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天津市河东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
答案
注意事项:
第Ⅰ卷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 11 题,共 27 分。
一、(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7 分。1~4 小题,6~7 小题,每题 2 分;5 小题,8~11 小题,
每题 3 分)
分.外(fèn)
强聒.不舍(guō)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呢.喃(nī)
B. 瞥.见(piē)
C. 忧戚.(qī)
D. 报帖.(tiě)
【答案】D
自惭形秽.(huì)
不省.人事(shěng)
面面厮觑.(qù)
莽莽.(máng)
娉.婷(pīng)
筵.席(yán)
【解析】
【分析】
【详解】A.呢.喃(nī)——呢.喃(ní);
B.莽莽.(máng)——莽莽.(mǎng);
C.不省.人事(shěng)——不省.人事(xǐng);
故选 D。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
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我们要________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
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________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________
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B. 高扬
D. 高扬
装点
装饰
激发
激励
A. 颂扬
C. 颂扬
装点
装饰
激发
激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第一空:
颂扬:称颂表扬;
高扬:高高升起或扬起;
文中用来形容“爱国主义主旋律”,应用“高扬”。
第二空:
装点:装饰点缀;
装饰:修饰打扮;
句中用来修饰“祖国的秀美河山”,应用“装点”。
第三空:
激发:激动奋发;
激励:激发勉励,使振作;
句中与“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搭配,应用“激发”。
故选 B。
3.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电影《长津湖》以就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②
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的环境下,东线作战部以凭着钢铁意志一路追击,
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③通过小人物的命运,让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信仰
的力量、人民的力量。④《长津湖》是一部向志愿军先烈致敬之作,同时也是一部歌颂无数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无名英雄的电影。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A. 第①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C.“通过小人物的命运,让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为
无主句(缺少主语),应删除“通过”或“让”。
故选 C。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21 年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 2F 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
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如何对接的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由轨
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对接机构安装在轨道舱前端,用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返回舱
供航天员在发射、交会对接及再入返回等重要飞行阶段乘坐。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答案】A
【解析】
【详解】“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为陈述语气,并且与前面的内容构成完整的一句话,该
句后用句号;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如何对接的呢”为疑问句,后面使用问号;
“轨道舱”“返回舱”为两个并列短语,中间应用顿号;
“对接机构安装在轨道舱前端,用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和“返回舱供航天员在发射、交会
对接及再入返回等重要飞行阶段乘坐”为两个并列的分句,中间用分号;
故选 A。
5. 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首联“弃置身”三个字,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这一联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内心
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 颔联运用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怀旧”写出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到乡”表达对故人的悼念之情。
C. 颈联用“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千帆”“万木”比喻在他被贬后
仕途得意的新贵们。除此,本句也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D. 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主题,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和共勉之意,也表现
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对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B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
情。“闻笛赋”表达对故友的怀念;“烂柯人”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慨叹。
故选 B 。
阅读《戈壁:荒漠之地的奇观》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戈壁:荒漠之地的奇观
①“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流传在我国大西北的几句
民间俗语,极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地独特的地貌特征,这就是一望无际、飞沙扬砾的荒芜
之地——戈壁。戈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景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漠
深处,寻找那些隐藏的秘境奇观。
②1841 年 7 月,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遭到投降派诬陷的林则徐被革职,踏上了前往
新疆伊犁戍边的漫漫长路。对当地的自然地貌和风土人情,他在《壬寅日记》中做了详细记
载,其中一段这样写道:“自安西以西,路皆沙碛,往往数十里无水草,碎沙之下实有石底,
车行戛戛有声。”林则徐所描绘的正是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戈壁,气候干旱、寸草不生、荒
无人烟、碎石遍地……一切用来形容环境恶劣的词语几乎都适用这里,不过,它又与茫茫沙
漠明显不同。
③在地理学研究领域,那些年降水量小于 250 毫米或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荒凉不毛之地
统称为荒漠。根据地面形态和堆积物的不同特征,又细分为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等类型。
其中,基岩裸露或者基岩上面仅仅覆盖一层很薄的岩石碎屑的称为岩漠;如果平坦地表广泛
覆盖着大量砾石,则称为砾漠;如果地表被沙覆盖,并且分布着大量沙丘,则为沙漠;在低
洼处由黏土组成的荒漠则为泥漠。戈壁其实就是砾漠,该名称来自蒙古语,原意是“难生草
木的砾石荒漠”。在气候干旱地区,地表岩石逐渐风化变成碎屑物质,有些堆积在山脚下,
有些则被洪水冲到较远的山麓地带,形成冲积平原或者冲洪积扇,在强大的风力作用下,细
小的沙粒都被吹走了,只留下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砾石铺在坚硬的岩石上,于是就形成了
戈壁。
④目前,地球上所发现的戈壁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南部和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与新疆
塔里木、准噶尔以及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山麓地带,其中分布在我国的戈壁范围广大,我国
的戈壁总面积约有 66.1 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 6.9%。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戈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不仅干旱少雨,植被稀少,昼夜温差大,而且以“风大”和“风
多”为典型特征。
⑤自古以来,这里就流传着“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说法,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
参也曾在诗句中描绘过这里的大风:“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在戈壁的一些狭窄地带,常常会出现“狭管效应”,即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
流速突然增大导致狂风大作。2007 年 2 月 28 日,一辆由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列车途经南
疆铁路珍珠泉至红山渠站之间时,突然遭遇瞬间风力达 13 级的大风,结果导致 11 节车厢脱
轨侧翻。据调查,事发地是吐鲁番的三十里风区,以风力强、大风次数多而闻名,之所以会
出现瞬时大风,除了特殊地形的影响因素之外,戈壁滩的温差变化导致冷热气流交锋也是重
要原因。
⑥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生态环境部在 2020 年 6 月发布的数据,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261.16 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27%。近几十年来,我国
通过实施石漠化治理、风沙源治理等多项重点工程,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沙漠公园建
设,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逐渐变绿,荒漠化的速度正在减缓,有
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逆转。
(选自《百科知识》文字有删改)
6. 下面有关“荒漠”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地理学研究领域,那些年降水量小于 250 毫米并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荒凉不毛之地统
称为荒漠。
B. 荒漠的种类有很多,根据地面形态和堆积物的不同特征,荒漠又可以细分为岩漠、砾漠、
沙漠和泥漠等类型。
C. 荒漠类型中,如果平坦地表广泛覆盖着大量砾石,则称为砾漠,戈壁其实就是砾漠,该
名称原意是“难生草木的砾石荒漠”。
D. 荒漠类型中,如果地表被沙覆盖,并且分布着大量沙丘,则为沙漠;在低洼处由黏土组
成的荒漠则为泥漠。
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地球上所发现的戈壁,其中分布在我国的戈壁范围广大。
B.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地球上所发现的戈壁,其中分布在我国的戈壁范围广大。
C.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分布在我国的戈壁以“风大”和“风多”为典型特征。
D.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分布在我国的戈壁以“风大”和“风多”为典型特征。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中林则徐在《壬寅日记》中记载的内容,描绘的正是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的戈壁,
但是,戈壁又与茫茫沙漠明显不同。
B. 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是对地球上发现的戈壁分布范围的概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
确、严密的特点。
C. 第⑥段说明,虽然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我国通过实施多项重点
工程,荒漠化的速度正在减缓。
D.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戈壁,全文介绍了关于戈壁的形成,戈壁中不同的
景观以及戈壁中隐藏的秘境奇观。
【答案】6. A
7. B
8. D
【解析】
【分析】
【6 题详解】
A.根据第③段“在地理学研究领域,那些年降水量小于 250 毫米或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荒
凉不毛之地统称为荒漠”可知,“年降水量小于 250 毫米的荒凉不毛之地”与“蒸发量大于
降水量的荒凉不毛之地”只要满足其中一点就可以称为“荒漠”;本项表述有误;
故选 A。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
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寻找需根据具体语句分析。
说明内容应结合上下文,尤其是画出句子的上下句和段落开头去理解。
B.根据第④段画线句中的“66.1 万平方千米”“6.9%”可知,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
法;联系前文(第④段)“目前,地球上所发现的戈壁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南部和我国内蒙古
自治区西北部与新疆塔里木、准噶尔以及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山麓地带,其中分布在我国的
戈壁范围广大”可知,画线句意在说明地球上所发现的戈壁,其中分布在我国的戈壁范围广
大;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及语言特点。
D.第③段“在气候干旱地区,地表岩石逐渐风化变成碎屑物质……在强大的风力作用下,
细小的沙粒都被吹走了,只留下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砾石铺在坚硬的岩石上,于是就形成
了戈壁”说明了戈壁的形成过程;第④段“目前,地球上所发现的戈壁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南
部……其中分布在我国的戈壁范围广大”“戈壁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不仅干旱少雨,植被
稀少,昼夜温差大,而且以‘风大’和‘风多’为典型特征”说明了戈壁的分布及特点;第
⑤段主要介绍了戈壁的秘境奇观;可见此篇文章围绕“戈壁”这一事物展开,为事物说明文;
并非事理说明文;
故选 D。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蹴.尔而与之
B. 万钟于我何加..焉
C. 故患.有所不辟也
何加:有什么益处
蹴.:踩踏
患:担心,担忧
D. 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人的羞恶之心
10. 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B. 贤者能勿丧耳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从鱼和熊掌不可得兼,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的
方法,提出“舍生而取义”的中心论点。
B. 文章从“生亦我所欲”开始,转入对论点的分析和论证。作者分别从“所欲”“所恶”
两个方面进行了正反论述。
C. 文章第二段,从“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两个方面,运用道理论
证,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D. 文章结尾,孟子认为,虽然“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受物欲、人情的蒙蔽,人们
往往也会丧失这样的初心。
【答案】9. C
10. B
11. C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A.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 蹴:踩踏;
B.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何加:有什么益处;
C.句意: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患:祸患,灾祸;
D.句意: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本心:人的羞恶之心。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通假字的判断。
A.“辟”通“避”,躲避;
C.“乡”通“向”,先前、从前;
D.“辩”通“辨”,辨别。
故选 B。
【11 题详解】
C.由“一箪食……乞人不屑也”可知,作者从正面举例,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呼
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也不屑接受,点明何为“羞恶之心”。
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可知,作者从反面举例,说明不辨礼义
而收万钟之禄,是失其羞恶之心,是为求“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这些比
生死都轻的身外之物,这样的做法,不过是见利忘义。“乡为身死而不受……此之谓失其本
心”一句,作者以“乡”与”今”对比,指出为得到宫室之美、妻妾侍奉、穷人感激而见利
忘义,就是丧失了“本心”。综上,文章第二段,作者从“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则不辩
礼仪而受之”两个方面,运用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并无道理论证。故选 C。
【点睛】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
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
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
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
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
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
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
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
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
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
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
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
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
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
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
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进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 13 题,共 93 分。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