符合题意;夏
朝是商朝之前的朝代,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周朝和秦朝是商朝之后的朝代,故选项 CD 不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3. 《史记》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汉
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 统一铸造货币
C. 发兵北击匈奴
【答案】D
【解析】
B. 建立刺史制度
D. 颁布“推恩令”
【详解】根据材料“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接
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
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故选项 D 符合题意;“统一铸造货币”是汉武帝在经济上
的大一统措施,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建立刺史制度是为了监察百官,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发兵北击匈奴是军事上的措施,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
4. 下表数据选自斯塔大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影响该组数据变化的因索有
①流水线生产的推广②蒸汽机广泛使用③内燃机的普遍应用④冶铁技术的革新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表格分析,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流水线生产的推广,是在第二次工业革
命期间,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对煤、铁的需求迅速增加,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煤、铁的
生产,③内燃机的普遍应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④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对铁的
需要不断增加,从而推动冶铁技术的革新。故选 C。
5. 某校为迎接建党 100 周年.举办“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展。下列内容符合“红
船启航”版块的是
A.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 众志成城全民抗战
【答案】A
【解析】
B. 武装起义军旗飘扬
D. 百万雄狮横渡长江
【详解】根据材料“红船启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 年 7 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中国共产党的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项 A 符合题意;“武装起义军旗飘扬”是
指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故选项 B 不符合题意;“众志成城全民抗战”是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
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百万雄狮横渡长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渡江战役的胜
利,为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
为 A。
6. 下图是河北承德某古建筑上的牌城。其直接见证了
A. 顺治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 康熙帝签订《尼布楚条约》
C. 雍正帝在此地创立军机房
D. 乾降帝接见西藏政教首领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时,英国殖民者遣使人藏,试图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
六世班禅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都是在中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地方,西藏的一切
无不听命于朝廷,乾隆皇帝 70 岁寿辰时,六世班禅长途跋涉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参加祝寿
庆典,乾隆皇帝特意下令在山庄的北面,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
庙,供他居住,故 D 正确;ABC 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 D。
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独立和人类正义,结成最广泛的战时同盟。
该同盟正式建立的标志是签署了
A. 《联合国家宣言》
C. 《大西洋宪章》
【答案】A
【解析】
B. 《慕尼黑协定》
D. 《凡尔赛条约》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 年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
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联合国家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
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
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选项 A 符合题
意;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集中表现(英法是绥靖政策的主要
推行者),是希特勒加紧备战的重要步骤,B 排除;《大西洋宪章》又称《罗斯福丘吉尔联合
宣言》,于 1941 年 8 月 14 日由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C 排除;
1919 年 1 月到 6 月,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英法美操纵了会议,
会议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加以限制,D 排除。故选 A。
二、非选择题
8. 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
48000 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
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1)分别写出上图城 A 和工具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这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3)依据上述材料中的相关史实,说明“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
【答案】(1)长安;筒车。
(2)唐朝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等。科举制。
(3)简车等农业工具的出现,农业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有广州、扬州等商业城市,
商业繁荣,出现国际大都市;唐诗等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化繁盛,远播世界;疆域辽阔,民
族交融,国力强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唐开元年间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 A 应为唐朝的都城
长安;根据材料一“农业工具模型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时期出现的新的生产
工具筒车。
(2)根据材料二“《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 48000 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
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归纳可知: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有:唐朝诗歌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人身份多样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诗歌繁盛的原因是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实行比较开放的文化
政策。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的表
现有:简车等农业工具的出现,农业发展迅速,走在世界前列;有广州、扬州等商业城市,
商业繁荣,出现国际大都市;唐诗等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化繁盛,远播世界;疆域辽阔,民
族交融,国力强盛,是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国家。
9.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关好生活的新征途。
阅读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 辽宁省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材料二 “一五”计划前后部分行业产量变化情况
(1)写出与材料一相关的改革名称,找出材料二中增长幅度较大的两个行业。
(2)综合上述材料,阐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答案】(1)土地改革;钢(或钢铁)、电力、石油
(2)建立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实行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业生产
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实施“一五”计划,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
【详解】(1)改革名称,根据材料“想着有一天在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
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这个梦想实现了”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
权而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我国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解决了农民
土地问题,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土地改革。行业,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52 年钢产量是
135 万吨,到 1957 年是 535 万吨,增长幅度较大;电力产量在 1952 年是 72.6 万吨,1957
年是 193.4 万吨,增长幅度较大;石油产量在 1952 年是 44 万吨,1957 年是 146 万吨,增
长幅度较大。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 年建立新中国,推翻长期压迫各民族的三座大山,建立人民主权的独立国家,让中国
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建
立农民土地私有制,解决人民土地问题,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
发展;1953-1957 年,实行“一五”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