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 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化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 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氮化锶(Sr3N2)是生产高端荧光粉的主要原料。已知 Sr3N2 中 N 的化合价为﹣3,则 Sr 的 B. ﹣2 C. +2 D. +3 化合价为 A. ﹣3 【1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Sr3N2 中 N 的化合价为﹣3,设 Sr 元素 的化合价为 x,则 3x+(-3)×2=0,x=+2。 故选 C。 2. 2021 年 4 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 原子质量为 214,质子数是 92。则铀﹣214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92 B. 122 C. 214 D. 306 【2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的质子数是 92,其核外电子数 也为 92。 故选 A。 3. 铕(Eu)是非常活泼的金属,能与冷水反应,应保存在氩气中。铕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Eu+2H2O=Eu(OH)2↓+H2↑。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 反应 【3 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题目所给的化学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 C。 4. 因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病可用抗酸剂治疗。下列常用抗酸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B. CaCO3 C. NaHCO3 D. Al(OH) A. MgO 3 【4 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MgO 属于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此选项正确; B、CaCO3 属于盐,此选项不正确; C、NaHCO3 属于盐,此选项不正确; D、Al(OH)3 属于碱,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 A。 5. 通过实验可以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B. D. A. C. 【5 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
能与稀硫酸反应。铁球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球、银球表面无气泡产生,说明三种金属中,铁 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无法比较铜、银二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于铜、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无法比较铜、银二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选项不 符合题意; C、由于铜、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无法比较铜、银二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选项不 符合题意; D、铁球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说明铁>铜,银球表面无现象,说明银<铜,即铜>银,可 比较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铁>铜>银,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二、填空题(本题有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2 分) 6. 温州地区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其中“灰汤粽”特别受欢迎。制作灰汤粽的关键是做 好“灰汤”。 (1)作为粽子品质改良剂、防腐剂的灰汤富含碳酸钾。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这是碳酸钾 的___________(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2)制作灰汤时,用沸水浇淋草木灰(如图),比用冷水浇淋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碳 酸钾溶液。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受___________影响。 (3)灰汤粽是将糯米用粽叶包裹,放在灰汤中煮制而成。灰汤粽中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 营养素是___________。 【6 题答案】 【答案】 ①. 化学性质 ②. 温度 ③. 糖类 【解析】 【分析】 【详解】(1)溶液的酸碱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2)用沸水浇淋草木灰,比用冷水浇淋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碳酸钾溶液,说明物质 的溶解性受温度的影响; (3)灰汤棕中含有糯米,糯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7. 1783 年,拉瓦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水的组成:往 A 杯中滴加少量的水,水通过灼热的铁 管时发生汽化,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了一种黑色固体(Fe3O4)和“可燃空气”,将 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在 B 装置中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最终,拉瓦锡证明了水是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 (1)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 (2)将 B 装置收集到的可燃空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了水,可燃空气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若该实验中生成的黑色固体质量为 m1,可燃空气的质量为 m2,可燃空气完全燃烧生成 水的质量为 m3,如果水是由“氧元素”和“可燃空气元素”组成的,则 m1、m2、m3 三者应满 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 【7 题答案】 【答案】 ①. 水蒸气 ②. 氢气 ③. 【解析】 【分析】 8 m m m 29   1 2 3 【详解】(1)水蒸气与灼热的铁反应,生成黑色固体 Fe3O4 和“可燃空气”,水蒸气参加反应, 会造成生成的气体不纯,为了收集到纯净的可燃空气,可将气体通过放在冷水中的铜管来除 去水蒸气;(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铁与水蒸气反应前有铁、氢、氧三种元素, 生成四氧化三铁中有铁、氧两种元素,且气体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燃空气的名称是氢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黑色固体 Fe3O4 中氧元素的质量与可燃空气 H2 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 水的质量,即 16 4    56 3 16 4   100% m m m    1 2 ,即 3 8 m m m 29  1 2  。 3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 1 小题,每空 3 分,共 9 分) 8.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除二氧化锰外,许多水果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了探究 苹果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进行以下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称取 1g 苹果,切成小块放入烧瓶中,量取 10mL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 烧瓶中,迅速塞紧塞子,当液滴移至 A 点时开始计时。 ③当观察到液滴恰好移至 B 点时(AB 间玻璃管容积为 6mL),记录所需时间。 ④依次用不同质量的苹果重复步骤②和③,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乙。 (1)小明把烧瓶放在盛有水的水槽中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保持温度不变。温度升高会导 致液滴移动变快,原因是___________(例举一个)。 (2)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若用 2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 6g 苹果重复上述实验,预测实验中步骤③记录的时间 是_______秒。 【8 题答案】 【答案】 ①. 温度升高导致生成气体体积膨胀,体积变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②. 过氧化氢溶液用量一定时,其分解速度随苹果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得越来越慢 ③. 100(时间不超过 150 秒,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1)过氧化氢分解会生成氧气,温度升高导致生成气体体积膨胀,体积变大,会使 液滴移动速度变快,所以需要保持温度不变; (2)根据图乙中信息可以看出,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苹果的质量越大,产生
氧气的速度越快,但是苹果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速度增大的幅度变小,说明增大得越来越 慢,故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过氧化氢溶液用量一定时,其分解速度随苹果质量的增大而增 大,且增大得越来越慢; (3)加入 6g 苹果,分解速率可达 0.04mL/s,若不改变反应物的用量,收集 6mL 氧气需要 的时间为 150 秒,而此时加入反应物用量变大,也会提高反应速率,所以收集时间小于 150 秒,因此可推断为 100 秒。 四、解答题(本题有 2 小题,第 9 题 6 分,第 10 题 8 分,共 14 分) 9. 工业上常用碳酸镁矿石(主要成分是难溶于水的碳酸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备硫酸镁。硫酸镁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制备流程如图。 温度(℃) 60 80 90 100 硫酸镁溶解度(/g) 54.6 55.8 52.9 50.4 (1)用 150kg 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配制 9.8%的稀硫酸,需要水___________kg。 (2)小明模拟工业制备硫酸镁晶体,将碳酸镁矿石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中 含有硫酸。为了测定所得滤液中硫酸镁和硫酸的质量比,他取少量滤液倒入烧杯,将溶质质 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加入。除要知道实验前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外,实验中还要 通过测量获取哪两个数据,才可计算硫酸镁与硫酸的质量比?___________。(硫酸镁与氢氧 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SO4+2NaOH=Mg(OH)2+Na2SO4) (3)小明将除去杂质后的滤液加热至 90℃,得到硫酸镁浓溶液,继续加热,观察到晶体快 速析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9 题答案】 【答案】 ①. 1350 ②. 刚出现沉淀时剩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再出现沉淀时剩 余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③. 继续加热,温度升高,硫酸镁溶解度 减小的幅度较小,且溶剂快速蒸发 【解析】 【详解】(1)设用 150kg98%的浓硫酸配制 9.8%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x,则 150kg×98%= (150kg+x)×9.8%,解得 x=1350kg,所以用 150kg 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配制 9.8%
的稀硫酸,需要 1350kg 水; (2)为了测定所得滤液中硫酸镁和硫酸的质量比,取少量滤液倒入烧杯中,逐渐加入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然后与硫酸镁反应,所以除要知道实验前氢氧化 钠溶液质量,还需要知道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以及与硫酸镁反应的氢氧化钠 溶液的质量,才可计算硫酸镁与硫酸的质量比; (3)将除去杂质后的滤液加热至 90℃,得到硫酸镁浓溶液,继续加热,会观察到晶体快速 析出的原因是继续加热,温度升高,硫酸镁溶解度减小的幅度较小,且溶剂快速蒸发。 10. “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 成分是超氧化钾(KO2),产生氧气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汽反应,其化学方 程式为:4KO2+2H2O═4KOH+3O2↑。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小明设计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时,为确定制氧剂的用量,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 外,还需了解哪些与人体呼吸相关的数据?___________(例举一个)。 (2)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 48g 氧气,则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 80%的制氧剂多少克? 【10 题答案】 【答案】(1)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或每次呼吸耗氧量,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解:设得到 48g 氧气,需要参加反应的超氧化钾的质量为 x 4 KO 2 284 x 2H O  2 = 4 KOH   3O 2 96 48g 284 = 96 x 48g x=142g 制氧剂质量为  80% KO 2  质量 制氧剂质量=142g÷80%=177.5g 答:至少需要含超氧化钾 80%的制氧剂 177.5 克。 【解析】 【详解】(1)根据化学方程式 4 KO 2  2H O 4 ═ 2 KOH  3O 2  分析,为确定为制氧剂的用
量,还需要考虑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或每次呼吸耗氧量等; (2)已知生成物质量为 48g,通过方程式计算反应物超氧化钾的质量,已知制氧剂中超氧 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80%,则可计算出需要制氧剂的质量为 177.5g。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